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Welcome to 新富族 Joanne 's blog. *座右銘~「人的幸福不在自由之中,而在責任的承擔之中。」-安德烈‧紀德 *興趣~投資、理財、樂活 *研究~CSR、ESG、 財務與企管、電信與節能 2013/10/26從奇摩http://tw.myblog.yahoo.com/jw!rsX.CIGRCRa_XdFicsD_HV2W搬到痞客,請大家多來逛逛走走!

目前分類:環保CSR (1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台灣電信業唯一 中華電入選道瓊永續世界及新興市場指數成分股

 

道瓊永續指數(DJSI)今(11)日發佈2014年評選結果,中華電信(2412-TW)再度以優異的企業社會責任表現,同時獲選「世界指數(DJSI-World)」及「新興市場指數(DJSI-Emerging Markets)」成份股,為台灣唯一獲此雙料殊榮的電信服務業者。

中華電表示,道瓊永續指數是由RobecoSAM與S&P Dow Jones兩家公司所共同發行,為全球第一個針對企業永續發展與商機進行有效評估的全球性指數,也是最廣為人知的永續投資評比。

中華電說,這次全球共有8家電信業者入選「世界指數」,中華電信為台灣唯一入選的電信公司,且在隱私權保護及環境政策與管理兩個指標上獲得滿分。

中華電強調,自2006年成立企業社會責任委員會以來,積極將企業社會責任內化於公司文化,以期在公司治理、環境保護以及社會共融等各面向,全方位落實企業社會責任。

中華電說,除持續每年投入新台幣數億元推動的電信普及服務,讓偏鄉通訊不因地理環境條件而有數位落差,更逐步透過基金會與其他非營利組織、大專院校的合作,推動伴你好讀《社區網路課輔》、成立「數位好厝邊」、舉辦「藝文下鄉」等活動,加強社區的數位學習與成長動能。

參考來源:

https://tw.news.yahoo.com/%E5%8F%B0%E7%81%A3%E9%9B%BB%E4%BF%A1%E6%A5%AD%E5%94%AF-%E4%B8%AD%E8%8F%AF%E9%9B%BB%E5%85%A5%E9%81%B8%E9%81%93%E7%93%8A%E6%B0%B8%E7%BA%8C%E4%B8%96%E7%95%8C%E5%8F%8A%E6%96%B0%E8%88%88%E5%B8%82%E5%A0%B4%E6%8C%87%E6%95%B8%E6%88%90%E5%88%86%E8%82%A1-110837712.html

 

台灣大 獲道瓊永續成分股

2014-09-17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江明晏台北17日電

台灣大哥大宣布,連3年獲國際肯定,再入選道瓊永續指數(DJSI)新興市場指數成分股。

道瓊永續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Indexes,DJSI)2014年評選結果出爐,台灣大哥大今年再度蟬聯獲選DJSI新興市場指數的成分股,已連續3年(2012-2014)獲肯定。

DJSI今年共邀請全球44家電信服務業(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參與評比,台灣大是以電信服務業入選道瓊成分股的4家業者之一,且在環境永續、社會責任兩大層面分數都高於業界平均。

道瓊永續指數(DJSI) 自1999年成立以來,每年針對全球主要上市公司經濟、環境與社會三大層面績效進行評估,今年選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3395家企業,其中台灣企業共計97家受邀,台灣大與台積電、宏碁、友達及中鋼等不同領域的10家龍頭業者共同入選,顯示台灣大在永續經營的理念上,受到世界投資人及研究機構的肯定。

台灣大哥大今年在環境永續上分數從去年的50分大幅成長到達55分,超越全球電信業界平均的48分,尤其針對溫室氣體追蹤與盤查上,2013年獲得國際第三方驗證機構頒發的ISO 14064-1外部查證證書,亦導入ISO50001能源管理系統,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去年啟用的台灣大IDC雲端機房,同樣獲得ISO50001認證,透過結構設計讓能源效率達到PUE(PowerUsage Effectiveness) 1.5的水準,相較於一般機房約可減少25%用電,可減碳達24座大安森林公園,凸顯台灣大對環境守護的用心。

參考來源:

http://money.udn.com/storypage.php?sub_id=5641&art_id=372326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泰世華明誠分行裝太陽能板 年省3萬度電

中國時報【劉宗志╱高雄報導】

國內首家裝設太陽能板的國泰世華明誠分行昨天正式開幕,國泰世華表示,裝設太陽能板後,估計每年可提供3萬度電,相當於每年種植1600棵大樹、減碳1萬8000公斤。國泰世華未來計劃全面性推廣,今年台南地區將再設置二家「太陽能分行」。

明誠分行裝設80片太陽能板在二樓樓頂,面積約41坪,平均每小時約可提供20度電力,裝置成本約140萬元。國泰世華副總莊秀珠表示,太陽能電力可賣回給台電,合約達20年之多,而相關裝置加計維修成本不到200萬元約7年可以回收成本,既環保節能,也可節約分行成本。

國泰世華表示,為響應節能減碳、善盡企業社會責任,高雄明誠分行充分利用南台灣得天獨厚的日照資源,於屋頂裝置太陽能面板,打造綠能建築,達到隔絕日照直射、降溫節能的效果。若以每天日照4小時計算,每年約可提供3萬度電力,每度電以7.5元賣回給台電。

除了設立「太陽能分行」外,國泰世華也領先業界,提供有意裝設太陽能光電設備的民眾及企業「低利融資專案」,更是國內承做太陽能電廠融資最主要的銀行。截至去年底已核貸太陽能發電設備總裝置容量約42MW(百萬瓦),相當於種植230萬棵大樹。

國泰世華表示,中南部的平原地形部分,因地勢平坦、日光直射,加上每年下雨的天數較少,如果能有效利用屋頂型構造的的太陽能光電系統,既可創造乾淨電能,又可隔絕日光直射、降低室內溫度、減少冷氣使用,兼具創能、節能效果。今年計畫在台南地區設立2家「太陽能分行」,持續推廣節能概念。

文章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E5%9C%8B%E6%B3%B0%E4%B8%96%E8%8F%AF%E6%98%8E%E8%AA%A0%E5%88%86%E8%A1%8C%E8%A3%9D%E5%A4%AA%E9%99%BD%E8%83%BD%E6%9D%BF-%E5%B9%B4%E7%9C%813%E8%90%AC%E5%BA%A6%E9%9B%BB-213000431.html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思:台灣需要的是到處種電而不是到處開花!德國的綠色能源轉型為規模經濟不是靠政府,是小鎮的媽媽,老師民間開始用家家有太陽能,乾淨能源等,多的賣電給發電廠開啟的.....所以不要在怪別人了....反思自己會什麼,只會抗,只會反,只剩一張嘴?再者德國的旁邊有法國核能電廠,強大的歐洲電網供應,若乾淨能源不夠用時,就跟法國買,台灣的無核家園要建立還有backup條件,可以立即購買到鄰國(可能是大陸,印尼等)的核能發電或天然氣來補足才行,無核在台灣是一條不能急躁的路,否則首當其衝可能是持有台電背後的金主,台銀彰銀合庫等銀行壞帳增加,電費增加企業的營運成本,民生用電增加,人民要補貼企業用電費用,否則最壞的就是導致科學園區關閉,失業率破表!而以目前台灣的處境,能呼籲政府的是請政府協助鄉村小鎮來"種電"發展自然能源,重點地區高屏區輔導太陽能,新竹區風力發電,其他漁村的水力發電,其他農村發展生質能源,都要家家可以用有乾淨的自然能源自給自足,到可以賣電給台電,台灣需要的是到處種電而不是到處開花!

 文章重點:當福島發生核災,德國可以逼使擁核的執政黨屈服,靠的不是幾十萬人上街頭,而是長年來的能源轉型

 
當福島發生核災,德國可以逼使擁核的執政黨屈服,靠的不是幾十萬人上街頭,而是長年來的能源轉型。圖:翻攝維基百科
新頭殼newtalk2014.04.26 文/賴芬蘭

德國的反核史相當長,從反核武和平運動開始,到北約雙邊協議,反個別核電廠興建,反與法國為鄰的核電廠,反核廢料再處理,核廢料最終處置場,以及核廢料運輸等,不一而足。這些反核運動許多還在持續中,所以如果我們認為核四只是執政黨與台電的問題,當然會相當悲情。

德國在例如美國發生三哩島嚴重核事故時,就有幾十萬人走上街頭,但是也並沒有辦法阻止德國繼續興建核電廠及再處理設備,一直到了車諾比核災發生,雖然距離遠在兩千公里之外,但是民眾很明顯的感覺被攏罩在核災的陰影下,這時候特別是家庭主婦感受尤深 --- 孩子不可以在露天下玩耍,不可以喝新鮮牛奶,當季蔬菜全部翻起來毀掉,不可以採野菇,家庭主婦害怕輻射塵,每天神經質的清除灰塵。當時許多車諾比核災受害的孩子被送到德國,這些都再再讓德國人決心廢核。

反核遊行當然有幾十萬人走上街頭,但是特別是這些不願自己子女活在核災的陰影下的媽媽們很清楚,反核要靠政府,靠政客,那可以等到地老天荒,全世界都在看的德國廢核正是從公民自決開始。

像在黑森林的小鎮萱瑙,才只有2700位居民,幾位小學老師決定脫離核電,先從省電開始,這些人真是認真,在生活上竭盡所能,所有可以省的都絕不錯過,就這樣大家集結成冊,發現竟可以省下30%的電來,不過他們發現再怎麼省他們還是要用電,還是無法避免核電被輸送到家裡來,於是這群小學老師乾脆成立了電力協會,找專家來解說,有什麼可能不要用到核電甚至會污染環境的能源?於是許多被廢置的例如水力發電廠,地窖裡被遺忘的熱電聯產裝置 Blockheizkraftwerk,水車,風車,太陽能板……都被找出來,他們也學會了如何用直流電把這些自家生產的電力自己用,加以改良創新,並加以推廣。

這些看來是業餘嗜好的活動,當時的電力公司卻嗅出了危機,於是就引誘當地居民,如果提早重新簽約,該鎮將可以得到十萬馬克的回饋金,但是這些小學老師 看得出這一簽就是二十年,那將永無脫離核電的機會,於是也就辦了許多活動,對居民說如果他們不與電力公司簽約,那他們將給鎮上十萬馬克。

小學老師們發現如果輸配電網不在自己的掌握下,核電還是會被送到自己家來,於是在鎮上倡議把電力公司的電網買下來,幾經起伏經過公投,鎮民同意了。但是電力公司卻開出了天價—800萬馬克,但是這本來要讓小學生家長退卻的數字,反而讓小學生家長越挫越勇,他們發動了一個在全德國募款的活動。其實因為在德國反核的土壤已經夠肥沃,這個活動引起各界普遍的支持,媒體甚至免費為他們宣傳並刊登募款廣告,短短的時間內他們就募到了四百萬,這時電力公司自知大勢已去自動降價,讓這群名不見經傳的小學生家長得以正式成立一家不以最大利潤為目的而只買賣乾淨的能源與設備的公司EWS。萱腦徹底成為一個生態城。

這個具體的故事對全德國的反核人士都是啟發,全德國各地都有人效法,三、五個人共同買根風機,豎在自己的莊園裡,在屋頂上裝太陽能板,並探討自家發電的種種可能性,加以實踐。這樣的精神卻開創了各地研究的精神及創新的知識,商人嗅到了商機。

這樣來自草根的發展,終於促成2000年紅綠執政時的再生能源優先法(EEG),這是德國有史以來難得的國會法案──也就是在國會內經過各利益關係人提案完整討論通過的法案,從政治上真可說水到渠成。

這個法案規定了固定收購價格及年限,從此把再生能源往前推了一步;尤其在同年決定了廢核期程,看著能源缺口,更加速民間發展再生能源的動力。綠黨當時設定再生能源發展目標是到2012年的時候,達到12%,可是到了2012年,德國的再生能源配比已經達到了23。4%。

所以當福島發生核災,德國可以逼使擁核的執政黨屈服,靠的不是幾十萬人上街頭,而是長年來的能源轉型。

廣義的能源轉型主要說到能源利潤的民主化:傳統能源經濟一向只掌握在少數大集團手裡,用大型電廠來寡占市場,他們致力的是追求最大利潤,而忽視環境與社會正義,為了把持他們的利益,也就不斷累積對政治的掌控,理解到能源利潤民主化的重要,德國的公民運動在能源轉型中,也就針對去集中化,倡議許多經濟誘因的模式,而且具體加以實踐。

例如公民風場、公民太陽光電場,是讓許多民眾可以直接投入生產能源的參與模式;太陽光電設備甚至可以由個別住家自行架設。由城市和其他公開的企業所設置的 再生能源電廠,民眾也可以間接的參與投入能源生產,相較於在傳統能源經濟中只有少數能源股東能夠獲利,去集中化的再生能源設備不只能讓地方上有產業,更強化鄉村地區的生活機能,減少資金從地方上流失。以前要拿錢去買能源進來,現在不只是逐步能源自主,更讓這些原本會流出去的資金流在地方上,轉用在發展社區的財源。因此再生能源在社區能源政策上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受到地方政治的歡迎與獎勵。許多地方政府甚至提出100%用再生能源為能源供應的情境與達成目標的途徑與時程。

德國的公民電廠對其他國家的影響也相當大,同樣不愛核電的奧地利與瑞士也都計畫100%再生能源的配比。一個公民電廠計畫一上市,短期就被搶購一空。大家都希望有個乾淨的未來,同時又有錢賺何樂不為呢?
 
