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Welcome to 新富族 Joanne 's blog. *座右銘~「人的幸福不在自由之中,而在責任的承擔之中。」-安德烈‧紀德 *興趣~投資、理財、樂活 *研究~CSR、ESG、 財務與企管、電信與節能 2013/10/26從奇摩http://tw.myblog.yahoo.com/jw!rsX.CIGRCRa_XdFicsD_HV2W搬到痞客,請大家多來逛逛走走!

目前分類:財經文章 (9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本多靜六 – 生命的活法: 日本巨富學人本多靜六的財產告白










精采書摘搶先讀


生命的活法: 日本巨富學人本多靜六 的財產告白
私の財産告白


作者  /  本多靜六
譯者  /  江裕真


出版社 / 大牌出版
出版日期 / 2010/12/30
商品語言 / 中文/繁體
裝訂 / 平裝



「本多式四分之一儲蓄法」,絕非我個人的創舉。早在遠古時,釋迦牟尼就在佛經中也曾提倡過。在江戶時代也是,這與松平樂翁與二宮尊德老先生,以及其他多位前輩一向推薦的儲蓄法相一致。不過,我是偶然想到它,才付諸實行的。總而言之,儲蓄的問題並不在於方法如何,而在於執行得如何。


我的做法如果再講詳細些,就是:各種經常性收入進來時,就預扣四分之一儲蓄起來。臨時收入就全部存下來,匯集到經常性收入增加的部分中。若列為方程式,會變成這樣:存款=經常性收入×1/4+臨時收入×10/10。


也就是說,把月薪與每個月其他固定收入的四分之一,以及著作收入、獎金、旅費餘額等臨時收入的全額,都投入存款中。如此一來,隔年新入帳的存款利息,就會變成經常性收入,一樣的,再把它的四分之一預存下來。


這是我從二十五歲時展開的儲蓄法。由於是在艱苦之中追求更加的艱苦,一開始的生活實在苦到不像話。不過,由於我也是發起人,家計全部交由妻子處理,因此相對而言我自己比較不在意。


現在回想起來,可以想像,當時內人恐怕比我還要辛苦多了。由於便宜的東西無法以賒帳方式購買,因此買東西全都用現金。一到月底,現金就會見底,有時甚至還每天都吃芝麻鹽。大人們還沒什麼,不懂事的孩子們就老實了。他們會哭喪著臉說:「媽媽,今晚又吃芝麻鹽嗎?」雖然內人會安慰他們:「再睡三個晚上,就買魚魚給你們唷。」但嘴上說不在意的我,對此還是會覺得很難過。不過,我的這套計畫,始終是構築在確切的理性之上。因此悽慘或可憐,只不過是一時的而已,而且還是不值一提的情感問題。我咬緊牙關,不讓自己在這時候敗給了這樣的情感。只要能像這樣持續四分之一的儲蓄,第三年就會有這麼多這麼多,第五年會有這麼多這麼多,第十年會有這麼多這麼多。我告訴家裡的人,眼前的艱苦,是以脫離艱苦為目標的艱苦,請大家多忍耐。


我的做法看起來行不通,但事實上一點也不會。如果薪水是四十圓,就當成自己只領到三十圓,十圓預扣起來就好了。得到四草袋的白米時,就當成只得到三袋就好,第四袋另計。今年的米到了明年固然不會變多,但是薪水在正常狀況下,一定會變多。只要忍耐一下,預扣餘額會漸漸變多。而且以當時的狀況而言,還是有很多和我一樣要養這麼多的家人,同樣也只靠著三十圓收入過活的人,所以只要把我的生活想成是從降低一個階層的地方開始的,也就行了。


大家或許會說,在敗戰後的今天,無論是誰都身處於最谷底的狀況,根本無法再把生活水準往下降低一個或半個階層。不過,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我很確信,即便是現在,我當時的這套想法,還是可以拿來應用,做為突破經濟生活瓶頸的策略。


我在財產方面的成功,來自於股票與土地山林。


首先,從股票開始講起,我貫徹的是:「兩成就套利,翻倍就賣掉一半」這種方法。


那時候的存款利率只有四%,股票只要是極穩健的,獲利率可達八%。因此,同樣是一萬圓的本金,如果把存款提領出來投資股票,就能發揮兩倍本金兩萬圓的功用,所以我一直留意著把資金逐漸轉往股票方面去。說到股票,當時,保證金買賣的投機很興盛,很多人在超出自己實力的投機心理下賺到大錢,但也都很快就失敗,陷入悲慘的境地。這種投機,我是絕對不碰的。


因此,在打算購買某支股票時,我總是會先準備好全額的款項。由於購買手續簡單,我經常會選有潛力但目前價格偏低的績優股。不管價格跌得再多,我都會準備好全額款項,因此我總能處之泰然。然後,如果在交割期限前股價出現意外的上漲,只要漲幅到達買價的兩成,我就斷然轉賣套利,絕不貪求更多。接著,把兩成的利潤金加到本金裡,重新存為銀行的定存。也就是說,只要多出兩成的利潤,都遠比銀行存款或股票的獲利要高得多,因此我總是這樣就滿足了。這就是所謂的「兩成就套利」的方法。


接著,以前買下來的股票,有時候在經過漫長時間後,會漲到兩倍以上。相對的也有可能跌價,但由於保有這檔股票也沒什麼不好,我會一直持有下去。


因此,絕不會虧損,這種時候,我一定會先把手邊的一半持股賣掉。也就是說,只先回收投資的本金,確保為存款。因此,剩下來的股票,就完全是免費的了。免費的股票,再怎麼暴跌也不會有損失。這就是所謂「翻倍就賣掉一半」的方法。


我最早挑選的是日本鐵道的股票,但後來大家越來越不看好私鐵股票的未來性,因此我就留意著要分散風險,針對瓦斯、電力、製紙、麥酒、紡織、水泥、礦業、銀行等三十種以上的產業,分別挑選績優股。這些股票也全都獲得某種程度的成功,使我的股票財產總額後來達到幾百萬圓。


如果要問我,至今自己覺得操作得最好的股票投資,那是在關東大震災發生後不久的事。那時,所有股票都暴跌,其中東京電燈等股票尤其如此,甚至跌了近十圓。我仔細一想,這樣也太過悲觀了,如果此時先買進的話,一定能回復原本的水準。結果我在十二圓五十錢時開始買進,在我資金能力的範圍內買到四十五圓為止。最後,結果如我所料,股價一超過五十圓,我就趕快把手邊持股的三分之二換現,把剩下那三分之一賺到的當成免費一樣留下來。像這樣,免費的股票是無論如何都不會虧損的。也就是說,我藉此賺到了出乎意料的一大筆錢。


我原本就不是以成為富豪為目的,雖然自己這麼做得到的財產只有一些,但如果真的去計算我至今在各學校、政府機關的實驗林、水源涵養林,以及擔任各企業家的顧問所獲得的實際成果,收入至少也有幾億圓之譜。因此,我在這裡講的絕非自吹自擂。


山林是我的專門領域,相當於其經營核心的「造林學」,也是我長久以來任教的科目。因此,以我的立場來說,當然對於山林會有更深入的興趣與研究;再者,如果我投入私人財產使公私利害相一致的話,將有助於結合學問與實際。


從德國回來任教後不久,我就創立故鄉埼玉縣的學生輔導會,開始募集基金。那時候,我去拜託的前輩們,不是責罵我「別做無謂的事,」就是挖苦我「你自己到底出了多少錢啊,」要不就是嘲笑我「等你變有錢人再來著手吧。」因此,我深深的感受到,這不是件容易的工作。一定得自己先籌出一百萬圓以上,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於是我下定決心,既然以人為對象無法馬上完成這件工作,那我就另外訂定計畫,以靜候時間與自然力量的山林為對象,來籌措一筆可觀的人才培養資金。


