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Welcome to 新富族 Joanne 's blog. *座右銘~「人的幸福不在自由之中,而在責任的承擔之中。」-安德烈‧紀德 *興趣~投資、理財、樂活 *研究~CSR、ESG、 財務與企管、電信與節能 2013/10/26從奇摩http://tw.myblog.yahoo.com/jw!rsX.CIGRCRa_XdFicsD_HV2W搬到痞客,請大家多來逛逛走走!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4年10月開始,Yahoo!奇摩正式推出關鍵字廣告,當時接受這種新型態網路廣告形式的客戶並不多,相當慢熱。2003年,Yahoo!以16.3億美金買下overture,從2004年開始,就積極推出關鍵字廣告服務。在台灣,2006年的關鍵字廣告終於有明顯成長,儼然成為網路廣告新行銷利器! 關鍵字廣告預算門檻低
Yahoo!奇摩資深行銷經理陳思芬表示,關鍵字廣告的費用比起其它傳統媒體,價格較低,但是形式也最新,客戶需要時間去認知、理解。不過只要熟知關鍵字廣告的用法,就能用合理的預算達到行銷效益。目前台灣的關鍵字廣告,2007年將會有70%的成長率! 關鍵字廣告預算較其它傳統媒體低,對沒有大筆預算投資電視廣告的中小企業而言相當適合。陳思芬表示,以Yahoo!奇摩關鍵字廣告為例,客戶群中多達7成為中小企業。關鍵字廣告台灣起步緩慢,在於企業對網路投入速度慢,當時120萬家中小型企業只有7萬多家擁有自己的網站,可見台灣中小企業在網站e化的速度的確稍慢。讓陳思芬感受最深的是,當初打電話向客戶介紹關鍵字廣告平均要花40分鐘,現在只要15分鐘,可見客戶對關鍵字廣告的認知已有明顯進步。 談到關鍵字廣告的優勢,不外乎於預算低,所以對中小型企業的入門門檻低、尤其是2到3人,或是500人規模的公司。據Yahoo!奇摩統計,這些中小型企業平均每個月花新台幣8000元刊登關鍵字廣告,就能得到不錯的業績效果。而這些客戶,就占了總體關鍵字廣告客戶數的7成左右。 大企業以關鍵字廣告作為行銷收網工具
至於廣告預算大的客戶,像是寶僑家品與聯合利華,如何利用關鍵字廣告?他們平均每個月關鍵字廣告的預算從新台幣50萬元到100萬元不等。陳思芬指出,這些前500大廣告客戶,每次的宣傳預算都是複合式的,有電視等傳統媒體,也運用網路廣告。消費者從其它管道獲知產品資訊後,往往會在網路上打關鍵字,希望得到進一步的訊息。對於這些企業客戶而言,關鍵字廣告儼然成為最好的「收網」工具,用來測試行銷組合效益,以及得知消費者的第一反應。 旅遊製造業情有獨鍾關鍵字廣告
回顧2006年,哪些業別對關鍵字廣告情有獨鍾?陳思芬表示,基本上願意嘗試關鍵字廣告的企業,都有求新求變的勇氣,願意嘗試新事物。不過,旅遊業與製造業對關鍵字廣告情有獨鍾,金融業也不遑多讓。陳思芬表示,尤其是網路旅遊業,以提供實惠價格的機票和套裝行程,成為許多消費者的第一選擇。而關鍵字廣告,可以幫助網友第一時間找到最適切的旅遊資訊,對於旅遊業者而言,也能提供最符合網友需求的服務。 至於金融業者,則是利用關鍵字廣告,提供貸款、理財服務諮詢。網友會利用關鍵字廣告搜尋需要的資訊,在金融服務的部分化被動為主動,一來可免去不必要的打擾,又能自行選擇需要的資訊。而金融業者比起過去,更能掌握特定族群的需求,一舉兩得。 根據客戶類型提供符合需要的關鍵字服務
Yahoo!奇摩在關鍵字廣告業務的經營,是以客戶類型區分,提供不同服務。首先,國內500到1000大企業的業務,由於金額高(約新台幣50到100萬元每月),所以不只是關鍵字廣告,這些企業也希望整合其它網路廣告形式,成為一個完整的網路行銷組合。所以Yahoo!奇摩內部有一群專業的服務團隊,服務這些客戶,提供網路廣告配搭建議,以達到網路行銷目標。 至於中層客戶,就是每月關鍵字廣告金額新台幣1萬元到5萬元左右的部分,則是交由經銷商負責,與Yahoo!奇摩合作的「頂級」經銷商,目前共有4家,分別為威妮爾、匯智、亮均,以及捕夢網。所謂的頂級經銷商,不僅擁有一定規模的客戶數目,並接受過專業的訓練,懂得如何向客戶銷售並解釋關鍵字廣告。 若只有少部分預算的企業,可以利用線上登錄的方式刊登關鍵字廣告,他們的預算平均每月新台幣8000元。除了前100大企業外,上述中小型企業客戶數就占了總客戶數量7成之多,擁有絕對影響力。 聯播網讓關鍵字廣告無所不在
關鍵字廣告,就是希望使用者自行點選,搜尋相關資訊時能適時出現。而Yahoo!關鍵字廣告服務不只是在Yahoo!奇摩的網頁與頻道,也會出現在其它的入口網站,這就是所謂的「聯播網」,目前已有11家業者聯合,讓關鍵字廣告曝光率更高,更能達到精準行銷效益。 陳思芬表示,台灣企業客戶對於關鍵字廣告接受方面尚待努力,美國發展關鍵字廣告有6年之久,韓國也有4、5年,都發展得相當不錯。未來,Yahoo!奇摩會持續加強與客戶的溝通,擴大關鍵字廣告的市場,並且發展更多樣化並成熟的機制,易懂易操作,將有助於關鍵字廣告市場的擴大! 本文章由「滾石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刊登授權


