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瀕臨破產到華爾街之王,他只做對了一件事情

我以前在華爾街媒體的時候,有幾次在工作場合碰到過達里奧。他本人有意大利血統,身材很高大,灰白色的頭髮,風度翩翩的,很有意大利教父的感覺電影《教父》裡那句經典台詞,尤其適合他:Great men are not born great, they grow great.

9月19號,在美國發售了一本新書,書名叫Principles,翻譯過來叫做《原則》,書名聽起來好像沒什麼特別的,但短短幾天時間,這本書在美國亞馬遜商業暢銷書排行榜上,就排到了第一名的位置;在所有類別新書的排行榜上,也殺進了前五名。

從瀕臨破產到華爾街之王,他只做對了一件事情

搶著為這本書寫推薦語的牛人不計其數,比如微軟的創始人比爾·蓋茨彭博社的創始人邁克爾·布隆博格、黑石集團的創始人蘇世民;美國的主流媒體,如《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財富》等等,也都在第一時間給出了好評。這本書的紙質書在發售的第二天就被搶購一空,即便是美國當地的讀者,也得等1-2個月才能收到這本書,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誰是雷·達里奧

這本書的作者叫雷·達里奧(Ray Dalio),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的名字可能比較陌生,但這個名字在投資界絕對是如雷貫耳——他被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全球100位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根據福布斯統計,他也是全球最富有的100位富豪之一。

從瀕臨破產到華爾街之王,他只做對了一件事情

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創立了一支叫做“橋水(Bridgewater)”的對沖基金:這支基金資產管理規模達到了1600億美元,換算過來差不多有一萬億人民幣所以,橋水基金也毫無爭議地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對沖基金。達里奧本人被稱之為“對沖基金教父”,媒體甚至管他叫“投資界的史蒂夫·喬布斯 ”。

我以前在華爾街做媒體的時候,有幾次在工作場合碰到過達里奧。他本人有意大利血統,身材很高大,灰白色的頭髮,風度翩翩的,很有意大利教父的感覺以他的江湖地位和獲得的成就,應該是特別受媒體關注的。但他本人卻非常的低調,他自己就說:不喜歡被太多人關注。

他的這個性格特徵,多少還是跟自己所從事的行業有關係。作為一支華爾街的對沖基金,是否賺錢的關鍵,還是要看它們的交易策略靠不靠譜。如果誰家基金開發出了一套賺錢的交易策略,就像開動了一台印鈔機一樣,可以源源不斷地賺錢。

但如果這套交易策略被別人知道了,那賺錢的機率就自然變小了。這也是為什麼,每年華爾街都有對沖基金的業績排行榜,有的基金居然會花錢把自家基金的名字從榜單上拿下來,避免被太多人關注,堅持要悶聲發大財。

這本書憑什麼火?

雖然這本書是剛剛出版的,但它其實並不是一本新書。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達里奧就開始寫這本書了。一般這種成功人士寫書,要不就是個人自傳,要不就是勵志雞湯;但這本書既不是自傳,也不是雞湯。它更像是一本武林秘籍,而達里奧就是那個寫秘籍的絕頂高手——他修煉了40年的武功,創立了對沖基金界的天下第一大門派;在他即將金盆洗手、退隱江湖之際,他把畢生絕學總結成了這本書,傳給了世人。

既然是高手的畢生所學,起名字應該有點特色吧?比如《九陰真經》、《降龍十八掌》這種名字,一听就很有氣勢。但這本書卻起了這麼一個普通的名字,叫做《原則》。這是為什麼呢?

這就要從達里奧寫這本書的初衷說起了。達里奧80年代開始寫這本書的時候,只是記錄一些投資方面的心得。因為做投資的不確定性很大,經常會遇到很多新問題、新情況,他後來發現,與其每次碰到新情況手忙腳亂,還不如靜下心來好好思考總結一下,是不是可以針對同一類型的情況和問題,總結出某種行為準則,來加以應對。

比如說,達里奧剛剛入行的時候,趕上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取消金本位,也就是美元不再和黃金掛鉤。當時他以為金融市場肯定會遭受毀滅性打擊,但沒有想到市場不僅沒有暴跌,反而暴漲了。達里奧就從這個事件中學到了兩條“原則”:第一,不要相信官方;第二,貨幣貶值和大量印鈔票股市來說是好事。