自那時起,我一找到相對便宜的山林,就會那裡買一山,這裡買一林;價格一好就賣掉,再改買便宜的大山林。而且,我訂出逐步把分散於各地的山林集中到一個地方的計畫,也一步步付諸實行,最後變成了秩父大瀧村內八千町步的大山林。


我原本的打算是把這片山林賣掉,將所得拿來充當人才培育的資金。不過,如果把本金用掉了,就無法長久。因此,我改變了想法,覺得山林應該維持山林的樣子,予以管理與經營,再從每年的收益中先存個一百萬圓才行。然而,我自己又沒有空閒直接管理它們,後來我發現,把這些山林都捐贈給埼玉縣,交由縣方為它訂定百年大計會更好,因此在昭和五年十一月,透過「本多靜六、本多博、鈴木清次(我的秘書)共同捐贈」的形式,付諸實行。(本文摘錄自第一、二章)


reference:


http://blog.eslite.com/ntu/archives/6055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檔高股息 養我一輩子


撰文者:劉 萍



今年39歲的研究機構職員蔡海茲就辦到了!從2003年開始,他每年拿出30萬元存款,固定投資3檔高配息股,無論台股看漲、或看跌,一定買進,而且3檔股票每年配發的現金股利,也在下一年度和自己的存款一起滾入,投資相同的股票。

6年下來,他從口袋拿出來養這個現金流果樹的本金只有180萬元,但3檔股票含配息、配股、再加股價增值,合計市值已達303萬6,000元,累積報酬率168.67%,平均年報酬率達16%。假設蔡海茲把相同金額的資金,存在銀行放定存,6年下來,利息只有10萬多元,年報酬率相差14%之多。

儘管去年金融海嘯,讓台股重跌46%,但是,蔡海茲對這個用股票打造平穩現金流的果樹,非常滿意,不但抱股不賣,還打算用相同的股票再存4年,讓果樹再長大1倍。按他估算,屆時,每年光靠股票配息就可以領超過72萬元,平均每月可領6萬元,至於現在,這個現金流果樹,每月就可為他產生近3萬6,000元的股息收入。

用這套方法,最大的好處是,不必管股價波動、不怕股災,也能賺進穩定的現金流,「這等於是自己DIY退休年金,而且是活多久、領多久,還可能愈領愈多!」這位研究員出身的上班族如此說。

打破觀念,不再賺價差
改賺配息讓錢不斷流進來


蔡海滋會想出這套方法,是被羅勃特‧清崎(Robert T. Kiyosaki)的一句話啟發,他說:「好資產,必須能為你帶來持續性的收入。」高股息股就是這樣的好資產。

在用這方法之前,蔡海茲投資股票達10年,原本只想靠股票快速致富,每天看技術線圖、搶進殺出,總是賺小、賠大,賺兩萬元、賠10萬元。10年下來,總投入近200多萬元本金,只小賺10%左右。「花那麼多心力,卻是白忙一場,」

蔡海茲如此描述早年的投資模式。


今年39歲的研究機構職員蔡海茲就辦到了!從2003年開始,他每年拿出30萬元存款,固定投資3檔高配息股,無論台股看漲、或看跌,一定買進,而且3檔股票每年配發的現金股利,也在下一年度和自己的存款一起滾入,投資相同的股票。

6年下來,他從口袋拿出來養這個現金流果樹的本金只有180萬元,但3檔股票含配息、配股、再加股價增值,合計市值已達303萬6,000元,累積報酬率168.67%,平均年報酬率達16%。假設蔡海茲把相同金額的資金,存在銀行放定存,6年下來,利息只有10萬多元,年報酬率相差14%之多。

儘管去年金融海嘯,讓台股重跌46%,但是,蔡海茲對這個用股票打造平穩現金流的果樹,非常滿意,不但抱股不賣,還打算用相同的股票再存4年,讓果樹再長大1倍。按他估算,屆時,每年光靠股票配息就可以領超過72萬元,平均每月可領6萬元,至於現在,這個現金流果樹,每月就可為他產生近3萬6,000元的股息收入。

用這套方法,最大的好處是,不必管股價波動、不怕股災,也能賺進穩定的現金流,「這等於是自己DIY退休年金,而且是活多久、領多久,還可能愈領愈多!」這位研究員出身的上班族如此說。

打破觀念,不再賺價差
改賺配息讓錢不斷流進來


蔡海滋會想出這套方法,是被羅勃特‧清崎(Robert T. Kiyosaki)的一句話啟發,他說:「好資產,必須能為你帶來持續性的收入。」高股息股就是這樣的好資產。

在用這方法之前,蔡海茲投資股票達10年,原本只想靠股票快速致富,每天看技術線圖、搶進殺出,總是賺小、賠大,賺兩萬元、賠10萬元。10年下來,總投入近200多萬元本金,只小賺10%左右。「花那麼多心力,卻是白忙一場,」

蔡海茲如此描述早年的投資模式。


Reference:Smart智富月刊第128期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6324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財星全球年輕富翁 謝家華等三華人在列








    【新唐人2009年10月23日訊】(中央社台北23日電)美國「財星」(Fortune)雜誌網站公布全球40歲以下的億萬美元富翁,谷歌(Google)、臉書(Facebook)和推特(Twitter)的創辦人都名列前茅,各個身價不凡,其中也包括台灣移民第二代謝家華等三位華人。

    根據財星在網路上所公布的資料,市值已達1740億美元的谷歌,共同創辦人布林(Sergey Brin)和裴基(Larry Page)各以140億美元身價名列榜首,但財星指出,這兩位到現在仍共用一間辦公室。

    臉書目前會員達3億人,估計價值達100億美元。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學歷僅高中畢業,哈佛(Harvard)學業中輟,但在財星這份名單上排第2位。

      臉書今年的收入預估將比去年成長一倍,達到5億美元,祖克柏希望下一步是能夠賺錢。

    微網誌推特的共同創辦人史東(Biz Stone)和威廉斯(Evan Williams)名列第5;世界高爾夫球壇一哥老虎伍茲(Tiger Woods),不僅球技第一,也是世界薪酬最高的職業運動員,榜上排名第6。

    在財星公布的名單中,有三名華人上榜,包括中國騰訊公司(Tencent)創辦人馬化騰、排名18,他在騰訊的股份值36億美元。

    另一位是江西太陽能企業賽維(LDK Solar )創辦人彭小峰、排名23,還有美國網路鞋店(Zappos.com)創辦人之一謝家華、排名27。

    謝家華在哈佛就學期間曾開店賣披薩,24歲時,把他成立的廣告網路公司LinkExchange賣給微軟,代價是2億6500萬美元。

    1999年,他以顧問和股東身份加入網路鞋店Zappos,隔年成為公司的執行長。

    他使這家公司的營業額從160萬美元增長到10億美元,今年7月,Amazon宣布將以8億5000美元併購Zappos。

    財星在網站上指出,謝家華特別重視員工對公司的信心,新人在受訓期間,如果不想做下去,他就發給他們每人2000美元,據說這是為了剔除三心兩意的人。

    財星指出,排行榜入選者在2009年11月1日前,年齡必須在40歲以下。財星形容這些年青富豪是「滿足業務最炙手可熱的新星」、「他們是創新者」、「價值創造者」和「發明家」。(譯者:中央社方沛清)


    reference:


    http://ntdtv.com/xtr/b5/2009/10/23/a369859.html


    新唐人电视台 http://www.ntdtv.com/xtr/b5/2009/10/23/a369859.html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理財周刊