廣告Adm雜誌2007年1月號 第188輯   / 陳瑩真

reference:

http://blog.yam.com/lommemyue/article/22332310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瀏覽人數1692








 轉寄(8列印(200)回應(0)   





















莊伯仲:寫論文 前置周全 後製輕快

莊伯仲強調,撰寫論文的前置作業不可輕忽,前置作業愈周全,後製作業就越輕快。前置作業即搜集與檢視論文所需的文獻資料,寧可在此階段多花一些時間準備,打好基礎與確立結構,如同蓋房子般,畫好藍圖才能打好地基。

【作者/賴祥蔚,本文選自生智出版之《誰叫你讀博碩士!》】


在論文撰寫上,博士與碩士論文所需的時間大有差異。莊伯仲說,他的碩士論文是在最後兩、三個月趕工完成的,至於博士論文則是碩士論文的擴大,比較起來,博士論文要比碩士論文顯得質精量多,當然花費時間也更長,大約花去了半年時間。莊伯仲特別以媒體術語補充:「所謂半年的這段時間,指的只是『後製作業』的部分,事實上,博士班的前幾年都可以說是在準備『前置作業』。」前置作業階段除了勤於吸收與消化上課精華,還可以多練習正式的學術論文撰寫,應該在念博士班的時候就開始嘗試投稿學術期刊。


許多人的學位論文寫了很久仍然無法完成,主要原因多半是因為下筆太過匆促,結果邊寫邊改。莊伯仲比喻這就和蓋房子同樣道理,沒有先畫好藍圖就匆促施工,結果一定會邊蓋邊打掉,花了很多時間才勉強完成,而且還亂七八糟。


莊伯仲強調,撰寫論文的前置作業不可輕忽,前置作業愈周全,後製作業就越輕快。前置作業即搜集與檢視論文所需的文獻資料,寧可在此階段多花一些時間準備,打好基礎與確立結構,如同蓋房子般,畫好藍圖才能打好地基,也才能層層樓房往上加蓋。如此一來,後製作業的論文撰寫即可快速順利地完成。話說回來,前置作業也應該適可而止,資料夠用就好,太多反而會礙手礙腳,結果輕則浪費太多時間,重則壓垮論文的進度。


寫出博士論文初稿之後,為了確保寫作品質,不妨請博士班的美籍同學幫忙進行文法校對與用字潤飾,因為留學生不管英文能力多好,畢竟不是用從母語撰寫,因此行文時難免會有一些瑕疵與錯誤,有時甚至會造成文意扭曲,而減損價值。因此還是要找人順一順稿比較保險。如果彼此交情夠,美籍同學或許可以義務幫忙,如果不好意思去「拗」人家,也可以事先講好價碼。


取得博士學位後,莊伯仲立刻將履歷表越洋寄回台灣,以便爭取大學的教職,後來也順利如願。如果準博士有意找教職或其他工作,應該及早注意求才資訊,在各個領域都有其專業組織可善加利用,例如傳播領域就可參考中華傳播學會提供的資訊。此外,還要主動尋求「內線消息」,也就是靠著圈內的良師益友幫忙打探消息。


在覓職方面,很多留學生常常會希望畢業以後能先留在美國工作一段時間,甚至直接「落地生根」拿綠卡。不過莊伯仲說,畢業以後想要在美國工作,並非完全自主決定,而是必須看科系來決定,例如包括新聞傳播在內的人文學科,因為語言與文化的差異,獲得這種科系的學位在美國找工作較不容易;至於理工科系,機會就可能大一點。他說,如果想要在國外工作,除了科系的差異以外,還要考量自身的能力,若有機會不妨勇於嘗試,增加一些歷練。


只要有心 就能掌握求學之路


「只要有心,任何人都有機會。」莊伯仲特別以自己一路走來的經歷,勉勵所有願意上進的莘莘學子。他認為自己在中學與大學的表現都很平庸,而且還曾經留級,但最後不但通過高考、考上了研究所,還成為留美博士,證明有為者亦若是。


喜愛體育的他還分享一個小故事:當年他前往美國念書時,發現美國職棒大聯盟裡,大多數的總教練以前在當球員時表現都很平庸,因為太爛的選手沒有人敢請他來當總教練,但表現優秀的明星球員,如果只以自我為中心地爭取表現,也不適合操總教練兵符。至於表現平庸的球員,一方面具有一定水準,另一方面因為有坐冷板凳的機會,可以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因此更能領略球隊運作,這樣當起總教練來較能得心應手。