 以下參考:

這個具體的故事對全德國的反核人士都是啟發,全德國各地都有人效法,三、五個人共同買根風機,豎在自己的莊園裡,在屋頂上裝太陽能板,並探討自家發電的種種可能性,加以實踐。這樣的精神卻開創了各地研究的精神及創新的知識,商人嗅到了商機。

這樣來自草根的發展,終於促成2000年紅綠執政時的再生能源優先法(EEG),這是德國有史以來難得的國會法案──也就是在國會內經過各利益關係人提案完整討論通過的法案,從政治上真可說水到渠成。

這個法案規定了固定收購價格及年限,從此把再生能源往前推了一步;尤其在同年決定了廢核期程,看著能源缺口,更加速民間發展再生能源的動力。綠黨當時設定再生能源發展目標是到2012年的時候,達到12%,可是到了2012年,德國的再生能源配比已經達到了23。4%。

所以當福島發生核災,德國可以逼使擁核的執政黨屈服,靠的不是幾十萬人上街頭,而是長年來的能源轉型。

廣義的能源轉型主要說到能源利潤的民主化:傳統能源經濟一向只掌握在少數大集團手裡,用大型電廠來寡占市場,他們致力的是追求最大利潤,而忽視環境與社會正義,為了把持他們的利益,也就不斷累積對政治的掌控,理解到能源利潤民主化的重要,德國的公民運動在能源轉型中,也就針對去集中化,倡議許多經濟誘因的模式,而且具體加以實踐。

例如公民風場、公民太陽光電場,是讓許多民眾可以直接投入生產能源的參與模式;太陽光電設備甚至可以由個別住家自行架設。由城市和其他公開的企業所設置的 再生能源電廠,民眾也可以間接的參與投入能源生產,相較於在傳統能源經濟中只有少數能源股東能夠獲利,去集中化的再生能源設備不只能讓地方上有產業,更強化鄉村地區的生活機能,減少資金從地方上流失。以前要拿錢去買能源進來,現在不只是逐步能源自主,更讓這些原本會流出去的資金流在地方上,轉用在發展社區的財源。因此再生能源在社區能源政策上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受到地方政治的歡迎與獎勵。許多地方政府甚至提出100%用再生能源為能源供應的情境與達成目標的途徑與時程。

德國的公民電廠對其他國家的影響也相當大,同樣不愛核電的奧地利與瑞士也都計畫100%再生能源的配比。一個公民電廠計畫一上市,短期就被搶購一空。大家都希望有個乾淨的未來,同時又有錢賺何樂不為呢?

另外有關台電財務疑慮報導: 

2014/05/02 07:47 《外資》核四停工引發對台電財務疑慮,小摩:銀行授信曝險有限

【時報-台北電】核四停工,引發外界對於台電財務與銀行授信曝險疑慮,摩根大通證券指出,目前台電信評
為A+/twAAA/twA-1+,若遭調降至A-/twAA,銀行風險加權性資產(RWA、即資本適足率分母部分)將會增加,
最多為彰銀的1.6%,整體來說,影響仍在可控制範圍內。
  美系外資券商分析師指出,政府定調「核四是停工而非停建」其實背後是有用意的,因為以台電目前財務
結構來看,核四停建等於宣告破產,但停工意味著財務不確定性可以拖到2016年新政府上台,與核四是否興
建議題一樣,把決定權交給新政府。

  美系外資券商分析師表示,由於台電是國營事業,若真的走向破產一途,政府也不得不救,因為台電幾乎
是寡佔事業,破產並不代表可以暫停供電,政府若表態不救台電,銀行曝險部位就得視為壞帳、進而衝擊獲
利,但政府出手救台電還是全民買單。
  摩根大通證券台灣金融產業分析師黃聖翔表示,不管台電破不破產,核四若停工勢必會帶動國內外信評機
構調降台電信用評等,台電信評若由標準普爾/中華信評所給予的A+/twAAA(長期)/twA-1+(短期)降至A-
/twAA,銀行RWA勢必會跟著增加。
  RWA在計算銀行資本適足率時是放在分母項下,當分母音RWA增加而增加,整體適足率就會下降,不過,根
據黃聖翔的預估,即便RWA增加最多的彰銀也才1.6%,其次為中信銀(1%)、元大銀(0.8%)、永豐銀(
0.8%)、華南銀(0.6%)、台北富邦銀(0.6%),可看出對整體銀行業的影響有限。
  黃聖翔認為,相較於台電信評若遭調降對銀行資本適足率的影響,對核四曝險部位若因台電破產而進入壞
帳階段,對整體獲利衝擊顯然較大,因為除了曝險部位最高的核能基金為1,800億元外,台銀與合庫銀依序也
分別有1,200與700億元,相對較高。
  至於核四停工若導致電力短缺與電價調漲,對台灣經濟的潛在衝擊為何?黃聖翔表示,由於政府配套措施
並不明確,因此目前很難將之量化,但電力短缺或電價調漲情況若發生,對企業與一般民眾勢必會分別造成
營運成本與通貨膨脹增加壓力,整體而言,將不利於台灣經濟成長與銀行營運前景。(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記者張志榮/台北報導)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新鮮麵條免丟棄 用烏龍麵發酵產電

日本香川縣的名產,讚歧烏龍麵,強調新鮮現煮,煮好超過30分鐘的烏龍麵通通要丟棄,不過一年丟掉的麵條,高達6千公噸,實在很浪費,有業者想出廢物利用的好法子,把這些烏龍麵發酵產生甲烷,然後燃燒發電,賣給電力公司。

 



來到日本香川縣,一定要來上一碗讚歧烏龍麵,口感滑順的秘訣之一,就是新鮮現煮。烏龍麵店店長:「煮好超過30分鐘的話,就沒辦法端給客人吃了。」

到了打烊時刻,這些賣不掉的烏龍麵就必須丟棄,一年丟掉的量多達6千公噸,實在很浪費。NHK記者:「香川縣最自豪的,讚歧烏龍麵,現在有一個新的作法,要把烏龍麵變成電力。」

怎麼樣讓烏龍麵廢物利用,來到這間位於高松的回收廠,業者先把烏龍麵集中,放入機器切碎,再丟到發酵桶,加入水菜渣和甲烷菌,一起攪拌發酵,就能產生甲烷氣體。

回收業者:「裡面的溫度可以維持在攝氏35-37度左右,因為很熱就會起霧。」

只要發酵一個月的時間,就能把甲烷氣體,送到發電設備燃燒發電,這家公司用烏龍麵生產的電力,賣給在地的四國電力公司,一年賺進7百萬日幣,約220萬台幣,不只是用烏龍麵發電,就連煮烏龍麵的水都可以回收再利用,女工們手上這塊白色香皂,原料加入煮麵水,煮麵溶解出來的澱粉,有去油汙的功效。

烏龍麵皂業者vs.烏龍麵業者:「就是這個好可愛,謝謝,我在想不知道你這邊可不可以賣這個商品。」

香皂廠商找上烏龍麵店合作推廣,讓讚歧烏龍麵不只好吃,還能廢物利用,成為另類商機。

引用文章來源:

http://news.pchome.com.tw/internation/tvbs/20131230/index-13884148652889539011.html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雲端閱讀,改善偏鄉數位落差





中國時報【陳大任╱台北報導】  2012.08.22


台灣雖為電子大國,但是城鄉之間的數位落差依然存在,經濟部工業局開創偏鄉電子書應用服務模式,在社福團體的投入之下,已打造10座社福雲端圖書館,過去3年已訓練出300多名種子志工教師,至偏鄉地區深入輔導當地學童。光泉基金會也認同此理念,將以「愛的接力」方式,結合萊爾富超商募集小額捐款,自9月起繼續推動偏鄉閱讀。


■利用社福團體既有網絡


經濟部工業局局長沈榮津表示,工業局在規劃推動電子書產業發展的同時,也將偏鄉雲端數位閱讀納入推動的重要一環。利用社福團體既有的偏鄉閱讀網絡,結合企業與政府計畫資源,利用雲端數位閱讀,讓偏遠地區學童可取得和都會區一樣的電子閱讀學習內容,將數位落差轉換為數位機會。


慈濟大學院長劉佑星表示,剛開始接觸偏鄉雲端閱讀是因為工研院的專案,去年獲得50部華碩黑白平板電腦,今年英業達也提供30部彩色平板電腦,為落實偏鄉閱讀,志工與學生每次下鄉都要花1、2個小時車程才能到達。目前提供給小朋友的內容多半是文學為主,志工從網路上找到難易程度不同的版本,讓小朋友可以選擇有興趣、喜歡的內容,一些具有閱讀障礙的小朋友,也受到感染,對閱讀產生興趣。


■超商通路 募款方便


光泉基金會執行長陳淑雲表示,基金會長期以來著力在改善偏鄉小朋友的讀書環境,除了設施修繕之外,也提供皇冠出版的捐書。不過從教育角度思考,知識的取得與運用更是重要,透過雲端方式讓偏鄉小朋友也有機會提升學習環境,但數位閱讀的成本很高,將結合萊爾富的通路,進行小額捐款的募集,預計9月初可正式啟動。


萊爾富表示,在台灣,超商是最貼近民眾生活的通路,萊爾富過去推動公益活動不斷嘗試讓愛心更貼近民眾,除了透過零錢箱捐贈外,也利用本身的收銀系統,開發消費零錢捐的模式,消費者在結帳時,可直接將消費找零做捐贈,提供更多元、方便的捐款方式,讓募款成效達到最大。


reference:


http://www.wretch.cc/blog/enjoygeo/18937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氣候暖化回不去了 學者建議疏散台北人口


作者: CLiao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3年5月28日 下午12:54



本報2013年5月28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夏威夷大氣監測站測得的二氧化碳濃度本月已突破400ppm,地球溫室氣體濃度達到新的里程碑。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對此表示,未來全球暖化的速度只會加速,影響的層面也會更廣泛且加劇;「全球都將面對一個高溫的未來,只是現在會越快、來得越強。」雖然天災一定會發生,國家以及民眾仍應藉由環境保護、避災規劃,對抗天災的侵害。

另一方面,全球因天災遷移的人口將數以億計,台灣也難以倖免,汪中和持續幾年積極建議台北人口應疏散,而疏散最好的辦法就是政府首先離開、遷都,只要政府一離開,很多人就跟著要離開,台北盆地人口1/3就疏散掉了。


汪中和說,400ppm這個數字令人心情沉重,而台灣社會卻仍漠視。從1986年CO2含量衝到350ppm,全球保育人士即連年不斷訴求降低排碳,維持在350ppm、世紀末溫度上升不要超過2℃,但5月揭開的數據,說明了溫室氣體持續攀高,暖化止不住,速度令人憂心。


