面對大陸的紅色供應鏈來襲,台灣的產業如何突圍?
產業轉型的關鍵是否應思考如何運用新科技、新工具、新應用、新服務來驅動並建構高附價值的產業價值鏈,總要有個定向,正面迎向未來的趨勢,來看一下未來10年最具破壞性的創新技術應用"大智移雲"
你知道“大智移雲”嗎? 互聯網正步入新階段
2015年01月23日07:4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目前,互聯網正步入新階段。中國工程院院士、互聯網專家鄔賀銓將其總結為“大智移雲”(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和雲計算)時代。“大智移雲”不僅深刻影響人們生活,更醞釀新一輪產業變革。“大智移雲”因何而生?它們之間有何關聯?“大智移雲”時代我們如何作為?為此,本報獨家專訪了鄔賀銓。
“大智移雲”彼此相互促進,是產業互聯網的重要技術載體和推動力
記者:您判斷進入“大智移雲”時代的依據是什麼?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雲計算之間有何關聯?
鄔賀銓:“大智移雲”是我在2013年8月中國互聯網大會上提出來的,其中“智能化”包括物聯網和大數據挖掘支撐的用戶體驗。
我將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綜合到一起,提出“大智移雲”概念,主要是看到了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當前,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數已經超過5億,流量幾乎年年翻番。移動互聯網是以人為中心的,從用戶角度看,“大智移雲”中,移動互聯網最為關鍵,正是它的發展,讓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和應用從概念上的討論變成了現實。比如,早在2008年我國就提出了要建設物聯網,但多年未成規模。手機等智能終端載體的飛速發展,大大推進了物聯網的研究和應用。
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的結合,又使大數據的產生與收集成為可能。“大智移雲”彼此又相互關聯,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應用需要雲計算支撐,大數據的深入分析和挖掘反過來助推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發展,使軟硬件更加智能化。
記者:您認為2014年是產業互聯網元年,這與“大智移雲”有何內在聯系?
鄔賀銓:“大智移雲”是產業互聯網的重要技術載體和推動力。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交融滲透,不僅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也有望掀起新一輪產業變革。
互聯網創新平台一直在變化。1985年以前是計算機﹔2005年以前是傳統互聯網﹔現在一直到2020年,將會以“大智移雲”為中心。創新平台的每次演變,都會改變產業和技術路線。“大智移雲”時代,智能化的終端、移動互聯技術,將使信息技術滲透到社會生活、生產的方方面面。互聯網頭25年主要是學術研究,1994年轉為商業應用,2014年正好是商業應用20周年。“大智移雲”時代讓互聯網進入一個嶄新的時期,將與產業深度融合,邁入產業互聯網時代。
在產業互聯網,軟硬件、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提速,生態系統爭奪加劇
記者:請您具體談談“大智移雲”階段的產業互聯網有哪些特點?
鄔賀銓:首先,制造業尤其是傳統ICT(信息通信技術)的制造將智能化,賣產品擴展到賣服務,硬件的價值將更多體現在軟件服務上。近年,ICT企業紛紛轉型,服務收入、軟件收入明顯上升。比如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成功轉型為生產型服務業公司。
其次,“大智移雲”將推動軟硬件加速融合。比如,傳統的軟件公司谷歌,不僅收購物聯網公司,還向移動通訊、無人駕駛車方向拓展。看似雜亂無章,實際上是利用所掌握的大數據向硬件領域滲透。通信和計算機融合提速。摩托羅拉、諾基亞、愛立信等通信公司過去一直都是手機市場的佼佼者,現在沒有一個賣手機﹔如今幾大手機廠商——三星、聯想、蘋果,原來都是賣計算機的公司。
第三,“大智移雲”將進一步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特斯拉汽車的競爭力就在於它的智能化。與其說特斯拉是純電動汽車,不如說就是信息化汽車。
第四,“大智移雲”顛覆了傳統的生產方式。此前,我們習慣於批量生產,未來可能是流水線的個性化生產。
第五,“大智移雲”時代的產業互聯網,商業模式不斷創新。突出表現在,它不再依靠單一的產品競爭,而是搭建生態鏈,靠服務來競爭。谷歌、騰訊、阿裡巴巴等互聯網企業在經營主業外,更重要的是打造生態系統。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智能終端制造水平整體處於低端,核心技術尚待突破
記者: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大智移雲”發展路徑有何不同?