他以自己為例指出,參加高中同學會時,被揶揄成績平庸竟然可以念到博士,證明並非優秀、聰明者方能如此,只要學子對於學術研究有興趣,肯付出心血,肯努力就做得到。


對於已經進入研究所的學生,莊伯仲也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勉勵。他說,人都有一些劣根性,很難去除,因此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的惰性,許多該做的重要學問都因此而沒能好好研修。例如大學時候該讀的,常會心想等到念碩士以後有空再讀,到了碩士班又想著等念博士時再說,但是到了博士時也沒有念,因為當時另有許多該念的書,最後又想著等未來工作時再念,可是到了就業後又忙碌,又有家累,更沒念成。就這樣一拖再拖,這就是人的惰性。其實每個階段都有該做的事情,應該要把握當下,有書堪念直需念,許多重要的基礎學科更應該一開始就得好好用功。


莊伯仲說,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他會選擇在求學階段念更多書、參加更多社團活動。他認為現在的學生浪費太多時間在哈拉聊天或是打工上,長遠來看,這些都是沒有意義的。既然身分是學生,本業就是念書,最好可以努力壓榨出更多時間來充實自己的學識。為了這個目的,念書時要多與良師益友切磋請益,千萬不要閉門造車。


莊伯仲又提到有些學生會自我設限,以為自己學業成績不好,未來不可能念碩、博士,其實這是不對的觀念。現在已經為人師表的莊伯仲舉自己為例,雖然一路走來波折不斷,但終究達到了目標。他鼓勵同學都應該相信本身的潛力,對自己要有信心。就像是港星周星馳在電影「食神」中所說的:「其實根本就沒有食神,或者人人都是食神」。只要有心,你就掌握了求學之路。(莊伯仲博士/九之九)


【資料來源/生智出版】


>>《誰叫你讀博碩士!》購書折扣

reference: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171&f_SUB_ID=472&f_ART_ID=4216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鍵字選擇建議對關鍵字排名的幫助


reference:


http://www.sober.com.tw/index_q7.html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大熱門財經部落格


l        獵豹財務長郭恭克部落格(JaguarCSIA)


http://www.wretch.cc/blog/JaguarCSIA


l        瑞信董事總經理 陶冬


http://blog.sina.com.cn/taodong 


l        寶來投信總經理 劉宗聖


http://blog.cnyes.com/My/vip-blog35/


l        陳忠瑞 股海戰國策 (瑞展產經董事長)


http://www.wretch.cc/blog/jrc3939


l        法意PHIGROUP


http://www.wretch.cc/blog/phigroup


l        Albert Hung's 投資客日誌


http://alberthungblog.blogspot.com/


l        綠角財經筆記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


l        齊克用-全方位財富管理


http://blog.cnyes.com/My/ckwm2/


l        審慎投資投機者-JL


http://tw.myblog.yahoo.com/mr-prudentman/


l        無責任投資論壇


http://tw.myblog.yahoo.com/invest-YCCHU


 

 


引用至: 葉揚甲整理


2010.10 今周刊


No.722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足以代表東西方不同的決策文化人物:

































 



東方



西方



人物



柏南克



彭淮南



身份頭銜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


主席



台灣央行總裁



央行總裁評比一比



全球金融雜誌:C


TIME 2009 年度風雲人物



全球金融雜誌:7A



特點



當機立斷:


直言不諱說話簡潔扼要不故弄玄虛



深思熟慮:


保守、專業沈穩



核心概念



追求速度:


1)剛上任不久直言不諱的學院派風格四月透露準備暫停升息,五月又改口說不惜犧牲經濟成長也要壓制通膨,升息勢在必行


2)曾言:我有錯 但也有功,..當時各方面都犯有錯誤﹔我沒有預料到會發生一場涉及面如此之廣、程度如此之深的危機。


3)開放、金融創新


 



反求諸己:


1)彭淮南防線,有其深思熟慮後的依據


 


2)十多年來立場從未改變,之所以贏得人民信任,就在這「一以貫之」的堅持中。


 


3) 限制新金融商品的發展和自由度對金融市場加以管制



優點



1)擁有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危機應變和處理得宜而深獲肯定。他動用大筆資金支持房貸市場及調降長期貸款利率,藉由採行諸如此類一系列大膽政策,有效降低經濟衰退危機。


2)全球最重要經濟體的最重要決策者創意領導。


 



1)對抗通膨、維持物價穩定,協助經濟發展面對金融海嘯時臨危不亂,所以獲得《全球金融》雜誌7A總裁美譽


 


2)替央行為台灣賺進大把鈔票,外匯存底高居全球第四



Reference:


http://thinkerckd.blogspot.com/2010/01/time-person-of-year-ben-bernanke.html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蘋果稱霸美股 宏達電在台當股王



理財 /  2010/09/29

















*文/陳春霖

宏達電股價千元並非無所本,那麼對應台股指數上萬點也非空穴來風。
上周五(24日)台股大盤指數在周KD出現高檔交叉鈍化現象,市場多數認為,根據歷史經驗這情形後續都會產生一波中多走勢,周一(27日)果然不負眾望,再創近期波段行情。

期間引領多頭攻勢者以宏達電(2498)為指標,當然蘋果(Apple)台廠供應鏈更是前後呼應的族群,尤其蘋果在美股逼近300美元新高價位,市值早已超越微軟,這意味著2強在台股與美股有機會成為年底前帶領大盤攻擊新高點指標股。本期《理財周刊》特別針對其產業趨勢、股價對應大盤指數等多個面向進行深入探討,大揭密股王DNA。