汪中和表示,預估2038年以前就會超過450ppm,目前一年大約增加2以上的ppm,一旦超過450ppm,到了本世紀末,地表的溫度就會升高到2℃以上,預計是3℃或更高,帶來的衝擊是上世紀的兩倍以上,就像飛機離了跑道起飛,加速爬升,未來面對的衝擊、壓力會越來越高。自然災害不斷在全世界反覆出現的世紀,21世紀是個搶糧食、能源以及水資源,也是一個大規模遷徙的世紀。 台北盆地應疏散人口


除了氣候極端變化,更令人擔憂的是海平面上升的危險,衝擊力遠超過氣溫的上升。因為氣候災難的關係,人們必須離開熟悉的居住環境,遷移到陌生卻不得不去的地方。當然包括台灣。台灣則可能造成百萬人在各地流動,如果沒有好好的安頓,社會的動盪是非常可怕的。汪中和認為,政府應該讓人民安居樂業,而不是告訴人民這裡不能住,這是無用的。


以台北首善之都為例,政府投入大量資源維持其運作,卻無法逃避人口過於飽和所衍生的現象。「台北盆地其實是沒有未來的,以百年的尺度來看,台北盆地就算不遷都,也無法住下去,因為將來一半以上都會被海水淹沒,所以還是會離開,而且是被迫離開,與其那時候離開,不如現在就規劃,慢慢的疏散。」


「政府一定要先準備好,找一個更好的地方,人民願意離開危險的地方搬進一個安全值得去的地方」汪中和說,政府資源應該往這方面配置。假設以100萬人來考量,若以20萬人為規模打造新市鎮的話,則需要5個新市鎮,都市規劃可以完全不同。


政府一直希望擴大內需,「以國家角度來看,建造一個新的城鎮,以生態保育的觀念做,回應氣候變遷,這個內需將十分龐大,投資也會非常值得。」


然而現況卻是政府的都市規劃,完全未有前瞻眼光,缺乏避災的考量,放任財團炒作地皮累積財富,「政府在這方面非常的失職!」 淡海新市鎮  在氣候暖化時代是錯誤投資


以淡海新市鎮為例,剛好坐落於台北盆地北邊,非常靠近海平面上升會衝擊的地方,雖說本身不會被淹沒,但它周圍低漥的地區完全被淹沒,道路完全不通,汪中和認為,這種投資是一種浪費和錯誤。


避免選在沿海地區,受海平面上升暴衝、巨浪影響,另外在活斷層附近也不合適,因為會受到地震直接的影響。


汪中和表示,新市鎮規劃需要國家來主導,要有上位的主體計畫,之後才能定位,落實執行。但是政府完全沒有這樣的遠見,只有東做一塊、西做一片,有如玩拼圖一樣,未完成前誰也不知道全貌是什麼。 氣候變遷快又普遍


300萬年來 ,地球二氧化碳濃度第一次飆破400ppm,它代表著累積的熱能很快,按照氣候的習性,地球要修正成過去的數值,都需要百年、千年以上的時間,「人類已走上一條不歸路,就像去旅行沒有回程票」汪中和說,過去要經過好幾萬年才會升高100的單位,現在卻是百年的時間就達成了。


速度太快,熱能累積太多,因此整個地球的環境都在激烈的調整,無論是是大氣、海洋或岩石圈,將來都因熱能累積的太多太急,產生劇烈的變化,極端的天氣、海洋的變化甚至於地殼的運動,都比過去要活躍。


目前全世界1年增加2個單位;在自然條件之下,萬年以上才會增加1個單位,因此人類必須大幅度改變行為,更重要的是調適,做好防災避災的準備。「人類可以做的就是盡量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不要讓它增加這麼快」 地下熱能威脅設施安全


汪中和還說,台北盆地是全台灣熱島效應最嚴重的地方,熱能終年累積在盆地裡,不但夏天時十分炎熱,不斷在地底下累積的熱能,使得台北地底下的溫度不斷的上升,從觀測數據也證明這個現象。累積的熱能至少產生3種無法預期的狀況。首先,地底下溫度上升,使得地下水隨之膨脹;膨脹後帶來額外的壓力讓地下所有的建設,包括高鐵、捷運,所有鐵路地下化的設施,都受到影響,安全性必須重新評估。


其次,浮力增加。台北自從禁抽地下水,水位已經開始回升了,也就是地表4、5公尺以下都是滿滿的水,水受熱了以後會增加浮力,所有地下建築物除了遭受(水膨脹)側向的壓力,還有額外的浮力,而這種浮力在很多地方是不均勻的,比如說,一座捷運的地下涵洞,長達幾十公里,在浮力不均勻下,每個地方上升程度不一,使得安全性受到威脅。


當地下的溫度增加以後,不但地下水溫、浮力、浸水壓力都增加,流動性也跟著提高,有如潤滑劑一樣,讓斷層更容易活絡。 熱能造成潤滑作用恐刺激斷層


汪中和解釋,台北有3個斷層,北邊的山腳斷層,中間的新莊斷層以及南邊的台北斷層,後兩者過去都沒有活動過,被視為死的斷層。過去不活動是因為沒有條件,不像現在這麼熱、水的溫度這麼高、流動顯著,基本上是被鎖死在當地;一旦條件改變了,斷層兩側潤滑作用也會提升,受到外部地震刺激,斷層也會跟著錯動。


汪中和認為,台北因為自然條件改變,除了強降雨帶來淹水的壓力外,也加劇地震帶來的影響。全台西部更因人為開發,從基隆到屏東,早已連成一個大都會,因此任何地方,不管是在中部或南部,發生一個921那樣的地震,幾十萬棟的房屋倒塌、設施受到影響,管線破壞,就會讓台灣的整合出現破口,陷入癱瘓。 保護環境抵抗災難


莫拉克發生在南部的山區,造成慘重的傷亡,但這種規模的雨量若下到台北市,災情將更慘重,約有1/3會淹掉,數百萬人必須疏解、遷移、救難,這是難以想像的。台灣經歷莫拉克以及幾次風災的洗禮,對於災難的預防準備仍不足,若再一次莫拉克的尺度,因應仍是不夠的。


即使大環境不好,但小環境仍然可努力減少衝擊和傷害。汪中和舉南亞發生大海嘯為例,同樣是海岸,但是有紅樹林或沒有紅樹林的海岸,災情是完全不同的。「海嘯無法避免,但當環境保護好、能抵抗災難,我們所受的衝擊就會降低」


既然無法阻止氣候不暖化,也沒有辦法讓海平面不上升,卻可以建設家園足以抵抗氣候變化帶來的衝擊,把傷害降到最小。汪中和認為,政府優先工作是朝這方向努力,任何建設的終極目標就是想辦法讓台灣遇到災難衝擊時,損失控制到最小,人民受到最大的保障。 防災政府做不夠 民眾還是要做


台灣除了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還必須面對地震的挑戰。汪中和說,我們沒有條件不做好這些預防,而且全台灣都有機率發生地震。


按照過去歷史的紀錄來看,每一次日本發生重大地震之後,台灣也會跟著發生。2011年日本發生這麼大,災情這麼慘重的地震,一定影響台灣的地殼應力,板塊活躍性提高,地震風險逐年提高,汪中和說,目前地震仍無法預測,而台灣在防震意識非常薄弱。


台灣只要發生規模7以上地震,災情就會非常嚴重,一定要做好準備。日治時代台北即曾發生過規模7的地震,幸運的是規模雖大卻很深,未造成災情;不過當時的環境跟現在完全不一樣,當時台北盆地大約十幾萬人,地廣人稀,也沒甚麼重要的建設;現在則有600萬人口,加上地上、地下建設,若再發生相同規模的地震,傷害不可同日而語。


一旦台北遇到規模7的地震,整個國家會變得非常危險。


政府必須事先規畫好救災事宜,在北、中、南、東,都要有緊急應變中心,政府現在就該朝這個方向準備,但講到現在政府都認為不太可能,對此汪中和只能嘆氣,「只好靠我們自己自力救濟」


汪中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先檢查自己家裡是不是在活斷層上面,如果是,傷害一定相當慘重,應立即遷移;如果不在斷層上面或離斷層還有一段距離,例如500公尺,接著要看房屋結構抗震夠不夠,如果是921前蓋的房子,就須加固或補強。


2.告訴家人做好防災的準備,例如地震之前,每個人都有一個救難包,重要的證件、飲水或急救藥品放在裡面。


3.重要的資訊放在安全的地方,家裡的東西都固定好,地震來的時候不會因搖晃摔落被砸傷;家人之間都要說好,如果是發生在白天,家人分散各地,要怎樣會合,聯絡方式是甚麼;如果是在晚上,甚麼地方是最安全的可暫時避一下,等到強震過後再到安全的地方疏散會合,這些都是可以事先規劃準備的。


reference:


http://tw.news.yahoo.com/氣候暖化回不去了-學者建議疏散台北人口-045428289.html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管會 研議編製CSR指數


中央社 – 2013年5月9日 上午9:56






(中央社記者吳靜君台北7日電)金管會副主委王儷玲表示,期望引導政府基金、保險資金注入振興經濟、提升發展的產業。但如何辨識好的公司,金管會正研議編製企業責任(CSR)指數。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今天表示,正草擬公司治理藍圖,透過法令、自律規範、市場機制,提升企業競爭力與保障股東權益。


具體方向包含盡快建製公司治理評鑑、擴大要求上市櫃公司、審計委員會,金管會期望擴大至50億以上的公開發行公司都要有獨董。但是金管會承認,有企業反映獨立董事人才難尋,因此還必須要建置完整的獨立董事人才庫等配套措施。


擴大強制採行電子投票的範圍,依據現行規定,資本額超過100億元或股東超過1萬人,都要採行電子投票。金管會說,擴大強制採行電子投票的範圍,還要視現在電子投票,及公司建置獨立董事的情形。


還要強化上市櫃公司與利害關係人對話的機制,金管會說明,像是公司與機構投資人、上下游廠商、與廠房附近的居民就是利害關係人,若發生汙染的情形,公司要能立即回應,所以公司要建置發聲的平台與利害關係人經常性的對話。


金管會研擬編製企業責任指數,王儷玲表示,期望可以引導政府基金、保險業資金注入提振經濟、提升發展產業,但如何辨識好的公司、公司治理的公司,再讓這些公司回頭從事企業責任,這中間做很好的連結。


王儷玲也只出,像是富邦投信發行企業責任指數基金,績效也有打敗大盤。


金管會證期局局長黃天牧表示,台灣公司的公司治理的確需要更高的格局,不過落實公司治理,也需給企業遵循及調整的時間。1020507


reference: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窮人銀行創辦人尤努斯:讓窮人消失 想看窮人只能進博物館
2012/08/15 17:25 鉅亨網 記者葉家瑋 台北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博士今天舉行演講,主題為「一個人,可以改變世界」,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台大管理學院副院長李吉仁也出席活動參與座談;尤努斯是微額貸款的創始人,從1976年開始籌備創辦窮人銀行,借錢給社會底層的窮人,讓他們有改變自己人生的機會,尤奴斯說,現在企業很流行談企業文化,但他認為企業不是只有捐錢做公益而已,而是要把這筆錢投資社會企業,替窮人解決問題;他期許社會能創造出沒有窮人的世界,「想看窮人只能進博物館」。


尤努斯說,在自己的家鄉孟加拉看到太多弱勢居民,因為饑荒遭受死亡威脅,於是有些人開始向地下錢莊借錢,飽受高額利息壓力,因此他開始想辦法幫助這些人,借錢給他們。第一筆借出的金額僅27元美金,但他說「這是轉變的開始」。尤奴斯開始跟銀行接洽,希望銀行借錢給窮人,但碰了一鼻子灰,原因是「窮人沒有信用」,尤努斯找上銀行高層積極爭取,最後他替這些借錢者簽名作保,也替窮人的世界開了第一扇門。


隨後,尤努斯成功創造窮人銀行,目前已經有超過840萬的借貸人,借錢不需要抵押,但這些人的還款率高達99%、當中有97%都是女性。窮人銀行和一般銀行完全背道而馳,一般銀行服務有錢人、男人、都市人;窮人銀行服務的是窮人、女人、鄉村人。


尤努斯改變所有傳統思想的框架,給窮人創造機會,他說,窮人是迷你盆栽,品種沒有問題,是社會沒有養分給他們長成大樹;他認為當今社會很流行談論社會責任,但企業捐錢並不能永續,應該是要將這筆錢投資在社會型企業,一段時間後,讓社會型企業自己生存,永續經營;若企業和人們能夠利用先進的科技並集思廣益,就有機會解決很多社會問題。