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比如80年代初,美國的失業率很高,美國的主要銀行持有很多拉美國家債務1982年8月,墨西哥出現了債務違約,這在當時算是個危機事件了。美聯儲為了應對這個危機,採取了寬鬆政策,結果為美國之後帶來了十幾年的大牛市達里奧從這個事件中又得出一條“原則”:危機發生之後,當局採取救助措施的影響,要遠遠大於危機本身的影響。這個“原則”在2008 年金融危機之後,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證。

因此,當時達里奧就給自己定下規矩,把每一筆投資的交易邏輯記錄下來,從中總結規律、提煉投資規則和標準,為之後的交易做準備。後來他發現,可以把這些“原則”編寫成電腦語言,代入數據進行處理,以提高投資決策效率這也直接影響了橋水基金,在之後開發出了那個著名的“全天候交易策略(All Weather Strategy)”,一步步成長為全世界最賺錢的對沖基金

從瀕臨破產到華爾街之王,他只做對了一件事情

把感性的經驗,變成絕對理性的原則,把投資失誤、投資感悟、投資策略系統化的語言表達,也成了橋水基金能夠笑傲江湖的關鍵所在。

後來,隨著自己的基金越做越大,達里奧發現,這個方法不僅在投資領域有效,在企業管理領域也很有用。所以,他在90年代中期就開始總結一些公司管理方面的“原則”。到2006年的時候,他已經總結了60多條管理和工作方面的原則,當時他把這些原則在公司內部進行傳閱,讓同事們學習和提建議。

到2010年,達里奧第一次對外公開了自己過去總結的所有《原則》。結果,外界的反應出奇的好,他發布的這個免費版《原則》,被下載了300多萬次,還收到了來自全世界各地的人寫給他的感謝信

這次這本新書《原則》,就是在他2010 年那版《原則》的基礎上,進行了一次全面的修訂和匯總整理。全書被分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他個人奮鬥史的介紹,第二部分是他總結出來的人生原則,第三部分是他總結的工作原則。後兩部分的人生原則和工作原則,大大小小的原則加起來有幾百條,主要以清單體的形式呈現,每條原則配上簡短的文字說明。

“人生原則”

在人生原則部分,雖然大大小小的原則很多,但總結起來,其實就是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叫做:擁抱現實,善待現實。其中具體的小原則有很多,比如:不要隱藏自己的觀點,再比如,善於接受他人的意見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原則,是在於我們對待錯誤的態度,它其實是一個等式:痛苦反思=進步。

達里奧說自己一個“專業的犯錯者”,英文叫Professional mistake maker。說白了,就是以專業的態度,對待我們犯過的錯誤。人生和事業的路很長,免不了要犯各種錯。在達里奧看來,我們對待錯誤的態度,決定了我們未來的人生是呈螺旋式上升的進步,還是螺旋式下降走向失敗和滅亡。

達里奧在職業生涯早期,曾經做了一個錯誤的投資決策,賠了很多錢。他後來回憶道:那次投資失敗是在他身上發生的最糟糕、但同時也是最好的事情。糟糕的地方在於,公司虧了很多錢,瀕臨破產,他不得不把員工全都裁掉,為了生存,他還找父親了4000 美金,把自己的車都給賣了。但好的地方在於,這件事情教給了他敬畏之心,讓他的狀態從“我是對的”轉變為“我怎麼才知道我是對的”。

而這些進步和成長,是成功給不了他的——成功只會讓人形成路徑依賴,一直重複過去的行為,無法實現進步;而錯誤往往可以給我們巨大的刺激,逼著我們去反思和進步。某種程度上,這本書裡總結的所有原則,都是由錯誤反思得出來的。

人生原則的第二大部分,叫做“通過五步,達到你想要的目標 ”,這五步分別是:設定目標、識別問題、診斷問題,設計解決方法,執行解決方案。這幾步聽起來很簡單,但大多數人不一定做得到,主要是有兩個原因:第一,人類的天性是自負的,我們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他人的認可。比如,有人對你的觀點表示不贊同,你會下意識地把他人的不贊同視為一種挑戰,甚至還會生氣。在這種狀態下,你很有可能表現失常,決策也可能出現失誤,這樣就達不到既定的目標。

從瀕臨破產到華爾街之王,他只做對了一件事情

第二,每個人都有盲點。有的人是近視眼,遠處的東西自然就看不清;有的人是遠視眼,近處的東西就看不清。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也是一樣,我們慣有的思維模式,可能會導致我們無法對形勢做出準確而全面的評估。