事實上,若將蘋果與宏達電做比較,顯然從產品端著眼有欠公平,主因蘋果旗下產品涵蓋iPod、Mac電腦以及iPhone與今(2010)年推出的iPad等;而宏達電現今僅HTC手機產品。

市場預期,蘋果今年營收將達500億美元,明(2011)年的營收將創紀錄達726億美元,遠超過微軟的700億美元。

蘋果與宏達電將有比價效應其中貢獻最大當推iPhone,其自2007年上市以來,銷售量隨著不斷推出新款產品而節節高升,估占蘋果整體營收達40%,假如按這樣的比例,以今年蘋果500億美元營收估計,等於iPhone創造了營收達200億美元,再按其現今股價300美元的40%估,單就iPhone創造的營收與淨利反映的股價應達120美元。

反觀宏達電今年上半年營收達新台幣983.25億元(31.21億美元),稅後淨利136.17億元(4.32億美元),預估全年營收可達1800億元(57.14億美元),稅後獲利達358.3億元(11.37億美元)。

若按上述比例計,宏達電今年預估營收僅是蘋果的29%,因此蘋果現今僅以iPhone營收對應股價120美元的29%,那麼宏達電應該也有34美元的實力,這也就是近日來已有外資報告,宏達電能夠上看1000元大關的說法了。再就蘋果與宏達電產業前景與全球布局競爭態勢評析,或許更能看出一些端倪。
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所資料指出,預估今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達2.51億支,年成長率37.9%,明年衝至4億支,年成長率達60%,至2015年,預計屆時每2支手機就有1支是智慧型手機,滲透率將達45.74%。

大盤指數高檔 個股強者恆強顯然蘋果與宏達電站在產業浪頭上是無庸置疑的,暫且不談彼此的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網路商店的影響,單就市場布局看,宏達電深耕歐美市場綁電信業的策略奏效,在美國市占節節上升,近日媒體報導宏達電新款4G手機傳與美電信業Verizon合作,再下一城。

但實際上,蘋果與宏達電未來的業績成長動能絕非來自歐美市場,而是新興市場,尤其中國與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大幅成長,這也是蘋果加緊拓展中國大陸的主要原因。

不過,蘋果在中國大陸市場始終占不到便宜,原因為缺乏靈活的行銷手法,以諾基亞(Nokia)與黑莓機為例,迎合中國大陸3大電信業3種不同規格推出對應產品,但蘋果並沒有採取類似作法,這是蘋果的弱點。反觀宏達電決定以HTC品牌重新布局中國大陸市場後,也採取與諾基亞類似作法,市占率一下子就快速取得優勢地位。

當然最值得一提的還是宏達電除積極投入中國大陸市場外,事實上,外界鮮少知道的就是其大舉布局印度市場,這塊智慧型手機估年複合成長率達25%以上市場,未來誰能取得龍頭地位,相信在全球手機市場也就等同其位階了。假如宏達電股價真有上看1000元機會,以其現今股價僅730元計,等於尚有270元的漲升空間。

觀察台股股王達千元水位時,大盤指數就相對有機會挑戰萬點大關之上,再加上市場認為每年指數高低點通常有2000點差距,也就是說今年高點尚未見到,推估應該在9700點附近,兩相交叉呼應,第4季隨著選舉加溫、股王帶動下,波段漲幅應可預期。

談了許多蘋果與宏達電,當然投資人最關切的還是其台廠供應鏈中還有哪些是值得投資布局的個股,或許很多投資人認為蘋果也好、宏達電也罷,其台廠供應鏈從年初至今個股股價早已反映好一陣子,似乎有點老生常談。

不過,法人指出,當大盤指數站上波段高點時,很多個股的股價表現應該重新歸零看待,尤其在高檔區股價強者恆強往往是不變的操作法則,因此本期就上述觀點再度挑選出6檔強股,供投資人不畏逢高仍大膽進場布局也好、加碼也安全的參考。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527期】


reference:


http://times.hinet.net/times/magazine.do?magid=8863&newsid=3976485&next=1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筆電的品牌策略決策:(採matrix方案分析品牌策略)


 
















 



現有產品類別



新產品類別



現有品牌名稱



產品線延伸



品牌延伸



新品牌名稱



多品牌



新品牌



 


1)      產品線延伸: 包括可推出薄型筆記型電腦,、寬螢幕、小筆電、外觀多樣顏色不同外型的筆電,或使用不同作業系統或在不增加太多成本下擴充cpu和記憶體、提升繪圖和高解析音效功能、電池待機時間更長等附加功能


2)      多品牌:可獲得更多上架空間,或利用側翼品牌保護主要品牌。但主要的陷井是可能僅佔有各種市場的一小部份,可能無一特別獲利者,公司將資源分散到許多品牌上,無法集中建立有較高獲利水準的少數品牌,多品牌之間也可能彼此自相蠶食,但亦有較大的總銷售額。


3)      新品牌:例如:PanasonicNational都屬松下集團的品牌Eee PCASUS都是華碩電腦的品牌。


4)      共品牌:二種或以上建立的知名品牌相結合用於相同的產品,例如intel inside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理財規劃中投資股票亦是多層級的決策