尤努斯也比較社會企業和非政府組織NGO的不同,他說,NGO僅是接受捐款做好的事情,但社會型企業還要達到獲利的目的,獲利後就是把錢來拿來解決社會問題,尤努斯期許整個社會能創造一個沒有窮人的世界,未來想看窮人,只能進博物館。


近年積極投入公益的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指出,企業捐錢用公益贊助回饋社會,很快的錢就會花完,他舉例,他曾向各大企業募資,請單一企業捐出1千萬元,投入藝文社會議程方案,獲得迴響比預期熱烈,而隨後利用這些資金,將機制建立,「要錢要了3年,就不要了」,因為已經達到永續發展。


施振榮說,很多人把錢拿去投資,只想看到報酬率,但他認為錢對錢的回報,是「半盲文化」,看得到有形的錢,看不到無形的、未來的回報,他認為人應該轉換思維,把創造社會價值看成是自己賺到了,因為滿腦想著賺錢,是找不到問題答案的。


參考:


http://tw.stock.yahoo.com/news_content/url/d/a/120815/2/3bja4.html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褚士瑩:繞著地球公益旅行
不到三十歲,褚士瑩就曾遊歷過八十多國、出版三十多本旅遊書。
現在,他選擇做一個能夠結合旅行志趣的國際志工顧問,浪跡世界幫助人。

文/蕭富元
天下雜誌364期
他曾經需要不斷販賣自己,寫專欄、出書打書,拍廣告、主持廣播和電視節目,時時刻刻活在攝影鏡頭下;他也曾在美國高科技公司工作五年,看盡金錢遊戲。彷彿是走到生命的轉角,先後在台大、開羅大學與哈佛求學的褚士瑩,精準地按照自己的人生規劃,在而立之年轉換跑道,開啟公益旅行家的生涯。

像他這樣從小夢想旅行世界,不到三十歲就遊歷八十多國、出版三十多本旅遊書的實踐者並不常見。褚士瑩從高中時期做交換學生開始浪跡世界,只不過,過去他為自己旅行,現在他為別人旅行。

組織專業志工團

一年有三百三十多天在海外,待在台灣的時間前後加起來只有一個月,褚士瑩還記得,在哈佛甘迺迪學院念公共行政時,深切體認到自己旅行世界的夢想其實很小,立願三十歲後要幫助那些夢想更大的實踐家。

他選擇做一個能夠結合旅行志趣的國際志工顧問,並組織一組包含科學家、農業學者、計劃專家等多國籍的十人專業志工團隊,積極參與國際公共事務。

和觀光旅行迥異其趣,公益旅行看到的是殘破不堪的現實。

三年多前,褚士瑩擔任某項緬甸孤兒獎學金專案顧問,深入現場後,發現孤兒還是上不了學,善款淪為軍方手中的武器。緬甸軍事政權禁止非政府組織進入當地,要真正幫助失學兒童,褚士瑩必須思考如何在不觸犯軍政府的前提下,直接到現場工作,把兒童留在學校,免於落入雛妓或是童工的命運。

根據多年經驗,他深知公益計劃要成功,必須有當地人全程參與。他主動連絡聯合國東南亞總部詳陳構想,並三顧聯合國緬甸辦公室,說動當地工作人員加入他的團隊,從零開始,建立了專案志工辦公室,並獲得政府默許,成為第一個獲准進入緬甸偏遠地區的非政府組織。他每個月都會到緬甸蹲上一、兩個星期,發展到後來,英國、日本使館以及世界展望會等機構,甚至還委託他做一些公益專案。

從仰光出發,需要走五天才能到達這五個普通旅人足跡難至的窮困省分。褚士瑩到各地募款,認養失學孤兒,並在當地辦托兒所做學前教育,協助推廣環保農場,說服居民放棄鴉片改種高經濟價值作物。

他也反思,弱勢社會是一種結構問題,光是幫助小孩,並不能解決問題,還得擴及他的家庭,乃至整個村子。總是幫了一個忙,就會有另一個問題浮現,志工能幫忙的永遠只是冰山一角。「這時必須想,你對自己的信心是什麼?你想要的意義是什麼?」褚士瑩始終相信,只要小孩知道有人曾經為他努力過,日後他也會為自己的人生努力。
在做國際志工的過程中,褚士瑩觀察到,幫助弱勢團體並不如想像中的簡單,「working with the community(與社區一起工作)和working for the community(為社區工作)完全不一樣,」一身勁裝打扮的褚士瑩強調,做志工不能一廂情願去想對方需要什麼,而是要了解對方原有的需求,協助他們一起完成。「如果他們要的只是踩水機器,你卻給電腦,這就像是外太空來的隕石,」褚士瑩感慨,志工需要等待、自我要求和紀律,不能徒有熱情而缺乏常識,不專業造成的傷害通常比幫助還要大。

負責任的旅遊

對褚士瑩而言,推展國際志工計劃最艱困的工作,不是如何有效幫助弱勢、和對方政府交手,而是跟捐款者溝通。他曾經協助一個十七歲的緬甸青年文盲申請補助回小學念書,當捐錢者看到認養的「兒童」照片,對褚士瑩抱怨,「他怎麼那麼老又不可愛?」讓褚士瑩錯愕不已。
除了把志工當作專業,他也秉持「公益旅行是一種負責任的旅遊(responsible travel)」信念,不為了做一件好事,而創造另一件壞事。即使是做公益,旅行也不能造成額外公害,搭飛機、乘汽車所消耗的油料以及製造的二氧化碳,都必須以種樹或送省電燈泡來抵消。

同時處理十幾個公益專案、遍布十幾個國家,每個月平均去十個國家,就算工作時間比以前更長,褚士瑩反而沒有以前那麼疲累,「不必販賣自己,每一口呼吸都是在幫助別人,非常值得,」褚士瑩內省,全職公益讓他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看清自己在世界上的定位,對名利也更覺悟。現在的他,即使寫書,也不必到處宣傳、搶媒體曝光。
「現在的我,不需要別人認識,對自己的快樂看得更清楚,」不過三十幾歲,褚士瑩言談間顯得內斂老成。
是啊,做的是自己想做而不是必須做的事情,必須做的又是自己想做的事情,這的確是一份美好的差事 。■

我是分隔線........


你都怎麼規劃你的旅行?觀光、採購、體驗當地生活?還是,冒險?

現在一種最新興的旅行型態,突破以往人們對旅遊的既定概念。這種旅遊叫做voluntourism(公益旅行),結合了公益活動(volunteer)和旅行(tourism)兩種概念,讓旅行者不僅在旅行當中感覺到不同的生活面貌,更可以主動創造更多不同的可能性。

參與voluntourism,你可能可以到國外教貧窮的孩子英文、到窮鄉僻壤幫忙建房子、潛入大海裡,幫忙保育大鯨魚、每天跟野生動物相處,觀察牠們,進而提供保育的資源、或者,你也可以到泰北邊界幫助一些失學的孩子。

這樣把旅行和公益的結合不賴吧!你短暫脫離一成不變的生活,到另外的國度創造另一種可能性。這樣的旅行在國外越來越盛行,在台灣卻很少聽聞。

我有位朋友,不久前才專程前往曼谷學習按摩,計畫階段性的取得泰國按摩的執照。可別以為我這位朋友是想謀得一技之長,才出此打算。他可是清大博士,目前正在工研院上班,希望為自己規律的生活多增添一點情趣,也希望多拓展自己不同的面向。他把旅遊和學習做了完美的組合。

我呢?則是一直希望到泰國學習泰國菜,再到泰國北部做點公益活動。這樣,除了可以旅行,還可以集學習和公益於一身。我可是很期待這樣的旅行的到來呢。

人生或許應該累積一些不同於自己目前生活模式的經驗,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精采。

說不定過幾年後,台灣一團一團出國觀光的人,會變成一團一團出國從事各種有益也有趣的公益活動呢!



參考:http://www.wretch.cc/blog/dream00028/9319132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機被同事掉到牛肉湯裡,這是我自己處理的步驟,並送神腦工程師修理後,花了$4800修理費.


現在她又能打電話和上網了~


自救


Step1:當下關機和禱告


Step2:所有零件都拔出(SIM卡/記憶卡/電池/外殼..)


Step3:用力30分鐘(自己想的方法)


Step4:在冷氣房放置


Step5:等10小時以上(我超急的有人建議,應該要等更久一個星期?)


Step6:工業酒精擦晶片卡


Step7:吹風機吹機版全身,重點是不可過熱(看網站學的)


Step8:把SIM卡,電池裝上測試有WIFY,但不可打3G電話.且營幕有左下有5~6點白點,


研判有水進入營幕了


送修


Step9:隔天中午送修店家說會送神腦修,之後告知要4800換主機,受潮不建議修


我和工程師的老公都覺的是營幕也有問題後來說營幕還要再加2000,不建議修.


最後我決定還是要修到底要多少前COCO,店家說$4800只換營幕.我說成交,但一定要可打電話和上網要修到好


Step10:店家通知修好了


Step11:回店家測我的修好手機,測打電話,上網及FB功能,照像,玩了半小時都OK,但發現瀏灠相簿照片


翻了3頁就卡住


Step12:告訴店家再一次送修相簿不能瀏灠..告知我可以等


Step13:店家再通知修好了


Step14:檢測一切OK!成功救回我的HTC Desire HD!


Step15:禱告不要白花錢,買空機到修理花了21000的HTC,希望可以用久一點


 


以上為版主的分享(僅供大家參考,能不能成功救回運氣也很重要)


 


另分享他人處裡受潮手機經驗: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6021803556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給環境與社會永續一個機會──從核災事件對能資源價值的再檢視





文字大小








作者:翁御棋(日本北海道大學工學研究院助理教授)



在千年一遇的天災襲擊下,日本福島電廠事變引起全世界對核電的重新檢視與討論。核電人力不可的抗災害和潛在的不當管理下,是不是仍該為人類社會發電選項之一?或許特定工程領域與電廠管理專家可以再好好討論,嘗試找出全球等最適的未來方向。但不是核電專家的民眾,可以做的,或許是減少能源消費,從自身開始,嘗試改變人類社會的行為。


福島核災,給世界重新檢視能資源使用結構的機會。照片來源:東京電力公司


許多有識之士呼籲重新檢視能源製造及使用結構,但除非回到一百多年前放棄汽機車、電腦、電視、電燈、冰箱與冷暖氣機甚至飛機等倚賴大量能源消耗的文明世界,現階段的技術水準下人類仍然似乎很難擺脫使用火力、天然氣甚至核能等嚴格來看都不算是永續的發電方式。沒有人希望這些高污染發電廠出現,但始作俑者卻是每個人的文明便利生活。


以系統性的生命週期觀點來看,改變能源部門生產端與使用端的不永續行為,可能有幾種做法:


一、靠法律強力限制在生命週期評估下對環境不友善及高風險的能源製造及使用模式,這需要夠水準的立法機構與有效率的行政單位。


二、利用環境教育,呼籲全民力行環保與省能。這需要全民行動的配合。前兩者需要大規模相關部門及民眾的共識與行動配合,不是解決當前急切問題的妥善方式,但仍應積極被推動。兼顧短中長期的問題解決方案。


三、以市場機制處理。


環境問題與社會問題一直是市場機制失靈的嚴重副作用,在福島電廠事件前,核電「便宜且穩定」也是部份先進國家的主流想法,但災害發生後,很多人已經察覺,面對不當管理及重大天災,要維持核電廠安全是很大的挑戰。其真正高昂的「總成本」也才為更多民眾所警覺。


這也是長久以來市場失靈的主因。為了滿足東京都會圈的文明生活,卻由遠方的福島縣居民來承擔大部分損失,這似乎一點也不符合社會公平,也應證了不討喜基礎建設的BANANA現象(註1)(Building Absolutely Nothing Anywhere Near Anybody)。


