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Welcome to 新富族 Joanne 's blog. *座右銘~「人的幸福不在自由之中,而在責任的承擔之中。」-安德烈‧紀德 *興趣~投資、理財、樂活 *研究~CSR、ESG、 財務與企管、電信與節能 2013/10/26從奇摩http://tw.myblog.yahoo.com/jw!rsX.CIGRCRa_XdFicsD_HV2W搬到痞客,請大家多來逛逛走走!

目前分類:企管相關 (2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面對大陸的紅色供應鏈來襲,台灣的產業如何突圍?
產業轉型的關鍵是否應思考如何運用新科技、新工具、新應用、新服務來驅動並建構高附價值的產業價值鏈,總要有個定向,正面迎向未來的趨勢,來看一下未來10年最具破壞性的創新技術應用"大智移雲"

你知道“大智移雲”嗎? 互聯網正步入新階段

喻思孌 范思翔

2015年01月23日07:4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目前,互聯網正步入新階段。中國工程院院士、互聯網專家鄔賀銓將其總結為“大智移雲”(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和雲計算)時代。“大智移雲”不僅深刻影響人們生活,更醞釀新一輪產業變革。“大智移雲”因何而生?它們之間有何關聯?“大智移雲”時代我們如何作為?為此,本報獨家專訪了鄔賀銓。

  

  “大智移雲”彼此相互促進,是產業互聯網的重要技術載體和推動力

  記者:您判斷進入“大智移雲”時代的依據是什麼?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雲計算之間有何關聯?

  鄔賀銓:“大智移雲”是我在2013年8月中國互聯網大會上提出來的,其中“智能化”包括物聯網和大數據挖掘支撐的用戶體驗。

  我將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綜合到一起,提出“大智移雲”概念,主要是看到了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當前,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數已經超過5億,流量幾乎年年翻番。移動互聯網是以人為中心的,從用戶角度看,“大智移雲”中,移動互聯網最為關鍵,正是它的發展,讓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和應用從概念上的討論變成了現實。比如,早在2008年我國就提出了要建設物聯網,但多年未成規模。手機等智能終端載體的飛速發展,大大推進了物聯網的研究和應用。

  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的結合,又使大數據的產生與收集成為可能。“大智移雲”彼此又相互關聯,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應用需要雲計算支撐,大數據的深入分析和挖掘反過來助推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發展,使軟硬件更加智能化。

  記者:您認為2014年是產業互聯網元年,這與“大智移雲”有何內在聯系?

  鄔賀銓:“大智移雲”是產業互聯網的重要技術載體和推動力。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交融滲透,不僅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也有望掀起新一輪產業變革。

  互聯網創新平台一直在變化。1985年以前是計算機﹔2005年以前是傳統互聯網﹔現在一直到2020年,將會以“大智移雲”為中心。創新平台的每次演變,都會改變產業和技術路線。“大智移雲”時代,智能化的終端、移動互聯技術,將使信息技術滲透到社會生活、生產的方方面面。互聯網頭25年主要是學術研究,1994年轉為商業應用,2014年正好是商業應用20周年。“大智移雲”時代讓互聯網進入一個嶄新的時期,將與產業深度融合,邁入產業互聯網時代。

  在產業互聯網,軟硬件、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提速,生態系統爭奪加劇

  記者:請您具體談談“大智移雲”階段的產業互聯網有哪些特點?

  鄔賀銓:首先,制造業尤其是傳統ICT(信息通信技術)的制造將智能化,賣產品擴展到賣服務,硬件的價值將更多體現在軟件服務上。近年,ICT企業紛紛轉型,服務收入、軟件收入明顯上升。比如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成功轉型為生產型服務業公司。

  其次,“大智移雲”將推動軟硬件加速融合。比如,傳統的軟件公司谷歌,不僅收購物聯網公司,還向移動通訊、無人駕駛車方向拓展。看似雜亂無章,實際上是利用所掌握的大數據向硬件領域滲透。通信和計算機融合提速。摩托羅拉、諾基亞、愛立信等通信公司過去一直都是手機市場的佼佼者,現在沒有一個賣手機﹔如今幾大手機廠商——三星、聯想、蘋果,原來都是賣計算機的公司。

  第三,“大智移雲”將進一步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特斯拉汽車的競爭力就在於它的智能化。與其說特斯拉是純電動汽車,不如說就是信息化汽車。

  第四,“大智移雲”顛覆了傳統的生產方式。此前,我們習慣於批量生產,未來可能是流水線的個性化生產。

  第五,“大智移雲”時代的產業互聯網,商業模式不斷創新。突出表現在,它不再依靠單一的產品競爭,而是搭建生態鏈,靠服務來競爭。谷歌、騰訊、阿裡巴巴等互聯網企業在經營主業外,更重要的是打造生態系統。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智能終端制造水平整體處於低端,核心技術尚待突破

  記者: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大智移雲”發展路徑有何不同?

  鄔賀銓:歐美國家雖沒有“大智移雲”的概念,但普遍認同包括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在內的信息技術是新產業革命的代表性技術。2012年,奧巴馬啟動美國大數據規劃,今年又提出工業互聯網戰略,強調大數據和物聯網的結合。德國去年提出工業4.0概念,希望利用智能信息,實現制造工廠裡所有生產環節,甚至相關工廠之間的集成,最終實現供應鏈到用戶的集成。工業4.0提出用大數據、智能化等制造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大智移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將與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能源技術以及先進制造技術等結合,推動產業互聯網走向深入。

  在推動互聯網產業應用上,由於社會環境的差異,我國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優勢。比如,我國金融服務體系還不夠完善,給互聯網金融發展提供了空間﹔又如,我國商業發展地區差別大,但物流成本相對廉價,促使了電子商務爆發。但我國在大數據收集、挖掘、分析方面與互聯網技術發達國家還有不小差距。一方面,我國數據收集面臨的體制壁壘比較多,有些政府和行業數據不公開,往往有數據的單位不一定會挖掘,會挖掘的單位不一定有數據。此外,我國還面臨應用生態不完善、智能終端制造水平整體處於低端、核心技術尚待突破、自主產業技術尚待建立等挑戰。生態系統競爭落后於人,最終會影響產業互聯網各方面的發展。

  “大智移雲”等新技術將給傳統行業帶來挑戰,但也會倒逼企業轉型升級

  記者:在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大智移雲”能發揮多大作用?

  鄔賀銓:“大智移雲”開啟的產業互聯網時代,對於正處產業轉型升級期的中國來說,是難得的跨越發展機會,也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機遇。

  “大智移雲”極大地降低了信息化的門檻。年輕人在淘寶上創業,在開源平台上開發移動應用,在創客空間創造智能硬件……以前這些高技術、高資本密集的創造活動,如今普通人都可以參與了。因此,我多次向政府建議,應大力發展雲計算,扶持第三方建立雲計算平台,降低中小企業信息化門檻。

  “大智移雲”為代表的新技術短期內將對傳統行業帶來挑戰,但也會倒逼企業改革,傳統行業要有“寧可死在向互聯網轉型的路上也不等待”的決心。“大智移雲”時代,自我革命將是常態化,不要害怕改變。互聯網只是工具,隻會顛覆傳統行業的模式,不可能顛覆傳統行業。

  記者:除了搭建平台降低信息化成本,對於更好地迎接“大智移雲”時代,您還有哪些建議?

鄔賀銓:作為重要的分析工具,大數據的應用將日益重要。我國要利用大數據,就有必要完善立法,明確數據的所有權與使用權,什麼數據應該公開,什麼要保密,做到有法可依。現在,我國公路、航運等基礎設施都有法,唯獨沒有電信法,沒有網絡法,這一局面要盡快改變。此外,還要提倡數據共享和開發,數據孤島的價值是有限的。

  此外,應當加強核心技術的創新。目前,我國很多核心技術仍然受制於人,比如手機操作系統和芯片多是國外的,自主知識產權積累比較薄弱。“大智移雲”時代,我們面臨著一些新機會,要敢於突破,走到技術發展前頭。還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大智移雲”時代,新的業態不斷涌現,資源壟斷的行業將受到沖擊,依靠信息不對稱建立的差異化優勢將不復存在,要打破壟斷,更好地讓市場“說話”。

  《 人民日報 》( 2015年01月23日 20 版)

 

參考;

http://scitech.people.com.cn/…/2015/0123/c1007-26435839.html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富族:一週工作4H,堪稱是工作的最高境界

        自我期許,努力中,現在我要是能每天"工作4H"就很滿足了

如果繼續做現在的工作,5年後你會犧牲掉什麼?

「首要原則是絕對不要自我欺騙,否則你會成為最好騙的人。」
──理察‧費曼,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我曾經包下私人飛機、飛過安地斯山、馳騁世界級的滑雪道、品嘗許多世界美酒。我活得就像君王,住在隱密的度假別墅,在寬闊的泳池旁做日光浴。告訴你一個我很少透露的祕密:這些花費比美國的房租還低廉。如果你能讓自己的時間和居住的地點脫離限制,你的財富會自動倍增三到十倍。

這跟匯率沒有關係。財力雄厚與活得像百萬富翁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為什麼我每週工作時間不到四小時,每個月賺到的錢卻比過去一整年還要多?

我要老實告訴你真相:這跟一群沉默的次文化人士有關,他們叫「新富族」。所謂的新富族,指的是拋棄延後享受的人生計畫,在當下創造奢華的生活風格,並使用新富族的貨幣:時間與機動性。這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我們稱之為生活型態規劃。

人生不用過得那麼辛苦,真的不必。大多數人,包括過去的我,都浪費太多時間說服自己,人生就該過得艱苦,自甘於朝九晚五的苦工,以交換(偶爾的)閒暇週末與「敢休太久就炒了你」的難得假期。

金錢的實際價值依你能操控的W因子而倍增:做什麼事(What)、何時做(When)、在哪裡做(Where),以及與誰做(Who)。我稱此為「自由倍增因子」。

以此為標準,每週工作80小時、年薪50萬美金的投資銀行家,相較於工時僅有銀行家1/4,年薪4萬美金的新富族員工,其實更沒「力量」,因為新富族能自由掌控何時、在哪、如何生活。等我們比較了工時,以及收入建立的生活型態後,你會發現前者的50萬美金連4萬美金的價值都不到,但後者的4萬美金則比50萬美金更有價值。

能夠選擇的能力才是真正的力量。本書要講的是如何以最少的投入與成本,看到與創造種種選項。很不可思議的是,你自然而然賺到更多錢(多了很多錢),工作量卻只有現在的一半。

所以,誰是新富族?

● 重新安排個人行事曆的員工,他談出一份遠距的工作契約,用十分之一的時間達成百分之九十的成果,因而得以自由地去各地滑雪,每月還能有兩週帶家人出門旅遊。

● 刪去獲利最少的客戶與計畫的老闆,她將所有業務外包,在世界各地旅遊,蒐集罕見的歷史文件,同時在網站上遠距工作,展示她的繪圖設計。

● 選擇孤注一擲、拿出全身家當(其實也沒多少)的學生,他建立網路影片租借服務,從一小群HDTV愛好者的利基市場,每月賺得五千美金的收入。這項每週兩小時的兼差,讓他能夠全職為動物權利奔走。

選項是無限的,但每條路的出發點都相同:取代原本的預設。

要加入這項活動,你需要學會新的詞彙,使用非世俗世界的指南針,重新校定方向。顛覆你對責任的想法,丟棄所謂「成功」的概念,我們必須改變規則。

改變規則的規則

「我不能給你保證成功的公式,但我可以給你失敗的公式:總是討好每個人。」
--賀伯特.貝亞.斯沃普/美國編輯與記者;首屆普立茲獎得主

大多數人都用兩條腿在路上走路──難不成我會用兩隻手走路,會內褲外穿,好表現我的與眾不同?不,通常不會。我用兩隻腳走路,將丁字褲穿在外褲內,至今都過得很穩當。

如果沒有問題,我不會做改變。

只有在比較有效率,或是比較有趣時,與眾不同才是好的。

如果大家都用相同方式界定或解決問題,結果卻不好,這時我們就該問:如果反其道而行呢?不要遵循無用的模式。如果食譜爛透了,不管你是多好的大廚,都無濟於事。

我大學畢業後做的第一份工作是資料儲存業務,當時我就發現大多數的業務開發電話無法轉給目標對象,都是因為一個理由:守門員。因此,我專挑早上八點到八點半和晚上六點到六點半打電話,只要一小時,我不僅能避開祕書,比起朝九晚五打電話的資深業務主管,我得到的會面機會更多了不只兩倍。換句話說,我用1/8的時間,得到兩倍的成果。

從日本到摩納哥,從全球跑透透的單親媽媽到千萬富翁賽車手,成功的新富族的基本規則一致得驚人,也異於其他人的做法。

但請先要記得幾個基本的差別。

(一)退休是為防後患的保險

退休計畫就像壽險一樣,應該被視為是針對極糟狀況的防備措施:已經失去工作能力,需要儲備的資金才能活下來。至少有三個理由能說明,將退休當成目標,或是最終解脫的想法有問題:

1.假如你討厭自己的工作,可預測的是,你將體能最顛峰的時刻花在完成厭惡的工作上。這實在不可取──沒有任何報酬可以合理化你的犧牲。

2.大多數人退休之後,甚至連每餐吃一條熱狗的生活水準都不能維持。一般而言,退休期可長達30年,即使是百萬美金,也只能算一筆小錢,而且通貨膨脹每年還會吃2%~4%的購買力。這個盤算行不通。黃金歲月卻只能重溫中下階層的辛苦生活,真是辛酸的人生結局。

3. 如果這個盤算真行得通,代表你是個野心勃勃、辛勤工作的機器。如果真是如此,你猜怎麼著?退休的第一週,你會無聊到想將腳踏車輪輻插進眼睛;你可能會想去找新工作,或是創立另一間公司。這不是違反了原本等待的目的嗎?

我不是說不必為最糟的狀況做準備──我將401(K)和IRA[1]提撥到最高上限,並將個人退休帳戶用於節稅上──但是,不要誤以為退休是目標。

(二)興趣與精力都是週期性的

如果我給你千萬美金,要你連續15年,每天工作24小時,然後退休,你幹不幹?當然不幹──你根本做不到。你無法這樣一直工作,就像大多數人對事業生涯的定義:每天做相同的事8小時,直到你做不下去,或是有足夠的錢,提早喊停。狂灌卡布奇諾與做不完的工作將促使你提早老化。

穿插工作與休息是生存的必需條件,更別說要健康。能力、興趣與心智耐力都有高低起伏,因此我們必須依此做計畫。

新富族的目標是在人生中平均分配「迷你退休」,而不是將休閒與享樂囤積到最後,只為了退休的愚人金。只有在你最有效率時工作,人生才會更有生產力,也更有趣。你不僅有蛋糕,而且也能吃到。我本身的規劃是,每工作兩個月後,就到海外換個環境待一個月,或是密集學習(如探戈、搏擊等等)。

(三)做得少不代表懶

少做一點無意義的工作,好專注在對你而言更重要的事情上,這不是懶惰。大多數人無法接受這點,因為我們的文化傾向獎勵個人所做的犧牲,而非貢獻的生產力。很少人選擇(或是有能力)衡量自己工作的成果,而是選擇衡量工作的時數。投入愈多時間代表自我價值愈高,而周遭的人也不斷鼓勵這種想法。

新富族即使在公司的辦公時間較少,但生產出的有意義成果,比12個非新富族的總和還要多。讓我們重新定義「懶惰」──忍受理想外的生活,讓外在環境或他人左右你的人生;或是累積大量財富,卻虛度人生,像個站在辦公室窗口旁觀的局外人。你的銀行帳戶金額,或是用於處理瑣事或不重要的電子郵件的時間,都不會改變這一點。著重於高生產力,而非忙碌上。

(四)時間點總是不對

我有次問我母親,她如何決定什麼時候生第一個孩子,也就是我。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想生孩子,沒必要拖延,因為生小孩的時間點總是不對。」所以他們做了決定。

對於所有的重要大事,時間點總是糟透了。等待一個好時機辭掉工作?天上的星星永遠不會排成一直線,人生的紅綠燈也永遠不會同時轉成綠燈。世界不會跟你作對,但也不會鞠躬盡瘁,幫你排除所有障礙。條件永遠不會完美。「等到有一天」是種惡疾,害你將夢想帶入墳墓。列出優缺點的做法也一樣爛。如果這對你很重要,而且「總有一天」要實現,那就儘管去做,一路上不斷修正。

(五)請求原諒,而非准許

如果這麼做不會讓周遭的人心碎,那就儘管嘗試,再說明你的理由。無論是父母、伴侶或老闆,每個人都會很情緒化地拒絕新想法──讓他們在成為事實後學著接受。如果潛在的損害輕微,或是可以修復,不要讓別人有機會說不。大多數人會在你開始行動前迅速阻止你,但在你朝向夢想邁進時,他們反而會猶豫。學會當個麻煩製造機,等到你真的搞砸了,再說抱歉。

(六)強調優點,不要改進缺點

大多數人有幾項拿手的專長,其他項目則拙劣不堪。我很擅長創造產品和行銷,但在此之外的大多數工作,我都不拿手。我的身體適合扛起和丟出重物,就是這樣,但我忽視這點很久。我試著游泳,但看起來就像溺水的猴子。我也去打籃球,但看起來卻像山頂洞人。然後我開始學武打,因此終於大展身手。

運用你的長才,不去修補盔甲上的所有裂縫,既有效,也有趣得多。你可以選擇以強項倍增成果;或是選擇改進缺點、逐步成長,但最多只達得到中等的能力。著重在使用最佳的武器,而非不斷修補。

(七)物極必反

擁有太多好東西有可能物極必反。太努力或擁有太多,反而會導致相反。原先渴望的事物太常出現,或出現得太多,都會變得毫無吸引力。不僅物品如此,時間也是。因此,生活型態規劃不在於創造多餘的無聊時光,那是有害的。我們要的是積極使用自由的時間,做你想做的事,而非做你覺得有義務要做的事。

(八)光是錢不能解決問題

金錢代表的購買力確實不容忽視(我也很愛錢),但不同於我們常認為的,賺到更多錢並非解答,因為這種心態有部分是懶惰作祟。「如果我有更多錢」是不斷延遲自我省思、下定決心去營造享樂人生最簡單的藉口──就是現在,別再等了。將缺錢當成代罪羔羊,讓工作占據所有時間,我們可以順理成章地阻止自己做任何改變:「約翰,我想談談我的空虛感。每天早上我打開電腦,無助感立刻襲擊我,就像打在眼睛上的一拳,但我卻有那麼多工作要做!我至少得花三小時回覆不重要的電子郵件,還得打電話給昨天回絕我的潛在客戶。」讓自己汲汲於追求金錢,假裝這是萬靈丹,精巧地創造不斷讓你分神的雜務,阻止你看出自己的生活有多沒意義──你內心深處知道,這不過是幻影,但既然每個人都參與了自我欺騙的遊戲,要忘掉很容易。問題癥結不在於錢。

(九)相對收入比絕對收入更重要

營養學者對於卡路里的數值爭辯不下。一單位卡路里就是一單位嗎?就像一朵玫瑰花就是一朵玫瑰花?減重只是消耗掉比攝取量多的卡路里嗎?還是卡路里的來源也很重要?根據我與頂尖運動員的合作經驗,我知道答案是後者。

那收入呢?一塊錢就是一塊錢嗎?新富族不這麼想。

讓我們看看這個像是小學五年級的數學問題:有兩個勤奮的傢伙走向對方,A男每週走80小時,B男每週走10小時,他們每年都賺5萬美金。他們在午夜遇見彼此時,誰會比較富裕?如果你說B,你就答對了,而這正是相對收入與絕對收入的差別。絕對收入只使用一個神聖不變的變項衡量收入:全能的、赤裸裸的金錢。珍年收入10萬美金,所以比年收入5萬美金的約翰富有兩倍。

相對收入使用兩個變項:金錢與時間,通常是以時數計。「以年計薪」的概念不僅沒有根據,而且容易讓你自欺,我們現在來看看真實的狀況。珍每年賺10萬美金,每年工作50週,每週2000美金,每週工作80小時,因此珍每小時賺25美金。約翰每年賺5萬美金,每年工作50週,每週1000美金,但每週只工作10小時,因此每小時賺100美金。以相對收入來說,約翰比珍富有四倍。

當然,相對收入必須達到能實現目標的最低水準。如果我每小時賺100美金,但每週只工作一小時,想過超級巨星般的奢華生活等於天方夜譚。假設絕對收入是足以實現夢想的數字(不是跟瓊斯之類的鉅富比較的任意數字),相對收入則是新富族衡量財富的真正量尺。獨立思考的頂尖新富族每小時至少賺5000美金。我從大學畢業時,時薪大約只有5美金,而現在我要幫助你接近5000美金的理想。

(十)避免惡性壓力,樂於承受良性壓力

許多享樂主義者不知道,並非所有壓力都是不好的。新富族的目標並非消除所有壓力,絕對不是。壓力有兩種類型,兩種壓力就有如狂喜(euphoria)與絕望(dysphoria)一般天差地遠。惡性壓力(distress)指的是有害的刺激,導致你更為衰弱、自信心低落,能力也降低。惡毒的批評、嚴苛不講理的上司,以及跌個狗吃屎,都是惡性壓力的例子,也都是我們想避免的。相反地,大多數人或許從未聽過良性壓力(eustress)這個字。

eu的字首在希臘文的意思是「健康」,就像euphoria的用法。不斷鼓舞我們超越極限的行為典範、消掉身體游泳圈的體能訓練、讓我們更大膽的風險行為,都是良性壓力的例子──壓力使人健康,並能刺激成長。

躲避外界批評的人終將失敗。我們要做的是避免惡毒的批評,而非一概不理。同樣地,如果沒有良性壓力,我們不會進步。如果我們能創造愈多良性壓力,或用於生活,我們可以更快實現夢想,而祕訣在於辨別兩者之間的差異。

新富族積極地消滅惡性壓力,也很努力尋找良性壓力。

看看你正在做的工作,問自己:「如果我做出跟周遭人相反的選擇,會發生什麼事?如果我繼續做個五年、十年或二十年,我會犧牲掉什麼?」

[1] 401(k)和IRA都是美國的退休帳戶。雇主為雇員提撥一定比例的薪水到帳戶,並提供不同風險的投資管道投資退休金。

 

書籍簡介


書名:一週工作4小時:擺脫朝九晚五的窮忙生活,晉身「新富族」!
作者:提摩西.費里斯(Timothy Ferriss)
譯者:蔣宜臻
發行日期:2014/01/06
出版社:平安文化

提摩西.費里斯 Timothy Ferriss

美國《Fast Company》雜誌提名他為「最有創新力的商業人物」,《連線》雜誌選他為「最佳自我行銷大師」,《富比士》雜誌說他是「你一定要認識的人」,《新聞週刊》則稱他是「世界上最值得研究的人」,包括《紐約時報》、《TIME》、《經濟學人》、《財訊》及CNN、CBS等超過一百家媒體爭相報導他。他的成功經歷堪稱傳奇,而他的人生更是精采: 

●普林斯頓大學高科技創業講座客座講師  
●史上首位榮登探戈旋轉步金氏世界紀錄的美國人   
●三十多位世界紀錄保持人及奧運選手的顧問   
●全美武術散打冠軍   
●日本馬術弓箭手   
●台灣MTV霹靂舞舞者   
●香港連續劇演員   
●愛爾蘭板球選手 

此外,他也是暢銷作家、健身專家和烹飪高手。他的成名作《一週工作4小時》已被翻譯成35種語言,而後續的《身體調校聖經》和《廚藝解構聖經》也都榮獲《紐約時報》排行榜第一名。想知道他最近在玩什麼、學什麼,可以參見他的個人網站:www.fourhourworkweek.com/blog。

文章來源: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6610&pnumber=6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窮忙大解放」



管好一分鐘,滾出一百二十五倍時間複利


 


你還陷在窮忙的漩渦裡,無法自拔嗎?全球的聰明工作者現在已經找出了一套時間運用公式,讓你工作時間變少,卻賺更多!別再幻想要做到退休,才能自己決定怎麼用時間,現在,跟著我們,一起拿回時間主導權!


 


摘錄自:商業周刊電子報                  2008/4/21


文/曠文琪


 


一、距離七十五歲,你知道自己的生命還有多少分鐘嗎?(答案詳見文末)


 


二、你今天的時間花到哪裡去了?


 


三、你未來三年,想達到什麼目標?你現在做的,與這件事有關嗎?


 


如果你沒問過自己上述三個問題,那麼,小心,你的時間帳戶可能正亮著黃燈!


 


當你點算銀行存款裡的數字時,你清楚自己「時間帳戶」裡的進出數字嗎?畢竟,時間比金錢更寶貴。


 


跟全球首富巴菲特(Warren Buffett)、台灣首富郭台銘相比,我們的銀行存款就像印度恆河裡的沙子,微不足道。然而,每個人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就這一點來看,我們與巴菲特、郭台銘是站在同一個起跑點的。


 


可是,你想過,時間也可以像金錢一樣,發揮複利的效果嗎?請看以下三個案例。


 


你還在超時工作嗎? 快找出「關鍵二○%」專注投入


 


案例一:美國,三十歲的提摩西.費里斯(Timothy Ferris)。


 


四年前,費里斯就像大多數辛勤工作的創業族一樣,每天工作超過十四個小時,年收入為四萬美元。


 


但現在,他每個星期只工作四小時,收入卻是以前的十二倍。換算一下,他的時間報酬率竟然是以前的二百九十七倍!省下來的時間,他用來主持電視節目、衝浪、潛水,他還是世界探戈錦標賽的紀錄保持人。


 


去年,他將自己的時間管理方式集結成書(《一週工作四小時,晉升新富族》),他既沒上歐普拉脫口秀,也沒到處巡迴打書,該書竟一舉登上《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亞馬遜網路書店等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他的時間管理學被矽谷公司競相模仿,包括網景(Netscape)創辦人、哈佛商學院、麻省理工學院都競相邀請他演講。


 


費里斯的時間複利是如何產生的?有一天,他工作到疲累不堪時,偶然讀到十九世紀經濟社會學家帕瑞圖(Vilfredo Pareto)的八○/二○法則:「二○%的義大利國民,創造全義大利八○%的財富」,而不可思議的是,這法則適用於所有的事情。


 


也就是說,「八○%的產出,其實只來自二○%的投入,只要將時間專注在那二○%上,你就可以多出八○%的時間。」重點是,你必須找出那「關鍵的二○%」!