 

1)直覺:一般人都是憑直覺或營業員,親戚或別人介紹報明牌就買。

2)動態:很少有人真的去分析財務報表等複雜的數字,也看不懂全部,亦不會用動態的規則分析,
因那可能要長期花費更多的成本去加入某大師的會員或購買軟體等,股票投資也是可能會考慮不周詳
由短期變成長期,也有人短期賺了錢以為還會漲,捨不得賣後來股價掉下來比成本還低,要放長期加碼
或等有配股盈餘來攤平,何況產業前景如何,大環境景氣的好壞不清。

3)短視:太短視的話,看目前生技很紅,股市8000多點就去買,可能就買再高點,一買就住套房了,且本身對生技產業不瞭解。

4)模擬:(套用老師所教授)

 直覺式決策一

所以當準備要買股票時,模擬以下

*最明顯的最佳方案:買1Q,2Q(第一,二季)賺錢的,現接段營收比去年好,明顯股價還不高  

*可原諒的:因買的成本不高即使下跌,也不會虧太多

*試誤法:很多時後都是在錯誤中學習,我和一般人一樣,很少有人第一次買就獲利大賺錢的

 直覺式決策二

*2個狀況:時時檢視手中持股,公司營運狀況,定期留意財報等如獲利,毛利,盈餘等並為股價設定獲利和停損點

 

*4個問題:不要落入短視,有哪些公開資訊可以幫助評價手中持股,景氣蕭條時或買錯的股票可以接受認賠的底限,
從中得到的回饋和學習,例如那些產業的股票絕不要碰等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eference:


http://www.crossstrait.org/version1/subpage7/201002/sieweco_list.php?number=35


【全球經濟景氣復甦下台灣經濟問題、對策與前瞻】














作 者:
蕭萬長


發表日期:
2009-12-27


一、前言
感謝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中華經濟研究院、中華財經策略協會及台日產業技術合作促進會共同安排這次專題演講,本人感到很榮幸,也
很溫馨。
2009 年全球金融及經濟從艱困之中戲劇性地反轉,景氣復甦跡象從新興市場擴散至先進工業國家。台灣經濟亦自谷底回升,展現復甦的樂觀訊息。值此2009 年歲末,對過去一年國內外經濟作一回顧檢討,並對2010 年台灣經濟的機遇與挑戰作一前瞻的思考,非常有意義。