累進費率計價能源使用  更公平


若想改善當前問題,檢視環境資源包括能源的價格及稅制,或許是目前無論治本治標都該採行的方案。


目前的電力價格大抵只考慮財務面的內部成本,而環境污染、萬一失控的環境風險與相關的社會成本,幾乎未包含在現有價格裡。所造成的結果就是過於廉價的能源。除了「使用者付費」外,「污染者付費」更應徹底納入能源價格機制,並注意社會公平問題。因此,更積極的累進費率制或可在能源產生及消費過程管理上,產生積極作用,也更能鼓勵從事環境友善產業的業者和實踐環保生活的民眾。詳細考慮環境面或社會面的能源資源價格研究案,在國內已有許多成果,很多也在進行中,都可輕易查詢下載(註2)。甚者相關的機制從十幾年前筆者仍是學生時,就已熱烈討論過。但怎麼落實?長久來看需要靠前兩個方法──立法、行政、企業及全民等主要關係者有效地積極合作才是。


但若能源或資源的價格與稅制能儘量反映財務環境及社會面的種種影響,當前的問題或爭議或許能更容易解決。若一度電和一度水的價格漲為數倍,且廢污水處理及廢棄物與垃圾處理費率亦調整數倍(或是使用更公平的累進費率計價),從需求量的管控開始的話,一些當代的相關建設爭議應該可以減少很多,人們也會更小心使用資源。


省能 不只是道德行為


以8月中旬日本文部科學省公布的「簡易核電廠災害補償原則」來看(註3),若現今東京的電力價格調整:原價格+補償這次核災造成東日本各行各業的損失後攤提到每單位發電量的價格(僅包括可估算損害後的價格已是驚人,不包括難以估價的環境與社會不可逆的轉變),或許省電節能已經不是一種道德鼓勵行為,而是一種實質的傷害彌補措施。


這種估算方式雖然可能因此降低執政者重視的經濟成長,但卻換取更公平正義的社會發展。不過這方面的估算還仍待此領域研究方法論和實務操作面的發展與實踐,更需要有不怕得罪選民及利益團體的政治人物勇於實踐。從國內北台灣垃圾處理費隨袋徵收造成顯著的垃圾減量和資源回收效果來看,類似的措施在台灣是有許多新的可能性,可以被全民接受和肯定的。


這樣算來,核電或許不再是廉價的發電發式,但其他現行較穩定的發電方式有比較廉價嗎? 火力發電造成的跨國性空氣污染與全球暖化問題,若把環境及人體健康損害成本也納入價格機制,或許也不低。天然氣雖然環境成本較低,卻也同樣面臨資源耗竭危機。


從另一方面來看,讓人類社會得以享受過份奢侈的幸福,火力和核能發電的「功勞」也該記上一筆。只是過去50年左右的文明和幸福,只有地球上少部份人享受到,卻加速了許多不該這麼快出現的問題,這些問題是由許多非利益享受者所承擔,此類種種問題,都該反應在價格與稅賦之中,以實現公平正義原則,這也才是各國實踐「產業發展正義」的基本原則,儘管會大幅導致產業結構重新洗牌,影響現有的既得利益團體。


以另一個例子來看,行動電話在台灣普及不過十數年,廠商間零元手機競爭方案的帶動下,每個人平均用過幾支手機呢?這相關連的能源資源損耗,就可能已經是工業時代以前所有數字總和,而環境的回復成本更是天文數字,其人類及生態健康影響更還無法加以清楚定量,這也是資源價格和稅賦無法反應真實價格的一個例子。


食品安全警訊  成本外部化副作用的鮮明例證


無法完全反應甚至忽視環境與社會成本的市場價格,也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後果。以各國紛紛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為例,在人工化合物充斥的當代文明世界裡,許多風險無法以傳統科技評估。人類社會需要相關風險監控科技持續進步把關的同時,法規的積極調整與消費者自身的警覺的提升,或許是消極但有效的應對方式。在未納入外部成本而大量生產造成的規模經濟(註4)假像下,有些商品可能因此市場價格被過份低估而有潛在風險及潛在對環境不良的影響(如三聚氰胺奶粉與塑化劑食品事件)。因此環保標章與生產標章的積極意義。就是提醒消費者以稍高的價錢換取更安全更永續的生活品質。雖然若無科學證據指出商品造成的危害之前,法規無法強烈干預一般民眾的選擇,但公部門應更積極地宣導與鼓勵對環境友善的商品。


事實上,從商品的價格與類型也可反映當代社會的價值觀與選擇,決定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的關鍵,還是在全民每天的日常活裡。若大眾媒體能夠把焦點從追逐時尚名牌轉為崇尚簡單生活,傳統定義下的經濟成長率可能下降,但生活品質和精神生活的富足度一定可以大幅提升,形成社會安定和永續發展的主要力量。


另外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就是國營事業民營化的假像,許多國家的重大建設,為了替公部門節省成本、不與民爭利或是促進效能,民營化或是BOO或BOT等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方法廣泛為各國所使用。其立意或許良好,但目前成功的例子卻是不多,除了部份文化資產或自然公園的管理外,似乎公共基礎建設或經濟事業體的民營化,反而導致政府與民間企業角色的錯亂和責任不清,也常有圖利利益團體的疑慮。以福島電廠事件和台灣高鐵興建案來看,若兩者真的只是單純民間企業的話,在財務和行政管理層面上,政府不該介入得這麼深才是(這又是另一個複雜的課題,但眼前幾個重大案例顯示,似乎重大產業民營化沒有想像中的經濟效率,並因而導致許多環境社會問題的產生)。


福島災害讓全世界重新省思核電及重大工程的負面影響,但考慮長遠的時間軸下,地球歷史出現過的事件都有可能重現的一天,人類如何相應調適、減災與防災有可以做到的,也有其瓶頸。若萬年一遇,百萬年一遇的災害出現的話,任何現有文明技術全都存在非常高的生態環境風險,甚至人類在地球表面的時代可能像恐龍一樣被隕石毀於一夕之間(註5)。


檢討核能發電和其他重大工程的同時,或許全人類(特別是較富裕的經濟體)需要從根本開始思考,在維持基本文明生活的狀況下,當代文明可以捨棄哪些部份?回到經濟學的最基本原則,期待人類社會得以時時記得⎾資源有限而欲望無窮⏌,且落實以「真正的價格」控制不當生產與過份使用的量;時時提醒自己,許多環境品質與資源的「涵容能力」及「使用上限」。為了延續當代人類文明的生活,重新檢視一兩百年前先祖們的生活方式、放棄部份目前生活的便利、多利用大眾運輸系統、多搖幾下扇子,或許會帶來許多更好的可能性。


以前的學童常需要走上很長一段路才能到學校,很少機會能吃到蛋和肉,也沒有麥當勞、wii及iphone,再加上課本很重亦不多元,還要學保密防諜,但他們的快樂應會勝於現在小孩許多倍。隨著城市化和現代化,或許很多東西更先進有趣了,但人類和地球似乎失去了很多很多。


儘管市場機制失靈的機會很高,但或許在此時,福島事件是一個修正當代能資源供給和需求結構不永續、重塑邁向22世紀人類文明價值觀的絕佳機會。


水、電、石油、天然氣其他環境資源如果比現在的內部成本價格貴一些,或許會讓現在的支出負擔加重,但若想起這些金額可以帶給環境、社會和未來世代的種種改變,可能還是太便宜了!


※ 參考連結:



參考:http://e-info.org.tw/node/69507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改變看見永續綠未來


唯有當我們改變思維, 才有可能創造永續的世界-Peter Senge


  世界地球日


至今,世界性的能源危機已發生不只一次,而且每一次之間的時距愈來愈短,價格也持續攀升,似乎不斷地提醒我們環保節能的迫切性與重要性當眾人汲汲於經濟開發、技術成長、生活提升時,人類活動對於環境及能源的影響卻更為快速、強烈,並直接衝擊我們的生活。


1970年,也是第一屆世界地球日誕生的日子;四十多年前的覺醒,如今顯得再適當不過。從京都議定書到哥本哈根會議,如何控制能源使用、減低碳廢排放、加深環境保護,成為全人類關注與努力的方向。世界地球日也激起了更多人的響應,並思考創造「綠色」的現在及未來。

節能的技術、省能的設計、低耗能的商品、高效能的消費,都已成為當今顯學;每個人的生活中,也都充滿了「綠」的契機。在德國弗萊堡,處處都可看得到太陽能板,汽車可共乘、家電能共用;標榜「零耗能」的英國貝丁頓社區,利用舊污水廠開發成住宅建築,透過再生能源、雨水回收、空間規劃、智慧裝置、環保設計等方式,同樣能營造出適宜居住的和諧生態環境。

貝丁頓零耗能社區的綠色實踐,正是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倫敦零碳館的綠能概念。而在此次其他各國家與城市、企業的世博展館,也幾乎都以環保、低碳、節能、生態為主軸,包括可回收利用的建材,或是使用較環保的發電方式,以及自然的採光、通風設計等,顯現對於環保節能的認同與渴望。

瑞士館外觀的LED網狀帷幕,即是以大豆纖維製成,並輔以太陽能光電板;義大利館的透明混凝土外牆,能讓光線自然流入,省下燈光用電需求加拿大館的外部覆蓋了綠葉植物,並可回收雨水再利用;日本館的建築本身可循環空氣和水,並以高透光的屋頂搭配太陽能發電;台灣館內的巨型球體,也是以較省電、效能高的LED燈來發光。

在天然資源有限的台灣,環保節能顯得更加不可或缺。近年來,政府陸續推動永續能源政策綱領、綠色能源產業旭升方案、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等都是希望能發展綠色能源產業、建構低碳家園;並在推動技術演進的同時,也能落實在我們所生活的環境中,深植環保節能效益。

尤其在過去工商發展及產業型態背景下,雖然目前台灣僅有兩千三百多萬人口,但每年的碳排放卻占全球1%;此外,全球更有四成的耗能量與二成的碳排量是來自生活四周的建築物。因此,經由綠能、智能、性能等「三能」的設計與運作,降低建築物的耗能排廢,不僅符合環保趨勢及生活需求,更是達到人與環境共生的絕佳途徑。

於是,負責設計、建造、組成、運用各類建築的企業,也擔起協助民眾達到節能環保生活的「綠能造鎮」任務。更聰明的能源管理系統、耗能更低的電器設備、環保概念的建材家具、通風採光的結構設計、再生能源的製造運用、考量環境的元素特性,都能有效降低建築的耗能與碳排放量;各種新科技與新應用,更有賴企業組織投入研發及整合,讓我們在使用建築的同時,就能對地球多一份關懷和友善。

當日本發生世紀強震,導致核爆輻射危機,讓全世界都開始緊張;大家一同身處在地球村,若在另一端資源能量淨盡,這一頭的我們也難以完全置身事外。而集合了更多人、耗用更多資源的企業及組織,從對外的產品服務,到內部的生產營運,對於環境與生活的影響力也相形提高;因此不但要以保護地球、維護自然為使命,更是對民眾、對社區、對社會的必要之責。

如同隨手關燈般,節能、減碳、環保,都可從居家生活中實現。掌握綠色環境的理念、運用綠色科技的優勢、打造綠色生活的境地,不只是世界的趨勢潮流,更是我們賴以為生的長久之計;每個人對環保的一舉一動,也是永續地球的至要關鍵,並且就從綠能建築做起。


 智能建築


結合數位化與智慧化技術,中華電信近年陸續推出的「智慧節能服務平台」、「智慧型運輸系統」(ITS)、「雲端服務」等服務,皆是以資通訊(ICT)整合服務協助企業客戶達到節能減碳目標。


談到當前節能減碳的議題,中華電信總經理張曉東表示,中華電信內部就積極投入辦公大樓及機房節能、水資源回收及減少車輛使用,並推動再生能源與綠建築,以及手機回收、電子帳單等措施,創造節能環保的效益;其中改用電子帳單每年約可減少砍伐18,763棵原木、減少排放3,715公噸CO2。

針對建築的節能方法,透過「智慧節能服務平台」,提供空調、LED智慧照明、電力、熱泵、節水、環境監控等節能改善服務,可有效協助控制電力需求量、延長設備壽命,進而提升節能效率;節能效果依納入設備的多寡,更可高達15%至45%不等。

整合資通訊與應用需求所開發的「五合一智慧HA系統」,更能連結建築內外,滿足智能化的生活;包括戶對戶及戶對管理中心影像對講、開啟梯廳與玄關門、呼叫電梯、設定保全、控制燈光與空調、自動感測溫濕度與CO2、啟動全熱交換器、擷取數位服務等多項功能,讓居家生活充滿高人一等的智慧。