 


疲憊的他,彷彿發現新大陸般的興奮,立刻攤出客戶與業績的關係圖,他發現,果然公司九五%的業績,是由不到五%的客戶所撐起來的;但其他九五%的客戶卻占據他過去大部分的時間。於是,他當機立斷,把時間重新分配,不再主動理會那些可有可無的客戶,專心伺候那五%的金主。接著,他將此一法則,運用在資訊處理、會議主持各方面。


 


於是,他從窮忙族,晉升為新富族。 


 


你起頭做對了嗎? 源頭最重要,贏家與輸家就差這一關


 


案例二:台灣,方天戟,台大EMBA一年級學生,他的另一個身分則是廣達電腦的資訊長。


 


他每週上課三天,每天晚上九點到十二點,還要閉關念書。然而每天,廣達有十萬台筆記型電腦要出貨,五百家供應商、客戶要管理,在歐洲、矽谷、中國的十座工廠,都要二十四小時監控。這,是一個橫跨全球五大洲的龐大資訊流。


 


十年前,他進廣達擔任資訊長時,一天工作十三小時,如今,廣達營業額成長了十七倍,但他每天的平均工時,卻降為現在的八小時,縮短三八%。


 


如果以營收角度來看,他現在每分鐘發揮的效益是過去的二十九倍!二十九倍,呈現的就是時間複利的威力,也是贏家與輸家的差別。「PlanPlanPlan」,是方天戟的時間複利心法。程式設計師出身的他說,寫程式的人都知道,如果一開始的指令寫錯,之後要揪出錯誤,得花好幾倍力氣,因為在一套程式裡,每一道指令都環環相扣。而時間管理就和寫程式一樣,開始的時候做對最重要。


 


十年前,廣達開始建置供應商資訊系統時,一般廠商都只以客戶別去區分系統。但他考量到,未來海外市場不止在美國,他寧願一開始多花時間,把客戶別再依照國家別畫分。後來市場多元化時,他因為基礎扎得夠穩,往上蓋的速度自然比別人快。「別人看我做事情做的複雜又花時間,其實,我只是把事情簡單化,」他說。


 


不止做事如此,他用人也如此。他雇用新人,一定先要求對方寫三個月的程式,他說,寫程式可以看出一個人的邏輯能力,邏輯能力強的人,不只會寫出好程式,做事也會有順序,人才的源頭對了,事情就容易做對。


 


確保用人、做事的源頭後,他手下統領的十位小當家,每個都跟了他十年,因為默契佳、授權品質也高,因此,他可以像拿破崙帶兵一樣,當戰局沒有太大變化時跟部屬說,他先去睡十分鐘,然後安心睡去。


 


從源頭著手,把事情做對,十年下來,方天戟多出來的時間,就拿來充電、投資自己,把自己的實力越墊越高,他的「時間流」產生正向循環,複利威力也由此產生。


 


你還在迷信花俏策略? 回歸時間分配基本功反有效


 


案例三:麥肯錫等全球各大企管顧問公司。


 


近三年來,全球管理顧問界陸續回歸基本面,把「時間管理」列為企業必修學分。兩年多前,麥肯錫開始在台灣、印度等市場引進一套「基本功」(back to basic)專案。


 


麥肯錫董事林國澧說,當市場逐步邁向成熟之際,花俏的策略、創新的產品招數早被使盡,企業競爭的差距,回歸到營運效率的基本面。其中,時間分配,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尤其是以人為主的服務業。


 


譬如,麥肯錫針對印度最大銀行導入基本功專案時,短短的四個月,平均業績竟然提升八三%。「這絕對不Sexy(迷人),但卻奏效。」此專案背後有什麼驚人的秘密?說穿了,只有一句口訣:「根據八二法則進行時間管理,並貫徹執行。」


 


麥肯錫發現,該行第一等級的業務員,績效是最差員工的一百倍。他們分析,員工績效差異如此巨大,時間管理是關鍵。「表現較差的業務員,都是將時間平均分配給所有客戶,或是照顧他最熟悉,但並非貢獻最大,或最具業績潛力的客戶。」


 


因此,他們開始改造專案,要求每個業務員將客戶分為三級。首先,列出第一級的前十大客戶,這些客戶雖然只占三%,但對業績貢獻最大,因此,「要每天都去想,我該如何服務他們。」對這些客戶要給予「無限卡」概念的時間資源,盡可能滿足其需求。


 


其次,你要找出第二級客戶,占比約二七%,這些客戶雖然沒有立即的利潤,但卻有潛力,因此,每月要定期問候一次。第三級,則是最後的七成客戶,只要「每個月定期花一個晚上,統一用mail等方式問候,」此外,別花任何時間在他們身上,除非他們主動要求。


 


這套方法的執行秘訣有三:一、定義出前十大客戶;二、一定要花最多時間在這十大客戶上;三、要狠心排除第三群客戶占用你的時間,他們是最容易打電話來「黏住」你的客戶,卻不會產生貢獻。


 


這個方法不難,「但很多人沒這樣做」,因為要這麼做,就是要把你手上的時間圖、客戶圖,認真的攤開來,做出改變。如此,「最快一個月,最慢三個月就有成效,」林國澧說。


 


你還信守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沒有富爸爸,更要用時間創造複利


 


上述三個案例都告訴我們一件事:「一分耕耘(時間),一分收穫」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在輸家的世界,時間比成果等於一比一(甚至更小)。但在贏家的世界,時間比成果等於一比∞(無限大)。


 


如果你沒有富爸爸,沒有高學歷,也沒有人脈,你唯一的致勝之道,就是讓你的時間,像金錢一樣,滾出正的「時間流」,不斷製造出資產,而不是負債。


 


五月將在台出版的《槓桿思考術》(漫遊者文化出版社)作者本田直之指出,「時間投資得好,就會帶來複利的力量。」


 


過去,我們把時間當作耗材,用完就沒了。而現代生活中,環繞著竊取我們時間的聰明小偷諸如電子郵件、手機等,讓我們很容易失去時間的主控權。


 


「我們彷彿生活在一群小蟲之中,生命、時間不斷被啃蝕,」曾在哈佛醫學院擔任二十年教職的哈洛威爾(Edward M. Hallowell)醫師警告,「殺時間(killing time)比燒錢(burning money)還要糟糕!」


 


如果你將時間的主控權交給老闆、家人、或朋友,一天下來,你會發現,你的「時間投入」扣掉「時間產出」後,毫無結餘。


 


日復一日,五年、十年後,你每天早上總是背起沉重的公事包,認真的工作,被時間窮追不捨,然後晚上筋疲力竭的回家,睡一覺後,明天清晨,繼續工作……,你的工作效果遞減,晉升無望。


 


你就像把時間存到一個零利率的銀行,甚至負利率的銀行一樣,「時間越存越薄。」別笑,這是發生在多數人身上的現象。


 


請算一下,十年前,你每小時的薪水是多少?現在呢?你可能發現,自己的時薪正在貶值,連通貨膨脹速度都趕不上!


 


要脫離窮忙族輪迴,就要拿回時間主控權!


 


你還在列「to do list」? 快點思考「to be」,知道什麼不要做


 


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指出,現代人需要「第四代時間管理」,它跟傳統時間管理的最大差異是,它不只談事,還談人。


 


過去,時間管理談的是「to do list」(待辦事項清單),它用的是加法,盡可能的把所有事情塞入你有限的時間裡,但最後卻常常因為太累,且不知道為何而戰,最後放棄管理時間。


 


然而,第四代時間管理的重點是「to be」(你想成為什麼?)。你必須先思考,你想成為什麼?然後,設出優先順序,善用減法,做關鍵的事情。源頭想清楚了,談「to do list」,才有意義。


 


「知道不做什麼,比知道要做什麼,更重要,」寫下暢銷書《從A到A+》(Good to great)的作者柯林斯(Jim Collins)說,每年初始,他都會列出今年他優先要做的事情,也寫下不要做的事,最後,清單理出來後,他又會再刪除最後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不浪費一點時間在上面。這樣才能專注在重要的事上。


 


因此,要拿回時間主控權,請先從源頭規畫目標開始,按照八二法則分配時間,將精力集中在關鍵的二○%事情,捨棄不重要的。空出來的時間,你必須自我投資,去充電、閱讀,或陪伴家人,創造你想要的競爭力資產,譬如人脈競爭力、領導力等。


 


如此,時間流才會出現結餘,用來投資可增加個人競爭力的資產,一步步墊高你的競爭力,提升你的時間效益,成為「時間富爸爸」。


 


花旗銀行副總裁暨分行經理洪志成,就是一位時間富爸爸。


 


舞台上,洪志成拿起麥克風,「我們所有人都表現得很棒,就像是……」他如數家珍的說出某位優秀員工的優點,然後把禮物從口袋裡掏出來,拍了拍員工的肩膀。受獎者,感動莫名,剛上任的主管竟然這麼懂自己。


 


「只要我花時間,效果就做足。」洪志成手下管理的理財專員,操控新台幣千億資產,前四個月,他還接下一個事業單位,合計他手下員工二百八十人,他也是兩個小孩的父親。


 


跟所有人相同,他一天只有二十四個小時,若要平均分配,一個人大概分不到幾分鐘。但他卻有本事,不缺席小孩任何一場家長說明會,新業務照樣成長。


 


「我都抓point,然後,我讓時間自己再生出來。」洪志成說,他把三分之一的時間放在人身上,因為,「人對了,事情就會對了,」「這個人本來幫我做五分鐘的事情,我現在再投資一點時間在他身上,他未來可能幫我五十分鐘。」


 


「就像定存有利息,或是投資有獲利,我會越做越輕鬆。」洪志成決定了「投資標的」就全心專注。「要一擊就中!」上述的頒獎典禮,他先找來該員工的主管,把成績寫出來,然後討論、買禮物,在早晨通勤時,他腦子裡再排演一次當天情節,聽來很費工,但是,他透過總計不到一小時的時間投資,卻讓未來該部門近百位員工的時間真正被他所用。


 


猜猜看,一般人之所以時間管理失序,是因為:一、無法辨別事情重要性;二、無力或不願有條不紊的行事;三,缺乏堅持原則的自制力?


 


你如何對付時間敵人? 要學習說不,辨別事情重要性


 


「大多數人的答案是缺乏自制力!」但柯維說:「我卻認為,那是確立目標的功夫不夠,而且不能由衷接受事有輕重緩急觀念所致。」


 


要成為時間富爸爸,你必須歷經三道關卡的淬煉。第一關,你能否對自己誠實?你必須跟自己對談,才能決定什麼是最重要的事。第二關,你能否取捨?定出明確的優先順序。第三關,你能否持之以恆做下去?


 


其中第二關,捨的學問,知易行難。最難的是,來自老闆的要求,這類要求總是永無止境,並無法抵擋。你能怎麼辦?


 


一○四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上頭就有兩個老闆,有時兩人各丟一件重要任務,她自己手上還有三場記者會要開,怎麼辦?「老闆要聽的是答案而不是拒絕,」把握這個原則,邱文仁的溝通三部曲就是:一、先傾聽,「這是給自己機會和老闆溝通,」你不能一開口就拒絕老闆。二、用實際數據(而非情境描述),告訴老闆自己目前的工作負荷。三、主動向老闆提其他可行替代方案。她深知,硬著頭皮接下任務,後果就是累垮自己,還達不到老闆的要求。因此,她藉由溝通三部曲,將「No」藏在答案裡。這樣一來,老闆就不會成為你時間管理的敵人。


 


時間,是別人搶不走的資產,也是你替自己加薪的最快捷徑。越早做,時間的複利越豐厚,是穩賺不賠的投資術。


 


「忙碌,只是偷懶的一種形式,那是因為你懶得思考和分辨自己的行動。」費里斯說。現在,拿起紙筆,盤點你的時間效益(見上表),擺脫窮忙族,學做時間富爸爸吧!


 


7個步驟,從窮忙族變新富族!


 


步驟1 問自己 我最想成為什麼人?


用「我想成為一個XXX」,替你的時間帳戶開戶。


方法:替你的70歲生日寫篇生日頌,寫出一生最有成就與驕傲的事,了解自己的渴望。若真想不出來,就拿出紙筆以「我現在是,我有,我能夠……」為起始,憑直覺用力寫5分鐘,別中斷。


 


步驟2 列出我需要扮演的角色明細


方法:把現在自己扮演的角色列出,如員工、父親、兒子、某社團成員、義工等,然後,把不喜歡的角色刪除,先從容易脫離的開始,最後,選出7個你願意且必須扮演,且會做得好的角色。除非你是超級工作狂,否則別忽略家庭的角色。


 


步驟3 定出2年關鍵任務


方法:思考這些角色要達到你夢想中的目標、關鍵任務為何?什麼任務在未來12年達成,對達成理想最有幫助,如「我要成為頂尖的業務員」、「我要建立起自己的忠誠客戶群」。


 


再重複一次,要把能量放在「你比人家在行、讓你愉快,且對你生命遠景影響最大的事」。


 


步驟4 以SMART法,定年度目標


S(特定性)—別說去找客戶。要說:「每天都會去開發新客戶」


M(可測性)—要說「每天開發出50個具有100萬以上消費力、有購買意願的新客戶」


A(行動性與肯定性)—勇於拒絕跟目標無關的事,用詞可婉轉


R(實際性)—別定遙不可及的目標


T(有期限性)—才能評估成效


 


步驟5 每週與自己約會1


請參考「4大象限圖」,訂出事情的優先順序。


方法:建議每週末用半小時做週計畫表,這半小時就是你跟自己的約會時間,請遵守。


 


步驟6 每晚回顧


方法:每天工作結束前,以書面做好明日行程表,要留下點可用時間,別全填滿。


另外,回顧今日結果,習慣每天檢視後,時間應用會更有紀律。


 


步驟7 恭喜你 你正快速累積起時間財富


但記得,要隨時維持熱情,讓你的時間管理持之以恆。


方法:如幻想自己將達到目標時的愉快感,或把大目標切割成幾個小目標,這樣就可提高成功率,增加自我成就感!


 


*距離七十五歲,你的生命還有多少分鐘


 


75歲的生命共3,942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25歲,你還有 2,628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30歲,你還有 2,365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40歲,你還有 1,839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50歲,你還有 1,314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60歲,你還有 899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74歲,你還有 52萬分鐘  


參考:http://tw.myblog.yahoo.com/jw!9PlU5fyYGkMuLWrZg5sJ/article?mid=10098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要瞎學習,要深學習(轉載)(商周‧曠文琪)



 








「如何學」(How to learn)已經成為歐美的教育顯學。

 你的學習是有效的嗎?

 你知道全球菁英們已經走到沙漠、救火場、荒島、老莊園,開始一趟「深」學習之旅了嗎?


在內蒙古,跟著管理大師逛沙漠,學會未來的領導力。

在加拿大的荒涼小島裡當導演,演出內心的幻想,開始認識自己。

在法國巴黎近郊的中古莊園裡,用五天做出五十條項鍊的同時,學會創造力。

在倫敦的救火隊訓練場裡,見識真實的危機統御。

在李安導演畢業的紐約大學裡,踏上表演舞台,跟來自華爾街的同學們,一起學溝通力。

這些,不是幻想,而是正發生在全世界的新一波進修浪潮。人們開始從傳統的教室走出來,拋開書本,展開他們的「深學習」。

這些深學習,並非特例。而且,早從國外知名企業,一路延燒到台灣。

去年十月,英國倫敦近郊的消防隊訓練場裡,煙霧、呼救聲與警報聲四起。豐銀行工商金融業務處經理蔡宜璿,跟其他專業經理人,穿著消防靴、鋼盔與防火衣,拉起水喉,正在救火。她必須趕快對同伴下出指令,即便不確定,也要下!因為延誤一秒,就會損失巨大。那一刻,不用一旁的導師總結,她已看懂危機統御的兩難。這是豐銀行培養人才的必備進修課程。

今年二月,台北。「我愛你、我愛你……」二十位台灣大哥大的中階主管,練習用各種聲調,反覆說出這三個字。「聽出來了嗎?人的聲音可以有七十多種變化,最常用的卻只有兩、三種,」「你是不是都是用差不多的語調,跟下屬溝通?其實你可以因人而異。」引進紐約大學表演藝術療法的講師說明了,為什麼LV、王品集團與知名車廠戴姆勒克萊斯勒(DaimlerChrysler AG)等數十家知名企業爭相學習的原因。

學習,正掙脫以往框架,有了全新的風貌。「那種感覺,就像是我第一次潛水,從海底往上看一樣,原來還有另一個世界。」這是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結束內蒙古沙漠進修之旅的告白(詳見第一百一十六頁)。學學文創副董事長詹偉雄說,過去,大家以職業為目的,去進修如語言與管理等技能,遵循著「觀察社會主流,以職業技能為導向,大家一起在課堂抄標準答案」的學習邏輯。但新學習潮,將挑戰傳統知識的獲得方式。「如果,創新是從課堂中一起學習到的,那不是很矛盾嗎?」

這是一場學習革命 聽講式上課out,體驗式學習in

傳統知識的獲得方式為何面臨挑戰?根據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何克抗,在「多媒體教育應用及發展趨勢」一文引用一項知識保持永久性的研究所述,人類單從眼睛得到訊息,只能記憶一成的內容。用耳朵聽,可以記憶兩成。與人討論,可以達到七成。但是透過親身體驗,可以達到八成,這是重點。人們單從眼睛得到訊息,是傳統教學的方式——以老師為中心,你只能觀摩老師怎麼游泳,教得快,但是吸收效果低。體驗式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是以「你自己去游」做為學習重點,學習者變成主人。於是,創造、設計學習的新情境,是這波學習革命的重點。

政大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諮詢委員會召集人吳靜吉教授描述,「最好暫時抽離習慣的環境,找出讓你感到興趣的事物去體驗。」「在差異的環境中,你會有些自我對話,而當新舊事物連結時,創意的火花就可能產生。」

這是一場異境旅程 打破地域或領域,不拘身分迎向震撼

這將是一趟異境的旅程,不管是地域的異,如出國,或是領域上的不同。但共同的點都是,「他們都會像場震撼教育。」詹偉雄說。也因此,很多人,不分年齡與背景,早已勇敢展開旅程。

一位六十四歲的老爺爺,跑去澳洲布里斯本進修語言一個月,比所有人都認真,「只為了圓一場年輕的夢。」幫他辦手續的美加文教關係機構總經理叢蓓明說。

林蕙馨,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前總裁魏永篤的妻子,一個孫子的奶奶,也是一位畫家。她面臨人生下半場,想幫自己重新找人生定位,堅決獨自飛到加拿大加布歐拉島(Gabriola island)上一個月,學習創造力(詳見第一百二十二頁)。回來後的她,「現在比我還忙,」剛退休的魏永篤,形容著現在身兼珠寶設計師與畫家的妻子。

四年前,瀕臨中年危機的政大廣告系教授陳文玲,也不約而同的飛到只有五千人口的加布歐拉島上的海文(Haven)學院進修。第一次來到小島,「好失望,想離開。看來這麼的簡陋、原始,但我又想,這不是我所想要的嗎?」不適應,反而產生了自我問答。

在島上的「幻想日」,陳文玲實踐自己的幻想時,快樂得不得了。「我開一間色情舞店,準備了三首脫衣舞,讓同學跳前兩首,我負責跳壓軸。脫到只剩下一件泳衣,我還意猶未盡,要同學並排在地上,讓我在他們背上,翻來滾去。」「才發現,原來自己對身體情欲很陌生。我發現自己擅長創造一個鼓勵表現的環境,還發現自己渴望掌聲,但那必須來自我有熱情的領域。」

回憶那段自我察覺的過程時,陳文玲背後近兩公尺高的臨時看板上,陳列著創意課學生與雜誌封面的合成照。「我讓他們寫一篇新聞,採訪十年後的自己。」一篇篇封面故事的主角裡,有未來的瑜伽大師、教授或偶像明星。在進修之前,陳文玲曾為創意是否可以用「教」的,感到很困惑。進修之後,她更確定自己所愛的是什麼。她堅持下去,摸索出一條屬於自己、教創意的方式,「更放開來了。」

勇敢是有報酬的,每個旅程,各有迷人處。《商業周刊》大致依照學習內容,歸納為下列三種分類。第一,語言遊學;第二,專業、興趣;第三,管理大師與名校。遊學,是一般人最常選擇進入「異境」的入口。

這是一份繽紛「菜單」 選國家、選主題,還有企業實習

當你踏上陌生國家的土地。從緊張,抗拒,自我問答為什麼喜歡這裡,為什麼不喜歡,到最後開始適應,無數的自我對話,火花已在發生。語言,只是你學習的一部分。

遊學能有多多元?

這是主題式遊學。八月的愛丁堡,穿著格子裙的風笛手與來自全歐洲的藝術家同時聚集,這,正展開一年一度的藝術節。上午你學完語言,下午,到十三世紀的古堡裡,學愛爾蘭的傳統舞蹈。傍晚,坐在咖啡店,打開更新的藝術節目錄,決定夜晚的看秀內容。拿不定主意,走到大街上,直接看哪個藝術家的吆喝招攬最有創意。預算有限?別擔心,一場表演才四、五英鎊(約合新台幣二百五十元到三百元)起跳,直到深夜,這個古城,仍燈火通明。

不愛英國?法國的亞維儂藝術節、德國慕尼黑啤酒節,任君選擇。

這是奢華版的遊學,白色郵輪的側身上印著「The Scholar Ship」(學者之船),船艙內木質裝潢的半露天式教室,坐著全球上百位學生。航行時,世界最老的英國語言學校老師會教英文;靠岸時,你則可上岸觀光。這套剛引進台灣的郵輪遊學課程,用十六週,環遊五大洲、三大洋,共十個國家,要價六十萬元。

還有到國外企業實習的新形態遊學,半天學語文,半天兼差賺錢。

專業與興趣的進修,也是另一種學習方向。你可以把創意當作一門進修課。每年暑假,法國巴黎三個小時車程外,一個地圖上根本也找不著的偏僻莊園「布瓦布榭」(Domaine de Boisbuchet)裡,就有令人驚艷的工作坊選擇。

在巴黎龐畢度中心號召下,全球最頂尖的設計師聚集成為若干工作坊的主人(老師)。年輕設計師趙印祥,選擇的是「為生活做設計」工作坊,為「吃」做設計。第一堂課,身為紐西蘭頂尖家具設計師的老師,不談設計技術,回到根本:要所有人想,人跟吃的連結性在哪裡?

大家在草原行走、湖裡划船、藍天白雲下盪鞦韆,思考找答案。一切都是很隨意。趙印祥在放鬆後,反而更靜下心,觀察其他人吃東西的樣子,所有餐具的模樣。慢慢的,他問自己,餐具,為什麼都是凹進去的,這個凹字形,是否代表著人類的欲望?人是否因為看不到「想要」與「需要」的差別,所以才把餐具越做越大,最後連地球都承載不了?結業時,趙印祥設計出一個凸起來的餐具,所有同學一起製作出方便放在凸形盤子上的食物用餐。

用餐完畢,他們跑到隔壁「創意椅子」工作坊的派對裡,看到一群人把自己的身體當椅子。另一旁「用五天創作五十條項鍊」的工作坊,同學則忙著躺在地上,跟他們設計出的一條二十七公尺長、可以繞倉庫一周的項鍊大合照。

多麼瘋狂的創意,多麼理性與深沉的自我對談。同時間,都在這個中古世紀的老莊園發生。

如果,你的時間有限,只想在兩天內,到國外痛快接受一流管理智慧的衝撞。那麼,就直接去上管理大師所開的課吧,從奇異集團(GE)前執行長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到彼得‧聖吉(Peter Senge)、暢銷書《執行力》作者賴瑞‧包熙迪(Larry Bossidy)與《創新者的兩難》作者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都有開課。一至兩天的課程,是他們數十年智慧的精華(詳見第一百三十二頁)。即便同樣教授所教,是你過去在教室中學過的管理知識,但進入大師私塾,學習方式都迥異於以往。

選擇了方向,踏出腳步。你也必須理解,這並非是趟一開始就順遂之旅。幾乎所有人進修回來都自白:會經歷從自我掙扎與探索,但最後的結論卻都是:更了解自己。

這是一個破格計畫 讓五感全展開,回到了解自己的原點

「破格,」陳文玲用這兩個字定位那次小島之旅。破格,代表的是,理解框架,然後順著框架,把自己再延伸出去。「人最好更了解自己,再去學習,」「你不知道格在哪裡,怎麼破?」陳文玲說。

道路就在眼前。怎麼與自己連結?你只要閉起眼睛,跟自己對話,「我現在處於人生哪個階段?我是什麼個性?我想獲得什麼經驗?曾讓我眼睛一亮的,到底是什麼?」如果真的找不到喜歡的學習方向,「那就用刪去法來選,」吳靜吉說。

自我了解越深,與異境撞擊出來的火花,越美。

當年,大提琴家馬友友,若非順從本心去進修人類學,累出了文化底蘊,今日他的音樂,怎能這麼輕易的跨越國界?蘋果電腦(Apple)的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若非跟著內心所愛去學書法,十年後,怎能推出令蘋果一炮而紅的麥金塔電腦(Mac)?

「你得要相信現在經歷的一切,未來多少會連接在一塊。」賈伯斯事後回顧。「天下沒有白讀的書,」吳靜吉說。今年七月,IBM將展開全新的「學習帳戶」計畫,員工學習費用的五成,將由IBM贊助,即使是插花、學琴跟工作無關的技能都可,全由員工決定。

「人去旅行,去不同的地方學習,就是讓自己的感官全展開來,」陳文玲說,因為人一旦開始接觸到陌生情境,五官就會敏銳的去察覺周邊的變化,「學習就在這時候開始。」而異境學習,是體驗學習的最佳手段之一,「這是一個先緊後鬆的過程,」陳文玲說。人將從體驗起始,經歷與過去經驗不同的衝擊,然後反思、內省,與過去的經驗對照,最後,會深化為自己的知識。

把現在變成一個開始 去參與,你將會深深理解!