所以,人生原則的第三大部分就變得很重要,這一部分叫做“極度開放”——正是因為我們有各種各樣的局限性,所以我們需要開放地聽取他人的意見,尤其是反對的意見,而且最好是你身邊的高手提出的反對意見。

而要做到極度開放,我們就得正確評估自己和他人的優缺點,所以這就到了人生原則的第四部分:要明白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在這一點上,達里奧貫徹得非常徹底——很多男生玩過實況足球的遊戲,遊戲裡每個球員的能力值不同,比如有的遠射能力強,有的速度快,有的防守好。達里奧把這套能力值體系,搬到了自己公司,對員工做起了打分。比如,有的員工信賴度高,有的員工創新能力強,有的員工執行能力強,每個員工都被打分之後,同事和領導就知道這個員工的優點和缺點在哪裡。即便同事之間第一次工作,大家也能做出比較準確的工作預期。

從瀕臨破產到華爾街之王,他只做對了一件事情

人生原則的最後一部分,叫做:進行有效決策達里奧重點介紹了一個決策工具,叫做“可信度加權決策法(Believability-weighted Decision making)”。橋水基金自創立起,就奉行所謂的idea meritocracy,也就是“優秀想法至上”的原則,而不是“ 權力至上”的原則。想要讓最優秀的想法脫穎而出,第一步肯定是所有人把想法拿出來給大家看,第二步就是大家互相批判,提出不同的意見那在有不同意見的情況下,最後該如何決策呢?

通常情況下,要么是獨裁制,權力最大的人說了算;要么是民主制,一人一票,最後少數服從多數。但在達里奧看來,這兩種方法都不夠好,他覺得最好的方法,是充分考慮到每個人不同的背景,然後對不同專長的人提出的意見賦予不同權重,最後加權計算進行決策。

比如,當探討醫療相關話題的時候,有醫療背景的人提出的意見,在最後決策中所佔的權重肯定就會更大;會計背景的人,提出意見的權重就不會太高。如果探討的是一個跟會計相關的問題,那就正好是反過來。這種情況下,既保證決策過程的公平民主,又保證了最後決策結果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工作原則”

從本質上來說,達里奧總結的“工作原則”和“人生原則”是一脈相承的。他自己就在書裡說,“工作原則”其實就是把“人生原則”應用到了事業上。當然,因為做投資管理會更加複雜,所以工作原則的內容也更多。

根據他幾十年的經驗總結,他把一個組織崛起的過程分成了六步:第一步,是聚攏一批有宏偉理想的獨立思考者;有了這些優秀的獨立思考者,第二步就是奉行“優秀想法至上”的原則,讓最優秀的點子脫穎而出;第三步,想法都有了,就得有一個嚴謹的系統決策機制,讓好的想法能夠落實到行動上;第四步,決策帶來了成功,就可以到第五步:員工開心、用戶滿意,這樣就迎來了第六步:有更多帶著宏偉理想的獨立思考者加入。但如果第四步的決策帶來的是失敗,那就從失敗中汲取教訓,進行反饋和總結,直到成功為止。

從瀕臨破產到華爾街之王,他只做對了一件事情

為了達到這六步,達里奧一共總結了16條大的工作原則,裡麵包含了上百條小原則,它們被分成了人、文化,組織建設和管理這三個維度。而所有這些工作原則,都有一個前提假設:“優秀想法至上”,也即那個idea meritocracy。

達里奧認為,一個組織想要成功,並不是看創始人有多牛,也不是看手上的資源有多少,而是看這個企業是否能奉行“優秀想法至上”的原則。這些優秀的想法,很可能不是來自企業高層,而是來自企業中低層員工,甚至是剛入行的新人。

達里奧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前提假設呢?說白了,還是因為他奉行的另外一個人生原則:“要明白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在他看來,每個人的大腦和生理特徵都是不同的,每個人也都有自己專屬的優點和缺點;看問題的時候,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角度,也肯定有自己的局限性。

這個觀點也是有科學依據的。1983年的時候,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就提出了一個著名的“ 多元智能理論 ”。簡單來說,就是“衡量人類智慧和才能的角度不止一種”。