三能一雲、聯網智慧
因應數位智慧的生活趨勢,中華電信協助遠雄U-PARK佈建高速光纖網路,並共同首創全國第一的「五合一智慧HA系統」,整合門禁對講情境控制、能源管理、環境監控及遠雄數位服務平台等五大功能。藉由三網融合,用戶可以透過網路、手機設定情境,管理各項生活機能,並獲得即時數位服務。
在綠能造鎮的主軸發展下,雙方也不斷投入開創綠色再生資源、利用最佳化控制與環境偵測等技術進行節能、監測生活中的水電用量與環境資訊、提高住宅基礎建設使用效益等,以實現「三能一雲」(綠能、智能、性能及雲端服務)的「智慧生態社區」。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reference:


http://www.gvm.com.tw/event/2011_eco/farglory/page_2.html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能賺錢 20家連鎖企業跟進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11/08/17 14:47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7日電)經濟部能源局邀請20家藥妝及服飾集團企業簽署 3年節電5%目標,將可減少25座大安森林公園1年二氧化碳吸附量。行政院長吳敦義說,投資節能,已不是花錢的事,而是賺錢的事。



經濟部能源局上午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藥妝、服飾集團企業自願性節約能源簽署大會」。



能源局資料顯示,參與自願性節能簽署活動的20個藥妝及服飾集團企業,合計每年耗電2.85億度,占全體藥妝及服飾業總耗電量的62.5%。



這項資料指出,在訂定「3年節電5%」目標下,預期可節省0.14億度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0.87萬公噸,相當25座大安森林公園1年的二氧化碳吸附量,可帶動約新台幣1.3億元節能減碳商機。



經濟部次長黃重球表示,回顧民國97年參與自願性節能簽署的53個醫院、旅館及百貨公司集團企業,歷經3年落實節能管理及汰舊換新下,合計節約用電3.2億度,平均節能率為11%,已大幅超出5%的節電目標。



他說,每個投入節能設備的企業,相關成本支出平均2.1年就可回收,之後每年都可省電、賺錢。



吳敦義舉例,台北101金融大樓上個月已取得世界最高綠建築大樓的認證,等級並是最難達成的白金級;設備改造投入6000萬元,第 1年省下的電費就回收3000多萬元,加上第 2年上半年的回本金額,約計1.5年回收原本支出,之後每年持續省電。



他強調,節能不是花錢的事,已經是賺錢的事;地球、台灣都只有一個,希望大家都能響應環保,投資賺錢的節能事業,一起打造良好的環境與空間。1000817


reference:


http://wcp.twgg.org/2173.htm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 年 02 月 27 日


 
 




AMD 引領企業公民獎領先地位


 
 

AMD 名列 CRO 雜誌企業責任獎及全球百大企業


 
 

 


 
 

台北—2007 年 2 月 27 日—AMD (美商超微半導體,NYSE:AMD) 近 日宣佈,該公司名列 CRO 雜誌 2007 年“百大最佳企業公民”的第二名,該評比 不僅代表 AMD 擁有強勁的財務業績,而且對於環保和社會問題採取了負責任的行為。這是 AMD 公司連續第二年由於承擔企業和社會責任獲得廣泛認可,入選 該榮譽的前 5 名。


最近,AMD 還當選了“全球可永續發展百大企業”。在一年一度的達沃斯 世界經濟論壇上揭曉的“全球可永續發展百大企業”,旨在表彰在可持續經營的模 範企業。“全球百大企業”表彰了那些公開上市的優質企業,這些企業與業內同行 相比,在環境、社會及企業內控等風險管理方面最具發展能力。該獎項還關注於 該領域投資新商業機會的企業。


AMD 公司總裁暨營運長 Dirk Meyer 表示,AMD 以客為尊的核心價值 觀,是該公司處理與員工、客戶、合作夥伴、社區關係以及環境問題的指導方針。 藉由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為社會做出貢獻,並採取能夠為弱勢族群創造 機會的經營模式,AMD 就是成功企業以及社會責任能夠兼顧的有力證明。


“百大最佳企業公民”是由 Business Ethics 雜誌評選的,該雜誌去年併 入了 CRO(www.thecro.com),該雜誌評比採首要會員制,並由企業責任官員 組成。“百大最佳企業公民”是從 1100 多家主要的美國公開上市公司中評選出來 的。


CRO 雜誌出版商兼編輯 Michael Connor 表示,“百大最佳企業公民”的 評選,主要關注在長期致力於卓越標準的公司。多年來,AMD 在公司社會責任 方面的領先,使其在 CRO 評選中的排名步步高升。


“百大最佳企業公民”的評選採用 Socrates 的資料,對各公司在各領域提 供的服務進行評分。Socrates 是一線上社會研究資料庫,由位於波士頓,為投 2 資管理專業人士提供服務的獨立研究企業 KLD Research & Analytics 所創建。


參選“百大最佳企業公民”的公司,包括 Russell 1000、S&P 500 以及 Domini 400 社會指數中的列名企業。這些企業採用8種獲益類別進行評分, 包括:股東、社區、管理、多樣性、員工、環境、人權和產品。社會評分對每個 類別使用 KLD 的“企業實力”和“關懷”評估值。股東評分採用到 2006 年底前的 3 年平均總獲利(股票增值加分紅)。 欲瞭解更多 AMD 致力於投入企業社會責任的詳細資訊,請瀏覽 www.amd.com/corporateresponsibility


 
 









 
 

關於AMD


 
 

AMD(美商超微半導體,NYSE:AMD)為全球領先的處理器供應商,專為電腦、繪圖處理、及消費性電子產業,提供創新的處理器產品。AMD 秉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技術創新,致力於為全球消費者和企業用戶提供卓越的解決方案,推動開放式的創新和產業發展,讓客戶擁有更多選擇。如需瞭解更多訊息,請瀏覽 http://www.amd.com


 
 









 
 

AMD、AMD 箭頭標識及其組合,均為 Advanced Micro Devices 公司的商標。本新聞稿件中其它產品與企業名稱僅為指明之用,且各為其企業所有。


 
 










參考:


http://www.amdmileage.com/ShowPage.aspx?PageID=News_20070227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減少消費 從記帳開始



相關分類:第105期 , 瘋綠色 , 玉山周報

文/何喬  

  記帳不分男女、老少,甚至連小學生都能參與,人們可以藉由記帳改善消費習慣和釐清需要品和想要品的不同。


  全球暖化不僅使地球愈來愈像大暖爐,同時也使極端氣候籠罩全球。過去十年來,共發生近四千起天災,其中最嚴重的是二○○四年底由地震引發的南亞大海嘯,死亡人數高達廿二萬人;不過,光是二○○八年死於天災的人數即遠遠超過南亞大海嘯的罹難人數,聯合國「國際減災策略署」(ISDR)署長布里斯更以「糟透的一年」來形容二○○八年。


不可不知的消費環境鏈。

  根據聯合國國際減災策略署和災害傳染病學研究中心(CRED)共同提出的資料顯示,二○○七年全球十大天災裡,就有九件是因氣候異常造成,損失達六百廿五億美元;而二○○八年全球共發生三百廿一件自然災害,導致廿三萬五千多人死亡,兩億一千多萬人受到影響,亞洲則是最主要的影響區域。


準備小刀、打洞機、文件繩(或外勞鐵夾)、欲丟棄的紙張和信封袋。

  有鑒於天災頻繁,聯合國氣候變遷科學研究小組(IPCC)領導人帕卓里在二○○八年末公開呼籲:「不吃肉、少消費、騎腳踏車,即可協助遏止全球暖化。」  

簡樸生活能遏止暖化
  在印度有一則《鸚鵡救火》的神話故事,內容說的是:某天,森林失火了,鸚鵡看到後,從老遠的山間啣來泉水滅火,天神看到後問牠:「憑你那張小嘴,怎麼滅得了森林大火,未免太自不量力了吧?」鸚鵡回答:「我也許真的無法撲滅,但身為森林的一分子,怎麼能眼睜睜看我的家園被大火吞噬。」天神聽了很感動,便招來雨水滅了這場火。


割開信封袋左下兩方的邊

  看完故事,會不會感嘆諸如鸚鵡這麼小的動物,都懂得為「家園」盡一己之力,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為什麼不能立即投入環保工作?試問沒有地球,哪來的經濟?沒有地球,生命萬物如何棲息?暖化是已經發生的事實,身為地球上一分子的人類,當務之急應是攜手為地球降溫。


將紙一一對折

  不吃肉可以採用蔬果取代肉品的飲食方式,那少消費該如何做?提及少消費,一般人容易誤解為要過禁慾苦行的日子,或恐慌經濟生態因此失衡。事實上,少消費不需要讓人吃苦,也不必要盲目拒絕消費,而是透過精算過的數字,剔除日常不必要支出,以減少消費為出發點,達到簡樸生活的目的。然而,取得數字最快的方式即是│記帳。


把對折後的紙切割至適合大小

  

養成不浪費的好習慣
  記帳跟救地球有什麼關聯?以前,記帳是為了達到儲蓄效果和分析金錢流向;現在,人們可以藉由記帳改善消費習慣和釐清需要品和想要品的不同。


接著把紙張逐一打洞。

  普遍認為記帳應該是家庭主婦的工作,其實記帳不分男女、老少,甚至連小學生都能參與。在這個凡事講求行銷的社會,打開電視、電腦或走在街上,映入眼簾的各種廣告,無不在刺激人們的購買慾望,而過度消費的結果即演變成商品供過於求。如此一來,不僅垃圾量驟增,也耗損大量資源,倘若人人能減少消費,對地球來說,著實是節能減碳的一大步。


把打洞後的紙和書皮串起來

  只是,記帳如何幫助我們遏止全球暖化呢?人們可以從經年累月的帳目清楚找出金額暴增的時間點。舉例來說,這個月伙食費明顯比上個月多出幾千元,是不是因為貪一時口腹之欲享受過多精緻飲食?或者是烹煮食材時分量拿捏不當,既浪費金錢又造成廚餘產生。


依個人需求設計欄位。

  久而久之,能更精準掌控採買的食材量,以吃多少買(煮)多少、盡量吃當地、當令食物,養成不浪費的好習慣,這麼一來就不會為地球製造垃圾。


自製的記帳簿,完成!