「學習沒有專家,自己去體驗,才是最真實的。」彼得‧聖吉今年一月來台時這麼說。他要大家回想,自己是怎樣學會騎腳踏車的?或許你可以再進一步的去想,為什麼幼年時,學會怎樣騎腳踏車後,現在仍然熟稔,但是高中所學的物理與化學知識,很多卻都被拋在腦後。

「Tell me, and I will forget. Show me, and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will understand.」(告訴我,未來我會忘記;給我看,或許我會記得;讓我參與,我將會深深理解。)首倡體驗學習的學者之一庫柏(David A. Kolb)說。

很多人已悄悄踏出第一步了。夜晚,文化大學位於台北建國南路的進修大樓,燈火通明。單一年,這裡就開出兩千門課程、四千班,比兩年前成長二五%,課程從「寵物心理學」到「喝茶學品味」都有。場景轉到台北內湖的學學文創大樓,現在所開的課程,有七成,是跨界學習。

現在,睜開眼睛,你的腦中是否剛閃過,來場進修也未嘗不可的念頭?如果是,恭喜你,你也剛剛踏上了,屬於你自己的破格旅程。

*天涯、海角都是你的教室*(整理:曠文琪、林育嫺)

‧美國紐約 從購物 學時尚
     凱文‧克萊畢業的FIT時尚學院,每年7月提供特殊進修課程,帶你購物、看秀,學會看懂

     真正的時尚。

‧加拿大加布歐拉島 學雕塑 找自我
     島上的海文學院(Haven),是不少創意人的最愛,透過跳舞、表演與雕塑等各種課程,讓

     你與自我對談。

‧泰國曼谷 動手燒菜 學創作
     泰國的藍象學院,教你由辨識食材開始,從無到有,做出自我風格的菜。

‧美國紐約 當演員 學溝通
     連史蒂芬‧史匹柏的兒子都在這進修。紐約電影學院(NYFA)讓你從表演中,學會易地而

     處,建立同理心。

‧英國倫敦 逛博物館 練美感
      歐洲最棒的倫敦藝術大學,老師親自帶你逛博物館,看懂美的創作。

‧英國愛丁堡 逛藝術節 學鑑賞
      8月的愛丁堡藝術節,讓你一網打盡歐洲各種藝術表演,這些就是最棒的創意展現。

‧澳洲凱恩斯 在海中 找到新視野
     在世界公認的潛水天堂──大堡礁,從水底仰望世界。

‧澳洲黃金海岸 學衝浪 鍛鍊勇氣
     當你摔過無數次後,再踏上浪頭。你迎向挑戰的態度將不同於以往。

‧英國倫敦 救火 學危機管理
     在一秒都不能等的救火模擬訓練中,你將學會在危機中如何下達指令。

‧西班牙安達魯西亞 練佛朗明哥舞 學表達
     不需語言,佛朗明哥舞,能讓你重拾昔日對理想的熱情與活力。

‧法國波爾多 品紅酒 學品味
     走入葡萄酒莊學品嘗紅酒,建立你的生活品味。

‧紐西蘭奧克蘭 高空彈跳 打開感官
     極限運動是眾多企業訓練員工最愛,感官開了,心也開了。

‧法國普羅旺斯 學畫 強化觀察力
     到塞尚的故鄉,學會用心靈與眼睛、雙手,捉美景。

‧奧地利維也納 聽音樂 練大腦
     研究已證明,學音樂可以刺激大腦,增加效率,對學語言也有好處。

‧台灣 陪媽祖遶境 欣賞次文化
     青輔會舉辦的遊學台灣活動,讓你一次體驗台灣豐富的文化內涵。

參考:http://tw.myblog.yahoo.com/jw!KKbu60eXQELXB_47YRY-/article?mid=5169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5歲前,賀元總是當老闆,也總是媒體焦點。35歲後,就任驊訊電子副總經理的他,低調重開機,走上專業經理人打工路。




     十年前,曾經是網路科技金童,卻黯然收場,五年內燒掉7億元學費,名噪一時的賀元,現在在做什麼?


     當年那個20多歲的年輕小夥子,堪稱是台灣第一代網路新貴的他,今年已經38歲了。


     1995年1月,賀元還在念台大商研所二年級時,就創辦了「資訊人」,一路招來英特爾、花旗銀行、高盛證券投資,資本額達7億,許多白頭髮的人捧錢投資他。


     賀元不到25歲,就成為眾人追捧的網路創業家。一步登天的速度,好比是今天的YouTube陳士駿、無名小站簡志宇,唯一不同的是:他失敗了。


     追溯全球網路史,資訊人比雅虎、Amazon、新浪,都還要資深,市值也一度衝上200億,但在現金流用罄、無人願意全盤購併的情形下,不得已在2001年3月關門大吉,成了網路泡沫犧牲品。



無獲利,戰線拉太長種下敗因

     當時媒體版面上,賀元是灰頭土臉的。一下子從金童墜入深淵。宣布倒閉那一天,滿場記者把九樓辦公室擠爆,他只能從八樓窗戶狼狽爬進九樓,還有一大串債權人,天天來鬧。


     「如果多撐一年就好了!」賀元現在感歎說,如果這些明星股東們,當初願意再多給一點機會,資訊人絕對能夠成為台灣首大的電子商務網站。當然,這是後話了。


     資訊人當時一股腦地投入即時通訊(IM)、搜尋引擎、社群網站、電子商務四大領域,如今證明,這四個都是對的方向。但在市場還沒起飛、更無完整獲利模式前提下,資訊人把戰線拉得太長,就像火燒連


     環船一般,全都沈了。


     「每一個都看對,但加起來就錯了!」賀元懊悔地說,加法策略說得容易,但做起來難。


     「他總是有大目標,是個很衝的人!」一起創辦資訊人的老同學、現在擔任網勁科技總經理游士逸回憶說。


     年輕不是原罪,但確實有盲點。賀元自剖,當時的電子商務網站「酷必得」,已達到損益平衡,如果重來一次的話,他會先把酷必得切割出來,成為獨立營運的公司,但這樣的財務技巧,他當年不會也不懂。



心很大的賀元,不放棄創業夢。資訊人失敗後,他把眼光投向大陸,在2003年再度創辦數位營運(E2 Technology)公司,為線上遊戲提供收費機制、社群經營、安全防護、伺服器管理等服務。

     東山沒有再起。賀元在北京打滾,但是並沒有把數位營運滾大,直到2007年,他做了人生重開機的決定。



遇伯樂,重開機崇尚減法哲學

     怎麼說重開機?因為當慣了老闆,賀元無預期的在35歲這一年,寫了


     一輩子第一份履歷,當了打工仔,擔任驊訊電子副總經理。


     驊訊電子董事長鄭期成,在音效晶片成功起家後,也投資經營線上音樂的iPeer,還推出MP4「酷樂K歌機」,希望開創一條龍綜效。


     「他有網路專長,又有大陸經驗!」鄭期成語氣加重了幾分說,這是他要借重賀元的兩個關鍵。


     過去當慣了先發投手,一人主宰戰局,但賀元到了iPeer,卻是個面對滿壘危機的救援投手。


     iPeer在台灣承接前身「Kuro」的龐大會員規模,與KKBOX是市場上「唯二」選擇,但在大陸卻是個爛攤子,甚至一毛錢營收都沒有。


     「我把內臟全掏掉!」賀元分析,iPeer在台灣靠電腦下載稱王,但在大陸不管用,他決定走手機下載新路,還把員工全換血。


     賀元說,他現在崇尚減法哲學。因為資訊人給了他教訓,所以他減人、減支出、減產品線,結果從他上任第三個月起,iPeer不僅營業額開始從零到有,透過與中國移動順利結盟資源共用,更省下了原定超過7000萬的大把預算。


     賀元說,他一直在為鄭期成踩煞車,兩人意見總是相左,「或許是我自己當過老闆,所以不是唯唯諾諾的那種專業經理人!」


     「以前在上面,看什麼事都覺得相對容易!」賀元自認,解決問題還是要靠人,現在他角色互換,「學著把老闆的想法,執行出來。」



成功為iPeer止血後,鄭期成去年再把賀元換了個位置,擔任驊訊走向全球化的操盤手之一。鄭期成效法宏碁模式,找來曾經在英特爾任職的馬丁尼斯(Ernesto Martinez),擔任驊訊營運長,賀元則是他的副手。

     馬丁尼斯認為,對於驊訊這樣的台灣IC設計公司來說,現在更緊要地是為客戶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turnkey solution)。例如聯發科不僅做手機晶片,更完成整套山寨機解決方案,一顆晶片本來可能只賣2美元,但方案卻能賣15美元。


     「也就是說,除了開發晶片外的事,我都要包!」現在的賀元,為此成了空中飛人,要到美國、歐洲開發新客戶,要在台灣談產品與策略聯盟,更要常跑大陸固樁。


     過去的網路經驗,也沒有白廢。賀元微笑說,現在他連網站都要做,但已經不再追逐當下什麼最夯,就是單純介紹驊訊產品,再基本不過。


     浪盡千帆。十年前,賀元教會很多人企劃網站,現在自己卻成了網站企劃。


     「我的生涯規劃,真是徹底失敗的案例!」賀元半開玩笑地說,他念碩士時,一心想要進微軟、IBM等外商,但履歷表寫都沒寫,就誤打誤撞走上創業路,「現在我再也不多想了,就是把眼前的事盡力完成!」


引用: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15797_1.html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all~


My paper questionnaire. Could you help me? Also sent your friends to write it.


Very appreciate for you~


我的論文問卷,請幫幫忙填寫和請轉親戚朋友填.感恩!


§     http://my.surveysking.com/?gockl


電信產業採行企業社會責任和共享價值之效益的消費者調查


還可參加抽名牌香水活動!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平凡人的翻身術:不要一個人吃飯



2005-04 Cheers雜誌 467期 作者:劉鳳珍



已故的史丹佛大學商學院院長哈瑞爾(Thomas Harrell)很喜歡研究歷屆畢業校友的特質。他歸納,「通常表現傑出的校友,也是積極、善於社交的溝通高手。」如果把這個結論,印證在也是商學院畢業的本書作者,凱思法拉利(Keith Ferrazzi)身上,一樣吻合。



5,000個人脈


法拉利有相當耀眼、豐富的資歷。在創業前,他曾在全球知名的德勤(Deloitte)企管顧問公司擔任行銷長(CMO)。在跨國知名頂級連鎖飯店(Starwood Hotels and Resorts)擔任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行銷長。在好萊塢一家知名媒體行銷公司(YaYa Media)擔任CEO。除此之外,他還有更多令人「眼花撩亂」的頭銜。


「耶魯大學校友會長」。《富比士雜誌》、《INC.》、《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500大企業「最年輕的行銷長」、世界經濟論壇選他為「未來全球領袖」之一……。法拉利把這些發生在他自己身上的機運,完全歸功於「人脈」。


至今,在他的PDA中,儲存了超過5,000個人以上的名單。這龐大名單,不是生熟不分的瞎矇湊數。他們都是可以在工作、生活、感情給予建議與親切分享的「後勤部隊」。任何時間撥電話,法拉利都可以找到本人說話。想想看,再從這5,000多人延伸出去的社交圈,人脈勢力會有多龐大?只要每個人幫法拉利拉個5票,不用任何宣傳,法拉利如果是在台灣,他可輕輕鬆鬆選上立法委員。


對於人脈經營體會如此深刻,與法拉利刻苦的出身密切相關。鋼鐵工人與清潔婦組合的家庭,想送小孩進入長春藤名校,簡直是天方夜譚。但幸運得到父親上司的贊助以及後來又遇到貴人,法拉利得以進入耶魯念完大學,之後又取得哈佛大學商學院MBA學位。


如果出身平凡的法拉利是透過「人脈」成就了日後的事業,當年他如何找到自己的人脈「入口」?以下是上個月初才在美國出版的暢銷書「不要一個人吃飯」的精華摘要。


《成功》雜誌(Success)曾針對在1953年畢業的一班耶魯學生做過一項研究。它向學生調查3個問題:


1. 你有設定人生目標嗎?
2.
你有把這些目標寫下來嗎?
3.
針對人生目標,你有訂出實踐計畫嗎?













夢想:



事情:



目標:



人物:



 



嗜好:



結果有3%的學生把人生目標寫下來,同時訂出實踐計畫。13%的學生有目標,但沒有行諸文字。高達84%的學生則對人生沒有特別想法,只想「快樂過一生」就好。


20年後收入大不同 20年後,同樣的問題再問這班學生,結果令人大感詫異。當年有立下目標,卻未訴諸文字的13%學生,平均收入是那些84%學生的兩倍。而有寫下目標,同時又有行動方案的3%學生,平均收入卻高於所有同學,足足有10倍之多。


法拉利舉此例子的用意在於,如果你還找不到人脈入口,何不先從自己的生涯目標開始想起?當你有清楚的人生目標,想要達成的渴望,自然會把你引導到如何編織人脈的地圖上。因為,你會懂得自己去挖掘可以分享、支持、學習的長輩或同儕。以下是法拉利分享他如何設定目標的方法。


1步 發現自己的熱情


設定目標以前,先找出你的夢想所在。否則,你有可能失去方向。認真問問自己,熱愛什麼?擅長什麼?想成就什麼?有哪些原因阻礙了你?當熱情與能力相契合時,你才可能全心投入。


1.向內看你可以分兩個欄位,交叉找出線索。先把你的夢想和目標依序寫在第一欄,然後再把會令你感到愉快的事情、人物、嗜好寫在第二欄。接著你會從中找出一些交集點。


2.向外看問問朋友他們對你優缺點的觀察,你會對自己的目標輪廓越來越清楚。但是,當你的夢想越來越清楚時,不要忘了,做個「有紀律」的夢想家,成功機率才會更大。


2步 把目標寫在紙上


凱思法拉利用一個「人脈行動方案」表來找到人脈入口。它分成3部份。第一部份,寫下有助於完成夢想的各種方案。第二部份,寫下有助於你達成目標的人、事、地、物。第三部份,寫下可以用哪些方式去結交有助於你達成夢想的人物或新朋友。


這個方法不僅讓法拉利獲益良多,也讓他身邊的許多朋友或同事找到建立人脈的方向。尤其在第一部份,凱思法拉利以頭3年想達到的目標到推回去,分3個月、1年來逐步設定行動方案,並作為檢驗指標。當你寫下的指標越清楚時,你腦海中,對於有什麼樣的人可以協助你完成目標,自然也會浮現。屆時,你會樂於主動與他(們)親近或學習。


練習寫下「人脈行動方案」表,其實就是在找出建立人脈的方法。不過,有幾個原則一定要掌握到:


1.目標必須清楚。如此你才能確認適合的行動方案和設定完成時間。


2.目標值得相信。不要設定連自己都達不到的目標。


3.目標必須有挑戰價值。除了設定自己的「安全區」外,也要讓目標存在些風險或是不確定性,拉高自己征服的慾望。


3步 為自己找個「顧問團」


找幾個像啦啦隊長般,可以鼓舞你向上,或是具有銳利的鷹眼般,可以挑剔你錯誤的好友,他們會敦促你的責任感,並協助你找到方向。當凱思法拉利在知名的國際連鎖飯店Starwood(旗下有頂級的WWestine兩大飯店系統)工作時,他是500大企業裡最年輕的行銷長,前途一片看好。尤其面試凱思法拉利進來的總裁應允當他的指導師(meotor),培訓他成為公司未來的領導人,也支持他把原來分散給各飯店的行銷權力,改由他統一主導。


當他興致勃勃想一展伸手,但沒想到進公司沒多久,那位總裁卻離職了。原來的承諾煙消雲散,新任總裁也不認同他提出的行銷策略。凱思法拉利驚恐萬分。過去每有瓶頸,靠著慢跑總能思考出方向,但這回他跑遍了整個中央公園,恐懼仍未消失。第二天他辭職了。


接下來的日子裡,他有點迷失了。那是他生平第一次沒有公司頭銜,認識新朋友時,都不知該如何介紹自己。於是凱思法拉利又開始寫下長達12頁的全新目標行動方案,並諮詢他的「顧問團」。雖然他的人生目標是成為CEO,但是當時他並不夠格去擔任任何一家大型公司的CEO


在出版界擔任主管的泰德,是他的顧問團好友之一,點醒了他:「你不要有非去500大企業的迷思,如果你想成為一名CEO,何不先找家合適的公司歷練起?」


從那天開始,凱思法拉利連絡的對象、參與的聚會或活動,都鎖定在「先找家合適公司」的目標上。3個月後,透過昔日友人介紹,凱思法拉利成了YaYa互動媒體行銷公司的CEO。這家在網路泡沫後生存下來的公司體質健全,只是行銷能力稍嫌薄弱,而這正是他可以大顯身手的舞台。


凱思法拉利常形容,人脈就像肌肉,要越練才會越發達。尤其一定要掌握一個關鍵原則:絕不要在人際裡消失,讓人注意不到你。千萬不要把它當作是件苦差事。與人相交,其實是在建立一個長長久久的友誼關係。贏得友誼應該是件有趣的事,不要覺得它浪費時間。尤其在建立人脈的初期,盡量讓你的行事曆飽滿,你必須更用心讓自己成為被看得見的活躍份子。


但是,一個人的時間畢竟有限,該如何妥善管理時間?既然無法複製自己,凱思法拉利的方法是「複製聚會的場合」。碰到時間緊迫時,他會把幾個想聯誼的對象,約在一塊用餐。當然,在安排前,你也要注意彼此的「氣味」是否相合。如果安排巧妙,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交流效果,賓主盡歡。而且這對彼此人脈圈的拓展,也有加乘效益。


另外,如果要與一個不是很了解的人碰面,凱思法拉利通常會再帶一個認識的朋友一起加入,這樣至少可以確保它不會是個浪費時間的聚會。


或者,有時他也會帶比較資淺的同仁或朋友來參加聚會,給予機會教育。讓資淺同事實際觀察凱思法拉利談生意的方式、如何與對方達成共識等。事實上,在過程中他們也會常常貢獻一些不錯的意見或創意呢!因此,千萬不要低估你身旁的年輕同仁。最近你有和同事一起吃飯嗎?


 


何不今天中午找個同事一起用餐?同時也邀幾位其他部門的同事或同業朋友一起參與?相信不久後,你的人脈網編織進度,將會加速前進!


借鏡1——比爾柯林頓(美國前總統)
了解你自己的生涯目標


1968年,柯林頓到英國牛津大學深造,在一次派對中碰到當今在管理學界頗負盛名的史坦普(Jeffrey Stamps)。當時,柯林頓主動向史坦普打招呼。閒聊過程中,他拿出一本隨身筆記本,把史坦普就讀的學院記了下來。接著又問史坦普大學念哪裡?主修什麼?


史坦普感到好奇。柯林頓回答說:「因為將來我想從政,而且競選阿肯色州長。我想把我認識的人的友誼都延續下來。」事實上,打從大學時代開始,柯林頓就已養成每天晚上就寢前,把當天所遇見的人,進行名片分類管理。他不僅只記住對方的名字,也會記錄對方所從事的工作、個人嗜好等等。在與人互動時,他總能讓人感受他的誠意。


柯林頓的例子提示了兩個要點。第一,當你越清楚自己的生涯目標,你就會越知道,該透過什麼樣的人脈網路來助自己一臂之力。第二,保持對人的敏感度。不管面對任何人,誠意無疑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借鏡2——達賴喇嘛
用共鳴感結交朋友


作為一個全球矚目的宗教領袖,達賴喇嘛不僅是一名傑出的外交家,也是個受歡迎的熱門人物。不管是市井小民或上流菁英,都難以抵擋他的魅力,願意以金錢或在精神上,高度支持他的理念。從達賴喇嘛身上,我們可以找到什麼建立人脈的靈感?答案是,共鳴感。


達賴喇嘛的身分,象徵一個流亡政府在西方世界為自己的人民請命。但達賴喇嘛並不高高在上或訴以悲情。相反地,他以樂觀、正面的態度,把這個議題轉化成與每個人生存都「切身相關」的和平議題,進而獲得全球的共鳴與支持。


同樣的,在編織個人人際網絡的過程中,除了動機純正外,你的經驗或一些想法能否引起對方共鳴、產生善意的回應,往往才是關鍵。但要如何做到呢?如果你也學習達賴喇嘛,做個有「利他」意願的人,願意助人、分享,人脈的水流自然能綿延不斷。


借鏡3——戴爾卡內基(卡內基溝通創辦人)
不要忽略談話的力量


作為一個養豬農的小孩,卡內基在成長過程中,常常以貧窮為恥,年少時甚至動過自殺的念頭。24歲時,他有機會到紐約市的一個社團去教課餬口,但一開始根本沒幾個人來聽課。


於是他試圖以說故事的方式吸引學生。他分享他在高中時期參與辯論隊以及念師專時的求學經驗,教導學生如何克服害羞、減輕焦慮,與人交往時,如何做個傾聽者……。但沒多久,他的「故事」用完了。他靈機一閃,要求學生上台去說自己的故事。


他漸漸觀察到,人一旦能克服面對群眾的恐懼,談話的自信與風采自然就顯露出來。於是在他的鼓勵下,許多學生從課堂演練裡,重拾了與人溝通的自信。卡內基更從中領悟到,人都喜歡被傾聽,「而傾聽正是最好的人脈經營技巧!」因為沒有壓力的談話,最能引人親近、贏得信賴。


這個教書經驗,也打開卡內基日後往溝通事業發展的一扇大門。他自己也從這套哲理中受惠,證明了即使出身貧窮如他,仍可以透過適當的溝通技巧,廣結人脈、受人肯定。


借鏡4——凱瑟琳格蘭姆(已故《華盛頓郵報》發行人)
對人尊重與給予信任


1963年,當害羞、文靜的凱瑟琳從已故丈夫手中,接下家族事業,擔任華盛頓郵報發行人的位子時,幾乎沒人看好她。後來,她不畏政府打壓、同業質疑消息來源的嘲笑,率先揭露美國政府參與越戰決策錯誤、舉發水門事件醜聞等等。最終讓《華盛頓郵報》成為受人尊敬的影響力媒體,也改寫了美國媒體的定位。雖然出身豪門,但凱瑟琳並不養尊處優、以門戶之見識人。


郵報裡的一位專欄作家,便對凱瑟琳待人的態度印象深刻。在一個炎夏的週日,他出差回到公司取車,看到停車場裡正舉辦一場表揚基層員工(如清潔員、文書工等)的派對。但他幾乎想不到,當時已相當年邁、走路有些吃力的凱瑟琳,竟出席了這個不在冷氣房裡,且任何主管都可以代她參加的聚會。另外,她與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的友誼關係,也為人所津津樂道。


雖然季辛吉當時在位,但從反對越戰到揭發水門事件,她都不因私人與季辛吉的關係,而軟化身為媒體人的監督立場。後來在她的葬禮上,第一個上台致詞的人,是季辛吉。而弔唁的人群中,沒沒無聞的市井小民更多過達官顯要。正是這種待人真誠、且一以貫之的立場,讓原來生性害羞的凱瑟琳,得以贏得眾人的敬重與愛戴。事實上,這種價值,也是人脈關係要經營得長長久久,所必須有的健康態度。


參考: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5389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介:


史隆管理學院聚集了企業界與管理界的國際領導人、史隆的教師群、學生以及校友等,針對引導企業界與管理界的基本原則提出看法。

麻省理工學院的史隆管理學院是由著名的通用汽車總裁史隆(Alfred P. Sloan)所發想,創立於一九五二年。它援用了麻省理工學院在科學與技術上的資源,透過麻省理工學院著名的嚴謹研究方法,研究管理上的問題。五十年後,史隆管理學院聚集了企業界與管理界的國際領導人、史隆的教師群、學生以及校友等,再度針對引導企業界與管理界的基本原則提出看法。

這本書集結了由學生-教師群所發表的論文、企業與世界級的領導人所發表的演說,以及從這場特殊的研討會中所摘錄的討論內容。這些人聚在一起,以麻省理工學院和史隆管理學院的特質──創造力(creativity)與創新(innovation)為基礎,對管理的未來提出了方針。

全球化經濟的複雜度不斷提高,再度引發了另一個討論的主題,與會者便針對公司治理的議題,探討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的範圍不斷擴大所產生的影響。第三個主題則不可避免地要討論技術與科學的變化,從以網際網路做為行銷工具,到資訊科技對組織所產生的影響等等。

節錄自本書:
「開放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新興特徵,但我們必須讓它能發生作用。否則,國家與人民都可能退避在質易保護主義的背後,或者,更糟的是,他們會為了狹隘的國家利益而拒絕承擔全球公民責任,不管這麼做對這個互賴的世界是否恰當。企業不只是為了製造工作機會、投資與成長而存在,同時還要推動全球公民責任。」──安南(Kofi Annan),聯合國秘書長,引自「國際社會中的企業公民責任」

「歷史上從沒有一段時期的企業像今天一樣,擁有許多創造差異化的擴張能力、資源、知識與專門技術等。現在,企業領導人比以往更有機會為企業在全球舞台上的角色重新定義──運用我們的能力,改善人們的生活、社區以及國家。」──菲奧莉娜(Carly Fiorina),惠普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引自「恢復誠信:企業責任與執行長」

「如果我們身處一個以網路為中心式的組織,在這組織中的每個人都可同時接觸到資訊,古老「知識就是力量」的名言已適用於每個人,屆時將會發生什麼樣的角色轉移?……在以網路為中心的世界中,最好的決策都是由那些最接近行動的人所做出來的。」──康迪特(Phil Condit),波音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引自「未來導航:以網路為中心的組織」

推薦序:


未來五十年的挑戰與機會
                  毛治國
本書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史隆管理學院,於二00二年十月為慶祝成立五十年週年所舉辦研討會的一份紀錄。按照本書第一章的說法,研討會的主要宗旨是探討:史隆管理學院在管理研究與管理教育歷經了第一個五十年之後,未來的第二個五十年,引領他們的原理原則應該是什麼?並且希望藉由研討會吸引更多的企業領導人與管理教育工作者,共同深入探究未來五十年的挑戰與機會。

反思與回應

MIT的史隆管理學院,是半個世紀之前,在當時美國通用汽車總裁史隆(Alfred P. Sloan, Jr.)的贊助下成立。該學院自始便針對管理實務的需求,用嚴謹的學術研究做基礎,以發展現代管理理論與教育課程做為目標。當今管理領域中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理論與工具如財務管理的選擇權定價理論、人力資源管理的Y理論、資訊管理的決策支援系統、預測系統行為的系統動力學等,都是它在學術上的重要里程碑。

半個世紀過去了。面對安隆做假帳事件所出現的企業誠信危機;科技發展所導致的大規模產銷匯流與產業結構的解構和重組;網際網路普及應用所引發的企業典範變遷;以及全球化風潮下,所出現跨國企業必須正視的國際公民(社會)責任……等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在這樣一個企業與管理教育發展的歷史性關鍵時刻,做為全球管理教育領導者之一的史隆管理學院,必然有它自己的反思與回應。本書可視為該學院對於上述議題,思考上的一個紀錄。本書認為,只要我們能虛心地回歸企業經營的基本面,有創意地運用知識的力量,並且負責任地改善經營管理的實務作為,就應該有能力迎接這些挑戰。

三項主張因應挑戰

為了因應當前企業與管理教育所面臨的各種挑戰,本書歸納了三項基本主張:

(1)在企業的經營上,企業經理人必須以「公開、透明化、負責任」三項指標,做為檢驗自己行為的準則。其實,這是要求企業經理人對於什麼是企業經營的本質,要有痛徹的反省與覺悟;也就是說,企業經營必須回歸基本面。

企業經理人必須認清他們的責任是管理公司,而非管理股價;他們的日常決策必須在長期投資與短期獲利之間求取平衡;他們必須在專業判斷上有自己的定見,不應凡事都隨著媒體或華爾街分析師所唱的「流行歌曲」起舞——例如「本夢比」的說法。換句話說,企業經理人唯有在認知與實際行為上,重新將「誠信」做為最根本的職業倫理(professional ethics)信條,才能恢復投資人與整個社會對他們的信心。

(2)在企業責任的認知上,傳統的觀點是從企業利害關係人的角度來定義,認為企業的責任就是針對股東、顧客與員工三種對象,創造並平衡三者的利益。後來更宏觀的生態系統觀點被提出來,認為企業為了維持它的永續發展,除了上述三種對象之外,還應該將供應商、通路商,乃至當地社區等納入範圍,亦即企業也有責任為他們創造共生共榮的環境。

全球化的發展,則使企業責任的問題變得更為複雜。例如:跨國企業的供應商,在開發中國家所支付的低廉工資(每日一?二美元),是不是一種壓榨?跨國企業該用什麼樣(或誰)的標準來訂最低工資?雇用十五歲以下的童工,是否不人道?但在義務教育不普及的開發中國家,這些童工的就業,可能是他們家庭收入的最大來源,即使不就業他們可能也只是上街遛達或嗑藥。

為了使企業在全球經濟體中扮演優良企業公民的角色,以及使企業經理人知道如何面對日益龐大與複雜的利害關係人,本書主張:管理教育需要做的,不是將某一種特定的企業公民責任的觀點,強加到學生身上;而是要在教育學程中,將這個議題的優先性提高到其他管理課目之上,以培養學生通過企業公民責任的觀點,討論其他經營管理議題的習慣;並且使學生本能地以企業公民責任的標準,做為他們決策與行動的標竿。

(3)從工業革命開始,科技就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主要驅動力量。資訊革命之後,科技對人類文明的衝擊更形深遠。今後,企業與產業的解構重組,還會更激烈地繼續發生;生活方便性的增加與個人隱私的遭受威脅,兩者間的矛盾還會進一步加劇;產銷結構的全球化潮流,還會更波瀾壯闊地發展。不會善用新技術解決問題的企業,在市場中恐怕都不可能長期生存。

有鑒於諸如運算科技、生物工程、微型化技術等尖端研發上的進展,以及交疊運用後,可產生塑造未來企業風貌的強大威力,本書認為:由於這些科技同時具有很強的優勢與高度的風險,未來的經理人(不論有無技術的學位)除了必須對各種新興科技帶來的潛在利益、風險以及道德挑戰,要有深刻的了解外,還必須懂得如何創新地應用這些新興科技。

消費者優勢湧現

二十世紀九0年代隨著 dotcom 泡沫的形成,以及「新經濟」的說法盛行之後,在華爾街分析師推波助瀾之下,導致全球許多上市企業一度誤入歧途。企業的本質價值受到嚴重的斲喪,目前確實到了企業道德必須重整的地步。有鑒於二十世紀之後,企業體是政府部門之外,人類文明發展最主要的一股驅動力量,史隆管理學院在這一議題上,確實做了非常深切的反省。在我來看,他們其實是在強調中國儒家一貫主張「本末之辨、道術之分、德能之別」的重要性:企業經理人必須把握企業經營的基本面,並且要操守與能力並重。唯有專業經理人禁得起這種道德標準的檢驗,企業才能確保永續經營與發展;這也是企業經理人面對未來日益複雜的經營環境時,必須具備的基本價值認知與決策智慧。

對於濫觴於一九九0年代的網路科技,本書的主要著眼點放在它對市場消費行為的影響上。本書認為,在充斥各種市場資訊的網路世界興起後,消費者可以從中性的第三者,或是負責任的生產者網站上,取得充分的訊息,進行消費前的分析與比較;因此,過去「推式行銷」(push marketing)的模式,未來將被「信賴行銷」(trust marketing)所取代。過去的市場,由於供需雙方的「資訊不對稱」,使不誠信的生產者與經銷商可對消費者上下其手,施展許多不公平的促銷手法。網路科技賦予消費者在未來消費市場更多的主導權。因為消費者利用網路上的資訊,可以:(1)有更多的通路可供選擇;(2)有更豐富且可靠的資訊可做事前比較與分析;(3)更簡化的交易流程,使消費者可以評估一筆交易,並更方便地執行一項交易。這些效應結合起來,就徹底打破過去資訊不對稱局面,形成網路時代的「消費者優勢」。事實上,這股優勢在全球各地已經開始顛覆許多傳統行業,並形塑許多新興的商業機會。例如:旅遊業,航空業,乃至於美國的汽車經銷業,都是首當其衝的行業。「消費者優勢」的湧現,對於今後的企業行銷來說,代表的是一種非常真實的挑戰與新生的機會。

訓練具新思維的企業經理人

對於九一一紐約世貿大樓的悲劇,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讀。本書採取的觀點,不從「反恐」著墨,它反過來提醒大家:全球化利益的分配不均,會對跨國公司與整個全球化歷程產生劇烈的反作用力。其實,這也是本書會把「企業責任」放大成「全球公民責任」這一主張的論據基礎。從這一角度來反省九一一事件的意義,確實讓人佩服提出這種主張的人,所具有的歷史洞察力、恢弘的眼界與胸襟,以及職業道德上的擔當。

面對如此眾多的挑戰,我們需要的是一批具有新思維的企業經理人。今天的企業經理人準備好了嗎?這其實是今後所有管理教育者與企業領導人的共同課題。要因應這些嚴苛的挑戰,我們可以想像,不只今後的管理教育學程需要相當幅度的更張,以便訓練出足以面對挑戰的新一代企業領導人;同樣重要的是,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再教育系統,使目前已經在職的專業經理人,也能成為今後勝任的決策者。本書對於這個問題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但我認為還需要更多討論與實驗,才能找出各自因地制宜最適當的(可行)做法。

在史隆學院修課,對我來說已是二十幾年前的事了。當時自己還是MIT的博士班學生,為了寫論文,就到﹁course 15﹂——MIT其他學院的學生對史隆管理學院的暱稱——修了許多課程。當中有幾門課,確實使自己後來受益無窮(例如:組織變革管理)。日前《天下雜誌》表示即將出版本書,問我可否為它寫一篇序文。書稿寄來瀏覽之後,發現其中許多論點,也正是自己最近在思考的議題。因此,除了介紹該書內容之外,也在此順便表達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就請方家一併指正。

(本文作者為國立交通大學教授、中華電信公司前董事長)


參考:


http://www.cwbook.com.tw/product/ProductAction.jsp;jsessionid=3D4A380AB594B0BDB0603311D9A98BF0?prodId=234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20年投資不敗,對股東交出漂亮成績單。

「2015年,賣醬油會比賣晶片賺錢」過去20年,他的投資獲利超過250億元;未來,他最看好生技、醫療、材料產業。



潤泰旗下兩家上市公司「潤泰創新」、「潤泰全球」,反應大陸流通業轉投資效益,市值在一年內膨脹一.七倍。加上轉投資的建華金控與台北商銀合併,成為永豐金控,集團市值拉高到一千六百三十九億元,正式超越長榮、遠雄等集團。



同時,在大學兼課教了二十一年書的「尹教授」,還在學術論文之外,出了一本教一般人如何挑選房子的實用書,一方面為自己的營建事業廣結「善緣」,另一方面則是想改革台灣營建業,因為這個行業在他眼中實在「太差了!」



企業老闆很多種,尹衍樑自認不擅守成、屬於開創型老闆,是能率領部隊進攻的人。


反映在事業布局上,二十八歲,從父親尹書田手上接下潤泰紡織,當時潤紡資產不過新台幣六百萬元。到二OO六年,根據中華徵信所統計,潤泰版圖擴張到金融、 營建、物流量販,集團資產達一千四百二十九億元,二十八年的投資,讓家業擴張超過二萬三千八百倍,尹衍樑的進攻速度確實驚人。



玩營建,他要比創新 研發新工程專利,科技手法縮短工期



事業那麼多,但只有營建是自己在管。說到營建,尹衍樑的眼睛立刻亮了起來,「這除了是我的事業,還是我的嗜好,好玩的不得了。」和同業比,尹衍樑不算是賣最多房子的老闆,但卻最會創新、發明,特別在工法上。



分析營建業的五大獲利方法:一、土地;二、廣告行銷;三、財務;四、製造;五、創新和研發。同業不論在台灣或是前進大陸,都想發土地財,論 甲買進、論坪賣出,不然就是造鎮,大玩行銷和財務遊戲。但自認保守的尹衍樑卻認為,第四、第五項雖然賺得最辛苦,卻是最需要創新、也最穩健。



在潤泰的創新,超過九成以上的專利出自尹衍樑之手。光是專利權,他個人就申請了一百八十七項。這些專利,如今已可替他賺進白花花的銀子,「光是賣三張紙,我就賺了五百萬。」談到今年簽約將預鑄格子工法賣給新加坡建商,這位營建大亨臉上盡是掩不住的得意。



「別人要蓋一年半的房子,我只要一百天就能蓋好。」



在他眼中,蓋房子要能獲利,品質、成本和工期最是關鍵。為了壓縮工期,潤泰蓋房子採組裝方式,尤其是替科技業建廠房,只要能提早完工,等於就是讓客戶可以提前量產新產品,賺到新品上市的超額利潤。



憑著這項優勢,潤泰不僅在台灣替宏碁、鴻海、甚至是3M等科技大廠蓋廠,現在還登陸成功,要跟著這些科技大廠轉戰全中國。


雖然將營建業務擴向大陸,但對台灣房地產市場,尹衍樑卻是相當樂觀。「通膨已經開始,未來三年,房價下跌原因不存!」對投資同樣嗅覺敏銳的尹衍樑斬釘截鐵的說。



雖然內政部公布的調查顯示,二OO七年台灣房地產將吹「冷風」,尹衍樑卻認為,二OO八年的奧運、加上二O一O年的上海世界博覽會,單是上海就有超過兩千棟大樓正在興建,這些新大樓需要各式建材,龐大的需求抬高物價,將造成通貨膨脹。



面對通膨,台灣的利率卻維持低檔,「一千萬現金存到銀行,一年利息還不到四十萬。」因此,尹衍樑預言,人們為了保值,會繼續投資房地產,況 且台灣地產通常是七年一個循環,前一次的不景氣卻把循環拉長到十年,過去三年雖有反彈,但「現在只是暖身期,只要兩岸關係能改善,台灣還有三十年好光 景。」


對投資,尹衍樑的判斷,總是比別人快一步,讓他拿過多項第一。



轉投資,他要搶第一 提前卡位特許行業,處分獲利驚人



一九八六年,開放外商保險公司設立,尹衍樑投資的安泰人壽拿到第一張執照;同年,投資光華投信,成為台灣第一批投信公司;二OO六年,潤泰在大陸轉投資的豐沛營造,則拿到台灣首張大陸營造廠執照。



八O年代中期,迅速切入台灣的金融、保險、證券市場,經過十多年的經營,二OOO年開始,尹衍樑先賣掉光華投信,隔年把安泰人壽獲利了結, 兩項投資讓他個人和潤泰集團大賺超過新台幣一百六十億元。不僅如此,處分掉光華投信股權後,二OO三年,尹衍樑又把復華投信股權也賣掉,再度獲利十七億八 千萬元。



九O年代,潤泰開始大舉進攻物流量販產業,而且是在海峽兩岸同步大舉擴張。二OOO底,為了加速在中國的擴張,尹衍樑將台灣大潤發六七%股 權,以每股七十六.九元高價賣給法商歐尚集團,獲利新台幣八十億元。連同前述處分保險、證券業的獲利,二十年間,尹衍樑的投資獲利超過二百五十億元。



曾任潤泰顧問、與尹衍樑頗有私交的達一廣告董事長徐一鳴則認為,過去二十年,尹衍樑的投資幾乎無往不利,關鍵在他懂得投資人脈。



尹衍樑自己則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八O年代以前,台灣經濟幾乎是跟著日本的軌跡發展。「四十歲以前,我去日本上百次。」每次去除了拜訪企業界,還會找經濟學家請教,「只要是日本可以做的行業,那時台灣都有很高借鏡率。」參考日本經驗,讓他決定投資銀行、證券和保險事業。



尹衍樑發現,全球供需出現極大轉變。「九O年墨西哥對美國的出口只有三十億美元,到二OOO年已經達一千二百億美元以上。」消費市場人口變動不大,製造商卻因為中國等世界工廠加入,造成供需失衡。



隨著買方市場時代來臨,潤泰決定放棄製造業,一九九七年開始大舉進軍流通業,因為這是整個生產交易供應鏈的「最後一哩」,「誰能控制,誰就是王。」尹衍樑得意的說著。



至於未來十年,他大膽斷言:「二O一五年以後,賣醬油的會比賣晶片的好。」



看未來,他放眼中國 在對岸辦學,培養人才、建立人脈



因為當中國和印度都富起來時,大量人口對食品、尤其是優質食品的需求,勢必大幅成長。「誰能有效把好東西送到他們嘴裡,誰就會賺錢!」儘管生技業投資風險高,尹衍樑近年卻積極投入,不僅如此,他還看好醫療和建材產業,認為這些是未來最值得投資的幾大產業。



這三大產業不只在台灣投資,大陸的發展空間更大。為了培養這些未來的明星產業。從一九九四年,捐獻一千萬美元在北大成立「光華管理學院」開 始,尹衍樑陸續在上海交通大學設立「安泰管理學院」、復旦大學設立「太平洋金融管理學院」,同時間,他在中國全力投資保險事業。二OO六年起,尹衍樑把投 資教育的方向,鎖定法學院、醫學院和土木學院。



外人看尹衍樑大舉捐助大陸的大學,是為了培養人脈、建立關係。文化大學歷史系畢業的尹衍樑卻認為這是在「度佛」,是要讓社會持續進步。因為,只要社會進步,商機自然跟著來,因此,未來他每個月會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大陸,為下一個十年的投資獲利,努力奮鬥。


reference:


http://tw.myblog.yahoo.com/jw!cPcUxPGZBRiRMK0PmxQq/article?mid=239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信義企業集團董事長周俊吉:「下一個人生理想,躋身世界服務業標竿」。20111205,工商時報,蔡惠芳。






 


「沒有挫敗的夢想,是沒有價值的。」


信義企業集團董事長周俊吉 年輕時就滿腔「反骨」熱血,從小到大,無時不在挑戰自我,和他敦 厚、憨直的外表,大相逕庭! 談到創業30有成,接下來還有哪些人生理想,希望達成的時候,周 俊吉坦言,每一個人都有夢想,每一位信義人,都有信義的理想,但 是如果哪一天,「信義」這兩個字,從代表信義房屋的專業名詞,又 恢復成原來的普通名詞,持續在社會各角落發酵的時候,那就是理想的實現。


周俊吉說,下一個人生理想,「就是要躋身為世界首屈一指的服務業標竿!」 他整合信義人的共同願景,許下2020年要成為世界級最好的服務業 品牌的願望。


「這一步,希望10年後可以走到」。但是信義房屋在未來10年,還 有哪些可以再精進的自我升級空間?周俊吉眼神專注而執著的說:「 太小的話,人家不會把你當作學習的對象。」量大,才足以被注意到 。


周俊吉自認,信義房屋是得獎的常勝軍,其意義是信義房屋的CSR 企業社會責任、誠信企業,已被各界肯定,「全世界的仲介業,沒有 人可以做到如此!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我們還是太小!」所以還有 很多門檻要跨過,這些門檻,都不容易在短時間內就能輕易跨越。


談到心目中最認同、最值得師法的服務業理想品牌,周俊吉毫不思 考的說:「就是日本豐田!」平價但品質優越,既可降低成本、又可達到產品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經營信義,周俊吉一直以「質優、價廉、薪高、利厚」當作經營的 座右銘。「這也是企業經營者,最大的挑戰。」周俊吉說,也許有人 認為,這8個字,彼此有矛盾衝突之處,可是企業經營價值就在於此 ,企業要經營得出色,就必須透過經營的不斷合理化降低成本,提高 利潤,並回饋給股東、客戶與同仁,如此經營才會永續。


從小在台南豪門長大的周俊吉,可謂是一路「反骨」、判逆。他是 長子,但不想被家教甚嚴的家庭束縛,小學逃學、初中逃家,一個人 跳上火車北上;18歲大學聯考落榜,台南父親斷絕周俊吉的金援後, 他只能先賣黃牛票,到台北觀音山上打工,當養雞工人,名副其實的 日理萬「雞」。


經過落榜4次,終於才考上文大法律系;畢業後又在律師、司法官 特考落榜,最後逼得自己走上創業之路。一路走來,周俊吉總是在不 斷挫敗中,完成夢想。


接下來,周俊吉還希望能從建構一個以「信義」精神為主的企業集 團,以「信義」推己及人,進而將此精神推廣到產業、到國家、到世 界,讓CSR與誠信這兩大信義房屋經營管理上最重要的核心價值不斷 地向上推升。


reference:


http://tw.myblog.yahoo.com/babybonia-kuojh99/article?mid=2636&prev=-1&next=2600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ZARA~


 


★產品定位:款式接近精品時尚,女姓商品多


★隸屬集團:INDTEX


★創辦人:阿圖西奧.歐特嘉(西班牙首富,2011年富比士財富排行第7)


★時尚速度:設計到上架14


★生產地:50%以上在歐洲生產,亞洲生產為35%左右


★開店地段:精華地段,與一線精品並駕齊驅


★行銷策略:不作廣告


★產品策略:款式,數量少


★台灣布局:201111月於台北101開設台灣第一家店,統領廣場開第二店


★全球家數:5514


 


快速流行(Fast Fashion&消費者中心思維:


這個概念從ZARA這家公司剛剛創辦時就有了。因為創辦人從一開始就很執著於思考消費者要什麼。公司的成長根基,便從回應消費者需求而來。在任何時刻、任何市場、任何一家商店,公司一直很饑渴想知道,消費者要什麼。


 ZARA的影響是什麼?過去的模式都是先設計、送到生產、再送到店裡面去,一向要八個月。 但是我們倒過來,從店裡面開始,消費者的喜好是我們設計的第一步,所以這是完全不同的思惟,不再由上往下,而是由下往上。哈佛商學院也提到,這個概念正在改變一些產業的遊戲規則,例如有些手機通訊產品,已從門市開始,將客戶的意見傳回設計團隊,思考新的設計。


為了讓員工瞭解第一線店面的重要性,不管將來要在哪個部門或是哪個職位工作,任何新進員工都必須到店裡去實習。有的一星期、有的兩星期、有的三星期,接貨車、折衣服、觀察客戶反應、學習如何從門市向總部回報資訊。


 


速度是核心競爭力, 智慧化物流是主角:


ZARA物流系統根本就是高科技業 省下倉儲費用,物流中心沒有太多工作人員,只靠資訊系統、自動化設備,ZARA物流中心一小時可以處理6萬件衣服每週運送260多萬件衣服。衣服從工廠製作完工後,並不是從大馬路送往物流中心,而是走一條連接工廠、物流中心,綿延十幾公里長的全智慧自動化的「地下通道」。 衣服不是搭貨車,是透過地下通道天花板上的滑軌,一路「滑」到物流中心旁的工廠。員工接著進行整燙、品檢,確認合格之後,貼上標籤、標價牌、以及全球各個店家下單的條碼。 然後,衣服再度掛上滑軌行進。正當衣服即將和人面對面相撞時,每個節點的掃瞄器主動偵測條碼,衣服因此各自滑進不同的軌道。 這些軌道,一個個代表全球各地不同的店家。衣服透過機器裝進紙箱,再由工作人員貼上條碼,透過輸送帶送往178個大門口,包裝送上貨車。每天兩次,貨車再把整櫃衣服36小時內送到歐洲各地巿場,或送到機楊,透過空運,48小時送到歐州以外店舖。


 資訊系統扮演重要角色。採購、庫存、生產、配送、行銷、客戶關係管理,全都藉由這個強大的資訊系統即時處理。「這是ZARA整個供應鏈,可以既快速,又很有節奏地運作主因,」《哈佛商業評論》觀察。


 


reference:


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12601.html


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19245.html


遠見雜誌/衣服是門好生意2011,11月號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賈伯斯及其深深打動人心的名言




‧賈伯斯之所以被視為創新的代表,在於他始終保持饑渴感和像傻子般的精神。 
‧「Stay Hungry , Stay Foolish」這行小字以「求知若渴、虛心若愚」直譯。 

‧永遠要存在著饑渴感,才能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也永遠要維持著一股傻勁,才能勇於冒險創新。 

‧「饑渴」和「傻勁」是賈伯斯最後的註腳,其實這也是創造「蘋果王國」的關鍵所在。 

‧賈伯斯曾說,領袖和跟風者的差別就在於創新。 

創新需要傻勁,這無疑是賈伯斯帶給世人的啟示之一。  

學習不應只在學校,社會更是一所綜合學校,從實際生活中所學的,反而更實在。 

‧賈伯斯一生的傳奇,值得我們學習之處很多,尤其是,在最痛苦的時候,我們也不要喪失信心,面臨死亡威脅,一樣坦然以對。 

不要被教條所設限,也不為既定思維而活,不要被他人意見所牽引,有勇氣跟著自己的感覺與直覺走。 

‧「如果你活著,早晚都會死;但是如果你死了,你就永遠活著」。 

‧「死亡可能是生命中最棒的發明,是生命交替的媒介,讓舊的過去也讓新的來臨」。 

‧在他死後世人談論最多的,並不是他所主導設計的蘋果i系列產品,而是他看待生命的態度與他展現的個人風格。 

任何生命或產品終究會過去,而我們願意永遠存留的,只有風範。 

‧當時並不知道,但事實證明,被蘋果公司開除,可能是我人生中曾經發生過最棒的事情。 

你的工作將填滿你大半人生,唯一能真正獲得滿足的方法,就是做你相信這是件很好的工作;而讓工作表現很好的唯一方法,就是愛你所做的。如果你還沒有發現,繼續努力尋找,不要停下來。 

‧在過去的日子裡,「我每天早晨對著鏡子問我自己:如果今天是我人生最後一天,我會想要做什麼?」他強調,在面對死亡時都會消失,只有真正重要的東西會留下。因此,提醒自己死期將近,可以避免掉入自己會錯失什麼東西這類的陷阱。因為你已是赤身裸體,所以就沒有理由不跟隨自己的心。 

‧「死亡是我們共有的目的地,沒有人逃得過,而死亡也是生命中最棒的發明,是生命變化的媒介,送走老人們,給新生代留下空間。現在你們是新生代,但是不久的將來,你們也會逐漸變老,被送出人生的舞台。」 

‧「時間有限,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生活裏。不要被信條所惑,盲從信條,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在心聲。最重要的,擁有跟隨內心與直覺的勇氣,你的內心與直覺多少已經知道你真正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以上:參考引用來源:


http://www.wretch.cc/blog/lehleh/24392573


 


是哪三顆蘋果改變了世界呢?
第一顆蘋果,是亞當跟夏娃的蘋果...它開啟了人類的起源。
第二顆蘋果,是牛頓的蘋果...它開啟了人們對科學的新視野。
而這第三蘋果,是賈伯斯的蘋果...它開啟了人類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以上是在網路上看到的,也頗為認同,我認為第一顆蘋果是帶給人類生存,第二顆帶給人類智慧,第三顆
帶給人類歡樂





另外我想賈伯斯可能是一位很早就體認到"世界又平又擠又熱"的領袖,所以致力於將平板電腦,Apple手機,在封閉系統上發展到極緻並致力於創新和生活樂趣
而當他確認目標、定位清楚、勾勒出賈氏的願景藍圖,深信不疑將Apple工程師引領往同一個方向走,將公司帶領至巔峰,其結果也吸引無數粉絲信徒,並開啟了人類新的生活方式.其實不只是Apple,像微軟、YoutubeFB,也都有改變這世界呀!但僅有歡樂仍然不夠.
若真有上帝和魔鬼那麼我認為賈伯斯真正厲害的地方或許是在
打動人心
如同狂熱的份子一樣追隨打動人心上帝或跟隨吸引震撼人心的魔鬼,深信不疑受其指引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目標愈難 愈容易成功




擔任多年IBM、微軟顧問的墨菲,顛覆訂定「合適」目標的思考框架,看他提出哪些目標設定法,教我們激發潛能,成就自我。





你可能也問過這樣的問題:「為什麼他做得到?」不論是在工作績效、甚至理財、減肥上,我們身邊總是有些原本不是非常突出的人,表現令人刮目相看。


因為「他們有硬目標,」為IBM、微軟、默克藥廠、萬事達卡等頂尖國際企業進行領導訓練多年的教練顧問墨菲(Mark Murphy)指出。


目標愈具有挑戰性、愈困難,達成率比簡單目標更高,因為具挑戰性的目標才能夠激發潛力、迫使我們跳出習慣框架,做到過去做不到的事情。


其實,目標,是少數我們真正能夠掌控的事項,是我們自己設定的指南針。我們如何設定目標,注意力與行動力就被引導到那個方向。


但是,我們通常沒有善用目標這個工具,讓例行性、沒有經過思考、可有可無的目標,塞爆了行程。


我們真正該設定的目標,是一、兩個讓我們做出大改變的「硬目標」,促使我們做到連自己都意外的成績。


如何運用完整、適當的目標設定法,讓自己突破現狀?根據墨菲的訓練經驗,他提出了設定高挑戰「硬目標」的四個方法「HARD」。


一、找到內心熱切的渴望(Heartfelt)。


有多少次被問到目標時,我們的回答是「這是爸媽想要的」、「這是老闆要的,非做不可」。


我們常忘了問最重要的問題:「我真的在乎嗎?這個目標值得我去努力嗎?」


任何完成目標的過程中,都經常遭遇挫折,如果不是自己真心想要完成的事情,通常不會全力以赴,容易放棄。


一般企業組織在訂定目標時,常陷入明確數字的迷思。



一開始就要求員工把模糊不清的大目標,轉換成容易衡量、可以分析的數字。要求部屬在能說出對目標的「感覺」前,就要先「分析」目標。


不是數字不重要,但是只談數字會抹殺了所有令人興奮的元素。目標只有「需要」的標籤,沒有「想要」。


即使他們知道自己「被分配」到要完成多少數字,但是目標沒有生命力,員工沒有發自內心去完成目標的強烈動力,很難持續努力。


二、為目標製作精彩預告片(Animated)。


如果減重是你的目標,是時時刻刻計算還要減十公斤、九公斤,還是腦中不斷浮現自己可以穿進八年都穿不下的深藍色合身牛仔褲、再搭配網路上買的那件小號襯衫、時髦又受人注目的樣子,讓你有動力朝目標前進?