    捷運「三環三線」新北市房價裝上翅膀


    理財 /  2010/12/08
















    捷運「三環三線」新北市房價裝上翅膀

    *文/顏瓊真

    台北縣升格為新北市定案後,讓台北縣房價先漲一波,而新北市的市長當選人朱立倫的「捷運三環三線」政見,若能克服經費及土地徵收問題,新北市房價將備受期待。

    五都市長選舉落幕,新北市的市長當選人朱立倫主打的「捷運三環三線」政見也逐漸發酵,使得新北市捷運行經路線的周邊房市,醞釀下一波漲勢。

    根據朱立倫所提的「捷運三環三線」,第一環是指環狀線及南環、北環,加上已通車的台北市文湖線;第二環是捷運萬大─中和─樹林線,加上新莊線;第三環是指捷運機場線,連結到桃園縣境內捷運線後,再連結新北市境內的三鶯線及板南線。而三線是指捷運汐止民生線、捷運安坑線及捷運淡水輕軌延伸線。

    他並表示,未來10年內,每年將有一條捷運完工,而捷運長度也將從25公里增加到100公里,另捷運站也將從21個,增加到至少80個(見附表)。

    未來10年 1年1捷運通車
    在朱立倫所擘畫的「大台北一小時生活圈」藍圖中,他談到,以前家住三峽,但要到台北市大安高工上學的學生,需要搭916公車到捷運永寧站,搭板南線到忠孝復興站後,再轉搭文湖線到大安站下車,約需花1小時,而未來「捷運三鶯線」通車,整個通車時間將縮短至45分鐘,他還保證4年任內三鶯線一定開工。

    在「交通為房價之母」的通則下,以大台北地區,凡捷運通車的路段,房價都有50~100%的翻漲下,只要朱立倫「捷運三環三線」的政見能落實,房仲業者普遍都看好新北市房價的漲勢。

    台灣房屋不動產研究室執行長邱太煊談到,北京及上海的交通,都有高架的外環道路聯接,而第一環內的房價高於第二環,而第二環也高於第三環,這道理跟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所提的房價「框框理論」相類似,其每坪價差可到5~10萬元。


    reference:


    http://times.hinet.net/times/magazine.do?magid=9006&newsid=4434492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環三線 將再砸逾2千億


    工商時報 / 記者陳懷瑜/台北報導 2010/11/29



    首任新北市長朱立倫交通政策三環三線中,最重要的5條路線交通部尚未核定,朱立倫接任新北市長後,將優先檢討提高自償率,讓交通部點頭,再送交行政院核定,預估總施工經費至少2千億元。


    朱立倫表示,三環三線是政策大牛排,對新北市民最重要的政策,主要是串聯新北市人口集中區域,這些區域也許有捷運,但都是往返北市為主,彼此相鄰各區間,反而沒有聯繫系統,造成交通路網的不便。


    三環三線總計13條路線,已經完成通車則有文湖線與板南線,施工中則有環狀線第一階段、新莊線、板南線延伸頂埔、機場捷運,設計中則有淡水捷運延伸線、萬大中和樹林線,尚未核定的有汐止民生線、安坑線、環狀線北環段以及南環段、三鶯線、桃園捷運綠線共5條,也就是說,三環三線13條路線中,還有4成以上的路網規劃,因為還沒取得中央的核定,經費來源沒有著落。


    交通部初估,目前還未展開施工的幾條路線,已經核定的淡海輕軌捷運線,明年底會完成綜合規畫,該路線從淡水紅樹林站到淡海新市鎮,包括綠山線與藍海線,全長14.3 公里,預估經費118億元;設計中的萬大中和樹林線,全長高達22.1公里,預估經費高達898億元。


    未核定路線中,經費較少的為三鶯線與安坑線,主要是因採中運量的高架輕軌捷運系統,前者預估經費305億元,後者須120億元,汐止民生線則從民生西路到汐止市公所,全長17.52公里,總預估經費尚未評估,但從舊宗到東湖延伸到汐止段則曾提出預估經費為750億元;最花錢的則為環狀線北環與南環段,總長約20公里,因整個設計較為複雜,官員甚至無法估計該路線的總經費,預估該路線就會超過千億元。


    交通部表示,正在施工中的4條路線,因當初進行綜合規劃提出的所需經費,是以當時的施工技術水準以及建材費用評估,因此準確性還需再確認,但仍具參考價值,環狀線第一階段路線,銜接新店線的大坪林站到五股工業區站,預計104年底通車,全長15.4公里,預估總經費401億元。


    新莊線起點為大橋頭站到忠孝新生站,這段目前正在試營運當中,施工中的則是從忠孝新生站到古亭站,預計明(100)年6月通車,而延伸線從台北橋頭到迴龍段,預計102年2月通車。


    板南線延伸頂埔站,是屬於板南線的延伸線,預計102年7月通車;最後一條還在施工中的機場捷運,未來已經確定將交給桃園捷運公司經營,三重到中壢段102年6月通車,三重到台北車站段則103年6月通車。


    至於還在進行可行性評估的5條捷運線,除了桃園綠線曾送入交通部進行審查,因自償率過低,僅10.67%,交通部希望在培養運量後再行提出,朱立倫上任後預計將研商如何提商自償率以順利推動。


    reference:


    http://times.hinet.net/times/article.do?newsid=4379034&option=politics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永和透天店面 賣1億


    帶租約店面創新高 好地段已漲1倍



    放大圖片



    「仁愛眼鏡」於永和樂華夜市入口處,本月中以總價1億元成交,創下新高價。范厚民攝






    【江碩涵╱台北報導】店面交易熱,帶租約透天店面又創新高價!日前永和樂華夜市入口處的「仁愛眼鏡」透天店面以總價1億元成交,該店面屋齡42年,土地面積20.1坪,建物面積44.22坪,換算土地單價近500萬元、建坪單價226萬元,創下永和店面最高價。業者分析,市場資金轉往店面,好地段店面今年價漲至少1倍,就連永和區域型商圈店面也破億元,「這波熱錢來勢洶洶。」



    來勢洶洶


    「仁愛眼鏡」店面位於北縣永和市永和路一段135巷2號,在樂華夜市入口處,也是永和商圈地標。
    房仲業者分析,「仁愛眼鏡」承租該店面非常久,至少10年;今年11月房東才將月租金從21萬元調漲至24.3萬元,加上屋頂租借給台灣大哥大和PHS當作手機基地台,月租金各為2.5萬元、3500元,整棟透天店面租金投資報酬率高達3.25%,算是投資效益很高的物件。



    廣告效益利投資


    永慶房屋樂華店店長何永鉦分析,樂華夜市是中、永和區域型商圈,中午開始人聲鼎沸、零售業熱鬧,少有店面釋出,常常消息還沒傳開就有自用型商家直接買下;「仁愛眼鏡」位於樂華夜市入口,有廣告效益,是永和當地的指標物件,租金水準也居永和之冠,永和路沿路店面月租金僅8~12萬元,以投資報酬率3%回推,店面價格最多5000萬元,破億元店面已創下永和最高價。



    區域商圈湧熱錢


    這波買店面熱錢,不僅搶攻北市熱門商圈,大台北各區域型商圈也成為熱錢追逐的對象,尤其又以有長期租約、連鎖店進駐的店面最受投資人青睞。
    房仲透露,「仁愛眼鏡」才釋出不到1個月,11月初立即成交,賣方何姓家族是三重製鞋業者,手上閒錢專門投資區域型店面,趁今年店面價高,分別賣出北市延吉街和西門町成都路店面,同時也買進士林夜市店面,買賣總金額就高達3億元。
    根據房仲分析,今年以來好地段店面只要一釋出,買方接手速度特別快。11月初成交的台北市復興南路「高記」店面,投資報酬率僅1%、總價高達3.3億元、但一釋出立刻有買方接手。9月蘆洲「屈臣氏」也以1.05億元成交,創下區域新高價。