二、金融海嘯後國際經濟大環境
( 一) 全球經濟明顯好轉,但仍潛在風險
1. 全球經濟復甦步伐較預期樂觀,但力道不足在美國及世界各國政府及央行推出規模空前的財政及貨幣措施之下,全球金融市場迅速恢復穩定,全球經濟也從60 年來最嚴重的衰退中逐步復甦,根據環球透視機構(Global Insight Inc.)最新預測,新興國家自今(2009)年第3季開始已率先復甦,經濟轉為正成長; 先進國家自第4 季也逐漸脫離負成長,估計今年全球經濟成長從較今年8 月預測負成長2.4% 縮減為2%,比預期樂觀許多; 明(2010)年估計全球經濟將轉為2.8%,惟較2005 ~ 2007 年平均成長率3.87% 為低,顯示復甦力道不足。
2. 全球經濟潛藏風險
相較過去全球經濟嚴重衰退的經驗,這次經濟復甦較預期為快,但也潛藏更多的風險,包括:
(1) 先進國家經濟前景仍非明朗。美國、歐洲及很多國家失業率皆創下多年高點; 失業率高,消費能力自然降低,復甦步伐就可能慢下
來。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最近指出,美國經濟復甦正遭遇「強勁逆風」,已點出很多專家的憂慮。日本、英國經濟情況更令人擔憂,日本甚至陷入2006 年來首見的通貨緊縮現象。
(2) 系統性金融危機尚未完全解除。雖然全球金融危機在各國政府對金融機構史無前例的支援下漸趨穩定,但仍有部分地區餘波盪漾,例如最近發生的杜拜金融風暴,引發全球金融波動; 希臘、西班牙也被指名可能爆發債信危機,顯示系統性金融危機尚未完全解除。
(3) 新興市場面臨新一波資產泡沫化風險。
由於各國央行前所未有的寬鬆貨幣政策穩定且活絡了全球金融市場,但也帶來新一波的資產泡沫風險,尤其近月美元大幅貶值,引發可觀的套利交易(carry trade),大量資金湧入新興市場,股市及房地產市場等資產價格泡沫化的風險日益升高; IMF 及眾多國際投資機構已提出警示,各國政府也開始重視問題的嚴重性。如果新興市場不能針對投機熱潮有效降溫,爆發系統性金融危機的風險仍不能排除。
(4) 能源及原物料價格波動影響全球經濟復
甦。在全球經濟持續復甦之際,近來國際油價、糧價及原物料價格又蠢蠢欲動,對全球經濟復甦勢必有很不利的影響,甚至可能引發停滯性膨脹的問題。
( 二) 新興市場尤其中國大陸經濟重要性大幅提升
1. 金融海嘯造成全球經濟勢力大洗牌
在海嘯之後,新興市場尤其中國大陸經濟的重要性大幅提升。據Global Insight 預測資料估算,2010 年新興市場對全球經濟成長率的貢獻將達52%,其中中國大陸的貢獻就高達25%,充分反映出大陸經濟在未來全球經濟復甦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2. 大陸經濟動向關乎亞洲乃至全世界經濟榮枯
(1) 根據最近中國社科院發布大陸經濟藍皮書指出,2009 年大陸GDP 成長率估計仍可達8.3%,2010 年可望回升至9% 以上,顯示大陸經濟受金融海嘯衝擊有限,而且已扮演帶動亞洲地區復甦的重要角色。不過,大陸經濟快速回升主要是依賴固定資產投資增加,今年成長率高達32%,創下16 年新高; 明年成長率仍高達23.9%,占GDP 比重逾7 成。大量投資造成產能的急速擴張,是否會導致產能過剩問題,值得關注。另外,大陸房地產市場及股市亦有過熱現象,是否導致泡沫化問題,亦是未來大陸經濟的重大考驗。
(2) 從中長期來看,大陸經濟若要保持過去
多年的高速成長,繫於幾個關鍵因素,包括:能否改變長期以來過於依賴投資及出口的成長模式,發展以內需市場為主力的成長動力?能否有效改善產業結構,加速第三產業的發展?以及能否有效改善區域失衡問題,讓經濟發展成果能夠普遍惠及大陸人民,維持社會的和諧?未來大陸當局必須克服長期經濟發展的瓶頸,才有可能成為真正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經濟大國。
三、當前台灣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
( 一) 短期迫切問題
1. 台灣經濟高度依賴貿易,因此受國際景氣影響尤深。從去年第4 季開始,台灣經濟歷經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衰退,所幸因為全球景氣回升及政府強有力振興經濟措施奏效,今年第3 季經濟衰退已趨於緩和; 第4 季可望轉為正成長6.89%,全年經濟成長率估計為-2.53%,較今年8 月預測-4.04% 要好很多。明年經濟估計可望
溫和成長4.39%,顯示台灣經濟已渡過最困難的階段,並正穩定回升。
2. 不過,由於台灣高度依賴出口,在先進國家經濟復甦力道不足,以及國際油價及原物料價格可能波動的情況下,台灣要恢復過去出
口榮景並不容易,必須仰賴內需方能維持經濟穩定復甦。然而,構成內需重要成分民間投資及消費迄今仍低迷不振,依據主計處公布最新
統計,民間投資已連續6 季負成長,雖然今年第3 季投資負成長已縮小為13.3%,但全年仍負成長19.56%,估計明年也僅成長6.85%。在
金融海嘯之前,民間投資已明顯不足,2004 ~2008 年民間投資占GDP 比重平均17.17%,遠低於1990 年代平均超過20% 的比重。今年此一比重再降到12.77%,顯示民間投資意願極度低落。而民間消費雖因為近來股市活絡等因素在今年第3 季轉為正成長2.21%,但國內失業率仍高且平均薪資下降,未來民間消費提振仍有極大困難。
3. 過去一段時間,國內經濟動能幾乎依賴
政府大規模公共支出的挹注,但也因此加劇政府財政赤字問題; 未來政府繼續擴充支出已有困難,民間消費拉抬亦非短期可以奏效,因