具激勵性的目標,要能夠視覺化。


要知道未來看起來、感覺起來、行動起來是什麼樣子,就像拍達成目標預告片一樣。而且要將自己放到那個影像當中,彷彿已經實現一般。


然後,將這個預告片和團隊分享,讓他們也可以看到這個影像,一起努力達成。


創造真實、鮮明的影像,讓大家感覺彷彿已經達成目標了一樣,才會被激勵。


三、創造行動的急迫感(Required)。


如果心裡出現「明天再開始吧」這幾個字,等於是宣告目標失敗,因為那通常就是「永遠都不會去做」的意思。


目標通常是要求,為未來的好處付出努力。一般人傾向享受當下,看重現在能夠得到的,而不是未來能夠得到的,所以容易拖延目標行動。



要增強立即行動力,不妨設計將一些付出分散到未來,將一些達成目標未來的好處轉移到現在。


而且,可以用兩個簡單的問題,把當下的努力變得更有價值:我從當中學到了什麼?這與我的大目標有什麼連結?讓自己感覺,現在已經分享到一點達成目標的價值。


四、目標難度高才能激發潛能(Difficult)。


絕大多數的人們都有極大的未發揮潛能。如果我們沒有突破性表現,通常不是因為我們缺乏所需的才能,而是欠缺激勵。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困難的目標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會強迫我們要投注更多心力,有點令人害怕、甚至興奮起來。


在設定挑戰自己能力的高難度目標時,通常都會害怕失敗。


其實,失敗並不是來自目標難,而是來自於我們只專注於一定要做出特定表現,而忘了可能必須先學習一些基礎技能。


如果目標是自己沒有基礎的領域,先設定學習目標,讓自己看到學習成果,更具激勵價值。


再問一次:你的目標是什麼?你的目標夠硬嗎?訂定你的硬目標,讓人生更充實,對自己刮目相看。

書名:《硬目標》
作者:馬克.墨菲
譯者:劉盈君
出版社:《天下雜誌》出版
出版日期:2011年8月


參考: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6307&page.currentPage=3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窮忙大解放


你還陷在窮忙的漩渦裡,無法自拔嗎?全球的聰明工作者現在已經找出了一套時間運用公式,讓你工作時間變少,卻賺更多!別再幻想要做到退休,才能自己決定怎麼用時間,現在,跟著我們,一起拿回時間主導權!
你還陷在窮忙的漩渦裡,無法自拔嗎?別再幻想要做到退休,才能自己決定怎麼用時間。

一、距離七十五歲,你知道自己的生命還有多少分鐘嗎?(答案詳見文末)

二、你今天的時間花到哪裡去了?

三、你未來三年,想達到什麼目標?你現在做的,與這件事有關嗎?

如果你沒問過自己上述三個問題,那麼,小心,你的時間帳戶可能正亮著黃燈!

當你點算銀行存款裡的數字時,你清楚自己「時間帳戶」裡的進出數字嗎?畢竟,時間比金錢更寶貴。

跟全球首富巴菲特(Warren Buffett)、台灣首富郭台銘相比,我們的銀行存款就像印度恆河裡的沙子,微不足道。然而,每個人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就這一點來看,我們與巴菲特、郭台銘是站在同一個起跑點的。

可是,你想過,時間也可以像金錢一樣,發揮複利的效果嗎?請看以下三個案例。


 


你還在超時工作嗎? 
快找出「關鍵二○%」專注投入


案例一:美國,三十歲的提摩西.費里斯(Timothy Ferris)。

四年前,費里斯就像大多數辛勤工作的創業族一樣,每天工作超過十四個小時,年收入為四萬美元。

但現在,他每個星期只工作四小時,收入卻是以前的十二倍。換算一下,他的時間報酬率竟然是以前的二百九十七倍!省下來的時間,他用來主持電視節目、衝浪、潛水,他還是世界探戈錦標賽的紀錄保持人。

去年,他將自己的時間管理方式集結成書(《一週工作四小時,晉升新富族》),他既沒上歐普拉脫口秀,也沒到處巡迴打書,該書竟一舉登上《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亞馬遜網路書店等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他的時間管理學被矽谷公司競相模仿,包括網景(Netscape)創辦人、哈佛商學院、麻省理工學院都競相邀請他演講。

費里斯的時間複利是如何產生的?有一天,他工作到疲累不堪時,偶然讀到十九世紀經濟社會學家帕瑞圖(Vilfredo Pareto)的八○/二○法則:「二○%的義大利國民,創造全義大利八○%的財富」,而不可思議的是,這法則適用於所有的事情。

也就是說,「八○%的產出,其實只來自二○%的投入,只要將時間專注在那二○%上,你就可以多出八○%的時間。」重點是,你必須找出那「關鍵的二○%」!

疲憊的他,彷彿發現新大陸般的興奮,立刻攤出客戶與業績的關係圖,他發現,果然公司九五%的業績,是由不到五%的客戶所撐起來的;但其他九五%的客戶卻占據他過去大部分的時間。於是,他當機立斷,把時間重新分配,不再主動理會那些可有可無的客戶,專心伺候那五%的金主。接著,他將此一法則,運用在資訊處理、會議主持各方面。

於是,他從窮忙族,晉升為新富族。 

你起頭做對了嗎? 
源頭最重要,贏家與輸家就差這一關


案例二:台灣,方天戟,台大EMBA一年級學生,他的另一個身分則是廣達電腦的資訊長。

他每週上課三天,每天晚上九點到十二點,還要閉關念書。然而每天,廣達有十萬台筆記型電腦要出貨,五百家供應商、客戶要管理,在歐洲、矽谷、中國的十座工廠,都要二十四小時監控。這,是一個橫跨全球五大洲的龐大資訊流。

十年前,他進廣達擔任資訊長時,一天工作十三小時,如今,廣達營業額成長了十七倍,但他每天的平均工時,卻降為現在的八小時,縮短三八%。

如果以營收角度來看,他現在每分鐘發揮的效益是過去的二十九倍!二十九倍,呈現的就是時間複利的威力,也是贏家與輸家的差別。「Plan、Plan、Plan」,是方天戟的時間複利心法。程式設計師出身的他說,寫程式的人都知道,如果一開始的指令寫錯,之後要揪出錯誤,得花好幾倍力氣,因為在一套程式裡,每一道指令都環環相扣。而時間管理就和寫程式一樣,開始的時候做對最重要。 十年前,廣達開始建置供應商資訊系統時,一般廠商都只以客戶別去區分系統。但他考量到,未來海外市場不止在美國,他寧願一開始多花時間,把客戶別再依照國家別畫分。後來市場多元化時,他因為基礎扎得夠穩,往上蓋的速度自然比別人快。「別人看我做事情做的複雜又花時間,其實,我只是把事情簡單化,」他說。

不止做事如此,他用人也如此。他雇用新人,一定先要求對方寫三個月的程式,他說,寫程式可以看出一個人的邏輯能力,邏輯能力強的人,不只會寫出好程式,做事也會有順序,人才的源頭對了,事情就容易做對。

確保用人、做事的源頭後,他手下統領的十位小當家,每個都跟了他十年,因為默契佳、授權品質也高,因此,他可以像拿破崙帶兵一樣,當戰局沒有太大變化時跟部屬說,他先去睡十分鐘,然後安心睡去。

從源頭著手,把事情做對,十年下來,方天戟多出來的時間,就拿來充電、投資自己,把自己的實力越墊越高,他的「時間流」產生正向循環,複利威力也由此產生。

你還在迷信花俏策略? 
回歸時間分配基本功反有效


案例三:麥肯錫等全球各大企管顧問公司。

近三年來,全球管理顧問界陸續回歸基本面,把「時間管理」列為企業必修學分。兩年多前,麥肯錫開始在台灣、印度等市場引進一套「基本功」(back to basic)專案。

麥肯錫董事林國澧說,當市場逐步邁向成熟之際,花俏的策略、創新的產品招數早被使盡,企業競爭的差距,回歸到營運效率的基本面。其中,時間分配,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尤其是以人為主的服務業。

譬如,麥肯錫針對印度最大銀行導入基本功專案時,短短的四個月,平均業績竟然提升八三%。「這絕對不Sexy(迷人),但卻奏效。」此專案背後有什麼驚人的秘密?說穿了,只有一句口訣:「根據八二法則進行時間管理,並貫徹執行。」 麥肯錫發現,該行第一等級的業務員,績效是最差員工的一百倍。他們分析,員工績效差異如此巨大,時間管理是關鍵。「表現較差的業務員,都是將時間平均分配給所有客戶,或是照顧他最熟悉,但並非貢獻最大,或最具業績潛力的客戶。」

因此,他們開始改造專案,要求每個業務員將客戶分為三級。首先,列出第一級的前十大客戶,這些客戶雖然只占三%,但對業績貢獻最大,因此,「要每天都去想,我該如何服務他們。」對這些客戶要給予「無限卡」概念的時間資源,盡可能滿足其需求。

其次,你要找出第二級客戶,占比約二七%,這些客戶雖然沒有立即的利潤,但卻有潛力,因此,每月要定期問候一次。第三級,則是最後的七成客戶,只要「每個月定期花一個晚上,統一用mail等方式問候,」此外,別花任何時間在他們身上,除非他們主動要求。

這套方法的執行秘訣有三:一、定義出前十大客戶;二、一定要花最多時間在這十大客戶上;三、要狠心排除第三群客戶占用你的時間,他們是最容易打電話來「黏住」你的客戶,卻不會產生貢獻。

這個方法不難,「但很多人沒這樣做」,因為要這麼做,就是要把你手上的時間圖、客戶圖,認真的攤開來,做出改變。如此,「最快一個月,最慢三個月就有成效,」林國澧說。


你還信守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沒有富爸爸,更要用時間創造複利


上述三個案例都告訴我們一件事:「一分耕耘(時間),一分收穫」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在輸家的世界,時間比成果等於一比一(甚至更小)。但在贏家的世界,時間比成果等於一比∞(無限大)。

如果你沒有富爸爸,沒有高學歷,也沒有人脈,你唯一的致勝之道,就是讓你的時間,像金錢一樣,滾出正的「時間流」,不斷製造出資產,而不是負債。 五月將在台出版的《槓桿思考術》(漫遊者文化出版社)作者本田直之指出,「時間投資得好,就會帶來複利的力量。」

過去,我們把時間當作耗材,用完就沒了。而現代生活中,環繞著竊取我們時間的聰明小偷諸如電子郵件、手機等,讓我們很容易失去時間的主控權。

「我們彷彿生活在一群小蟲之中,生命、時間不斷被啃蝕,」曾在哈佛醫學院擔任二十年教職的哈洛威爾(Edward M. Hallowell)醫師警告,「殺時間(killing time)比燒錢(burning money)還要糟糕!」

如果你將時間的主控權交給老闆、家人、或朋友,一天下來,你會發現,你的「時間投入」扣掉「時間產出」後,毫無結餘。

日復一日,五年、十年後,你每天早上總是背起沉重的公事包,認真的工作,被時間窮追不捨,然後晚上筋疲力竭的回家,睡一覺後,明天清晨,繼續工作……,你的工作效果遞減,晉升無望。

你就像把時間存到一個零利率的銀行,甚至負利率的銀行一樣,「時間越存越薄。」別笑,這是發生在多數人身上的現象。

請算一下,十年前,你每小時的薪水是多少?現在呢?你可能發現,自己的時薪正在貶值,連通貨膨脹速度都趕不上!

要脫離窮忙族輪迴,就要拿回時間主控權!

你還在列「to do list」? 
快點思考「to be」,知道什麼不要做


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指出,現代人需要「第四代時間管理」, 它跟傳統時間管理的最大差異是,它不只談事,還談人。

過去,時間管理談的是「to do list」(待辦事項清單),它用的是加法,盡可能的把所有事情塞入你有限的時間裡,但最後卻常常因為太累,且不知道為何而戰,最後放棄管理時間。 然而,第四代時間管理的重點是「to be」(你想成為什麼?)。你必須先思考,你想成為什麼?然後,設出優先順序,善用減法,做關鍵的事情。源頭想清楚了,談「to do list」,才有意義。

「知道不做什麼,比知道要做什麼,更重要,」寫下暢銷書《從A到A+》(Good to great)的作者柯林斯(Jim Collins)說,每年初始,他都會列出今年他優先要做的事情,也寫下不要做的事,最後,清單理出來後,他又會再刪除最後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不浪費一點時間在上面。這樣才能專注在重要的事上。

因此,要拿回時間主控權,請先從源頭規畫目標開始,按照八二法則分配時間,將精力集中在關鍵的二○%事情,捨棄不重要的。空出來的時間,你必須自我投資,去充電、閱讀,或陪伴家人,創造你想要的競爭力資產,譬如人脈競爭力、領導力等。







你還在超時工作嗎? 
快找出「關鍵二○%」專注投入


案例一:美國,三十歲的提摩西.費里斯(Timothy Ferris)。

四年前,費里斯就像大多數辛勤工作的創業族一樣,每天工作超過十四個小時,年收入為四萬美元。

但現在,他每個星期只工作四小時,收入卻是以前的十二倍。換算一下,他的時間報酬率竟然是以前的二百九十七倍!省下來的時間,他用來主持電視節目、衝浪、潛水,他還是世界探戈錦標賽的紀錄保持人。

去年,他將自己的時間管理方式集結成書(《一週工作四小時,晉升新富族》),他既沒上歐普拉脫口秀,也沒到處巡迴打書,該書竟一舉登上《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亞馬遜網路書店等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他的時間管理學被矽谷公司競相模仿,包括網景(Netscape)創辦人、哈佛商學院、麻省理工學院都競相邀請他演講。

費里斯的時間複利是如何產生的?有一天,他工作到疲累不堪時,偶然讀到十九世紀經濟社會學家帕瑞圖(Vilfredo Pareto)的八○/二○法則:「二○%的義大利國民,創造全義大利八○%的財富」,而不可思議的是,這法則適用於所有的事情。

也就是說,「八○%的產出,其實只來自二○%的投入,只要將時間專注在那二○%上,你就可以多出八○%的時間。」重點是,你必須找出那「關鍵的二○%」!

疲憊的他,彷彿發現新大陸般的興奮,立刻攤出客戶與業績的關係圖,他發現,果然公司九五%的業績,是由不到五%的客戶所撐起來的;但其他九五%的客戶卻占據他過去大部分的時間。於是,他當機立斷,把時間重新分配,不再主動理會那些可有可無的客戶,專心伺候那五%的金主。接著,他將此一法則,運用在資訊處理、會議主持各方面。

於是,他從窮忙族,晉升為新富族。 

你起頭做對了嗎? 
源頭最重要,贏家與輸家就差這一關


案例二:台灣,方天戟,台大EMBA一年級學生,他的另一個身分則是廣達電腦的資訊長。

他每週上課三天,每天晚上九點到十二點,還要閉關念書。然而每天,廣達有十萬台筆記型電腦要出貨,五百家供應商、客戶要管理,在歐洲、矽谷、中國的十座工廠,都要二十四小時監控。這,是一個橫跨全球五大洲的龐大資訊流。

十年前,他進廣達擔任資訊長時,一天工作十三小時,如今,廣達營業額成長了十七倍,但他每天的平均工時,卻降為現在的八小時,縮短三八%。

如果以營收角度來看,他現在每分鐘發揮的效益是過去的二十九倍!二十九倍,呈現的就是時間複利的威力,也是贏家與輸家的差別。「Plan、Plan、Plan」,是方天戟的時間複利心法。程式設計師出身的他說,寫程式的人都知道,如果一開始的指令寫錯,之後要揪出錯誤,得花好幾倍力氣,因為在一套程式裡,每一道指令都環環相扣。而時間管理就和寫程式一樣,開始的時候做對最重要。 十年前,廣達開始建置供應商資訊系統時,一般廠商都只以客戶別去區分系統。但他考量到,未來海外市場不止在美國,他寧願一開始多花時間,把客戶別再依照國家別畫分。後來市場多元化時,他因為基礎扎得夠穩,往上蓋的速度自然比別人快。「別人看我做事情做的複雜又花時間,其實,我只是把事情簡單化,」他說。

不止做事如此,他用人也如此。他雇用新人,一定先要求對方寫三個月的程式,他說,寫程式可以看出一個人的邏輯能力,邏輯能力強的人,不只會寫出好程式,做事也會有順序,人才的源頭對了,事情就容易做對。

確保用人、做事的源頭後,他手下統領的十位小當家,每個都跟了他十年,因為默契佳、授權品質也高,因此,他可以像拿破崙帶兵一樣,當戰局沒有太大變化時跟部屬說,他先去睡十分鐘,然後安心睡去。

從源頭著手,把事情做對,十年下來,方天戟多出來的時間,就拿來充電、投資自己,把自己的實力越墊越高,他的「時間流」產生正向循環,複利威力也由此產生。

你還在迷信花俏策略? 
回歸時間分配基本功反有效


案例三:麥肯錫等全球各大企管顧問公司。

近三年來,全球管理顧問界陸續回歸基本面,把「時間管理」列為企業必修學分。兩年多前,麥肯錫開始在台灣、印度等市場引進一套「基本功」(back to basic)專案。

麥肯錫董事林國澧說,當市場逐步邁向成熟之際,花俏的策略、創新的產品招數早被使盡,企業競爭的差距,回歸到營運效率的基本面。其中,時間分配,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尤其是以人為主的服務業。

譬如,麥肯錫針對印度最大銀行導入基本功專案時,短短的四個月,平均業績竟然提升八三%。「這絕對不Sexy(迷人),但卻奏效。」此專案背後有什麼驚人的秘密?說穿了,只有一句口訣:「根據八二法則進行時間管理,並貫徹執行。」 麥肯錫發現,該行第一等級的業務員,績效是最差員工的一百倍。他們分析,員工績效差異如此巨大,時間管理是關鍵。「表現較差的業務員,都是將時間平均分配給所有客戶,或是照顧他最熟悉,但並非貢獻最大,或最具業績潛力的客戶。」

因此,他們開始改造專案,要求每個業務員將客戶分為三級。首先,列出第一級的前十大客戶,這些客戶雖然只占三%,但對業績貢獻最大,因此,「要每天都去想,我該如何服務他們。」對這些客戶要給予「無限卡」概念的時間資源,盡可能滿足其需求。

其次,你要找出第二級客戶,占比約二七%,這些客戶雖然沒有立即的利潤,但卻有潛力,因此,每月要定期問候一次。第三級,則是最後的七成客戶,只要「每個月定期花一個晚上,統一用mail等方式問候,」此外,別花任何時間在他們身上,除非他們主動要求。

這套方法的執行秘訣有三:一、定義出前十大客戶;二、一定要花最多時間在這十大客戶上;三、要狠心排除第三群客戶占用你的時間,他們是最容易打電話來「黏住」你的客戶,卻不會產生貢獻。

這個方法不難,「但很多人沒這樣做」,因為要這麼做,就是要把你手上的時間圖、客戶圖,認真的攤開來,做出改變。如此,「最快一個月,最慢三個月就有成效,」林國澧說。

你還信守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沒有富爸爸,更要用時間創造複利


上述三個案例都告訴我們一件事:「一分耕耘(時間),一分收穫」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在輸家的世界,時間比成果等於一比一(甚至更小)。但在贏家的世界,時間比成果等於一比∞(無限大)。

如果你沒有富爸爸,沒有高學歷,也沒有人脈,你唯一的致勝之道,就是讓你的時間,像金錢一樣,滾出正的「時間流」,不斷製造出資產,而不是負債。 五月將在台出版的《槓桿思考術》(漫遊者文化出版社)作者本田直之指出,「時間投資得好,就會帶來複利的力量。」

過去,我們把時間當作耗材,用完就沒了。而現代生活中,環繞著竊取我們時間的聰明小偷諸如電子郵件、手機等,讓我們很容易失去時間的主控權。

「我們彷彿生活在一群小蟲之中,生命、時間不斷被啃蝕,」曾在哈佛醫學院擔任二十年教職的哈洛威爾(Edward M. Hallowell)醫師警告,「殺時間(killing time)比燒錢(burning money)還要糟糕!」

如果你將時間的主控權交給老闆、家人、或朋友,一天下來,你會發現,你的「時間投入」扣掉「時間產出」後,毫無結餘。

日復一日,五年、十年後,你每天早上總是背起沉重的公事包,認真的工作,被時間窮追不捨,然後晚上筋疲力竭的回家,睡一覺後,明天清晨,繼續工作……,你的工作效果遞減,晉升無望。

你就像把時間存到一個零利率的銀行,甚至負利率的銀行一樣,「時間越存越薄。」別笑,這是發生在多數人身上的現象。

請算一下,十年前,你每小時的薪水是多少?現在呢?你可能發現,自己的時薪正在貶值,連通貨膨脹速度都趕不上!

要脫離窮忙族輪迴,就要拿回時間主控權!

你還在列「to do list」? 
快點思考「to be」,知道什麼不要做


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指出,現代人需要「第四代時間管理」, 它跟傳統時間管理的最大差異是,它不只談事,還談人。

過去,時間管理談的是「to do list」(待辦事項清單),它用的是加法,盡可能的把所有事情塞入你有限的時間裡,但最後卻常常因為太累,且不知道為何而戰,最後放棄管理時間。 然而,第四代時間管理的重點是「to be」(你想成為什麼?)。你必須先思考,你想成為什麼?然後,設出優先順序,善用減法,做關鍵的事情。源頭想清楚了,談「to do list」,才有意義。

「知道不做什麼,比知道要做什麼,更重要,」寫下暢銷書《從A到A+》(Good to great)的作者柯林斯(Jim Collins)說,每年初始,他都會列出今年他優先要做的事情,也寫下不要做的事,最後,清單理出來後,他又會再刪除最後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不浪費一點時間在上面。這樣才能專注在重要的事上。

因此,要拿回時間主控權,請先從源頭規畫目標開始,按照八二法則分配時間,將精力集中在關鍵的二○%事情,捨棄不重要的。空出來的時間,你必須自我投資,去充電、閱讀,或陪伴家人,創造你想要的競爭力資產,譬如人脈競爭力、領導力等。

如此,時間流才會出現結餘,用來投資可增加個人競爭力的資產,一步步墊高你的競爭力,提升你的時間效益,成為「時間富爸爸」。

花旗銀行副總裁暨分行經理洪志成,就是一位時間富爸爸。

舞台上,洪志成拿起麥克風,「我們所有人都表現得很棒,就像是……」他如數家珍的說出某位優秀員工的優點,然後把禮物從口袋裡掏出來,拍了拍員工的肩膀。受獎者,感動莫名,剛上任的主管竟然這麼懂自己。

「只要我花時間,效果就做足。」洪志成手下管理的理財專員,操控新台幣千億資產,前四個月,他還接下一個事業單位,合計他手下員工二百八十人,他也是兩個小孩的父親。

跟所有人相同,他一天只有二十四個小時,若要平均分配,一個人大概分不到幾分鐘。但他卻有本事,不缺席小孩任何一場家長說明會,新業務照樣成長。 「我都抓point,然後,我讓時間自己再生出來。」洪志成說,他把三分之一的時間放在人身上,因為,「人對了,事情就會對了,」「這個人本來幫我做五分鐘的事情,我現在再投資一點時間在他身上,他未來可能幫我五十分鐘。」

「就像定存有利息,或是投資有獲利,我會越做越輕鬆。」洪志成決定了「投資標的」就全心專注。「要一擊就中!」上述的頒獎典禮,他先找來該員工的主管,把成績寫出來,然後討論、買禮物,在早晨通勤時,他腦子裡再排演一次當天情節,聽來很費工,但是,他透過總計不到一小時的時間投資,卻讓未來該部門近百位員工的時間真正被他所用。

猜猜看,一般人之所以時間管理失序,是因為:一、無法辨別事情重要性;二、無力或不願有條不紊的行事;三,缺乏堅持原則的自制力?