比如,著名的作家錢鍾書先生,高考數學成績只有15分,顯然他不擅長數理方面的研究,但你能說他不牛嗎?他高考的外語和中文成績是全優,最後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很顯然,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地方,也有自己的弱點和局限性。加德納的這個“多元智能理論”就明確提出了八種人類不同的智慧和才能類型,包括:語言、音樂、邏輯數理、視覺、身體運動、自知自省、溝通交流、自然觀察等等。

從瀕臨破產到華爾街之王,他只做對了一件事情

這就好比,我們不能把擅長身體運動的邁克爾喬丹,拿出來跟擅長邏輯數理的華羅庚相比;也不能拿擅長音樂的莫扎特和擅長語言的莎士比亞相比,因為他們根本不具備可比性。

企業裡也是一樣——區分企業員工的維度不只是他們的職能和級別,還得認識到,企業裡也有各種不同才能和缺陷的人。為了保證最終決策質量,就得把各種不同角度的觀點和想法都提出來,充分考證之後,才能保證最終決策的最優。

所以,要如何鼓勵大家把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毫無保留地提出來呢?這裡就涉及到達里奧另外一個重要的工作原則,叫“極度透明和極度真實”,英文是Radical transparency and radical truth。其實,在達里奧的人生原則裡,有一條叫做“極度開放”;在工作原則裡,這也是一脈相承,而且特別被濃墨重彩強調的一點。

那該如何做到“極度透明和極度真實”呢?一般情況下我們可能覺得,那就兼聽則明,多汲取別人的意見就好了。但其實,我們所說的極度透明,和達里奧推崇的極度透明,可能完全是兩碼事。

比如,在橋水基金內部,下屬被充分賦予了權限,可以直接挑戰上級,甚至是公司最高層的老闆比如,達里奧在2017年一次TED 演講上,跟全場觀眾分享了一封郵件。這封郵件來自於他的下屬,裡面是這麼寫的:“達里奧,你今天在公司開會時候的講話簡直不及格,你根本沒有做任何準備,不然的話,你不會講得這麼爛。以後,你應該多花點時間為開會做準備,如果需要,我甚至可以來陪你做準備,幫你熱身。”信的最後,下屬還補了一刀,說:“你要是覺得我的看法不對,可以去問其他同事,或者直接來問我。”

這封信雖然是發給達里奧的,但全公司的員工都可以看到。可以想像一下:在任何一家普通公司,一個下屬員工敢跟老闆這麼說話,老闆會怎麼想?他也許不會直接開除這名員工,但生氣肯定是難免的。

但對達里奧來說,這樣的對話每天都會發生,他也完全不會因為這樣的事情生氣。因為只有這樣,同事之間才敢這麼坦誠相待。在公司內部,不管級別高低,有任何的問題或想法,同事之間必須及時指出,這就是他們奉行的“極度透明”的原則。

除此之外,公司內部幾乎所有的會議都會被錄音。如果在開會的時候,談到了某位同事,但這位同事又不在場,在場的人就必須把談論這位同事的錄音發給這位同事。也就是說,公司不允許任何人在背後議論別人。

有一次,達里奧和公司另一位高管討論一位員工晉升的問題。高管覺得,這位員工的工作能力很強,可以給他升職加薪,但達里奧卻覺得這個員工的能力不夠。後來達里奧一想:不行,不能在員工背後議論他們。於是,達里奧就一個電話把這位員工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然後開始當面議論他。當然了,議論他的同時,也給了這位員工辯解的機會。

為什麼橋水這麼幹可以成功呢?哈佛大學有一位學者羅伯特·凱根,他研究發現,大多數企業員工,雖然表面上乾的是一份工作,但其實做的是兩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他原本要完成的本職工作;第二份工作,是要管理其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和印象,尤其要隱藏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展示自己光鮮亮麗的一面。但這第二份工作,其實非常浪費時間和精力。在橋水的公司文化里,大家只需要做第一份工作,只做最自然、最舒服的自己就夠了,不需要再在第二份工作上浪費時間精力。

其實,矽谷的很多公司也是這麼幹的。比如在Google,就奉行所謂的Radical candor,也就是“極度坦誠”的公司文化,鼓勵上下級之間直截了當地表達觀點和意見在“矽谷鋼鐵俠” 埃隆·馬斯克公司也是這樣:有一次他的公司SpaceX 研發的火箭在發射的時候爆炸了,之前在公司內部已經列出了10條可能會引發爆炸的理由,但最後實際引發爆炸的理由,卻是第11條。所以,馬斯克也汲取教訓,鼓勵員工大膽講出任何他們覺得有疑慮或者擔憂的事情。