鄔賀銓:歐美國家雖沒有“大智移雲”的概念,但普遍認同包括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在內的信息技術是新產業革命的代表性技術。2012年,奧巴馬啟動美國大數據規劃,今年又提出工業互聯網戰略,強調大數據和物聯網的結合。德國去年提出工業4.0概念,希望利用智能信息,實現制造工廠裡所有生產環節,甚至相關工廠之間的集成,最終實現供應鏈到用戶的集成。工業4.0提出用大數據、智能化等制造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大智移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將與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能源技術以及先進制造技術等結合,推動產業互聯網走向深入。
在推動互聯網產業應用上,由於社會環境的差異,我國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優勢。比如,我國金融服務體系還不夠完善,給互聯網金融發展提供了空間﹔又如,我國商業發展地區差別大,但物流成本相對廉價,促使了電子商務爆發。但我國在大數據收集、挖掘、分析方面與互聯網技術發達國家還有不小差距。一方面,我國數據收集面臨的體制壁壘比較多,有些政府和行業數據不公開,往往有數據的單位不一定會挖掘,會挖掘的單位不一定有數據。此外,我國還面臨應用生態不完善、智能終端制造水平整體處於低端、核心技術尚待突破、自主產業技術尚待建立等挑戰。生態系統競爭落后於人,最終會影響產業互聯網各方面的發展。
“大智移雲”等新技術將給傳統行業帶來挑戰,但也會倒逼企業轉型升級
記者:在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大智移雲”能發揮多大作用?
鄔賀銓:“大智移雲”開啟的產業互聯網時代,對於正處產業轉型升級期的中國來說,是難得的跨越發展機會,也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機遇。
“大智移雲”極大地降低了信息化的門檻。年輕人在淘寶上創業,在開源平台上開發移動應用,在創客空間創造智能硬件……以前這些高技術、高資本密集的創造活動,如今普通人都可以參與了。因此,我多次向政府建議,應大力發展雲計算,扶持第三方建立雲計算平台,降低中小企業信息化門檻。
“大智移雲”為代表的新技術短期內將對傳統行業帶來挑戰,但也會倒逼企業改革,傳統行業要有“寧可死在向互聯網轉型的路上也不等待”的決心。“大智移雲”時代,自我革命將是常態化,不要害怕改變。互聯網只是工具,隻會顛覆傳統行業的模式,不可能顛覆傳統行業。
記者:除了搭建平台降低信息化成本,對於更好地迎接“大智移雲”時代,您還有哪些建議?
鄔賀銓:作為重要的分析工具,大數據的應用將日益重要。我國要利用大數據,就有必要完善立法,明確數據的所有權與使用權,什麼數據應該公開,什麼要保密,做到有法可依。現在,我國公路、航運等基礎設施都有法,唯獨沒有電信法,沒有網絡法,這一局面要盡快改變。此外,還要提倡數據共享和開發,數據孤島的價值是有限的。
此外,應當加強核心技術的創新。目前,我國很多核心技術仍然受制於人,比如手機操作系統和芯片多是國外的,自主知識產權積累比較薄弱。“大智移雲”時代,我們面臨著一些新機會,要敢於突破,走到技術發展前頭。還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大智移雲”時代,新的業態不斷涌現,資源壟斷的行業將受到沖擊,依靠信息不對稱建立的差異化優勢將不復存在,要打破壟斷,更好地讓市場“說話”。
《 人民日報 》( 2015年01月23日 20 版)
參考;
http://scitech.people.com.cn/…/2015/0123/c1007-26435839.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