你如何對付時間敵人? 
要學習說不,辨別事情重要性


「大多數人的答案是缺乏自制力!」但柯維說:「我卻認為,那是確立目標的功夫不夠,而且不能由衷接受事有輕重緩急觀念所致。」

要成為時間富爸爸,你必須歷經三道關卡的淬煉。第一關,你能否對自己誠實?你必須跟自己對談,才能決定什麼是最重要的事。第二關,你能否取捨?定出明確的優先順序。第三關,你能否持之以恆做下去?

其中第二關,捨的學問,知易行難。最難的是,來自老闆的要求,這類要求總是永無止境,並無法抵擋。你能怎麼辦?

一○四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上頭就有兩個老闆,有時兩人各丟一件重要任務,她自己手上還有三場記者會要開,怎麼辦?「老闆要聽的是答案而不是拒絕,」把握這個原則,邱文仁的溝通三部曲就是:一、先傾聽,「這是給自己機會和老闆溝通,」你不能一開口就拒絕老闆。二、用實際數據(而非情境描述),告訴老闆自己目前的工作負荷。三、主動向老闆提其他可行替代方案。她深知,硬著頭皮接下任務,後果就是累垮自己,還達不到老闆的要求。因此,她藉由溝通三部曲,將「No」藏在答案裡。這樣一來,老闆就不會成為你時間管理的敵人。 時間,是別人搶不走的資產,也是你替自己加薪的最快捷徑。越早做,時間的複利越豐厚,是穩賺不賠的投資術。

「忙碌,只是偷懶的一種形式,那是因為你懶得思考和分辨自己的行動。」費里斯說。現在,拿起紙筆,盤點你的時間效益(見上表),擺脫窮忙族,學做時間富爸爸吧!

*7個步驟,從窮忙族變新富族!
步驟1 問自己 我最想成為什麼人?
用「我想成為一個XXX」,替你的時間帳戶開戶。
方法:替你的70歲生日寫篇生日頌,寫出一生最有成就與驕傲的事,了解自己的渴望。若真想不出來,就拿出紙筆以「我現在是,我有,我能夠……」為起始,憑直覺用力寫5分鐘,別中斷。

步驟2 列出我需要扮演的角色明細
方法:把現在自己扮演的角色列出,如員工、父親、兒子、某社團成員、義工等,然後,把不喜歡的角色刪除,先從容易脫離的開始,最後,選出7個你願意且必須扮演,且會做得好的角色。除非你是超級工作狂,否則別忽略家庭的角色。

步驟3 定出2年關鍵任務
方法:思考這些角色要達到你夢想中的目標、關鍵任務為何?什麼任務在未來1、2年達成,對達成理想最有幫助,如「我要成為頂尖的業務員」、「我要建立起自己的忠誠客戶群」。

再重複一次,要把能量放在「你比人家在行、讓你愉快,且對你生命遠景影響最大的事」。

步驟4 以SMART法,定年度目標
S(特定性)—別說去找客戶。要說:「每天都會去開發新客戶」
M(可測性)—要說「每天開發出50個具有100萬以上消費力、有購買意願的新客戶」
A(行動性與肯定性)—勇於拒絕跟目標無關的事,用詞可婉轉
R(實際性)—別定遙不可及的目標
T(有期限性)—才能評估成效 步驟5 每週與自己約會1次
請參考「4大象限圖」,訂出事情的優先順序。
方法:建議每週末用半小時做週計畫表,這半小時就是你跟自己的約會時間,請遵守。

步驟6 每晚回顧
方法:每天工作結束前,以書面做好明日行程表,要留下點可用時間,別全填滿。
另外,回顧今日結果,習慣每天檢視後,時間應用會更有紀律。

步驟7 恭喜你 你正快速累積起時間財富
但記得,要隨時維持熱情,讓你的時間管理持之以恆。
方法:如幻想自己將達到目標時的愉快感,或把大目標切割成幾個小目標,這樣就可提高成功率,增加自我成就感!

*距離七十五歲,你的生命還有多少分鐘 :
75歲的生命共3,942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25歲,你還有 2,628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30歲,你還有 2,365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40歲,你還有 1,839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50歲,你還有 1,314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60歲,你還有 899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74歲,你還有 52萬分鐘










如此,時間流才會出現結餘,用來投資可增加個人競爭力的資產,一步步墊高你的競爭力,提升你的時間效益,成為「時間富爸爸」。

花旗銀行副總裁暨分行經理洪志成,就是一位時間富爸爸。

舞台上,洪志成拿起麥克風,「我們所有人都表現得很棒,就像是……」他如數家珍的說出某位優秀員工的優點,然後把禮物從口袋裡掏出來,拍了拍員工的肩膀。受獎者,感動莫名,剛上任的主管竟然這麼懂自己。

「只要我花時間,效果就做足。」洪志成手下管理的理財專員,操控新台幣千億資產,前四個月,他還接下一個事業單位,合計他手下員工二百八十人,他也是兩個小孩的父親。

跟所有人相同,他一天只有二十四個小時,若要平均分配,一個人大概分不到幾分鐘。但他卻有本事,不缺席小孩任何一場家長說明會,新業務照樣成長。 「我都抓point,然後,我讓時間自己再生出來。」洪志成說,他把三分之一的時間放在人身上,因為,「人對了,事情就會對了,」「這個人本來幫我做五分鐘的事情,我現在再投資一點時間在他身上,他未來可能幫我五十分鐘。」

「就像定存有利息,或是投資有獲利,我會越做越輕鬆。」洪志成決定了「投資標的」就全心專注。「要一擊就中!」上述的頒獎典禮,他先找來該員工的主管,把成績寫出來,然後討論、買禮物,在早晨通勤時,他腦子裡再排演一次當天情節,聽來很費工,但是,他透過總計不到一小時的時間投資,卻讓未來該部門近百位員工的時間真正被他所用。

猜猜看,一般人之所以時間管理失序,是因為:一、無法辨別事情重要性;二、無力或不願有條不紊的行事;三,缺乏堅持原則的自制力?

你如何對付時間敵人? 
要學習說不,辨別事情重要性


「大多數人的答案是缺乏自制力!」但柯維說:「我卻認為,那是確立目標的功夫不夠,而且不能由衷接受事有輕重緩急觀念所致。」

要成為時間富爸爸,你必須歷經三道關卡的淬煉。第一關,你能否對自己誠實?你必須跟自己對談,才能決定什麼是最重要的事。第二關,你能否取捨?定出明確的優先順序。第三關,你能否持之以恆做下去?

其中第二關,捨的學問,知易行難。最難的是,來自老闆的要求,這類要求總是永無止境,並無法抵擋。你能怎麼辦?

一○四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上頭就有兩個老闆,有時兩人各丟一件重要任務,她自己手上還有三場記者會要開,怎麼辦?「老闆要聽的是答案而不是拒絕,」把握這個原則,邱文仁的溝通三部曲就是:一、先傾聽,「這是給自己機會和老闆溝通,」你不能一開口就拒絕老闆。二、用實際數據(而非情境描述),告訴老闆自己目前的工作負荷。三、主動向老闆提其他可行替代方案。她深知,硬著頭皮接下任務,後果就是累垮自己,還達不到老闆的要求。因此,她藉由溝通三部曲,將「No」藏在答案裡。這樣一來,老闆就不會成為你時間管理的敵人。 時間,是別人搶不走的資產,也是你替自己加薪的最快捷徑。越早做,時間的複利越豐厚,是穩賺不賠的投資術。

「忙碌,只是偷懶的一種形式,那是因為你懶得思考和分辨自己的行動。」費里斯說。現在,拿起紙筆,盤點你的時間效益(見上表),擺脫窮忙族,學做時間富爸爸吧!

*7個步驟,從窮忙族變新富族!
步驟1 問自己 我最想成為什麼人?
用「我想成為一個XXX」,替你的時間帳戶開戶。
方法:替你的70歲生日寫篇生日頌,寫出一生最有成就與驕傲的事,了解自己的渴望。若真想不出來,就拿出紙筆以「我現在是,我有,我能夠……」為起始,憑直覺用力寫5分鐘,別中斷。

步驟2 列出我需要扮演的角色明細
方法:把現在自己扮演的角色列出,如員工、父親、兒子、某社團成員、義工等,然後,把不喜歡的角色刪除,先從容易脫離的開始,最後,選出7個你願意且必須扮演,且會做得好的角色。除非你是超級工作狂,否則別忽略家庭的角色。

步驟3 定出2年關鍵任務
方法:思考這些角色要達到你夢想中的目標、關鍵任務為何?什麼任務在未來1、2年達成,對達成理想最有幫助,如「我要成為頂尖的業務員」、「我要建立起自己的忠誠客戶群」。

再重複一次,要把能量放在「你比人家在行、讓你愉快,且對你生命遠景影響最大的事」。

步驟4 以SMART法,定年度目標
S(特定性)—別說去找客戶。要說:「每天都會去開發新客戶」
M(可測性)—要說「每天開發出50個具有100萬以上消費力、有購買意願的新客戶」
A(行動性與肯定性)—勇於拒絕跟目標無關的事,用詞可婉轉
R(實際性)—別定遙不可及的目標
T(有期限性)—才能評估成效 步驟5 每週與自己約會1次
請參考「4大象限圖」,訂出事情的優先順序。
方法:建議每週末用半小時做週計畫表,這半小時就是你跟自己的約會時間,請遵守。

步驟6 每晚回顧
方法:每天工作結束前,以書面做好明日行程表,要留下點可用時間,別全填滿。
另外,回顧今日結果,習慣每天檢視後,時間應用會更有紀律。

步驟7 恭喜你 你正快速累積起時間財富
但記得,要隨時維持熱情,讓你的時間管理持之以恆。
方法:如幻想自己將達到目標時的愉快感,或把大目標切割成幾個小目標,這樣就可提高成功率,增加自我成就感!

*距離七十五歲,你的生命還有多少分鐘 :
75歲的生命共3,942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25歲,你還有 2,628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30歲,你還有 2,365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40歲,你還有 1,839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50歲,你還有 1,314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60歲,你還有 899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74歲,你還有 52萬分鐘

參考:







你還在超時工作嗎? 
快找出「關鍵二○%」專注投入


案例一:美國,三十歲的提摩西.費里斯(Timothy Ferris)。

四年前,費里斯就像大多數辛勤工作的創業族一樣,每天工作超過十四個小時,年收入為四萬美元。

但現在,他每個星期只工作四小時,收入卻是以前的十二倍。換算一下,他的時間報酬率竟然是以前的二百九十七倍!省下來的時間,他用來主持電視節目、衝浪、潛水,他還是世界探戈錦標賽的紀錄保持人。

去年,他將自己的時間管理方式集結成書(《一週工作四小時,晉升新富族》),他既沒上歐普拉脫口秀,也沒到處巡迴打書,該書竟一舉登上《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亞馬遜網路書店等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他的時間管理學被矽谷公司競相模仿,包括網景(Netscape)創辦人、哈佛商學院、麻省理工學院都競相邀請他演講。

費里斯的時間複利是如何產生的?有一天,他工作到疲累不堪時,偶然讀到十九世紀經濟社會學家帕瑞圖(Vilfredo Pareto)的八○/二○法則:「二○%的義大利國民,創造全義大利八○%的財富」,而不可思議的是,這法則適用於所有的事情。

也就是說,「八○%的產出,其實只來自二○%的投入,只要將時間專注在那二○%上,你就可以多出八○%的時間。」重點是,你必須找出那「關鍵的二○%」!

疲憊的他,彷彿發現新大陸般的興奮,立刻攤出客戶與業績的關係圖,他發現,果然公司九五%的業績,是由不到五%的客戶所撐起來的;但其他九五%的客戶卻占據他過去大部分的時間。於是,他當機立斷,把時間重新分配,不再主動理會那些可有可無的客戶,專心伺候那五%的金主。接著,他將此一法則,運用在資訊處理、會議主持各方面。

於是,他從窮忙族,晉升為新富族。 

你起頭做對了嗎? 
源頭最重要,贏家與輸家就差這一關


案例二:台灣,方天戟,台大EMBA一年級學生,他的另一個身分則是廣達電腦的資訊長。

他每週上課三天,每天晚上九點到十二點,還要閉關念書。然而每天,廣達有十萬台筆記型電腦要出貨,五百家供應商、客戶要管理,在歐洲、矽谷、中國的十座工廠,都要二十四小時監控。這,是一個橫跨全球五大洲的龐大資訊流。

十年前,他進廣達擔任資訊長時,一天工作十三小時,如今,廣達營業額成長了十七倍,但他每天的平均工時,卻降為現在的八小時,縮短三八%。

如果以營收角度來看,他現在每分鐘發揮的效益是過去的二十九倍!二十九倍,呈現的就是時間複利的威力,也是贏家與輸家的差別。「Plan、Plan、Plan」,是方天戟的時間複利心法。程式設計師出身的他說,寫程式的人都知道,如果一開始的指令寫錯,之後要揪出錯誤,得花好幾倍力氣,因為在一套程式裡,每一道指令都環環相扣。而時間管理就和寫程式一樣,開始的時候做對最重要。 十年前,廣達開始建置供應商資訊系統時,一般廠商都只以客戶別去區分系統。但他考量到,未來海外市場不止在美國,他寧願一開始多花時間,把客戶別再依照國家別畫分。後來市場多元化時,他因為基礎扎得夠穩,往上蓋的速度自然比別人快。「別人看我做事情做的複雜又花時間,其實,我只是把事情簡單化,」他說。

不止做事如此,他用人也如此。他雇用新人,一定先要求對方寫三個月的程式,他說,寫程式可以看出一個人的邏輯能力,邏輯能力強的人,不只會寫出好程式,做事也會有順序,人才的源頭對了,事情就容易做對。

確保用人、做事的源頭後,他手下統領的十位小當家,每個都跟了他十年,因為默契佳、授權品質也高,因此,他可以像拿破崙帶兵一樣,當戰局沒有太大變化時跟部屬說,他先去睡十分鐘,然後安心睡去。

從源頭著手,把事情做對,十年下來,方天戟多出來的時間,就拿來充電、投資自己,把自己的實力越墊越高,他的「時間流」產生正向循環,複利威力也由此產生。

你還在迷信花俏策略? 
回歸時間分配基本功反有效


案例三:麥肯錫等全球各大企管顧問公司。

近三年來,全球管理顧問界陸續回歸基本面,把「時間管理」列為企業必修學分。兩年多前,麥肯錫開始在台灣、印度等市場引進一套「基本功」(back to basic)專案。

麥肯錫董事林國澧說,當市場逐步邁向成熟之際,花俏的策略、創新的產品招數早被使盡,企業競爭的差距,回歸到營運效率的基本面。其中,時間分配,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尤其是以人為主的服務業。

譬如,麥肯錫針對印度最大銀行導入基本功專案時,短短的四個月,平均業績竟然提升八三%。「這絕對不Sexy(迷人),但卻奏效。」此專案背後有什麼驚人的秘密?說穿了,只有一句口訣:「根據八二法則進行時間管理,並貫徹執行。」 麥肯錫發現,該行第一等級的業務員,績效是最差員工的一百倍。他們分析,員工績效差異如此巨大,時間管理是關鍵。「表現較差的業務員,都是將時間平均分配給所有客戶,或是照顧他最熟悉,但並非貢獻最大,或最具業績潛力的客戶。」

因此,他們開始改造專案,要求每個業務員將客戶分為三級。首先,列出第一級的前十大客戶,這些客戶雖然只占三%,但對業績貢獻最大,因此,「要每天都去想,我該如何服務他們。」對這些客戶要給予「無限卡」概念的時間資源,盡可能滿足其需求。

其次,你要找出第二級客戶,占比約二七%,這些客戶雖然沒有立即的利潤,但卻有潛力,因此,每月要定期問候一次。第三級,則是最後的七成客戶,只要「每個月定期花一個晚上,統一用mail等方式問候,」此外,別花任何時間在他們身上,除非他們主動要求。

這套方法的執行秘訣有三:一、定義出前十大客戶;二、一定要花最多時間在這十大客戶上;三、要狠心排除第三群客戶占用你的時間,他們是最容易打電話來「黏住」你的客戶,卻不會產生貢獻。

這個方法不難,「但很多人沒這樣做」,因為要這麼做,就是要把你手上的時間圖、客戶圖,認真的攤開來,做出改變。如此,「最快一個月,最慢三個月就有成效,」林國澧說。

你還信守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沒有富爸爸,更要用時間創造複利


上述三個案例都告訴我們一件事:「一分耕耘(時間),一分收穫」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在輸家的世界,時間比成果等於一比一(甚至更小)。但在贏家的世界,時間比成果等於一比∞(無限大)。

如果你沒有富爸爸,沒有高學歷,也沒有人脈,你唯一的致勝之道,就是讓你的時間,像金錢一樣,滾出正的「時間流」,不斷製造出資產,而不是負債。 五月將在台出版的《槓桿思考術》(漫遊者文化出版社)作者本田直之指出,「時間投資得好,就會帶來複利的力量。」

過去,我們把時間當作耗材,用完就沒了。而現代生活中,環繞著竊取我們時間的聰明小偷諸如電子郵件、手機等,讓我們很容易失去時間的主控權。

「我們彷彿生活在一群小蟲之中,生命、時間不斷被啃蝕,」曾在哈佛醫學院擔任二十年教職的哈洛威爾(Edward M. Hallowell)醫師警告,「殺時間(killing time)比燒錢(burning money)還要糟糕!」

如果你將時間的主控權交給老闆、家人、或朋友,一天下來,你會發現,你的「時間投入」扣掉「時間產出」後,毫無結餘。

日復一日,五年、十年後,你每天早上總是背起沉重的公事包,認真的工作,被時間窮追不捨,然後晚上筋疲力竭的回家,睡一覺後,明天清晨,繼續工作……,你的工作效果遞減,晉升無望。

你就像把時間存到一個零利率的銀行,甚至負利率的銀行一樣,「時間越存越薄。」別笑,這是發生在多數人身上的現象。

請算一下,十年前,你每小時的薪水是多少?現在呢?你可能發現,自己的時薪正在貶值,連通貨膨脹速度都趕不上!

要脫離窮忙族輪迴,就要拿回時間主控權!

你還在列「to do list」? 
快點思考「to be」,知道什麼不要做


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指出,現代人需要「第四代時間管理」, 它跟傳統時間管理的最大差異是,它不只談事,還談人。

過去,時間管理談的是「to do list」(待辦事項清單),它用的是加法,盡可能的把所有事情塞入你有限的時間裡,但最後卻常常因為太累,且不知道為何而戰,最後放棄管理時間。 然而,第四代時間管理的重點是「to be」(你想成為什麼?)。你必須先思考,你想成為什麼?然後,設出優先順序,善用減法,做關鍵的事情。源頭想清楚了,談「to do list」,才有意義。

「知道不做什麼,比知道要做什麼,更重要,」寫下暢銷書《從A到A+》(Good to great)的作者柯林斯(Jim Collins)說,每年初始,他都會列出今年他優先要做的事情,也寫下不要做的事,最後,清單理出來後,他又會再刪除最後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不浪費一點時間在上面。這樣才能專注在重要的事上。

因此,要拿回時間主控權,請先從源頭規畫目標開始,按照八二法則分配時間,將精力集中在關鍵的二○%事情,捨棄不重要的。空出來的時間,你必須自我投資,去充電、閱讀,或陪伴家人,創造你想要的競爭力資產,譬如人脈競爭力、領導力等。

如此,時間流才會出現結餘,用來投資可增加個人競爭力的資產,一步步墊高你的競爭力,提升你的時間效益,成為「時間富爸爸」。

花旗銀行副總裁暨分行經理洪志成,就是一位時間富爸爸。

舞台上,洪志成拿起麥克風,「我們所有人都表現得很棒,就像是……」他如數家珍的說出某位優秀員工的優點,然後把禮物從口袋裡掏出來,拍了拍員工的肩膀。受獎者,感動莫名,剛上任的主管竟然這麼懂自己。

「只要我花時間,效果就做足。」洪志成手下管理的理財專員,操控新台幣千億資產,前四個月,他還接下一個事業單位,合計他手下員工二百八十人,他也是兩個小孩的父親。

跟所有人相同,他一天只有二十四個小時,若要平均分配,一個人大概分不到幾分鐘。但他卻有本事,不缺席小孩任何一場家長說明會,新業務照樣成長。 「我都抓point,然後,我讓時間自己再生出來。」洪志成說,他把三分之一的時間放在人身上,因為,「人對了,事情就會對了,」「這個人本來幫我做五分鐘的事情,我現在再投資一點時間在他身上,他未來可能幫我五十分鐘。」

「就像定存有利息,或是投資有獲利,我會越做越輕鬆。」洪志成決定了「投資標的」就全心專注。「要一擊就中!」上述的頒獎典禮,他先找來該員工的主管,把成績寫出來,然後討論、買禮物,在早晨通勤時,他腦子裡再排演一次當天情節,聽來很費工,但是,他透過總計不到一小時的時間投資,卻讓未來該部門近百位員工的時間真正被他所用。

猜猜看,一般人之所以時間管理失序,是因為:一、無法辨別事情重要性;二、無力或不願有條不紊的行事;三,缺乏堅持原則的自制力?

你如何對付時間敵人? 
要學習說不,辨別事情重要性


「大多數人的答案是缺乏自制力!」但柯維說:「我卻認為,那是確立目標的功夫不夠,而且不能由衷接受事有輕重緩急觀念所致。」

要成為時間富爸爸,你必須歷經三道關卡的淬煉。第一關,你能否對自己誠實?你必須跟自己對談,才能決定什麼是最重要的事。第二關,你能否取捨?定出明確的優先順序。第三關,你能否持之以恆做下去?

其中第二關,捨的學問,知易行難。最難的是,來自老闆的要求,這類要求總是永無止境,並無法抵擋。你能怎麼辦?

一○四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上頭就有兩個老闆,有時兩人各丟一件重要任務,她自己手上還有三場記者會要開,怎麼辦?「老闆要聽的是答案而不是拒絕,」把握這個原則,邱文仁的溝通三部曲就是:一、先傾聽,「這是給自己機會和老闆溝通,」你不能一開口就拒絕老闆。二、用實際數據(而非情境描述),告訴老闆自己目前的工作負荷。三、主動向老闆提其他可行替代方案。她深知,硬著頭皮接下任務,後果就是累垮自己,還達不到老闆的要求。因此,她藉由溝通三部曲,將「No」藏在答案裡。這樣一來,老闆就不會成為你時間管理的敵人。 時間,是別人搶不走的資產,也是你替自己加薪的最快捷徑。越早做,時間的複利越豐厚,是穩賺不賠的投資術。

「忙碌,只是偷懶的一種形式,那是因為你懶得思考和分辨自己的行動。」費里斯說。現在,拿起紙筆,盤點你的時間效益(見上表),擺脫窮忙族,學做時間富爸爸吧!

*7個步驟,從窮忙族變新富族!
步驟1 問自己 我最想成為什麼人?
用「我想成為一個XXX」,替你的時間帳戶開戶。
方法:替你的70歲生日寫篇生日頌,寫出一生最有成就與驕傲的事,了解自己的渴望。若真想不出來,就拿出紙筆以「我現在是,我有,我能夠……」為起始,憑直覺用力寫5分鐘,別中斷。

步驟2 列出我需要扮演的角色明細
方法:把現在自己扮演的角色列出,如員工、父親、兒子、某社團成員、義工等,然後,把不喜歡的角色刪除,先從容易脫離的開始,最後,選出7個你願意且必須扮演,且會做得好的角色。除非你是超級工作狂,否則別忽略家庭的角色。

步驟3 定出2年關鍵任務
方法:思考這些角色要達到你夢想中的目標、關鍵任務為何?什麼任務在未來1、2年達成,對達成理想最有幫助,如「我要成為頂尖的業務員」、「我要建立起自己的忠誠客戶群」。

再重複一次,要把能量放在「你比人家在行、讓你愉快,且對你生命遠景影響最大的事」。

步驟4 以SMART法,定年度目標
S(特定性)—別說去找客戶。要說:「每天都會去開發新客戶」
M(可測性)—要說「每天開發出50個具有100萬以上消費力、有購買意願的新客戶」
A(行動性與肯定性)—勇於拒絕跟目標無關的事,用詞可婉轉
R(實際性)—別定遙不可及的目標
T(有期限性)—才能評估成效 步驟5 每週與自己約會1次
請參考「4大象限圖」,訂出事情的優先順序。
方法:建議每週末用半小時做週計畫表,這半小時就是你跟自己的約會時間,請遵守。

步驟6 每晚回顧
方法:每天工作結束前,以書面做好明日行程表,要留下點可用時間,別全填滿。
另外,回顧今日結果,習慣每天檢視後,時間應用會更有紀律。

步驟7 恭喜你 你正快速累積起時間財富
但記得,要隨時維持熱情,讓你的時間管理持之以恆。
方法:如幻想自己將達到目標時的愉快感,或把大目標切割成幾個小目標,這樣就可提高成功率,增加自我成就感!