從瀕臨破產到華爾街之王,他只做對了一件事情

不過,這個“極度透明”的原則也是有代價的——在橋水,新入職員工離職率非常高。據報導,三分之一的員工在工作的頭兩年之內就會離開公司。而且,根據這些離職員工的反饋,他們認為同事之間的交流溝通太過粗暴,而且經常處於被質疑的狀態。

不過,我倒是覺得,太過於玻璃心的員工,本來也很難在這樣的公司生存。這個主要是由行業特徵決定的:投資行業是一個極度需要理性的行業,個人情緒需要被屏蔽掉。巴菲特曾經說過:“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但實際上,做到這一點非常不容易。而真正能做到的那些人,都是極度理性的人,他們可以接受來自他人粗魯的反饋和質疑,不被個人和市場的情緒所綁架和影響,堅守自己的投資原則。因此,也更容易在市場上脫穎而出。

他做對了哪件事情?

正如達里奧在書中所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達里奧也同樣有自己的局限性。在達里奧的人生原則裡,有一條叫做“不要忘記20/80 定律”。20/80 定律的本意是說,在任何一組東西里,最重要的部分只有20%,剩餘的80% 都是次要的。其實,這本《原則》就非常符合“ 20/80 定律”。書中80% 的篇幅是介紹一個又一個的原則,但這些並不是最重要的;書中真正重要的20%,其實是製造這些原則的過程。

平常在工作生活中,我們會經歷很多事情,有的事情經歷完之後我們會得出一些經驗教訓,甚至有的時候就是靈光一現,產生了一些很好的想法。但人類大腦的默認設置是“短時記憶 ”——只要我們不是刻意重複去記憶某個東西,我們獲得的經驗也好,想到的好點子也好,很容易就忘掉了。

這本《原則》就是告訴我們:從人生和事業上獲得的經驗不要只停留在感性層面,一定要理性地進行記錄和總結。這本書裡的幾百條原則,都是達里奧自己一點一滴記錄總結出來的,是他個人的人生百科全書使用的時候就像搜索引擎一樣,當人生和事業遇到什麼問題,就直接去裡面搜索相關的原則作為決策的參考。

實際上,達里奧的橋水基金也是這麼做的,他們甚至在公司內部開發了一個叫Coach的工具軟件。員工遇到什麼問題,直接輸入關鍵詞,就能在這個工具裡找到相應的原則和解決方案。

無論是達里奧自己,還是他創立的橋水基金,他們都運轉地像機器一樣嚴謹精密 ——遇到的所有問題,都會被記錄下來總結成原則,下次再遇到的時候,就可以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案,然後照此執行。所以,無論是達里奧自己,還是他的基金,在市場上都很少犯錯,而且運轉的效率非常高。

而機器的運轉之所以比人的效率更高,是因為機器極度地自律,它會嚴格執行一切原則,不帶任何的情緒達里奧之所以能夠如此成功,就是因為他在不斷總結和提煉原則的同時,貫徹了機器一般的執行力和自律性。

已經拿到這本書的朋友可能也發現了,這本書裡每條原則對應的故事和案例並不多。達里奧最近在一次採訪中就說,他是故意不想寫太多自己的故事,因為他不想讓別人覺得,是因為他自己的故事和經歷,這些原則才成立。他希望讀者自己去檢驗、修正、甚至否定這些原則,而不要因為自己的成功,而盲目聽信這些原則。

從瀕臨破產到華爾街之王,他只做對了一件事情

因為,達里奧也非常清楚自己的局限性:他本人極度理性,做事富有邏輯性,可以不被情緒影響,這樣的性格特徵非常適合他所從事的行業,但並不一定能在其他行業也獲得成功。比如,在演藝行業,如果你是個絕對理性的人,你是很難去感染他人的。雖然達里奧已經非常成功了,但他個人的局限性,也會直接影響到他所總結的這些原則的局限性。

這也是為什麼他說,希望每個人都寫下自己的原則。因為,每個人的原則都應該是獨一無二的。

  • 作者|孫思遠
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MBA智庫立場。
20
遠讀重洋

微信公眾號:遠讀重洋(ID: readabroad)。第一時間帶你讀沒有中文譯本的國外暢銷好書,同步全球前沿知識、頂尖思想。

arrow
arrow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