    釋出即有人接手



    今年大台北帶租約透天店面成交狀況

    今年大台北帶租約透天店面成交狀況



    全國不動產總經理石吉平分析,大台北商圈店面已價漲0.5~1倍,由於帶租約店面有立即租金效益,且未來增值空間大,更是各方投資人追逐標的,「只要一釋出立刻就有人接手。」


    Reference: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976282/IssueID/20101120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0大熱門財經部落格


    l        獵豹財務長郭恭克部落格(JaguarCSIA)


    http://www.wretch.cc/blog/JaguarCSIA


    l        瑞信董事總經理 陶冬


    http://blog.sina.com.cn/taodong 


    l        寶來投信總經理 劉宗聖


    http://blog.cnyes.com/My/vip-blog35/


    l        陳忠瑞 股海戰國策 (瑞展產經董事長)


    http://www.wretch.cc/blog/jrc3939


    l        法意PHIGROUP


    http://www.wretch.cc/blog/phigroup


    l        Albert Hung's 投資客日誌


    http://alberthungblog.blogspot.com/


    l        綠角財經筆記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


    l        齊克用-全方位財富管理


    http://blog.cnyes.com/My/ckwm2/


    l        審慎投資投機者-JL


    http://tw.myblog.yahoo.com/mr-prudentman/


    l        無責任投資論壇


    http://tw.myblog.yahoo.com/invest-YCCHU


     

     


    引用至: 葉揚甲整理


    2010.10 今周刊


    No.722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蘋果稱霸美股 宏達電在台當股王



    理財 /  2010/09/29

















    *文/陳春霖

    宏達電股價千元並非無所本,那麼對應台股指數上萬點也非空穴來風。
    上周五(24日)台股大盤指數在周KD出現高檔交叉鈍化現象,市場多數認為,根據歷史經驗這情形後續都會產生一波中多走勢,周一(27日)果然不負眾望,再創近期波段行情。

    期間引領多頭攻勢者以宏達電(2498)為指標,當然蘋果(Apple)台廠供應鏈更是前後呼應的族群,尤其蘋果在美股逼近300美元新高價位,市值早已超越微軟,這意味著2強在台股與美股有機會成為年底前帶領大盤攻擊新高點指標股。本期《理財周刊》特別針對其產業趨勢、股價對應大盤指數等多個面向進行深入探討,大揭密股王DNA。

    事實上,若將蘋果與宏達電做比較,顯然從產品端著眼有欠公平,主因蘋果旗下產品涵蓋iPod、Mac電腦以及iPhone與今(2010)年推出的iPad等;而宏達電現今僅HTC手機產品。

    市場預期,蘋果今年營收將達500億美元,明(2011)年的營收將創紀錄達726億美元,遠超過微軟的700億美元。

    蘋果與宏達電將有比價效應其中貢獻最大當推iPhone,其自2007年上市以來,銷售量隨著不斷推出新款產品而節節高升,估占蘋果整體營收達40%,假如按這樣的比例,以今年蘋果500億美元營收估計,等於iPhone創造了營收達200億美元,再按其現今股價300美元的40%估,單就iPhone創造的營收與淨利反映的股價應達120美元。

    反觀宏達電今年上半年營收達新台幣983.25億元(31.21億美元),稅後淨利136.17億元(4.32億美元),預估全年營收可達1800億元(57.14億美元),稅後獲利達358.3億元(11.37億美元)。

    若按上述比例計,宏達電今年預估營收僅是蘋果的29%,因此蘋果現今僅以iPhone營收對應股價120美元的29%,那麼宏達電應該也有34美元的實力,這也就是近日來已有外資報告,宏達電能夠上看1000元大關的說法了。再就蘋果與宏達電產業前景與全球布局競爭態勢評析,或許更能看出一些端倪。
    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所資料指出,預估今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達2.51億支,年成長率37.9%,明年衝至4億支,年成長率達60%,至2015年,預計屆時每2支手機就有1支是智慧型手機,滲透率將達45.74%。

    大盤指數高檔 個股強者恆強顯然蘋果與宏達電站在產業浪頭上是無庸置疑的,暫且不談彼此的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網路商店的影響,單就市場布局看,宏達電深耕歐美市場綁電信業的策略奏效,在美國市占節節上升,近日媒體報導宏達電新款4G手機傳與美電信業Verizon合作,再下一城。

    但實際上,蘋果與宏達電未來的業績成長動能絕非來自歐美市場,而是新興市場,尤其中國與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大幅成長,這也是蘋果加緊拓展中國大陸的主要原因。

    不過,蘋果在中國大陸市場始終占不到便宜,原因為缺乏靈活的行銷手法,以諾基亞(Nokia)與黑莓機為例,迎合中國大陸3大電信業3種不同規格推出對應產品,但蘋果並沒有採取類似作法,這是蘋果的弱點。反觀宏達電決定以HTC品牌重新布局中國大陸市場後,也採取與諾基亞類似作法,市占率一下子就快速取得優勢地位。

    當然最值得一提的還是宏達電除積極投入中國大陸市場外,事實上,外界鮮少知道的就是其大舉布局印度市場,這塊智慧型手機估年複合成長率達25%以上市場,未來誰能取得龍頭地位,相信在全球手機市場也就等同其位階了。假如宏達電股價真有上看1000元機會,以其現今股價僅730元計,等於尚有270元的漲升空間。

    觀察台股股王達千元水位時,大盤指數就相對有機會挑戰萬點大關之上,再加上市場認為每年指數高低點通常有2000點差距,也就是說今年高點尚未見到,推估應該在9700點附近,兩相交叉呼應,第4季隨著選舉加溫、股王帶動下,波段漲幅應可預期。

    談了許多蘋果與宏達電,當然投資人最關切的還是其台廠供應鏈中還有哪些是值得投資布局的個股,或許很多投資人認為蘋果也好、宏達電也罷,其台廠供應鏈從年初至今個股股價早已反映好一陣子,似乎有點老生常談。

    不過,法人指出,當大盤指數站上波段高點時,很多個股的股價表現應該重新歸零看待,尤其在高檔區股價強者恆強往往是不變的操作法則,因此本期就上述觀點再度挑選出6檔強股,供投資人不畏逢高仍大膽進場布局也好、加碼也安全的參考。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527期】


    reference:


    http://times.hinet.net/times/magazine.do?magid=8863&newsid=3976485&next=1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eference:


    http://www.crossstrait.org/version1/subpage7/201002/sieweco_list.php?number=35


    【全球經濟景氣復甦下台灣經濟問題、對策與前瞻】














    作 者:
    蕭萬長


    發表日期:
    2009-12-27


    一、前言
    感謝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中華經濟研究院、中華財經策略協會及台日產業技術合作促進會共同安排這次專題演講,本人感到很榮幸,也
    很溫馨。
    2009 年全球金融及經濟從艱困之中戲劇性地反轉,景氣復甦跡象從新興市場擴散至先進工業國家。台灣經濟亦自谷底回升,展現復甦的樂觀訊息。值此2009 年歲末,對過去一年國內外經濟作一回顧檢討,並對2010 年台灣經濟的機遇與挑戰作一前瞻的思考,非常有意義。