*距離七十五歲,你的生命還有多少分鐘 :
75歲的生命共3,942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25歲,你還有 2,628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30歲,你還有 2,365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40歲,你還有 1,839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50歲,你還有 1,314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60歲,你還有 899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74歲,你還有 52萬分鐘









http://ggyy.com/read.php?tid=10897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普考11次上榜 再登博士班榜首


中時 更新日期:2011/06/27 02:54 吳江泉/屏東報導



中國時報【吳江泉/屏東報導】



「讀書要有方法,一般人反覆死背,我是讀過一次就要記得」,曾通過十一次高普考的考試怪傑賴世昌,四進三出公務部門,目前擔任屏東地政事務所政風室主任,最近報考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班,又以第一名錄取。



五十二歲的賴世昌說,讀書方法百百種,但要在短時間內博覽百書,得靠有效率的記憶,像希臘三哲人如何記住?他就用賭博來聯結,祖師爺蘇格拉底用台語「輸嘎落底」、徒弟柏拉圖「別來賭」、亞里斯多德「安呢輸得對」,當然還有圖像、諧音、抽關鍵字等方法。



「要用已知道來記未知」,賴世昌說,卅六計要怎麼記?第一計瞞天過海,就想像在墾丁看日落沉入海底前「海天一線」;第二計圍魏救趙,因為鴨、鵝經常會咬小男生的生殖器,必須圍「二」救趙;第三計是人生脫離不了三把刀,剪刀、菜刀、剃頭刀,三把刀都能殺人,是謂第三計借刀殺人。



賴世昌說,他以前念高職,史地總是不及格,繪畫很有天份的他,但連藝專都考不上,當完兵只好讀屏東農專夜校,結果還是二一差點被死當,只好休學。



後來他找到有效率的讀書方法,像八國聯軍就用「餓的話每日熬一鷹」來吃,不必死背就永遠記住哪八國。



「想考好試,得先蒐集考試方向」,賴世昌說,準備好了再看考題,是浪費時間的做法,要先研究過去如何出題,蒐集考試方向再來讀,他用兩個月時間準備博士班考試,總共買了廿萬元的書籍,從法學碩士跨界到教育領域,就是用略讀、快速記憶、立體對照章節等各種方法完成。



在念完法學碩士後,他繼續攻讀教育博士,賴世昌希望把過去廿多年來讀書、記憶、考試的自修領悟經驗與理念進行學術研究,將在五年內完成「記憶策略在公職考試上應用之研究」博士論文,教大家不要用死背方法讀書,才會快樂地念書。


Reference: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627/4/2u08i.html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平常我們有許多時間都是被偷走的,請問您能試著列出這些偷走時間的因素嗎?




彙整一下偷走時間的因素:大部分是我自身或周遭發生,也有可能是大家也會發生浪費時間的情形


 


沒習慣: 沒習慣早睡早起,總是晚睡,早上沒精神頭昏腦脹,上班沒效率,拖延下班時間,或明天再做


沒集中:  ican聽課時沒集中精神認真聽,導致習題做錯,需再從聽一遍


沒效率: 家人:碗沒洗乾淨,使用前需再洗一遍


     員工:工作時缺失太多,需花更多人力修正和輔導


沒規律東西亂放,花時間找東西


沒固定: 電腦檔案資料放在不同地方,花時間找檔案


沒計畫: 沒有好的休假計畫,一放假就睡到自然醒,浪費一個上午時間


              沒有日、週、年度工作計畫或學習計畫,導致浪費年年虛度


沒目標: 人生沒有明確的目標,幾歲結婚、生子、買房、買車、退休規劃、當老闆、  賺多少等人生目標                      


沒教導: 沒教導小孩需隨時收拾玩具書籍,導致花時間自行善後


   沒教導員工部屬分攤一部分工作,以致於工作量過重


沒思考: 講錯話,需花更多時間解釋和溝通


沒重點: 工作上做了很多事,都不是核心事務,沒有做到80/20法則


沒自制: 沒自我約束,亂吃東西,吃垃圾食物,三餐沒定時定量,把身體弄壞,花錢花時間看醫生,調養身體


沒穩定: 一直換工作,沒累積經驗和成果,一直花時間從新學起


沒價值: 花太多時間看電視、上網、聊天講電話、浪費時間,總是花大部分時間做簡單的,喜愛做的事,可能是沒價值的瑣事,而花少少的時間在重要事,EX找論文資料


OFF: 大前研一OFF學觀點:會玩,才會成功。除了工作外,人生要有計劃休閒,享受音樂、運動、假期,真正的消除疲勞外更能以積  極向前的心情面對工作。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書高手


*舊教材、舊課程的學習*
當教完好幾課、半冊、或一冊書的時候,我們要準備期中考、期末考、段考等。這時候我們對教過的內容有大概的印象,開始要去K書準備考試。
你知道了八十/二十法則,會想積極應用這個法則。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猜錯會出題的百分之二十。假設你猜錯了,反而會失去百分之八十的分數。

如何避免猜錯,最好的方法是不要猜,而是做有效的分析。
在可能的情況下,蒐集前幾屆或別班的考古題,一方面分析題型,一方面標註命題內容,在課本相關內容上畫上特別的記號。當那一個地方的特別記號越多時,就會知道那將是關鍵的百分之二十。

甚至可將過去學力測驗以及指定考試考題找出,逐次標入歷屆聯考已被命題的內容。很多參考書其實已經幫同學作了這方面的整理。假設你看到某段內容的聯考命題率特別高時,在學校中的大小考試,甚至是未來的學力測驗及指定考試中,相對命題機率也會升高。
假設考古題或其他題目不易收集時,參考書中的題目(尤其是有標記特別顏色或符號的題目),以及課本中的習題都是參考的依據。某一部分內容的重要題目或習題特別多時,代表那個部分越重要,老師們從那些部分內容出題的機率也會大增。

當你參考諸多資料,確定可能出題的百分之二十的課程內容,你要在最佳的身體狀況、最好的K書時段,花較多的時間,優先並全力去準備這百分之二十的內容。當你確定這百分之二十的內容全盤吸收後,再花少部分分時間去K其他百分之八十。
這樣你可以大幅減少K書 時間,並且成為班上的K書高手!

K
書高手武林祕訣
上課前或課堂中,用兩三分鐘的時間翻看並預習所要上課的內容。嘗試標記出重要精華區,提醒自己上到該部分時,全神貫注用心吸收。
考試前,分析考古題、歷屆大考考題、習題、參考書等,標記經常命題區,確定百分之二十命題區的所在,在最好的K書狀況下,花較多的時間,全心全力去K透這百分之二十。

哈利波特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
一又四分之三的K書計畫
&哈利波特在九又四分之三月台搭上快速火車,瞬間到達「霍格華茲」的魔法學校,學習各式麻瓜不會的魔法。

假設現實生活中也有這個月台該有多好?我們就可以快速K完並學會所有的課程內容!&

*九又四分之三月台*
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裡,有九又四分之三月台,可以快速抵達「霍格華茲」學校,可以速成魔法。但是現實生活中,這個月台並不存在,我們必須一丁一點地K書,才能夠學會要測驗的內容。

K
書要K得完、K得快、K得好,才容易在考場上拿到高分。
在期中考、期末考、模擬考、指定科目考試中,都是一次同時考許多科目。如何同時準備多項科目,並且各個科目都讀得滾瓜爛熟,光硬K是行不通的。如果沒有好的K書計畫,就算你K得很認真,結果你還是有可能K不熟、K不完,在考場上無法發揮實力。


*老師也有一套「八十/二十法則」*
如果你將最近三、四年中的期中考、期末考、或是聯考的考古題找出來,做一個題型分析後,會發現大部分的題目集中在特定的課程及章節上。這些內容中出現考題的機率相較於其他章節要高出許多。並不是其他章節的內容完全不重要,但是在時間有限且必須做總複習的時候,這些高命中率的精華區,是需要分配較多時間的。

在我瞭解了「八十/二十法則」後,再翻閱以前給同學出的考卷,確實發現自己完全也在不知不覺中,配合「八十/二十法則」在出題。大部分的題目都集中在少數幾個特別的章節裡。雖然每年都重新命題,但是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理由很簡單。因為在同一門課程中,重要的內容永遠一樣,對於不同屆的學生而言,最不熟悉的部分也大同小異。考試的目的就是針對重要且同學們較不熟悉的部分,測驗大家的程度而已。所以重要的部分會占一張考卷大部分的分數,而重要的部分也僅集中在一小部分的課程內容中。

你知道了「八十/二十法則」後,是否想要改變一下你的K書習慣呢?
K
書高手武林祕訣
☆K
書高手是不要K得多、K得久,而是要K得精、K得準。
找出會帶給你考試分數的百分之二十的精華區,你會獲得百分之八十的分數。

※80/20
法則的高手過招
掌握關鍵的百分之二十
&如果你知道了百分之八十的成績,來自於百分之二十的課程內容,或是來自於百分之二十的上課時間,你一定很想知道,要如何找到那關鍵性的百分之二十呢?


*二十耕耘,八十收穫*
八十/二十法則與我們直覺下的認知大不相同。一般我們會認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所以八十分的收穫來自八十分的耕耘。但是「八十/二十法則」告訴我們:八十分的收穫乃來自於二十分的耕耘。
如果我們可以精確地投入這二十分的耕耘,不僅可以擁有八十分的收穫,並省下六十分的耕耘。
八十/二十法則無法從機率理論解釋。有人用混沌理論解釋,認為八十/二十法則符合混沌理論中的「反饋迴路」效應。這就是說,當一開始時僅有微弱影響力的部分,會逐漸加大它的影響力,最後變成影響全局的主要力量。姑且不論用何種理論才可以解釋八十/二十法則,我們關心的是如何找到會影響全局的「關鍵少數」。

*八十/二十法則的考試應用*
理查.柯克(Richard Koch)在《八十/二十法則》(The 80/20 principle)這本書中提到,他在英國牛津大學念書的時候,就會靈活地運用八十/二十法則。他的家庭教師建議他千萬不要把一本書從頭到尾讀完,並勸他應該先讀引言、再讀結論,接著讀其中的精采片段,這樣才可以快速吸收書中的精髓。柯克那時就體會到,一本書百分之八十的價值,只在其中百分之二十的頁數,並以看完整本書所需時間的百分之二十來吸收。


柯克在考試前分析過去的考古題,找出會占考試大部分內容的「關鍵少數」,即那百分之二十的重點,結果他發現起碼可將百分之八十的題目答得很好,有時候甚至可以回答到百分之一百。他雖然沒有很認真K書,但總是獲得優秀的成績。

*高分的祕訣*
讓我們想一下,為什麼柯克會考高分:
他僅須K百分之二十的內容,所以他節省很多時間。
他全力集中在百分之二十的教材上,所以讀書效率提高。
他只K百分之二十的課程,所以不會K得越多,卻忘得越多。
他抓到百分之二十的精華「關鍵少數」,所以獲得百分之八十的分數。
他把節省下的時間再去K其他科目,所以其他科目也可以獲得高分。
我們可以歸納他考高分的理由有二:一是精確地分配時間在會出題的精華課程上;二是他找到精華課程之所在。

*八十/二十法則」的發揮*
當我們要應用八十/二十法則時,可以依學習階段區分成兩個狀況。區分的方式很容易。第一類是針對新教材、新課程,第二類則是針對舊教材、舊內容。
前者你是第一次上課學習,不太容易掌握命題區的「關鍵少數」。但是對於後者,你已經上過課,對教授課程的範圍與難易程度,有大概的輪廓和印象,雖然仍舊很模糊,但是比前者多知道一些。

*新教材、新課程的學習*
當你學一課新英文、一章新化學、或一個新的數學公式時,大部分是老師依課本或講義內容介紹,老師講到哪裡,你聽到哪裡。老師有抄寫黑板講義時,你可能會跟著抄,或不會跟著抄。
上課的時間很長,你不太容易從頭到尾都全神貫注地聽課。或許你在部分的時間沒有專心聽講,但當老師講到那可能出題的百分之二十的內容時,你必須在精神上全副武裝、竭盡全力聽懂那「關鍵少數」的精華內容。

如何判斷哪些課程或教材才是關鍵少數,最好的方法是作預習。我們並不是鼓勵同學投機式地聽取上課內容,只是當精華內容在課堂中出現時,你必須全神貫注。預習是抓住那「關鍵少數」最好的方法。
預習並不需很長的時間。在上課前的兩三分鐘,在老師剛進教室的時候,在老師與班上同學寒暄的時候,你就可以很快地翻一下這堂課所要教的內容。看看會教什麼生字,會上哪一國的地理,會教什麼樣的數學公式。依自己過去的學習與考試經驗,對於可能會命題以及自己較不擅長的地方,用鉛筆打一個記號。當老師講到那個地方的時候,特別用心聆聽。

假設你在上課前沒有時間翻書,那麼也有兩個方法可做。你也可以利用上課的空檔時間,在抄完筆記或老師休息的時候,翻看一下還沒有教到的內容,在「關鍵少數」上打上專用的記號,提醒自己等一下要特別注意。或是有些老師上到重要地方時,會特別提醒同學,這時候你也該標記提醒自己注意的符號,並且專心吸收上課內容。
開始練習的時候,可能無法精準抓住「關鍵少數」,等多練習幾次後,就會熟能生巧,並且提高你的命中率。


    舊教材、舊課程的學習*
當教完好幾課、半冊、或一冊書的時候,我們要準備期中考、期末考、段考等。這時候我們對教過的內容有大概的印象,開始要去K書準備考試。
你知道了八十/二十法則,會想積極應用這個法則。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猜錯會出題的百分之二十。假設你猜錯了,反而會失去百分之八十的分數。

如何避免猜錯,最好的方法是不要猜,而是做有效的分析。
在可能的情況下,蒐集前幾屆或別班的考古題,一方面分析題型,一方面標註命題內容,在課本相關內容上畫上特別的記號。當那一個地方的特別記號越多時,就會知道那將是關鍵的百分之二十。

甚至可將過去學力測驗以及指定考試考題找出,逐次標入歷屆聯考已被命題的內容。很多參考書其實已經幫同學作了這方面的整理。假設你看到某段內容的聯考命題率特別高時,在學校中的大小考試,甚至是未來的學力測驗及指定考試中,相對命題機率也會升高。
假設考古題或其他題目不易收集時,參考書中的題目(尤其是有標記特別顏色或符號的題目),以及課本中的習題都是參考的依據。某一部分內容的重要題目或習題特別多時,代表那個部分越重要,老師們從那些部分內容出題的機率也會大增。

當你參考諸多資料,確定可能出題的百分之二十的課程內容,你要在最佳的身體狀況、最好的K書時段,花較多的時間,優先並全力去準備這百分之二十的內容。當你確定這百分之二十的內容全盤吸收後,再花少部分分時間去K其他百分之八十。
這樣你可以大幅減少K 時間,並且成為班上的K書高手!

K
書高手武林祕訣
上課前或課堂中,用兩三分鐘的時間翻看並預習所要上課的內容。嘗試標記出重要精華區,提醒自己上到該部分時,全神貫注用心吸收。
考試前,分析考古題、歷屆大考考題、習題、參考書等,標記經常命題區,確定百分之二十命題區的所在,在最好的K書狀況下,花較多的時間,全心全力去K透這百分之二十。

哈利波特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
一又四分之三的K書計畫
&哈利波特在九又四分之三月台搭上快速火車,瞬間到達「霍格華茲」的魔法學校,學習各式麻瓜不會的魔法。
假設現實生活中也有這個月台該有多好?我們就可以快速K完並學會所有的課程內容!&

*九又四分之三月台*
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裡,有九又四分之三月台,可以快速抵達「霍格華茲」學校,可以速成魔法。但是現實生活中,這個月台並不存在,我們必須一丁一點地K書,才能夠學會要測驗的內容。

K
書要K得完、K得快、K得好,才容易在考場上拿到高分。
在期中考、期末考、模擬考、指定科目考試中,都是一次同時考許多科目。如何同時準備多項科目,並且各個科目都讀得滾瓜爛熟,光硬K是行不通的。如果沒有好的K書計畫,就算你K得很認真,結果你還是有可能K不熟、K不完,在考場上無法發揮實力。


*台大的K書生活*
超級K書教練在考大學聯考的時候,跟大多數的考生一樣,也擬列過很多個K書計畫。規定自己一天要K哪幾科,每一科K多少頁,做多少題目。後來發現每當列出一個計畫後,很少可以依照自己設定的進度念完。進度一落後又要修改計畫,結果就變成不斷地修正K書計畫,好像永遠也追不上自己所期望的K書進度。
後來大學聯考還考得不錯,順利進入了大學。但是進了大學後,發現過去的K書習慣與擬定K書計畫的方式,沒有辦法應付大學的課程。主科的內容都是未曾接觸過的,第一次碰上時,感到既深且難。往往教授只教了 一兩 個禮拜,就是幾十頁的原文書,壓力相當大。

當時就在思考如何能夠K得快、K得好、K得完,大學生活又能過得多采多姿呢?
K書三部曲*

結果我設計了一個K書三部曲。讓自己順利K完書,也過了一個豐富精彩的大學生活。
超級K書教練的訓練課程是這樣規畫的:一般人考試大部分都K不完。即使K完了,也記不熟。如果要融會貫通,完全理解內容,最少要K三遍。
所以我就規定自己,每一個科目的教材在考前都要看三遍,K了三遍後,就可以在考場上徹底發揮自己的實力。
但是書那麼多,時間那麼少,如何K三遍呢?所以就有了K書三部曲的想法。

假設第一遍K書的時候要花T時間K完,那就是第一部曲。
那麼在第二遍的時候,因為已經瞭解大部分內容,我們僅需以第一次的一半時間(1/2 T)再複習一次,這是第二部曲。
最後在考前,為了讓自己K得更熟,加強記憶,我們再以1/2 T時間的二分之一,也就是1/4 T的時間去做總複習,這是第三部曲。這樣就可以將該K該記的部分全部送入大腦中。
如此一來我們總共要花的時間,就是13/4 T的時間,所以稱為一又四分之三的K書計畫。

*一又四分之三K書捷徑*
假設在考前,你還剩下一個禮拜的時間,依照K書三部曲,在第一部曲中,你須以前四天K完第一遍,再以一半的時間(兩天)做第二次複習,最後以兩天的一半(一天)做總複習,總共七天中你從頭到尾K了三次,已經滾瓜爛熟,上考場自然不會緊張,看到考卷也會得心應手。

依照一又四分之三的K書計畫,不管是什麼考試,在考前還剩下多少時間,要求自己以考前所剩時間的七分之四去K完第一遍,再以七分之二的時間做第二次複習,最後以七分之一的時間做總複習。如此一來,該記的絕對會牢牢記住。

超級K書教練在大學時發明這招獨門招式,結果在台大念書時,得到了許多次書卷獎。你要不要也試試看?一又四分之三的K書計畫,說不定比九又四分之三月台更神奇、更快速,也許它就是你進入理想學府的超級捷徑!

K書高手完整書摘
一、80/20 法則
80%
的成績是來自於20%的課程內容,如何找到那關鍵性的20%呢?
A.
分析過去的考古題,找出會占考試大部分內容的「關鍵少數」,即那百分之二十的重點。
考高分的理由:一、找到精華內容所在。二、精確地分配時間在會出題的精華內容上

如何找到精華內容呢??
新課程、新教材的學習:
最好的方法是「預習」,若沒時間預習可用二種方式預習:
A
利用上課的空檔時間,在抄完筆記或老師休息的時候,翻看一下還沒有教到的內容,在「關鍵少數」上標示專用的記號。
B
老師上到重要地方時,會特別叮嚀同學,這時也該標記提醒自己注意的符號,並專心吸收上課內容。

舊課程、舊教材的學習:
A
蒐集前幾屆或別班的考古題,一方面分析題型,一方面標註命題內容,在課本相關內容旁畫上特別的記號。
B
找出過去學力測驗及指定考試的考題,逐次標記歷屆大考已被命題的內容。有些參考書已經幫你做好整理,可以特別注意這些「關鍵少數」的內容」

二、時間管理
A
找一張活頁紙,將一天二十四小時,以每半小時為單位畫一格,在表格中詳實記錄一天的活動,
算出自已每天實際能夠K書的時間。
B
大時間做大事,小時間做小事
大時間區:晚上下課後、周末
小時間區:通車、等車、等人、整理書桌、上網找資料
大時間做的事:背課文、寫習題、複習
小時間做的事:背單字(製作單字卡)、下課十分鐘內:整理上課筆記、訂正考卷答案、翻閱參考資料、在等老師進教室的時間:預習這堂課要教的內容、等公車、坐捷運:背單字、閉目養神、回憶今天的上課內容


三、K書從上課開始
A
上課要專心聽講,在上課的時候就開始理解、思考並K教材的內容

上課K書術四大秘訣:
1.
準備三寶:在上課時準備同一科目的課本、筆記、參考書,方便上課時交互參考翻閱。至少要準備兩寶在同一堂課中運用
2.
利用老師授課時間:在課本及參考書上畫重點,並註記老師所強調的部分,節省回家畫線整理的時間
3.
利用筆記本:對上課內容做適當的回憶、整理與練習,加強印象。筆記本就是上課複習教材的最好工具。
4.
不帶問題回家:上課程聽不懂的部分,在課本及參考書上加註記號。課堂上 向 老師發問,或下課後與同學討論。想辦法解決,千萬不要將問題帶回家!提過的問題,你的印象會格外深刻。


四、配合自己的生理時鐘
每個人的生理時鐘都不同,我們可以透過生理時鐘的分析來找出自己最佳的讀書時間,發揮最大K書效益。

生理時鐘的分析:
在一張白紙上畫一個時間表,先將自己的作息時間分為兩個區塊,第一個區塊是上學日(或是上補習班日),另一個區塊是放假日。然後再依時間表,以「1」、「2」、「3」、「4」來標示自己的K書精神指數。在自己精神狀態最好的時間帶中打「1」,在最差的時間帶中打「4」,如此就可以找出自己在各個時段的K書精神指數。

妥善運用K書時間帶:
將所要K的書分為三類,最拿手的為「A」,普通的為「B」,最不拿手的為「C
分配K書時間的重點是:
K書精神指數最佳的時間帶中,去K最不拿手的科目
K書精神指較差的時間帶中去K最拿手的科目
在時間帶「1」中去KC」的科目,在時間帶「2」中去KB」的科目,在時間帶「3」中去KA」的科目。
利用時間帶「4」從事與讀書無關的事:幫忙家事、購物、上網查資料等。

五、午睡是K書的中場休息
一般人的生理時鐘週期,一天當中工作效率最高的時間大學在早上十點左右。若中午小睡片刻後,下午三點左右將出現另一個工作效率的高峰。
效率最高的時段用來K書,效率最低的時段拿去睡覺。
若是晚上打算要讀到十二、一點,建議晚上六、七點時吃完飯後,可以小睡片刻再起來唸,會更有精神。
不建議超過十二點以後睡,除了唸書效果不好外,會造成身體的負擔及早上上課時的精神不集中或打瞌睡。

六、考前三部曲
考前安排自己的讀書計畫,考前盡量K三遍,越K越快,越K越熟。

七、利用SWOT 找出個人學習優劣勢
S
:優勢
W
:劣勢
O
:成功機會
T
:威脅

找出自已最弱的項目之後,就必須在最好的K書時段閱讀,由淺入深,由簡入繁。

利用SWOT 找出個別科目的學習優劣勢:
找出自己個別科目不懂的關鍵點,徹底釐清觀念,並準備筆記本,記錄所有難解的題目。



八、K 書的邊際效益
當某一科的實力非常高或非常低的時候,所獲得的K書效益都不是太高。
分數越高時,要再進步的難度與門檻都加高,每進步一分都須花費大量心力
最能發揮「K書邊際效益」的科目應該是你程度中等的科目。
如何調整K書順序呢?
1
以中等程度的科目為K書首要重點
2
以弱勢的科目為次要重要,這些科目絕對不可以放棄,起碼要掌握最基本的分數
3
以強勢科目為最後重點。仍然需要花一點時間去複習,以維持自己對該科目的熟悉程度

九、擬定K書計畫
擬定K書計畫,要考慮四個項目:
K書時間」、「K書目標」、「K書自我考核」、「K書緩衝區」
A. K
書時間:第一個要計算的就是還剩下多少可用的K書時間
B. K
書目標:開始評估每一科要K的內容,並計算讀完一遍所需的時間
若時間充裕,可安排自己讀完三遍的時間,以增加對教材的熟悉度
若發現讀不完,可有二種選擇:
(A)
增加讀書時間:取消較不重要的事、減少原有的休閒活動或用餐時間
(B)
減少K書內容:選擇最重要的20%的內容先讀完,還有時間的話再去讀較不重要的部分

當有很多科目要讀時,最好的方法是,一天之中安排讀兩科到三科。一方面提高讀書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亦可增加K書效率。
C. K
書自我考核:可規定自己
一天要背多少單字
一天要算幾題
一天要看幾章

依自己對不同科目的實力與K書進度,設定K書目標,當達成考核點時,就依原計畫繼續前進。如果未達預設目標,就必須再加油。

D.K
書緩衝區:把週六或週日的半天時間列為K書緩衝區,當週不足的進度追回或從事其他休閒娛樂,獎賞自己當週的努力。

十、K書鐵人的文房五寶鉛筆、橡皮、原子筆、螢光筆、尺
畫重點的技巧:
第一次畫重點時,用鉛筆來畫線
複習時,發現那部分已十分熟悉或不特別重要時,就用橡皮擦去
若覺得重要再以紅或藍原子筆畫在原來鉛筆畫過之處。
第二次複習時,再以螢光筆畫在原子筆畫過之處。
注意:螢光筆所畫的地方必須精挑細選,只畫最重要的內容,不要整頁都是螢光筆的記號
必須畫得有層次,並且越畫越少
尺的用途:寫考卷、解數學題
尺是讓課本變乾淨、考卷變漂亮的重要工具。它還能幫助你避免看漏題目,穩定考試心情。

十一、如何K到考試重點?
讀書秘訣:速讀課本
一拿起課本,就先迅速概略讀過一遍,瞭解內容的深淺與難易的分布狀況。速讀一遍之後,再細讀好幾遍。細讀時,分別做上不同記號提醒自己注意,
精讀時,先讀前面三分之一,接著讀最後三分之一,然後才讀中間的三分之一。難的考難往往集中在最後面,先讀先會,先會先熟練。