此,未來短期經濟成長的關鍵將繫於民間投資能否有效提振,這也是當前所面臨最迫切的經濟問題。
4. 在這裡,必須特別指出,民間投資不振,除了國際大環境及景氣因素外,也反映出企業界對台灣經濟前景缺乏信心,對政府各項政策
的執行成效仍持觀望態度,這是非常嚴重的警訊,也是當前政府首須面對因應的嚴肅課題。
( 二) 長期結構性問題
從中長期來看,台灣經濟發展也面臨以下幾個重大的結構性問題:
1. 過於依賴出口的發展模式受到嚴峻考驗
(1) 出口占GDP 比重偏高
在民進黨執政時期,由於台灣投資環境惡化及內需嚴重不足,經濟成長幾乎必須依賴中央銀行採取新台幣貶值的策略以利出口持續擴張,
這也導致出口占GDP 比重從1999 年的49.2%快速上升至2008 年的70.7% ; 貿易出超也成為對經濟成長貢獻的最主要來源,2001 ~ 2008 年貿易出超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平均為65.2%。這種過於依賴出口的經濟發展模式在這波全球經濟大衰退中暴露出嚴重的弱點,不僅讓台灣遭受國際經濟衰退的衝擊遠超過競爭對手,也導致台灣經濟回升落後於其他亞洲國家。
(2) 以大陸為工廠的代工模式難以為繼
台灣能夠不斷擴大出口,主因是台商在大陸大規模投資設廠,利用低廉的生產成本進行代工製造後再將產品輸銷歐、美市場,從而也帶
動台灣對大陸機器設備中間財及工業原物料的出口; 台灣對大陸包含香港的出口依存度也由1996 年23.6% 大幅上升至2008 年的39%。這種以大陸為工廠的代工出口模式,附加價值低,利潤微薄,受景氣波動衝擊大,因而台灣在這波全球經濟大衰退中吃足苦頭。在金融海嘯後美國及歐洲國家消費緊縮,以及大陸生產成本逐漸提高及人民幣升值趨勢,此一代工生產模式勢將難以為繼,如何調整已是刻不容緩的發展課題。
2. 產業結構亟待調整
(1) 產業發展過度集中ICT 產業過度依賴出口的經濟發展模式也導致台灣產業過度集中高度依賴出口的ICT 產業。近年ICT 產品占總出口比重平均超過5 成,因為該等產品受景氣波動影響大,從而成為受這波經濟衰退衝擊最嚴重的產業。而ICT 產業投資占製造業總投資高達7 成以上,在景氣不好時,ICT 產業資本支出的遽減,也導致國內投資嚴重萎縮,加深景氣的波動。這樣的產業結構顯然也必須作根本的調整。
(2) 產業結構須因應全球節能減碳趨勢
另一個必須全力因應的產業發展課題,是國際社會日益重視氣候變遷及對抗全球暖化的大趨勢。最近在哥本哈根召開的因應全球氣候變遷
高峰會反映出各國政府對推動節能減碳的決心與愈來愈一致的行動。再從市場面來看,國際能源價格的長期上漲趨勢也無可避免,推動節能減碳也是因應能源市場變化的必要途徑。台灣高度依賴進口能源,長期以來產業能源密集度亦相對偏高,因而可能受到的衝擊遠超過其他國家。全力推動節能減碳,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已是別無選擇。如何加速落實節能減碳政策,是政府無可迴避的責任。
(3) 服務業發展相對遲緩
近年台灣服務業占GDP 比重雖然提高,由2000 年的68.9% 提升至2008 年的73.3%,但與先進國家相較,服務業仍有很大發展空間。再者,台灣服務業規模相對較小,投資不足,也影響服務業發展的速度與品質。由於服務業與內需及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如何配合經濟發展模式的調整,加速服務業發展,也是另一個必須加速突破的重要經濟課題。
3. 經濟體質惡化問題
除了經濟發展模式及產業結構問題之外,近年國內經濟體質惡化,尤其是國家財政快速惡化以及金融競爭力持續削弱,也構成經濟復甦及長期發展的負面因素,這也是未來必須積極處理的重要問題。
四、台灣經濟的新機遇、新挑戰
雖然台灣面對嚴峻的長短期經濟問題,但國際及兩岸新情勢也為台灣帶來嶄新的機遇,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 一) 後金融海嘯的國際經濟新機會
金融海嘯造成全球經濟的大洗牌,也導致經濟勢力的消長。先進工業國家在這次風暴受創嚴重,相對上新興工業國家已趁勢而起。台灣在新興工業國家中具備相對優勢條件,在亞太地區的兩大新興市場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台灣亦紮根甚深,因而有較競爭對手更佳的條件掌握新的市場機會,提升台灣在世界經濟的重要性。
( 二) 兩岸新情勢帶給台灣機會與挑戰
1. 兩岸開放政策改變台灣經濟格局2008 年5 月以來政府執行兩岸經貿開放政策,迄今與大陸達成9 項協議及1 項共識,促進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也徹底改變台灣經濟格局,包括:
(1) 為台灣經濟注入活水。陸客來台觀光、開放陸資及大陸企業對台灣的大規模採購,為台灣注入新的活水,也減緩台灣受到國際金融海嘯的衝擊。
(2) 改變台灣經濟戰略地位。兩岸實現海空運直航及兩岸經貿關係的逐步正常化,已重新塑造台灣在亞太地區的經濟戰略優勢地位,也
進一步強化台灣與國際市場的連結,為台灣經濟發展帶來嶄新的格局與機會。
(3) 兩岸經濟合作增強台灣經濟競爭力。金融海嘯後,大陸經濟在全球影響力更上一層;大陸市場潛力的進一步釋放也成為跨國企業必
爭之地。台灣企業在大陸經營已久,兩岸經濟的加強合作讓台灣企業更容易運用大陸市場的優勢,也有助增強台灣經濟的整體競爭力。最
近「Chiwan」受到國際矚目,即反映兩岸合作對台灣有利形勢。
2. 兩岸開放政策亦帶來新挑戰
兩岸開放政策的持續推動,讓台商有機會可以抓住大陸經濟快速崛起的龐大商機,開創新的經營格局,但兩岸經貿關係的益趨緊密,也無