    二、金融海嘯後國際經濟大環境
    ( 一) 全球經濟明顯好轉,但仍潛在風險
    1. 全球經濟復甦步伐較預期樂觀,但力道不足在美國及世界各國政府及央行推出規模空前的財政及貨幣措施之下,全球金融市場迅速恢復穩定,全球經濟也從60 年來最嚴重的衰退中逐步復甦,根據環球透視機構(Global Insight Inc.)最新預測,新興國家自今(2009)年第3季開始已率先復甦,經濟轉為正成長; 先進國家自第4 季也逐漸脫離負成長,估計今年全球經濟成長從較今年8 月預測負成長2.4% 縮減為2%,比預期樂觀許多; 明(2010)年估計全球經濟將轉為2.8%,惟較2005 ~ 2007 年平均成長率3.87% 為低,顯示復甦力道不足。
    2. 全球經濟潛藏風險
    相較過去全球經濟嚴重衰退的經驗,這次經濟復甦較預期為快,但也潛藏更多的風險,包括:
    (1) 先進國家經濟前景仍非明朗。美國、歐洲及很多國家失業率皆創下多年高點; 失業率高,消費能力自然降低,復甦步伐就可能慢下
    來。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最近指出,美國經濟復甦正遭遇「強勁逆風」,已點出很多專家的憂慮。日本、英國經濟情況更令人擔憂,日本甚至陷入2006 年來首見的通貨緊縮現象。
    (2) 系統性金融危機尚未完全解除。雖然全球金融危機在各國政府對金融機構史無前例的支援下漸趨穩定,但仍有部分地區餘波盪漾,例如最近發生的杜拜金融風暴,引發全球金融波動; 希臘、西班牙也被指名可能爆發債信危機,顯示系統性金融危機尚未完全解除。
    (3) 新興市場面臨新一波資產泡沫化風險。
    由於各國央行前所未有的寬鬆貨幣政策穩定且活絡了全球金融市場,但也帶來新一波的資產泡沫風險,尤其近月美元大幅貶值,引發可觀的套利交易(carry trade),大量資金湧入新興市場,股市及房地產市場等資產價格泡沫化的風險日益升高; IMF 及眾多國際投資機構已提出警示,各國政府也開始重視問題的嚴重性。如果新興市場不能針對投機熱潮有效降溫,爆發系統性金融危機的風險仍不能排除。
    (4) 能源及原物料價格波動影響全球經濟復
    甦。在全球經濟持續復甦之際,近來國際油價、糧價及原物料價格又蠢蠢欲動,對全球經濟復甦勢必有很不利的影響,甚至可能引發停滯性膨脹的問題。
    ( 二) 新興市場尤其中國大陸經濟重要性大幅提升
    1. 金融海嘯造成全球經濟勢力大洗牌
    在海嘯之後,新興市場尤其中國大陸經濟的重要性大幅提升。據Global Insight 預測資料估算,2010 年新興市場對全球經濟成長率的貢獻將達52%,其中中國大陸的貢獻就高達25%,充分反映出大陸經濟在未來全球經濟復甦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2. 大陸經濟動向關乎亞洲乃至全世界經濟榮枯
    (1) 根據最近中國社科院發布大陸經濟藍皮書指出,2009 年大陸GDP 成長率估計仍可達8.3%,2010 年可望回升至9% 以上,顯示大陸經濟受金融海嘯衝擊有限,而且已扮演帶動亞洲地區復甦的重要角色。不過,大陸經濟快速回升主要是依賴固定資產投資增加,今年成長率高達32%,創下16 年新高; 明年成長率仍高達23.9%,占GDP 比重逾7 成。大量投資造成產能的急速擴張,是否會導致產能過剩問題,值得關注。另外,大陸房地產市場及股市亦有過熱現象,是否導致泡沫化問題,亦是未來大陸經濟的重大考驗。
    (2) 從中長期來看,大陸經濟若要保持過去
    多年的高速成長,繫於幾個關鍵因素,包括:能否改變長期以來過於依賴投資及出口的成長模式,發展以內需市場為主力的成長動力?能否有效改善產業結構,加速第三產業的發展?以及能否有效改善區域失衡問題,讓經濟發展成果能夠普遍惠及大陸人民,維持社會的和諧?未來大陸當局必須克服長期經濟發展的瓶頸,才有可能成為真正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經濟大國。
    三、當前台灣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
    ( 一) 短期迫切問題
    1. 台灣經濟高度依賴貿易,因此受國際景氣影響尤深。從去年第4 季開始,台灣經濟歷經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衰退,所幸因為全球景氣回升及政府強有力振興經濟措施奏效,今年第3 季經濟衰退已趨於緩和; 第4 季可望轉為正成長6.89%,全年經濟成長率估計為-2.53%,較今年8 月預測-4.04% 要好很多。明年經濟估計可望
    溫和成長4.39%,顯示台灣經濟已渡過最困難的階段,並正穩定回升。
    2. 不過,由於台灣高度依賴出口,在先進國家經濟復甦力道不足,以及國際油價及原物料價格可能波動的情況下,台灣要恢復過去出
    口榮景並不容易,必須仰賴內需方能維持經濟穩定復甦。然而,構成內需重要成分民間投資及消費迄今仍低迷不振,依據主計處公布最新
    統計,民間投資已連續6 季負成長,雖然今年第3 季投資負成長已縮小為13.3%,但全年仍負成長19.56%,估計明年也僅成長6.85%。在
    金融海嘯之前,民間投資已明顯不足,2004 ~2008 年民間投資占GDP 比重平均17.17%,遠低於1990 年代平均超過20% 的比重。今年此一比重再降到12.77%,顯示民間投資意願極度低落。而民間消費雖因為近來股市活絡等因素在今年第3 季轉為正成長2.21%,但國內失業率仍高且平均薪資下降,未來民間消費提振仍有極大困難。
    3. 過去一段時間,國內經濟動能幾乎依賴
    政府大規模公共支出的挹注,但也因此加劇政府財政赤字問題; 未來政府繼續擴充支出已有困難,民間消費拉抬亦非短期可以奏效,因
    此,未來短期經濟成長的關鍵將繫於民間投資能否有效提振,這也是當前所面臨最迫切的經濟問題。
    4. 在這裡,必須特別指出,民間投資不振,除了國際大環境及景氣因素外,也反映出企業界對台灣經濟前景缺乏信心,對政府各項政策
    的執行成效仍持觀望態度,這是非常嚴重的警訊,也是當前政府首須面對因應的嚴肅課題。
    ( 二) 長期結構性問題
    從中長期來看,台灣經濟發展也面臨以下幾個重大的結構性問題:
    1. 過於依賴出口的發展模式受到嚴峻考驗
    (1) 出口占GDP 比重偏高
    在民進黨執政時期,由於台灣投資環境惡化及內需嚴重不足,經濟成長幾乎必須依賴中央銀行採取新台幣貶值的策略以利出口持續擴張,
    這也導致出口占GDP 比重從1999 年的49.2%快速上升至2008 年的70.7% ; 貿易出超也成為對經濟成長貢獻的最主要來源,2001 ~ 2008 年貿易出超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平均為65.2%。這種過於依賴出口的經濟發展模式在這波全球經濟大衰退中暴露出嚴重的弱點,不僅讓台灣遭受國際經濟衰退的衝擊遠超過競爭對手,也導致台灣經濟回升落後於其他亞洲國家。
    (2) 以大陸為工廠的代工模式難以為繼
    台灣能夠不斷擴大出口,主因是台商在大陸大規模投資設廠,利用低廉的生產成本進行代工製造後再將產品輸銷歐、美市場,從而也帶
    動台灣對大陸機器設備中間財及工業原物料的出口; 台灣對大陸包含香港的出口依存度也由1996 年23.6% 大幅上升至2008 年的39%。這種以大陸為工廠的代工出口模式,附加價值低,利潤微薄,受景氣波動衝擊大,因而台灣在這波全球經濟大衰退中吃足苦頭。在金融海嘯後美國及歐洲國家消費緊縮,以及大陸生產成本逐漸提高及人民幣升值趨勢,此一代工生產模式勢將難以為繼,如何調整已是刻不容緩的發展課題。
    2. 產業結構亟待調整
    (1) 產業發展過度集中ICT 產業過度依賴出口的經濟發展模式也導致台灣產業過度集中高度依賴出口的ICT 產業。近年ICT 產品占總出口比重平均超過5 成,因為該等產品受景氣波動影響大,從而成為受這波經濟衰退衝擊最嚴重的產業。而ICT 產業投資占製造業總投資高達7 成以上,在景氣不好時,ICT 產業資本支出的遽減,也導致國內投資嚴重萎縮,加深景氣的波動。這樣的產業結構顯然也必須作根本的調整。
    (2) 產業結構須因應全球節能減碳趨勢
    另一個必須全力因應的產業發展課題,是國際社會日益重視氣候變遷及對抗全球暖化的大趨勢。最近在哥本哈根召開的因應全球氣候變遷
    高峰會反映出各國政府對推動節能減碳的決心與愈來愈一致的行動。再從市場面來看,國際能源價格的長期上漲趨勢也無可避免,推動節能減碳也是因應能源市場變化的必要途徑。台灣高度依賴進口能源,長期以來產業能源密集度亦相對偏高,因而可能受到的衝擊遠超過其他國家。全力推動節能減碳,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已是別無選擇。如何加速落實節能減碳政策,是政府無可迴避的責任。