  記帳能促使我們在購物前多想一想,哪些是需要?哪些是想要?哪些是為了贈品而要?無論是百貨公司的促銷,還是街邊小販的折扣,常見手法莫過於「滿額送」或「買愈多省愈多」,但是真的有賺(省)到嗎?為了達到換贈品的門檻而東買西買,結果花出去的錢更多,而且還累積一堆用不著的物品,相信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


智慧型手機也有提供專用的免費記帳軟體。

  

供給與需求環環相扣
  想想吊在衣櫃不曾穿過,或穿沒幾次即丟的衣服,它背後是多麼龐大的消費環境鏈?人們不必要的過度需求,促成廠商大量生產,而業者製造過程中所耗費的能源與處理汰舊後的廢棄物,再再導致環境遭受迫害,這環環相扣的道理不能不知。


透過記帳,可以清楚知道每筆花費。

  經由記帳可以發現,水、電、瓦斯、家庭用品等花費也不低,尤其到了酷熱的夏天,水電費和家庭用品費幾乎月月超標,若反過頭來檢視,即可找出許多節省資源的方式,不僅省了荷包,也為地球盡一分力。


電子記帳軟體一覽表

  以兩個使用不同清潔用品的家庭做比較,有了帳簿後,可輕易計算出長期使用添加化學合成洗著劑的家庭,水費比沒有使用化學合成洗著劑的家庭來的高很多,因為添加化學成分的清潔劑,需要使用數倍的水來清洗,導致水資源遭到浪費,而清洗用的水對環境又造成二度傷害;一般而言,肥皂較便宜、易清洗、分解度高、對人體安全,且對環境友善,以傳統肥皂取代化學清潔劑,能節省家庭開銷,達到減少環境污染的目的。


  

電子記帳助節能減碳
  透過帳簿支出項目不難發現交通費也占有一席之地。以普通國產車來計算,養車所需的油錢、稅金、停車費、保養費等月平均近上萬元,若改以大眾交通工具代步,可以省下高達百分之八十的費用,並且達到節能省碳的目的,萬一貪圖一時之便搭計程車,也能由記帳看出端倪,提醒自己減少消費。


  坊間販賣各式各樣記帳本,若購買,即失去「少消費,救地球」的意義,建議可以利用信箱常收到的廣告紙背面或欲丟棄的紙張,自行製作簡單帳簿,一來廢物利用,二來樹木免於砍伐,三來格式不受侷限,但是,缺點是統計不易,且占用空間。


  網路上不乏許多免費記帳軟體可供下載,若家中有電腦或智慧型手機,想要真正落實「少消費,救地球」的行動,應該採用電子記帳方式較佳,多半的記帳軟體能依照各分類統計支出,除此之外也能依日期區間消費記錄,甚至做到同期比對,電子記帳還能呈現圓餅圖、柱狀圖等圖表,讓人一目了然。長期使用電子記帳,不僅無須擔心紙本的保存與空間問題,還能不用浪費紙筆墨水,徹底達到節省地球資源的目的。


reference:


http://www.formosamedia.com.tw/weekly/post_2593.html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oogle 環保節能王國


玉山 /  2011/06/24



*文/黃心怡 圖/本刊資料室


訂購午餐時,盡量購買當地食材,因為縮短運送距離,可以減少廢氣排放;交通方面,則是大量依靠自行車、滑板車或走路上班。

今天有誰不知道網路龍頭公司Google?沒用過他們家的網路服務也至少聽過,但除了網路相關的服務以外,Google投資了為數不少和自身主要網路業務毫不相干的項目,有好幾項綠色投資令人驚喜,當然公司內部也不遺餘力在進行綠色行動,或許我們可以看看這間世界級大企業是如何發展網路事業,又同時能對環境有好的回饋。

Google時常給人一種做好事的印象,這可能起因於他們內部的文化。這間理想主義公司和許多大企業由上往下頤指氣使的管理方式很不同,他們給予員工較為自由的環境,讓員工有時間、有空間做自己想做的事,Google人也比一般上班族有更多的活力、創意、快樂和關心。從他們的產品或活動,即可以看出端倪。


《《飲品選購當地食材》》
有三位Google員工自發性的到社區做服務,這是件好事,接著他們的同事跟著參與了進來,事情傳開來後,公司裡很多人也陸續一起投身服務工作,最後演變成官方活動,每年都會有全球各地的Google人到當地的社區做服務。

這不用經過公司的同意,想做就去做,像籌措建醫院的經費,或是在大災難時提供當地災民方便的工具等等,全是由下往上,從員工到公司、到全球的推展開來。當然,現今不可缺的環保運動也存在這樣的文化特色下,Google由自身運作著手,進而創新開發綠色投資。

Google員工普遍對於環保或任何好的事情都保有相當高的熱忱,不但自主的發起許多公益活動,也很注重綠色生活,當他們訂購午餐時,盡量購買當地食材,因為縮短運送距離,可以減少廢氣排放。如果食物吃不完也不浪費,剩菜剩飯集中堆肥。




《《員工落實無碳通勤》》
交通方面,員工大量依靠自行車、滑板車或走路上班,如果距離比較遙遠,會搭配公司的太陽能接駁巴士;換個場景,在廣大園區內移動的員工,也是踩著和Google標識一樣四彩的內部腳踏車代步,盡可能的實施無碳通勤。打從基礎員工建立出來的公司文化,再加上公司原本的開放性,良好習慣就非常容易維持。

過去幾年,電動汽車的技術已經出現在市場上,雖然還不普及,但Google老早開始努力推展綠色交通設施。除了太陽能巴士,現在有超過卅輛Google自己的Gfleet汽車,和部分員工的動力車可以在公司充電,為此,Google山景城總部(Mountain View)目前設有將近一百個電動車充電站供員工使用,未來目標是要增設到兩百五十個,這樣就能達到停車場裡有百分之五的電動車目標。

不要小看園區裡的百分之五,這可以讓公司每年少排放五千四百噸的二氧化碳,換算後,相當於路上兩千輛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或者每年少開近兩千兩百五十四萬公里的車。


《《讓山羊取代除草機》》
兩年前開始,Google總部山景城不買割草機了!他們改成僱用更可愛的除草員工「山羊」,每到要除草的時候,他們請來大約兩百隻的山羊在總部園區圍籬的草地住上一星期,這些可愛的臨時工能做到媲美除草機的工作,大大減少割草機的碳排放和噪音污染,還能順便施肥。

這個構想可能很多人想過,但真正像Google去實踐執行的卻沒多少。可見,綠色生活也可以是一種創意和樂趣。

《《穿著短褲節省電源》》
可以想像雲端推手Google的數據中心是多麼的龐大,以我們一般對機房的印象,想必是開著冷氣維持機器溫度,不樂觀如此廣大的數據中心要耗多少倍的電力?不過追求環保的他們早早便想到了節省能源的必要性。

比方他們從冷卻和電力分配來改善,減少非運算以外的電力需求、溫度調節在機器可接受的高溫範圍(從一般攝氏二十二度提升到二十六度)、自然的冷卻辦法(海水、低溫空氣)減少製冷設備使用、精算設備空間和流體動力學保持空氣流量。

以上的實踐,使Google的數據中心比一般典型的機房節省了百分之五十的電力,裡頭的員工也不是整天吹著冷氣,而是穿著短褲上班。

實際上除了在運作上改善耗電外,Google也企圖做更多,甚至買下芬蘭一間靠近海灣的舊紙廠,將其改建為高效能海水冷卻系統的數據中心。

《《實質推動勝過口號》》
不只如此,為了減少碳足跡,持續性的解決方案便是找出再生能源利用,Google先後投資了愛荷華州和俄克拉荷馬州的風力發電廠,除了可自供應電外,電廠進帳也支持了部分Google的財務收入。這是長期、有意義的行動,並且是一項有遠見的決定。

Google身為國際知名企業,但在一些小地方可以做到一傳十、十傳百;想想一般員工人數少的企業,應該比Google更容易團結起來。

我們常常擔心地球生病,但真正在平常生活當中改變習慣減少污染和落實能源消耗的並不多,大部份的人很難放棄舒服的享受,要現代人不開冷氣、不用石油製品,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其實只要大家共同鼓勵、持續做一件有意義的行為,尤其是團體、企業的人脈力量,或是非口號的實質推動,積少成多,還是有幫助的。

更多內容請訂閱玉山周報
http://www.formosamedia.com.tw/weekly


Reference:


http://times.hinet.net/times/magazine.do?magid=11161&newsid=5545892&next=1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諾貝爾和平獎歷來備受世人矚目。12月10日,在挪威首都奧斯陸的市政大廳,諾貝爾委員會將2004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了非洲著名的環保活動家、肯亞環境和自然資源部副部長馬塔伊博士,以表彰她在“可持續發展、民主與和平”方面所做出的傑出貢獻。這位非洲植樹運動的倡導者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非洲女性。


馬塔伊和她的綠色樹林


更多精彩圖片 



馬塔伊在獲獎大廳

傑出的非洲環保活動家

  現年64歲的馬塔伊1940年出生在肯亞的涅裏,1966年在美國取得生物學碩士學位後,回到肯亞首都內羅畢大學,從事獸醫學的研究,成為肯亞第一個獲得博士學位的黑人女性和內羅畢大學的第一位女教授。

  1977年,馬塔伊在家中小院裏種下的9顆樹苗激發了她投身環保事業的靈感。她開始在肯亞宣傳植樹造林的理念,並向當地婦女宣傳植樹的種種好處。隨後,她著手創建並啟動肯亞第一個“綠帶運動”,致力於保護非洲的生態環境併為廣大婦女提供就業機會。

  在近30年的時間裏,馬塔伊動員貧窮的非洲婦女種植了近3000萬棵樹,在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同時,為上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與此同時,“綠帶運動”也逐漸開始關注非洲當地婦女的教育、健康等其他一些社會問題,並漸漸從一個單純的民間環保組織,轉變成為了一個關注社會全方位發展的機構。

綠色可以帶來和平

  許多人對於諾貝爾委員會授予作為環保人士的馬塔伊諾貝爾和平獎持不解甚至是反對態度。他們認為,宣傳環保與維護世界和平之間毫不相關。馬塔伊在這個問題上卻是高瞻遠矚,她認為,一個健康的生態環境和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世界是所有國家,特別是許多非洲國家避免戰亂的一個重要因素。

  當前,自然環境的惡化會導致各種資源的匱乏,往往容易引發國家間為爭奪資源而進行戰爭。非洲的許多戰亂無不籠罩在爭奪各類自然資源的陰影當中。所以,人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綠色可以帶來和平”,保護全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手段之一。馬塔伊說,“我之所以一直在這樣做,就是因為這樣不僅可以保護環境,也可以幫助國家,有利於社會,所以我認為,我們所做的是在為現在和將來播種和平的種子”。據最新報道,馬塔伊已表示將會用獲得的150萬美元獎金中的一部分繼續推廣她的“綠帶運動”,並將擴展到非洲其他國家。

謠言難阻授獎

  就在馬塔伊被宣佈授予本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的同時,一條有關她的負面報道引起了軒然大波。一份在內羅畢發行的當地報紙近日載文稱,今年8月份,馬塔伊在她家鄉舉行的一次有關艾滋病問題的研討會上曾表示,艾滋病病毒其實是某些發達國家的科研人員蓄意製造的病毒,是白種人計劃加害並企圖最終控制非洲黑人的一種“生物武器”。這一報道立即讓即將舉行的授獎儀式蒙上一層陰影。

  馬塔伊馬上通過一份聲明澄清事實真相,她認為,她對這篇報道的斷章取義之舉深感“震驚”。她既沒有說過,也從未相信過艾滋病毒是白種人為毀滅黑人而製造的“生物武器”。她說,由於許多肯亞人相信,“艾滋病毒是上帝對他們所下的詛咒”,為了改變他們的這種觀念,在一次防止艾滋病研討會上,她列舉了目前科學界有關艾滋病病毒起源的幾種理論。其中一種理論是由英國記者愛德華·胡珀提出的,艾滋病毒是上世紀50年代美國和比利時科學家在剛果研究脊髓灰質炎疫苗時,在實驗室中產生的。沒想到這竟成為了少數別有用心的人製造謊言的依據。

  爭議歸爭議,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並沒有理會這些詆毀馬塔伊的謠言,最終還是把這項重要的獎項授予了這位非洲歷史上的傑出黑人女性。


世界新聞報記者 楊勇


reference:


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ri.cn/2201/2004/12/13/381@389478.htm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綠能商機 將遍地開花


Taiwan News /  2011/02/10



*文/編輯部

智慧環保城計畫 超過100個城市受惠
中國經濟騰飛十年,不僅改變世界權力版圖,其影響更擴及全人類。暴衝成長的經濟發展開始對人、環境和生態造成影響,中國政府也開始審思「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平衡,並將在125規劃中轉型為綠色大國。

英國「衛報」亞洲環境特派記者華衷在行腳中國30個省市後,在他的新書「當十億中國人一起跳」中提出對綠色中國新契機的觀察,當十億中國人一起跳,地球並不會真的偏離軸心,政黨優勢及社會優勢將使中國有機會在綠色發展上成為環保科技的領先者!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成就人類歷史最大的創新活動,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潛力、活力和創造力,其經濟增長率打破了迄今為止的世界紀錄。如今這份潛力及活動將轉移到「綠色GDP」,開啟綠色發展之路。2008年開始動工的「中新天津生態城」,規劃設置學校、醫院、公園、住宅、商業及產業區,計劃以10-15年的時間打造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有日本都市一半的城市。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能源、上水道與下水道處理及廢棄物處理等所有的基礎建議都必須符合高規格的環保標準。目前中國政府已經認定13個都市為生態城,並有超過一百個以上的智慧型環保城建設計劃規劃中。生態城的產生除了是中國綠色發展的具體實踐,它所代表的意義還包括都市創造產業的誕生。根據聯合國的統計,1975年時,中國人口超過一百萬人的都市有36個,但是到了2005年時,已經增加到98個,預計2050年將會成長至155個,都市的基礎建設將刻不容緩。