可避免為台灣帶來很大的挑戰,包括:
(1) 台灣對大陸市場依賴度持續提升。台灣出口高達4 成是輸往中國大陸,台商對外投資近7 成前往大陸布局,這樣的經濟依存關係,勢必
因為兩岸開放政策進一步加深,如何避免經濟高度依賴大陸市場,是未來台灣經濟發展必須思考的嚴肅問題。
(2) 兩岸差距對台灣社經影響。兩岸經濟規模差距過大,社經結構亦有重大差異,引進陸客、陸資對台灣經濟、社會各層面的影響勢必
愈來愈大。如何在引進經濟活水的同時,確保經濟、社會的健康運作及發展,無疑是未來政府與民間必須共同面對的挑戰。
(3) 兩岸政策內部共識問題。台灣內部對兩岸政策意見分歧,不易凝聚共識,政府兩岸開放政策很容易被誤解扭曲,甚致被認為是「過度親中」,ECFA 推動所引發的內部爭議就是鮮明的例證。未來在兩岸政策上要如何減少內部爭議,擴大社會共識,將是兩岸政策成敗的最大關鍵。
五、未來台灣經濟發展應有的策略與做法總體來看,台灣經濟發展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捩點,有必須全力面對因應的短期考驗,也有必須克服解決的中長期問題; 有可掌握的歷史機遇,也有必須有力因應的重大挑戰。個人認為,台灣要開闢一條經濟發展的康莊大道,必須要有掌握世界大勢與國家發展的宏觀思維,必須擘劃出能夠引領台灣經濟健康發展,可以兼顧短、長期的前瞻藍圖。以下提出方向性的思考,提供大家作為參考:
( 一) 從四個面向調整經濟發展方向
第一,內外平衡。就是要降低對出口依賴,引導經濟長能夠以出口及內需並重。未來政府財經政策必須徹底改變重出口的思維; 必須
更加重視攸關人民生活的內需市場擴大。內外兼修,平衡發展,才能夠引領經濟健康、永續成長,也才能讓經濟發展成果為人民所共享。
第二,貿易分流。台灣出口過度集中在以美、歐作為最終市場的ICT 產品,在金融海嘯後,美國及歐洲消費能力已明顯削弱,因此台灣
要開闢新的出口市場,尤其是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新興市場。目前「以大陸為工廠」的間接代工出口模式,也要改變成「以大陸為市場」的新模式,讓對外貿易有效分流,這樣的改變亦有利於企業根留台灣及經濟的健康發展。
第三,調整結構。台灣產業結構必須配合
國際環境及總體經濟發展策略進行根本調整。要擴大內需,分流貿易,台灣產業發展的方向要跟著調整。政府已積極推動六大新興產業發展包括: 生物科技、觀光旅遊、綠色能源、醫療照護、精緻農業及文化創意產業,這是一個調整產業結構的起點。但這樣還是不夠,必須要再擴大範圍,尤其服務業發展是擴大內需、促進就業及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重要環節,必須要有全盤的發展規劃,從租稅、金融、人力資源、技術創新等著眼,打造發展服務業的優質環境,才能帶動
服務業全面發展。
另外,節能減碳及綠能發展必須全面落實在產業結構的調整上,各個產業都要有節能減碳及綠能的觀念,才能夠因應未來趨勢,也才能夠厚植產業的未來競爭力。這是「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的重要工作,政府要有責任盡全力推動。
第四,區域合作。現在全球經濟發展不能夠單打獨鬥,必須透過多元的合作,國家及企業競爭力才能夠提升。在金融風暴後,亞洲經濟率先復甦,反映出未來全球經濟重心將逐漸向亞洲偏移。台灣身為亞洲的重要成員,必須掌握先機,加強參與區域的合作。現在兩岸加強經濟合作,為台灣經濟發展打開新的格局,但是,我們不能以此為滿足,必須擴大合作對象,全面參與區域經濟的整合。民進黨執政時
期,在經濟發展上一直強調「佈局全球」,但因為兩岸政策劃地自限,導致「佈局全球」政策淪為空談。現在兩岸已實現海空運直航,兩岸經貿關係日趨正常化,台灣連結全球市場的路障已經排除,從而可以更積極地擴大參與區域的合作,只要兩岸合作與區域參與齊頭並進,就不會出現「兩岸熱,國際冷」的問題,部分人士尤其在野黨的疑慮自然就會化解。未來只要秉持這樣的方向推動ECFA,內部的爭議就會降到最低限度。
( 二) 為民間創造投資機會,鞏固經濟復甦
在經濟發展的新方向及新策略確立之後,短期問題的處理自可迎刃而解。如前所述,明年台灣經濟成長的動能必須依賴民間投資,因為內需擴大,貿易分流,產業結構調整乃至區域合作擴大,都需要民間積極參與及投資,因此,政府在定好方向後,要全力改善投資大環境,並拿出一套獎勵措施來引導民間投資,激發企業的活力。坦白說,民間投資是對經濟信心的投票,所以政府要發揮掌舵的功能,為民間引領方向,創造機會,則民間投資自然會活絡起來,經濟復甦的步伐也會加快。還有,要有決心、有步驟地貫徹推動財政及金融改革,徹底改善經濟體質,為推動經濟轉型營造有利的環境,同時可以厚植經濟應變能力,以肆應變動愈來愈劇烈的全球經濟大環境。
六、結語
歷經金融海嘯及經濟大衰退的衝擊洗禮,雖然暴露出台灣經濟的許多弱點,但也再一次淬煉出台灣經濟的潛能與韌性。面對後金融海嘯時期詭譎多變的經濟新局,台灣必須有力掌握全球經濟洗牌的新機勢; 以及兩岸新情勢帶來的歷史機遇,以大決心、大魄力推動經濟的大轉型,有力調整經濟發展策略,徹底改善經濟體質,脫胎換骨,易筋洗髓,為台灣經濟發展開創嶄新的格局,追求美好的願景。
金融海嘯的強大威力,讓「大政府」的思潮瀰漫全球,台灣也不例外。為因應普羅大眾對政府愈來愈高的期待,推動政府大改革已刻
不容緩,身為政府的一份子,我衷心期待2010年政府能夠一掃陰霾,團結全民的力量,共同為台灣經濟轉型作出積極的貢獻。


回目錄頁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