    (3) 服務業發展相對遲緩
    近年台灣服務業占GDP 比重雖然提高,由2000 年的68.9% 提升至2008 年的73.3%,但與先進國家相較,服務業仍有很大發展空間。再者,台灣服務業規模相對較小,投資不足,也影響服務業發展的速度與品質。由於服務業與內需及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如何配合經濟發展模式的調整,加速服務業發展,也是另一個必須加速突破的重要經濟課題。
    3. 經濟體質惡化問題
    除了經濟發展模式及產業結構問題之外,近年國內經濟體質惡化,尤其是國家財政快速惡化以及金融競爭力持續削弱,也構成經濟復甦及長期發展的負面因素,這也是未來必須積極處理的重要問題。
    四、台灣經濟的新機遇、新挑戰
    雖然台灣面對嚴峻的長短期經濟問題,但國際及兩岸新情勢也為台灣帶來嶄新的機遇,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 一) 後金融海嘯的國際經濟新機會
    金融海嘯造成全球經濟的大洗牌,也導致經濟勢力的消長。先進工業國家在這次風暴受創嚴重,相對上新興工業國家已趁勢而起。台灣在新興工業國家中具備相對優勢條件,在亞太地區的兩大新興市場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台灣亦紮根甚深,因而有較競爭對手更佳的條件掌握新的市場機會,提升台灣在世界經濟的重要性。
    ( 二) 兩岸新情勢帶給台灣機會與挑戰
    1. 兩岸開放政策改變台灣經濟格局2008 年5 月以來政府執行兩岸經貿開放政策,迄今與大陸達成9 項協議及1 項共識,促進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也徹底改變台灣經濟格局,包括:
    (1) 為台灣經濟注入活水。陸客來台觀光、開放陸資及大陸企業對台灣的大規模採購,為台灣注入新的活水,也減緩台灣受到國際金融海嘯的衝擊。
    (2) 改變台灣經濟戰略地位。兩岸實現海空運直航及兩岸經貿關係的逐步正常化,已重新塑造台灣在亞太地區的經濟戰略優勢地位,也
    進一步強化台灣與國際市場的連結,為台灣經濟發展帶來嶄新的格局與機會。
    (3) 兩岸經濟合作增強台灣經濟競爭力。金融海嘯後,大陸經濟在全球影響力更上一層;大陸市場潛力的進一步釋放也成為跨國企業必
    爭之地。台灣企業在大陸經營已久,兩岸經濟的加強合作讓台灣企業更容易運用大陸市場的優勢,也有助增強台灣經濟的整體競爭力。最
    近「Chiwan」受到國際矚目,即反映兩岸合作對台灣有利形勢。
    2. 兩岸開放政策亦帶來新挑戰
    兩岸開放政策的持續推動,讓台商有機會可以抓住大陸經濟快速崛起的龐大商機,開創新的經營格局,但兩岸經貿關係的益趨緊密,也無
    可避免為台灣帶來很大的挑戰,包括:
    (1) 台灣對大陸市場依賴度持續提升。台灣出口高達4 成是輸往中國大陸,台商對外投資近7 成前往大陸布局,這樣的經濟依存關係,勢必
    因為兩岸開放政策進一步加深,如何避免經濟高度依賴大陸市場,是未來台灣經濟發展必須思考的嚴肅問題。
    (2) 兩岸差距對台灣社經影響。兩岸經濟規模差距過大,社經結構亦有重大差異,引進陸客、陸資對台灣經濟、社會各層面的影響勢必
    愈來愈大。如何在引進經濟活水的同時,確保經濟、社會的健康運作及發展,無疑是未來政府與民間必須共同面對的挑戰。
    (3) 兩岸政策內部共識問題。台灣內部對兩岸政策意見分歧,不易凝聚共識,政府兩岸開放政策很容易被誤解扭曲,甚致被認為是「過度親中」,ECFA 推動所引發的內部爭議就是鮮明的例證。未來在兩岸政策上要如何減少內部爭議,擴大社會共識,將是兩岸政策成敗的最大關鍵。
    五、未來台灣經濟發展應有的策略與做法總體來看,台灣經濟發展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捩點,有必須全力面對因應的短期考驗,也有必須克服解決的中長期問題; 有可掌握的歷史機遇,也有必須有力因應的重大挑戰。個人認為,台灣要開闢一條經濟發展的康莊大道,必須要有掌握世界大勢與國家發展的宏觀思維,必須擘劃出能夠引領台灣經濟健康發展,可以兼顧短、長期的前瞻藍圖。以下提出方向性的思考,提供大家作為參考:
    ( 一) 從四個面向調整經濟發展方向
    第一,內外平衡。就是要降低對出口依賴,引導經濟長能夠以出口及內需並重。未來政府財經政策必須徹底改變重出口的思維; 必須
    更加重視攸關人民生活的內需市場擴大。內外兼修,平衡發展,才能夠引領經濟健康、永續成長,也才能讓經濟發展成果為人民所共享。
    第二,貿易分流。台灣出口過度集中在以美、歐作為最終市場的ICT 產品,在金融海嘯後,美國及歐洲消費能力已明顯削弱,因此台灣
    要開闢新的出口市場,尤其是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新興市場。目前「以大陸為工廠」的間接代工出口模式,也要改變成「以大陸為市場」的新模式,讓對外貿易有效分流,這樣的改變亦有利於企業根留台灣及經濟的健康發展。
    第三,調整結構。台灣產業結構必須配合
    國際環境及總體經濟發展策略進行根本調整。要擴大內需,分流貿易,台灣產業發展的方向要跟著調整。政府已積極推動六大新興產業發展包括: 生物科技、觀光旅遊、綠色能源、醫療照護、精緻農業及文化創意產業,這是一個調整產業結構的起點。但這樣還是不夠,必須要再擴大範圍,尤其服務業發展是擴大內需、促進就業及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重要環節,必須要有全盤的發展規劃,從租稅、金融、人力資源、技術創新等著眼,打造發展服務業的優質環境,才能帶動
    服務業全面發展。
    另外,節能減碳及綠能發展必須全面落實在產業結構的調整上,各個產業都要有節能減碳及綠能的觀念,才能夠因應未來趨勢,也才能夠厚植產業的未來競爭力。這是「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的重要工作,政府要有責任盡全力推動。
    第四,區域合作。現在全球經濟發展不能夠單打獨鬥,必須透過多元的合作,國家及企業競爭力才能夠提升。在金融風暴後,亞洲經濟率先復甦,反映出未來全球經濟重心將逐漸向亞洲偏移。台灣身為亞洲的重要成員,必須掌握先機,加強參與區域的合作。現在兩岸加強經濟合作,為台灣經濟發展打開新的格局,但是,我們不能以此為滿足,必須擴大合作對象,全面參與區域經濟的整合。民進黨執政時
    期,在經濟發展上一直強調「佈局全球」,但因為兩岸政策劃地自限,導致「佈局全球」政策淪為空談。現在兩岸已實現海空運直航,兩岸經貿關係日趨正常化,台灣連結全球市場的路障已經排除,從而可以更積極地擴大參與區域的合作,只要兩岸合作與區域參與齊頭並進,就不會出現「兩岸熱,國際冷」的問題,部分人士尤其在野黨的疑慮自然就會化解。未來只要秉持這樣的方向推動ECFA,內部的爭議就會降到最低限度。
    ( 二) 為民間創造投資機會,鞏固經濟復甦
    在經濟發展的新方向及新策略確立之後,短期問題的處理自可迎刃而解。如前所述,明年台灣經濟成長的動能必須依賴民間投資,因為內需擴大,貿易分流,產業結構調整乃至區域合作擴大,都需要民間積極參與及投資,因此,政府在定好方向後,要全力改善投資大環境,並拿出一套獎勵措施來引導民間投資,激發企業的活力。坦白說,民間投資是對經濟信心的投票,所以政府要發揮掌舵的功能,為民間引領方向,創造機會,則民間投資自然會活絡起來,經濟復甦的步伐也會加快。還有,要有決心、有步驟地貫徹推動財政及金融改革,徹底改善經濟體質,為推動經濟轉型營造有利的環境,同時可以厚植經濟應變能力,以肆應變動愈來愈劇烈的全球經濟大環境。
    六、結語
    歷經金融海嘯及經濟大衰退的衝擊洗禮,雖然暴露出台灣經濟的許多弱點,但也再一次淬煉出台灣經濟的潛能與韌性。面對後金融海嘯時期詭譎多變的經濟新局,台灣必須有力掌握全球經濟洗牌的新機勢; 以及兩岸新情勢帶來的歷史機遇,以大決心、大魄力推動經濟的大轉型,有力調整經濟發展策略,徹底改善經濟體質,脫胎換骨,易筋洗髓,為台灣經濟發展開創嶄新的格局,追求美好的願景。
    金融海嘯的強大威力,讓「大政府」的思潮瀰漫全球,台灣也不例外。為因應普羅大眾對政府愈來愈高的期待,推動政府大改革已刻
    不容緩,身為政府的一份子,我衷心期待2010年政府能夠一掃陰霾,團結全民的力量,共同為台灣經濟轉型作出積極的貢獻。