此外,中國總共有650個都市,光是讓這些都市全都變成智慧型環保城,就足以構成一個龐大的公共建設及都市建設產業市場,並做大環保商機。

125計畫定調新能源、新產業正夯
中國在「哥本哈根協議」中曾承諾,到2025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比2005年下降40%到50%,125規畫中已將環保暨能源安全列為重點施政,七大新興產業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階設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中國大亨正式宣告轉型為綠色大富翁。


中國已是世界第一大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國及第四大風力發電國家。根據麥肯錫估算,中國在125期間的綠色投入遠大於過去幾年,額外的節能減排技術投資也提高到1.9兆至3.4萬人民幣(約新台幣9兆元至16兆元),相當於台灣一年的GDP總額。

發展新能源不僅是拉動經濟成長的催化劑,還可以增強能源供給安全,提高中國在未來低碳經濟時代的國際競爭力。因此,包括傳統的核能、水力、風力發電及各種可以降低汙染的解決方案,如新能源、電動車、新材料等,都將是中國積極扶植的重點產業,未來發揮空間無限。

根據大陸國務院發展中心「重點產業調整轉型升級」課題組估計,未來三年新能源產值可達人民幣4,000億元(約新台幣1.89兆元),2015年環保產業產值可達人民幣2兆元(約新台幣9.48兆)。

此外,信息網路及應用市場規模至少達到數兆元之譜,未來六年數位電視和服務累計可帶動人民幣近2兆元產值。預期十年後,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中國GDP比重將從1%躍升至15%,產值上看人民幣10兆元(約新台幣47.4兆元)。

富達中國聚焦基金 掌握綠色中國新契機
中國明年啟動的「125」規劃已經替中國鋪陳出一張綠色經濟地圖,這張綠色經濟地圖中蘊藏豐富的綠色寶藏。從大消費大內需、城市公共建設、生產性服務到七大新興產業等四大投資亮點等,都是未來具爆發性的成長產業。富達中國聚焦基金是以中國企業為主要投資標的,投資範圍包括中國A、B股、香港H股與紅籌股。

截至9月底為止,基金規模為49.67億美元,持股總數117家企業;投資產業分佈在金融服務、電訊、消費用品、能源及工業物料等,主要持股包括零售消費的百麗國際、內需製造的泰克工業、原物料的招金礦業、電訊業者騰訊控股、能源產業的華潤電力控股等,投資組合涵蓋125規劃的部份重點發展產業,是投資人積極參與大中國經濟崛起的標的之一。(資料來源:FIL Limited)

不過專家提醒投資人,仍應注意民幣升值與無預警的升息壓力,以及中美關係為投資人應注意之風險。此外,中國8月份70個一線與二線城市房屋銷售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9.3%,中國政府恐持續打房措施。



reference: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羅士葛布士班09.16.99


「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的消息,漸成為年度新聞



又一次美麗的夕陽


  持續增加的證據顯示,由於人類每年排放到大氣的60億噸二氧化碳,限制熱能散發,氣候正在急劇變化中。


  光1998一年,我們就看到:讓魁北克和新英格蘭區陷入癱瘓的冰雹,巴西、墨西哥、佛羅里達的火災失控;致命的熱浪,橫行於中東、德州、印度;墨西哥先是鬧七十年來最嚴重的旱災,接踵而來竟是大水災;洪水氾濫,在中國大陸造成一千四百萬人的無家可歸,在孟加拉、有三千多萬人流離失所,是該國最慘的一次;越南旱災連連,中美洲則是暴風雨不斷,傷亡達9000人之多。


  最令人擔心的還是氣候變化的速率。不過5年前,多數科學家還認為,下個世紀中,氣候才會出現明顯的變化,可是現在,這些徵象他們都已經看到了。


  1998年夏天,我參加一個集會,會議中千鎚百鍊出一套對付氣候不斷升高和能源問題的策略-「世界能源現代化計畫」。我們希望它可以引導解決問題的爭論,朝向永續平衡的終極目標。當然,這將會是很困難的。


協商惡化


  首先,回溯一下現況


  僅管氣候是越來越不穩定,由於美國不肯妥協,聯合國的京都協議,正一跛一跛地走向僵局,甚至是潰散瓦解。
98
年夏,共和黨國會議員,受有錢有勢的石化燃料集團遊說影響,通過法案,禁止美國環保局(EPA)採取任何落實京都協議的行動,即使是「計畫、研究」都不可以。參議員Chuck Hagel (共和黨、內布拉斯加州.)還共同發起一項決心,要求發展中國家必須「有意義的參與」,以為美國批准該協議的條件,還推動法案通過,禁止克林頓政府的任何金錢支助,以確保這些國家積極參與。


  儘管由於碳排放源無法勝數,又缺乏取締辦法,「國際廢氣排放貿易」條約,根本無法監控與執行。美國和歐盟代表仍互不相讓,美方當時堅持,在條約義務中,應允許美方無任何排放限制。有關排放權的部分,富國主張用1990年的排放水準計算,多數發展中國家卻認為應根據人口分配。
所有這些爭論,都著重在減量5.5%的建議範圍。可是,依「跨政府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估算,這是個來自100國、兩千多位科學家所組成的團體,要減60-70%的量,世界氣候才能重新穩定。因此,大自然需要的,簡單的說,是要全世界大量轉移到使用再生能源,同時提高能源效率才行。



風的工具
攝影:Warren Gretz, NREL/PIX.


  轉移面臨的阻力,特別是在美國,一直是擔心排放減量會造成嚴重的經濟崩盤,其實這是錯的。


  其實,全球過渡到再生高效的能源,將從根本上增加世界經濟的穩定、公平以及財富。讓各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無須擔心大氣問題。也讓能開發中國家在提升生活水準的同時,不必連累工業化國家的經濟成就。


一群有計畫的人


  1998六月,16個經濟學家,一些能源公司總裁、科學家和政策專家包括筆者在內,在哈佛醫學院的「健康與全球環境中心」集會,針對氣候變化,研究新的對策。


  「世界能源現代化計畫」即源自於此,目的在緩和氣候變化對全球的衝擊,同時對今日危險不安的全球經濟結構,有穩定的作用。


  這個計畫,包含三個互動、互補的策略:


  策略一,改變津貼政策。美國政府現在每年大約要花200億美金在石化燃料的補貼上,全世界政府在這方面,估計要花掉3000億美金。如果這些能夠取消,燃料價格應能正確的反應,此舉將有助於降低石油和煤的消耗。



太陽能系統
攝影:Warren Gretz, NREL/PIX.


  這些錢若用來補助再生能源的開發,將成為吸引能源公司主因去投資諸如:燃料電池、太陽能、生物能、風力等能源,而將再生能源推向世界工業的大聯盟。同時,部分錢可用來訓練原煤礦業、石化燃料業的工人,轉業到再生能源或其他行業去。


  策略二,對所有國家,採取累進式、更嚴格的石化燃效標準,視同京都協議的一部份,補充或取代那效果不彰的「廢氣排放貿易」方案。


  從發電方面舉個例來說:一般燃煤電廠的燃效約為35%,比較起來,高效能的天然氣電廠,加上汽電共生設備,就可以達到75%至90%之高。單是從燒媒改成燒天然氣(汽電共生),就可以減少排放量50%以上的改善。相對的,在運輸、工業生產、加熱、冷卻方面,也可以得到類似的成績。


  世界上所有工業化和開發中國家,如果都能採用進步的石化燃效標準的話,可以立刻創造出一個全球再生能源市場。假如各國又能承諾,在現有水準上制定比率、一級一級的提升本國的石化燃效,如此一來,京都協議所期望的公平體制--廢氣排放「買賣」(cap-and-trade),在工業化和開發中國家所造成的僵局就能迎刃而解。(值得一提的是,就石化燃料標準來看,所有的非碳再生能源,都是100%的燃效。)


  累進式燃效和再生標準的建立,並取消不利競爭的種種控制,一個建基於效率和價格兩個條件的自由能源市場,就能夠產生。


  因此,我們相信,上面幾點再加上改變津貼政策,應該就足以讓工業界開始推動能源轉移。


分享財富


  不巧的是,未來10年、溫室效應氣體最大的來源,不在美、日、西歐,而是中國大陸、印度、墨西哥、巴西、和所有努力脫離長期貧困的國家。


  所以,任何解決氣候變化的策略,若要落實,需要將對氣候無害的能源技術,轉移給開發中國家。當然,這些國家都樂於改用太陽、風、氫等能源,可是,她們一點自行轉移的財力都沒有。


  因此,「世界能源現代化計畫」的第三個策略,主要在提供財務支援給開發中國家,供其過渡至乾淨、高效的能源上。我們提議,對每一筆國際貨幣交易徵稅,這些交易一天約130萬兆美元,每一元徵收0.25分,扣掉成本,一年就有20003000億美元的稅收,可用來資助如:印度的風力農場,薩爾瓦多的太陽能生產線,南非的汽電共生的電廠,俄羅斯的燃料電池廠。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James Tobin最先構想出,這個稅可用來當做穩定國際金流的工具。在各種建議中,從國際貨幣交易上徵稅,似乎是最公平的、沒有差別的、適用最廣的機制,它分佈在整個資本結構上,消費者事實上是看不到的。
無論如何,其他還有相當具有籌款潛力的財源,如碳能源加稅、飛機票加稅,部分保護石油商務安全的國防預算,也可移做此用。


  不管是什麼財務機制,這種性質的基金,對窮國經濟的刺激,很類似二次戰後馬歇爾計畫對西歐經濟的刺激一樣,將靠人援助的貧窮國家,轉變為健康茁壯的貿易伙伴。


  全球能源過渡期間,數百萬個工作機會,將在世界各地創造出來,會進一步拉近工業國和開發國的經濟差距,再生能源工業,也將迅速地成為世界經濟成長的重要推手。


從這裡,我們到得了那裡嗎?


  展望近期政治,各國仍在爭論不休這很難落實的廢氣減量方案,美國國會就連稍作讓步都拒絕考慮。看起來,這種規模的計畫有點不實際。


  不過,是有一些有意義的改變在進行。石化燃料圈內的變化正在出現,像英國石油(British Petroleum)Sunoco、殼牌(Shell)、德士古(Texaco)、福特(Ford)、克萊斯勒(DaimlerChrysler),還有許多公司,現正突破和其他石油業、汽車製造業的身份階級。兩年前(97), 英國石油執行長John Browne,針對目前氣候變化的險況,提出一份有力的說帖。隨後宣布,在太陽能方面,,英國石油公司預期在未來10年,每年做10億美金的生意。克萊斯勒和福特也發佈說,2002年、兩公司將開始合作行銷燃料電池汽車。當年二月,殼牌和克萊斯勒也共同宣布一項計方案,計畫將冰島的經濟,全部建立在氫氣燃料上。


  除商業圈之外,其他地方也在改變中。這個議題,終於得到社會大眾的矚目。世界各地、大家都特別警覺到這越來越不穩定、越來越惡劣的天氣,開始擔心自己和子孫的未來。


  正如自然界的氣候在劇烈變化著,社會和政治的氣候,也一樣圍著這個主題在劇烈變化中。今天看來似乎是不可行的計畫,可能馬上就會變得不但可行,而且必然發生。


  當然,如果我們不去改變,前途恐怖而且一片茫茫。南極冰帽的崩解,阿拉斯加森林的陸續死亡,聖嬰現象的模式改變,傳染病北移,連續性的暴風雨繼續延伸,變樣的乾季雨季模式,溫度趨向極端等等。全球氣候的加速變化,將不只是在世界經濟扯破一個洞而已,甚至極可能毀滅我們的現代文明。,


除非我們立即採取行動。


本文作者:羅士葛布士班,The Heat Is Online網站的開創人,也是Boston Globe, Washington Post, Village Voice, Philadelphia Bulletin.的編輯和記者。


原文與圖片詳見: http://www.gristmagazine.com/grist/
maindish/gelbspan091699.stm


版權歸屬 Environment News Service (ENS),環境信託協會 (蘇崧棱 譯,周曉雯審校)


中英對照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issue/
ecoeco/issue-ecoeco00052501.htm


reference:


http://e-info.org.tw/issue/ecoeco/issue-ecoeco00052501.htm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