十一、SQ3R讀書術(參考 http://www.hfu.edu.tw/~pc/freshman/learn1.htm)
其步驟可分為五:
1.
概覽(Survey)2.發問(Question)3.精讀(Read)4.背誦(Recite)5.複習(Review)
壹:概覽
  所謂概覽是指先將我們要研讀的範圍迅速、概略地瀏覽一遍。概覽時注意書名、作者、出版日期、前文、序言、目錄、附錄、參考書目、索引等以瞭解全書的大要。然後迅速略讀內容,注意其章節的分法,如每章有簡介或總結,更不可忽略。如此可獲得對該書的粗淺印象。此外,注意它的圖表與標題,從其大標題、小標題、正體字、粗體字的不同來區分它們的重要等級。再者,注意閱讀第一段及最後一段。因為第一段通常會說明全篇的主旨,最後一段通常是全篇的摘要或總結。

貳:發 問
  當你概覽之後,試著自發的提出問題,把篇名、章節標題、及其他關鍵字轉變成基本問題。你可以用「誰」、「什麼」、「何時」、「何處」、或「為何」等疑問詞來自我發問。設文章第一個標題為「權力的本質」,你就自問「什麼是權力的本質」。

參:精 讀
  在發問之後,你必須透過主動的、批判的閱讀,試著找出它的答案。當你碰到某些細節或段落裏的主要概念,有助於解答你所提出的問題,你可以劃重點、做眉批、或用螢光筆做記號以加強印象。以下是劃重點的原則:

(1)
讀完一個段落後再劃重點。假如邊讀邊劃重點,你後來會發現有些重點其實並不重要。
(2)
不要劃太多重點。在書上劃太多重點,反而看不出重點所在。原則上每頁所劃的重點不能超過該頁資訊的百分之二十。
(3)
劃重點有助於你做讀書筆記。
(4)
用雙線、曲線或黃色螢光筆把最主要的概念劃出來,每段只劃一個最主要的概念,並且只在其關鍵點劃線即可。假如主要概念分散在 數段,可用1,2,3,等數字加以標示,以利記憶。
(5)
用單線劃重要細節。通常每段不要劃兩個以上的重要細節,而且只在其關鍵點劃線即可。
(6)
對於最重要的概念可在書中空白處用星號「*」加以標示,以利於 複習。
(7)
重要的學術名詞的定義可用圓圈註記。
(
重要的細節如舉例、因果、步驟、特徵等可在書中邊緣處用「例」、「因」、「果」、「步驟」、「特徵」等字詞加以註記, 以利查考。

肆:背 誦
  在你讀完每一節後,暫時離開書本,試著向自己背誦教材的重點。用你自己的話或文字,將文中有關的問題的答案背誦出來。背誦時如有困難可以回頭重讀,一直到能背誦出重點為止。背誦時不妨大聲唸出來或寫在筆記上,如此可加深印象,有助於長期記憶。筆記的形式可依問題一一解答,或依綱要、圖表等形式來撰寫。在完成一節之背誦後,你可依此法繼續進行後面的章節。當全部完成後再重讀原文一次,以檢查筆記有無疏漏。

伍:複 習
  當你依上述步驟完成整篇的學習之後,可以開始作總複習。複習時包括你的課文眉批、重點、筆記、綱要與圖表。複習最好在平時定期進行,不要到考前才臨時抱佛腳。複習的步驟,首先重讀每章標題,試著回憶重點,然後參照筆記,將記憶模糊、未理解的部份,對照原書,再重讀一次。其次,複習每一節,就自己的筆記、書中標題與摘要迅速複習。
最佳的複習時間就是在記憶後的九個小時,最好的方式就是睡前讀完書,睡起來後再複習一次,效果最好。
也許有人會認為SQ3R法太浪費時間,但如持之以恆的練習,必會產生良好的效果。當然SQ3R法並非一成不變,可以因學習材料與學習目的不同做適當的調整。

十二、進三退二複習法
假設離考試時間還很久,考試範圍較小時,可以K新的書;離考試時間很近,考試範圍較大時,應該複習K過的書
「進三退二複習法」:每讀三課新教材,就退回二步,去複習二課舊教材,釘牢記憶。
複習時,應該以第一次讀書時間的二分之一為基準,不需要從第一個字開始念,而是要抓重點念。

十三、郝龍斌的默想法
K
書秘訣:先打開教科書的目錄頁,看著目錄列出的章節名稱,想著每一章的內容。然後再翻到各章節的課文部分,把課文仔細K一遍。接著蓋上教科書,想一想剛才閱讀過的內容。
經過默想後,就練習在課本的空白處寫出摘要。如果可以順利寫出來的話,就表示剛才K過的,已經全盤吸收。以後複習時,只要看看自己寫的摘要、重點,就可以「想」出該記住的內容。

十四、自我跳級術
K
書高手擅長自我跳級,學期初就K學期末的書,上學期就K下學期的書,高一就K高二的書、高二就K大一的書

十五、自我降級術
在舊課程上奠定紮實基礎,才能充分吸收未來新課程的內容。
若某一科成績不太理想,除了讀新教的課程外,最好找出時間去讀過去不擅長的內容。

十六、趕走瞌睡蟲的建議:
A.
降低頭部與身體的溫度。去洗把臉、洗冷水澡
B.
站起來念書或以走動的方式唸書
C
更換K書內容

十七、考前大猜題:
在考前,可以將授課老師的考古題,依課程內容前後順序,標記在教科書上,提醒自己注意。在考後,同樣要做考題分析,把出過的題目,標在課本上,看看自己考前猜透老師的心多少。




未完請参考以下全文檔案

§ 教出學習力及K書高手-呂宗昕980514



reference:


http://www.books.com.tw/books/series/series9861242554-5.php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時間管理與 K 書高手(下) http://ctld.ntu.edu.tw/epaper/?p=598


臺大教學發展中心「樂在學習系列演講」
時間:4/23/2007  12:30~14:30
地點:臺灣大學總圖書館 B1 國際會議廳

講題:時間管理與 K 書高手
主持人: 丁詩同 教授(臺大教學發展中心學習促進組組長)
主講人: 呂宗昕 教授(臺大化工系教授)
整理:賴慧玲(臺大外文系畢)
修訂:教學發展中心


黑鮪魚時間術


接下來要告訴大家「黑鮪魚時間術」。黑鮪魚是海中黑金,體型巨大,側身如甕,全身都是寶,一條可要價上百萬。黑鮪魚以做生魚片最為著名,可以用作生魚片的部分有:大腹、下腹、皮仔油和赤身。其中又以大腹最為肥美,但這部份的份量還不及黑鮪魚全身總重量的百分之一,若加上其他可做生魚片的部位,也不過佔總體重的百分之四十。假設我們把一天二十四小時當作是一條黑鮪魚,到底我們只用了那百分之一的大腹、百分之四十的生魚片、還是連其他百分之六十也運用得淋漓盡致呢?


請問大家一個晚上 K 書的時間有多長?很多人是晚上看完電視、吃飽飯之後才準備開始唸書。但對 K 書高手來說,上課的時候便開始同 步跟著 老師唸書。其實,一小 時的課 老師需要花大約三小時的時間來準備,如果同學不花三個小時來唸,可能無法唸懂老師教的內容。因此對於重要的課程,唸書的時間起碼要超過教授上課的總時間,所以最好利用上課的時間就開始好好K書,這樣便可以節省時間了。晚上洗完澡、看完電視的那一段黃金時間就像是黑鮪魚的大腹,如果只用這段時間唸書,而沒有利用小腹、皮仔油、赤身和其他百分之六十的部分,時間怎麼會夠用呢?因此要做好時間管理,要能善於利用零碎時間。如果能利用課堂之間的空堂來念些書、寫寫作業,長久累積下來的效果將很可觀。但要怎樣利用時間呢?我先送給大家一句話:


大時間做大事,小時間做小事。


連續、完整、效率高、不受干擾的時間就是大時間,不連續、不完整、效率低、受干擾的時間就是小時間。因此剛剛提到把手機關掉,就是增加大時間。背英文單字是小事,查英文單字也是小事,所以不要利用晚上連續的好時光來查單字,這樣太可惜了。寫大報告和大作業是大事,升上大學之後還有兩件重要的大事,就是培養自己中文和英文的聽說讀寫能力,因為將來出社會後我們常常要發表自己的想法、意見,好的表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訂正考卷也是大事,可惜大學考試常不發還考卷,但如果這門科目與你的未來發展密切相關的話,建議你在考完試心情較好的時候,訂正考卷上不會的題目或和同學討論,趁著印象最深的時候把觀念學好是重要的事。請記住:考卷是考完試後最重要的產物。這樣不管是對未來考研究所或是國考都很有幫助。因此,大時間要拿來做比較困難、需要長時間思考的事,小事情留到小時間做就可以了


A(成果)=B(效率)X C(時間)


 我很喜歡把不同的概念用簡單易懂的公式來表示,下面便跟各位介紹工作與學習成果的公式:


A-成果   B-效率  C-時間     A(成果)=B(效率)X C(時間)


如果 B=0 C=0 時,A 一定也等於 0。在 C(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想要增加 A(成果),就必須想辦法增加 B(效率),而在 B(效率)已提升到極致的情況下想要增加 A(成果),就必須想辦法增加 C(可用的時間)了。簡單地說,這個公式告訴我們只有想辦法增加時間或使用效率,才可以增加個人的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時段有不同的價值。有的人習慣早上唸書,有的人晚上唸書效率最高,每個人按照自己的生理時鐘,可以將一天分為下列四種時段:


        黃金時段—效率最高
       
白銀時段—效率次高
       
青銅時段—效率普通
       
石頭時段—效率最差


請想想自己是否將黃金時段花在正確的工作上呢?和大家分享一個重要的想法:黃金時段請留給自己用,不給男/女朋友、家人、老師或任何人用。假如你的黃金時段是晚上,那麼晚上的社團活動就盡量少去。想要家教的同學,可以找別的時段,不要拿自己讀書效率的黃金時段來家教。以我為例,白天是我工作力最旺盛的黃金時段,我不會安排會議、meeting,也不做打電話這類的瑣事,而把時間留給自己看書和研究。這段時間我不會花在學生上,但如果下午的時間學生要來找我討論,那就沒有問題。


 如果將剛剛提到的重要和緊急的概念結合起來,就是:


        黃金時段—效率最高—分配給重要又緊急的事
       
白銀時段—效率次高—分配給重要但不緊急的事
       
青銅時段—效率普通—分配給緊急但不重要的事
       
石頭時段—效率最差—分配給不緊急又不重要的事


請各位在紙上畫出一天 24 小時的空格,在空格中填入昨天做的事情,例如 8 時到 10 時起床梳洗、吃飯、看報紙。你會發現有很多時段是空白的,因為你早已忘記那段時間在做什麼,而大部分這些空白的時段便是被浪費掉了。我希望各位同學能成為 K 書高手,更期許大家出社會之後變成工作高手,對社會貢獻更大。工作高手並不是工作狂,是 work smart,而不是 work hard,是聰明工作、節省時間、得到更多收穫。在表格的直排畫完一天 24 小時之後,請大家在橫排畫出一個禮拜七天,每天睡前記錄自己一天的活動,以一個小時或半個小時為單位都可以。一個禮拜之後請拿出來檢討,將對自己的未來或學習很有幫助的項目畫雙圈,有幫助的項目畫單圈,稍微有幫助的項目畫三角形,完全沒有幫助的項目打 X。接著,請分別統計雙圈、單圈、三角形和 XX 所佔的時間。根據經驗,很多人在一個禮拜的時間中,花費在雙圈的時間上不到十個小時,也就是說,花了很多的時間在學習,但時間卻沒有花在刀口上,這樣是沒辦法有效率地獲得成果。


KQ


很多同學都是 K 書高手,在這裡老師也分享自己 K 書的方法給大家參考。


考試成績=1/6IQ2/6EQ3/6KQ


IQ 是智商,EQ 是情緒管理商數,KQ K 書技巧商數。真正會唸書的同學其實會縮短自己唸書的時間。當我回首自己的大學生活時,發現自己花太多時間在唸書了,應該把讀書時間縮短,將時間挪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因此,唸書時要考慮報酬率:時間報酬率和分數報酬率。假設有兩個科目要唸,A 科目花一個小時可以考到 90 分,B 科目花兩個小可以考到 90 分,A 科目的時間報酬率比較高。假設花一個小時 A 科目可以拿到 90 分,B 科目可以拿到 80 分,A 科目的分數報酬率比較高。會唸書的人不是一味追求高分,而是將時間分配到報酬率高的科目上,將更多的時間留下來學習更多課本、學校以外的事情。這點對臺大的同學特別重要。


一又四分之三 K 書法


 再回來看剛剛的公式。KQ 佔了考試成績的一半,因此要想辦法改善自己的讀書技巧。在此,介紹各位一個讀書技巧:一又四分之三的 K 書法,這是我在臺大化工系唸書時發明的方法:在重要考試前,一個科目要 K 三遍。如何 K 完三遍呢?


        第一遍 K 書的時間為 T
       
第二遍時間縮一半為
T/2
       
第三遍時間再減半為
T/4
       
因此,K 三次的總時間= 13/4T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每唸一遍就會「刪除」不重要的部分,這就是 K 書高手的秘訣。記憶力再好的人只唸一遍也無法取得高分,尤其大學的內容並不容易,可能要看兩遍三遍才會懂,因次唸三遍是必要的。念第一遍時,心裡要有唸第二遍的準備,要想辦法在唸第二遍的時候縮短一半的時間,速度加倍。因此一開始便要做刪除的動作,留下重要的部分。唸第二遍時從留下的部分再一次去蕪存菁。因此重點越畫越少、越畫越精,不斷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精華部份。K書高手的課本都可用「凡 K 過必留下痕跡」來形容。


怎樣利用這個方法來安排讀書計畫呢?假設離期中考還剩七天的時間,第一遍要唸四天,第二遍縮短為兩天,最後一天唸第三遍。再給各位同學一個忠告:很多同學到了大四想考研究所,發現自己大一的成績最不理想,因為剛進大學時心情放鬆沒有認真準備課業。因此,如果未來想升學、出國,大一成績常是關鍵。所以,大一大二的同學請注意自己的成績狀況。假設你想準備一項考試,從現在到目標考試的日期為止,不管是 20 天還是 200 天,請將總時間的 4/7 唸第一遍書,2/7 唸第二遍書,1/7 規劃念最後一遍。我有三位學生便是利用這個方法考過了困難的博士資格檢定考。


C 原則


做好讀書計畫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怎樣做好讀書計畫呢?古有明訓:「今日事,今日畢。」拖,是讀書高手的宿世仇敵,歷代高手都曾慘敗於其魔掌之下。因此打敗敵人的最佳策略,就是「不要拖」!「今日歌」是這麼說的:


        今日復今日  今日何其多
       
今日又不為 此事何時了
       
人生百年幾今日 今日不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 明朝又有明朝事
       
為君聊賦今日詩 努力請從今日始


重點是最後一句「努力請從今日始」。很多同學立志要學好英文,其實學好英文不一定要出國,在國內也可以打好基礎,重要的是從現在開始。有一個六 C 原則介紹給大家:


        Clear—讀書計畫的目標要明確
        Conduct
—讀書計畫要確實執行
        Control
—讀書計畫要妥善控管
        Continue
—讀書計畫要持之以恆
        Check
—讀書計畫成果要查核
        Correct
—讀書計畫要適時修正


不只是讀書計畫,將來各位到社會上工作時,這六個 C 字也可作為工作計畫的六個 C 字。做好這六個 C 字,可以增加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執行時,不要以花多少時間為目標,而是明確地以完成多少進度為目標。讀書計畫的時間不要列得太短,只唸一天而沒有持之以恆是 K 不好書的。如果發現 K 書進度落後或超前,要適時修正讀書計畫。讀書計畫不用排得很滿,可以保留一些空白的控管時間,如果讀書進度順利,空白時間便可好好休息;如果進度落後,這些空白時間便可挪來作為學習之用。


很多高中生用排課表的方式安排讀書計畫,例如早上讀國文,下午讀歷史。事實上,讀書計畫絕對不是排課表,而是將考試前可以唸書的總時間算出來,以小時為單位,然後計算 K 完書的總時間。假設這次期中考要考四科,將四科唸完一遍要 40 個小時,唸三遍的時間便是 40 乘以一又四分之三,也就是 70 個小時。唸書其實跟唱歌很像,要分輕重緩急,簡單的東西快快帶過,重要的部分就要好好閱讀。抓住這樣的感覺之後,讀書的味道就會慢慢出來了。如果計算之後發現 K 書的時間很充裕,便可依讀書計畫把書唸完。但這個情形往往不容易發生。大部分同學的時間都不大夠用。如果發現擁有的時間少於 K 完的時間,就必須有所篩選、取捨:重要的部分唸三遍,稍微重要的部分唸兩遍,不太重要的部分唸一遍;減少複習次數至兩次;減少看參考書的時間;減少優勢科目的準備時間,將較多的時間分配給能夠拉高分數的科目;如果是演算型的科目,減少練習題目的時間,專心瞭解基本公式和定律。很多同學的唸書方式是,將唸書的時間除以考試科目,例如 50 小時除以 5 科,每科唸 10 小時,這樣書是念不好的。必須懂得分辨每個科目所需的時間,自由分配運用。


不值得定律


再給大家一個不一樣的思考。很多臺大同學會希望把生活中各個不同的事做好,但想把很多事情做好,基本上是做不好的。應該權衡事情的輕重,專心做好重要的事,其他的事 OK 就可以了。問題要處理好,時間和智慧缺一不可。但是,過多的時間與過剩的智慧都是生命的浪費。在小事情上吹毛求疵,事情是做不完的,時間的分配要懂得優先選擇,很多小事情得過且過不見得是壞事,重要的事再精益求精。有一個法則稱做「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將它做好;
       
不值得想的事情,就不值得將它想通。


確實有很多人生的問題非常困難,即使大學教授也不見得瞭解。如果這個問題超過自己的能力和年齡經驗太多,暫時把它擱著不是壞事。專心把能力用在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上,是比較有意義的想法。


我們追求生活簡約樸實,思考也要講究精緻深遠。減少不必要的社交活動、不過度崇尚流行、減少不必要的說話、不過度追求享受、追求簡單的生活。最後,我要用我非常喜歡的菩曼仁波切的一段話和同學勉勵:


        今天我要做的事非常重要,
       
因為我把生命中的一天和它交換。
       
當明天來到,今天永遠消逝,
       
填補它的空缺是我所完成的事。
       
我努力耕耘,不要損失;
       
我選擇善良,不要邪惡;我希望成功,不要失敗;
       
因為我永遠記住,
       
我為這些所付出的是我生命中的一天。


祝福各位都是時間管理高手,未來都是工作高手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麥肯錫MECE原則與專案管理WBS技巧







在文【麥肯錫的MECE與代數正交基底】中,我們討論了麥肯錫人面對問題的基本思維架構-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並且點出MECE與數學上的正交基底關連性。問題一旦進行拆解或解構(Decomposition),思考途徑與解決方法便由此產生。


在專案管理中(Project Management, PM),MECE原則也廣泛運用,其中最常聽到的專案管理原則與技巧為WBS。所謂的WBS即是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分解結構)的縮寫,根據Wikipedia[1]說明,WBS為專案管理基本技巧之一,WBS使用階層樹狀結構(Hierarchical Tree Structure)與100%原則(100% Rule)來定義與組織專案範圍(Project Scope)。此外,一個優良的專案WBS技巧,是針對產出(Outcomes)所進行的拆解,而非工作項目(Actions)拆解。


在上述WBS說明中有三個重點,其一為樹狀結構分解方法,其二為100%原則,其三為分解標的。在分解標的上,WBS或PM採用針對目標結果產出的分解(果,輸出),而非針對行動之分解(因,輸入),一來結果產出較易定義,一切作為行動均以結果論,其二結果量化程度較易,量化評估指標得以導入。


結合樹狀結構分解方法與100%原則即是麥肯錫的MECE原則。樹狀結構(Tree Structure)與我們在專利分析工作中,拆解技術與功效所用的魚骨圖(Fishbone Diagram)或是品質管理的因果圖(Cause and Effect Diagram)相似,均是一種拆解工作與方法。不同點在於,WBS要求的拆解除了區別出不同元件要能互相獨立外,元件的總和要能完整,也就是所謂的100%原則。換句話說,一個有效的拆解,除了個別元素要能互斥外,整合後的元件亦具備完整性,即是麥肯錫的MECE原則。


圖一為Wikipedia所介紹的一拆解範例。不論是WBS Level 1、WBS Level 2或是WBS Level 3,所有元件的總和均為100%(100%在此範例中代表腳踏車),當然所有元件或是子元件均為腳踏車獨立與不可或缺部分。需要說明,系統拆解方法端視分析者與使用者有所差異(與定義有關),並且也是需要花時間與精力討論部分(需要全域思考與整合能力)。然而,一旦此部分工作可以克服,往後分析工作均能在此架構上展開,如同麥肯錫問題解決技巧一樣,見【麥肯錫問題解決模型的啟示】。


此外,雖然WBS先強調針對產出(Outcomes)的分解,但是其他面向分解,例如OBS(Organization Breakdown Structure)為功能組織分解,BOM(Bill of Material)為材料組成分解,RBS(Risk Breakdown Structure)為風險分解與RBS(Resources Breakdown Structure)為資源分解均可在此架構下進行[2]。換言之,針對產出分解、針對組織、針對產品材料、針對風險與針對資源等均可以相同MECE原則展開,建立分解架構、利用100%原則,盡可能在相同架構下分解展開。


最後,由麥肯錫MECE原則與專案管理WBS技巧可得啟示,物理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基本工即是建立架構、拆解、分析、最後整合不同元件,進而處理特定問題。當然,其中每一動作除了要有專業知識外,處理邏輯掌握亦是一重要因素。往後我們再根據此邏輯與原則,進一步以專利分析或產業分析案例進行說明。(1125字 ; 圖1 )


關鍵字 : 專案管理、麥肯錫MECE原則、工作分解結構 (WBS :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科技產業資訊室-- Amber 編撰)


參考資料:



reference:


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analysis/pat_A089.htm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理人月刊


2010年中文商管好書趨勢解讀


經理人月刊 /  2011/01/31



*採訪、文/郭子苓 編輯/陳清稱 攝影/賀大新

反思人生未來、講求實用速成,滿足職場上最迫切的需求
2010年台灣商管書反映出兩大特色:年輕工作者在經濟局勢急遽變動下,反思「人生、未來」課題;同時回歸職場最迫切的需求,尋求速效解答。

閉上眼,想像一個出社會不算久的大男生,還略帶些生澀、徬徨和不安,在每一次和上司、客戶的互動與對話之間,謹慎拿捏。但是,面對工作、面對人生、面對未來,他還是抱著許多樂觀的想像和盼望,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過更好的生活、成為一個更優秀的工作者。

這樣的大男生,你也許認識,也許熟悉,也許就是你自己。這群年輕工作者,就是2010年商管書讀者群的縮影。他們的職場需求、人生徬徨,具體而微地展現在書籍銷售上,讓去年的暢銷商管書榜承繼2009年的實用取向,談趨勢、經濟或管理的指標鉅作風光不再,增進工作效率和提升表現的技巧指南,更讓讀者買單,例如《跟誰都能聊不停》《筆記女王的手帳活用術》等實用技能類書籍,都展現出銷售佳績。

但和2009年相較,比起工作能力的增強,將解決問題的方法回歸內心,深化至精神層面和人生反思範疇的書籍,在2010年裡更吸引讀者注目,如在博客來商業類書籍暢銷榜名列第一的《這輩子,只能這樣嗎?》的熱賣,就是最佳例證。

特色1:經濟局勢急遽變動下,重新思索人生與未來
以《這輩子,只能這樣嗎?》為首,2010年暢銷商管書的第一大特色就是「生、未來」。23~35歲的年輕工作者,在經濟局勢急遽變動、網路泡沫化的氛圍中踏入社會,面對極度不穩定的外在環境,成家、立業等人生的傳統選項都顯得搖搖欲墜;也因此,當成長過程中的安逸不再,「我學的東西真的有用嗎?」「我這輩子還有別的可能嗎?」等疑惑,自然浮上心頭。

《這輩子,只能這樣嗎?》《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這些事等老闆來教,學費很貴!35歲前一定要養成的10種工作習慣》等以年齡、人生為名的書籍,結合心理學等社科領域的知識,從商業外的角度,為工作者的能力培養、人生觀和思考方式提供新的見解和反思機會,恰好回應了讀者對未來隱含的惶恐與不安。

特色2:渴望透過閱讀、學習,補強工作技能
「有實力,還要有技巧」,因此,當年輕工作者確定人生目標和努力方向後,第二步,就是補強自己的工作技能。2010年特別受到矚目的「5大工作術」──讀心術、說話術、筆記術、思考術、簡報術,可歸類為暢銷商管書的第二大特色,其中包括《FBI教你讀心術》《跟誰都能聊不停》《筆記女王的手帳活用術》《6頂思考帽》《大家來看賈伯斯:向蘋果的表演大師學簡報》等書。

5大工作術的熱賣,不但使年輕工作者在職場上的共通困擾與困惑呼之欲出,其中的因果關係,也有簡單的脈絡可循。我們可以這樣想像:一個7年級的社會新鮮人,不懂人情世故、對工作也半生不熟,面對5、6年級的老闆、客戶,更找不到合適的相處方式。當過去的經驗準則、來自父母、老師的諄諄教誨都不再管用時,他們便需要得以看穿人心的「讀心術」來察言觀色;接著,再利用「說話術」說出得體、好聽、受歡迎的話。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後,這群人最終必須回歸到工作本身,以「筆記術」「思考術」「簡報術」,幫助自己整理資訊、釐清思緒,才能找出創意、贏得表現。

2010年,Facebook、Twitter等新商業模式的崛起,讓逐漸復甦的景氣,依然在迅速變化的潮流中載浮載沉;一切變化得太快,沒有誰能斷然地歸納什麼、預測什麼。因此,2010年的台灣商管書沒有大師,不談趨勢也不談理論,一切反求諸己;年輕工作者現在最迫切的需求,現在就要在書裡獲得解答。










<<  1   2   3  >>

 

reference: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