    回目錄頁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IME 2009 年度風雲人物,美國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 TIME 原文請點這裡,絕大多數內容翻譯自 TIME,少部分以維基百科補充。


    credit: TIME

    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是個很傳統的人,沒有很威嚴的外表,沒什麼個人魅力,他的論述中立不偏袒、沒有意識型態,是根據資料、有條理,又不八股(academic literature)。當遇到不懂的事情時,他不吹噓。

    他害羞,不參加社交活動(dinner-party),寧願在家裡和老婆一起吃晚餐,然後洗碗、倒垃圾,玩填字遊戲或閱讀。他是個宅男(nerd,傳統的人)。他是世界上權力最大(powerful)的宅男。

    Fed 控制貨幣供給,決定短期利率,影響通貨膨脹、失業率、美元的強度。柏南克是研究大蕭條的重要學者,認為 1930 年代的 Fed 頑固地拒絕增加貨幣供給、缺乏想像力和實驗精神,助長了大災難。

    當房市的動盪變成全球 75 年來最嚴重的金融海嘯時,他印了數兆美元的鈔票,注入市場;動用公共資源拯救私人企業;把利率降到零;把錢借給共同基金、避險基金、外國銀行、投資銀行、製造業、保險業者,和其他從沒想過會接受 Fed 資助的公司;從汽車貸款、公司債各方面活絡信貸市場;透過瘋狂買進房貸債券(mortgage bonds)徹底改進不動產金融市場(housing finance);讓 Fed 資產負債表的規模變成先前的 3 倍大。他不僅重新塑造了美國的貨幣政策,也帶頭拯救了世界經濟。

    由於和前後任財政部長 Henry Paulson、Timothy Geithner 過從甚密,讓柏南克和 Fed 招致各方批評。

    技術上來說,衰退已經結束,但經濟成長的力道十分微弱,而且非常依賴政府的刺激方案。「我知道人們為何感到沮喪,我也覺得沮喪,」柏南克說,「我是平民出身,來自一個經濟很不好的小鎮,我對這些事感同身受。」他希望美國人能瞭解,他幫助那些不負責任的華爾街巨人,是希望保護普羅大眾。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金融危機可能會惡化成全球災難,大象跌倒了,小草也很難不被壓扁。

    柏南克獲選年度風雲人物的主要原因是,他是全球最重要經濟體的最重要決策者(he is the most important player guiding the world’s most important economy),透過柏南克的創意領導,讓 2009 年還能有微弱的復甦,而不是災難大蕭條。而且他仍運用無可比擬的權力,在影響貨幣、就業、儲蓄和美國的未來。那些他所做的決策,以及他還沒有做的決策,都將影響美國的繁榮之路、美國的政治走向,以及美國和全世界的關係。

    柏南克 1953 年生於喬治亞州,在南卡羅萊納州的迪倫鎮(Dillon)長大,是小鎮裡最聰明的小孩, 11 歲、小學 6 年級時,參加全州拼字比賽獲得第一,在全國比賽中獲得第 26 名,因為他拼錯了 edelweiss(高山火絨草,一種植物)。

    父親 Philip 是藥劑師,有一家藥局,母親 Edna 是小學老師。他的祖父 Jonas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是奧匈帝國(現位於烏克蘭境內)的軍官,原先在紐約經營藥局, 1929 年股市崩盤後,搬到迪倫鎮。

    迪倫鎮是個基督教社區,柏南克家族是猶太家庭,顯得格格不入。一直到柏南克就讀高年級時,學校才取消種族隔離政策。有一次,他在 Shoney 餐廳和一位黑人朋友 Kenneth Manning 吃飯,之後就有人到他家丟雞蛋。十多歲時,他寫了一本小說《Remember the Titans》,描寫一支各種族和平相處的(integrated)足球隊。高中時,在學校的鼓樂隊中吹薩克斯風。

    他曾在暑假時到建築工地打工,也在餐館當過服務生,深知中產階級工作的價值。

    大學入學測驗(SAT)差 10 分滿分(滿分 1600,他考 1590 分),大學時在哈佛主修經濟, 1975 年以最高榮譽(summa cum laude)畢業, 1979 年在麻省理工學院(MIT)取得經濟博士學位。「他從以前到現在都沒變,」現在在以色列央行工作、柏南克在 MIT 的指導教授 Stanley Fischer 說,「非常安靜,非常認真,能力非常、非常好。他不會為了炫耀而去做複雜或很炫的事情,他只想解決真正的問題。」

    柏南克先在史丹佛大學教書,年僅 31 歲就取得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職。年輕時曾和柏南克共事過、現在在英國央行工作的 Mervyn King 說:「他永遠都是學者中的學者。」他過著典型的學者生活,娶了 Anna ,是一位老師,也是書蟲。

    柏南克稱大蕭條是「總體經濟的聖杯」,是智慧的終極挑戰。他說,「想瞭解地理,你要研究地震;想瞭解經濟,你要研究大蕭條。」大蕭條時, Fed 不但沒有增加放款,它讓全美 1/3 的銀行倒閉;不但沒有降息、增加貨幣供給以刺激經濟,它反而升息,在該關心通貨緊縮和失業率的時候,卻只著迷於通貨膨脹和美元的強勢。

    柏南克深受經濟學家 Milton Friedman 的影響,在柏南克 2002 年成為 Fed 董事會成員之後,在 Milton Friedman 的90大壽 party 時,代表 Fed 向他致歉:「關於大蕭條,你的批評是對的,是我們(指 Fed)造成的。但也感謝你,我們不會再犯了。」

    柏南克在他的研究中表示,大蕭條的成因不只是金融體系的貨幣不足,另一個原因是放款管道阻塞,當太多銀行倒閉,錢就沒有辦法流向具生產力的企業。他也提出「金融加速效果」(financial accelerator effect),不暢通的金融市場會加增借貸的成本,讓衰退速度加快,而衰退又再增加借貸成本。

    經濟不確定性具有自我實現的本質,讓員工失業、消費者不消費、銀行不放款。最後,經濟成為信心遊戲,這也是為何金融分析師會使用「緊張的市場」(jittery markets)和「經濟焦慮」(economic anxiety)這類的心理學用語。信貸(credit)一詞源自拉丁語的信仰(belief),也就不意外了。

    柏南克進入聯準會之後,成為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寬鬆貨幣政策的堅定辯護者。他認為用升息戳破 dotcom 泡沫,就像用大捶子做腦部手術。 2006 年當他成為聯準會主席時表示,他的最優先事項是繼續葛林斯潘的政策。事實上,柏南克做了很微妙的改變,他讓聯準會變得更透明,且改在利率決策會議最後一個發言,而不是第一個發言,避免大家只聽他的意見。

    相對於葛林斯潘對 Fed 的監管責任採取自由放任的作法,柏南克在 2007 年推動早就該做的次級房貸改革。柏南克和葛林斯潘一樣,對即將爆發的風暴一無所知,他忽略了房市泡沫的警訊。 2007 年 3 月,他向國會保證「次級房貸市場的問題,應該是可以控制的。」

    柏南克承認他沒有預料到,過渡槓桿化和緊密連結的系統會是如此脆弱、 1 兆美元的次級房貸混亂竟會癱瘓 60 兆美元的全球經濟、讓銀行與企業順利運作的隔夜拆款市場(overnight-lending markets)竟然在一夜之間(overnight)停擺。他對於金融業錯估投資組合的風險、讓 CDO 、 CDS 和其他有毒的大規模毀滅性金融武器在他們面前爆炸,感到驚訝。

    Fed 的責任是監管銀行控股公司,例如花旗(Citigroup),並不負責投資銀行(如貝爾斯登、雷曼兄弟)、兩房和其他造成這次危機的非傳統金融創新。 Fed 也不負責監控整個金融系統的風險,沒人負責這個。「當然,我們可以做得更好,」柏南克說,「但這是一個完美的風暴(perfect storm)。」歐洲央行總裁特里謝(Jean-Claude Trichet)說:「在非常時期,他採取了非常的手段。」

    柏南克比之前的聯準會主席都更努力地向大眾說明他的作法,主持市民會議(town-hall meetings)、在報紙上寫專欄,甚至接受了幾次專訪。他 2009 年已經在國會作證了 13 次。他創了幾個紀錄:


    1. 零利率:在 2008 年 12 月,他是第一個把利率降到零的聯準會主席。一年後,利率仍然接近零,而聯準會也暗示利率在可預見的未來都不會改變。

    2. 國際合作:他和歐洲央行、英國央行與其他重要央行都時常保持聯繫,更成為第一個聯合其他 6 國同時降息的聯準會主席。

    3. 新的信貸管道:柏南克不只是注資,而是精準地注資。當投資人不再購買公司債時, Fed 進場買,讓公司得以順利發薪。當由汽車貸款、學生貸款、信用卡、房貸所擔保的證券無法融資時, Fed 打開了新的水龍頭,讓這些市場得以正常運作。這是 Fed 藉由幫助華爾街,進一步達到幫助民眾的方法之一,這方法協助了 330 萬家庭的房貸、 1 億張信用卡和 48 萬家小企業的貸款。這些緊急方案都將按時在 6 月結束,超過 80% 的貸款都已償還,默默的替納稅人賺了數十億美元。

    4. 瘋狂購物:柏南克用他的魔術錢(conjured money)瘋狂購買,包括突然對不動產抵押貸款擔保證券(MBS)注資 1.25 兆美元,這是 Fed 史無前例的干預一個特定的經濟領域。 Fed 計畫在明年春天停止購物,但還不清楚何時會縮減它腫脹的資產負債表。

    5. 拯救任務:柏南克和 Henry Paulson、Timothy Geithner 的緊密合作,受到許多注意和抨擊。 Fed 幫助了貝爾斯登被接收、讓政府接管兩房、讓美國銀行吞掉美林、試著拯救雷曼兄弟但失敗、紓困 AIG。柏南克也親自為 7000 億美元的問題資產紓困方案(TARP)打頭陣,說這是避免巨大災難的唯一方法。

    這些作法都不漂亮,理性的人都會反對這些決定。 Fed 只應借錢給安全的抵押品;拯救貝爾斯登和 AIG 是明顯超出界線而招致風險;讓雷曼兄弟倒閉差點掐死全球經濟;隔天又前後不一致地出手拯救 AIG ,一家保險公司!的確,所有的干預都導致了道德風險(moral hazard),傳遞一則不合理的訊息,不論這些「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業捅了多大的簍子,都會被拯救,鼓勵華爾街再次擁抱風險。

    1930 年代的央行避免了道德風險,卻背叛了全世界。柏南克必須採取行動,到現在我們還不知道,如果沒有買家(buyer), Fed 要怎麼救雷曼兄弟。 2009 年 6 月,柏南克因施壓美國銀行購併美林而在國會遭到抨擊,而到了 12 月,美國銀行已經恢復到可以償還 450 億美元的紓困金(TARP)。納稅人將可從不受歡迎的紓困方案中獲益。

    柏南克表示,大型金融危機通常會造成該國 GDP 5%-20% 的損失,這次的恐慌看起來只讓美國損失了 1%。「為了避免發生第二次大蕭條,你願意付多少錢?」柏南克問,「我是說,這個投資的報酬相當好。」

    大火現在已經撲滅,回過頭來攻擊消防人員把家具弄濕或沒有拿好水龍帶,是很容易的事情。「救火的比喻還不夠精確, Fed 更像是美國國防部,」Geithner 說,「保護著美國人的自由和安全,這不是一場可打可不打的戰爭,而是非打不可。」而他們打贏了。

    然而迪倫鎮的失業率現在高達 17% ,雖然 Fed 預期未來幾年的復甦力道會稍強一些,但失業率在 2012 年之前都將在 7% 以上。「我無法想像,如果聯準會主席不是柏南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前財政部長 Paulson 說,「這很難解釋,我們的確是在很糟的情況(doo-doo,大便),但我們卻可能處在更糟的情況。」

    還需要進一步做什麼事嗎?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Paul Krugman 大聲疾呼還需要更多行動來刺激經濟,而 Krugman 是柏南克在擔任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主任時找來的。同時,部落格圈瀰漫著通貨膨脹的聲音,連國會和 Fed 利率決策委員會都警告,如果柏南克不趕快開始緊縮貨幣供給,將產生新的資產泡沫、物價將提高、美元將崩盤。

    柏南克認為,注入更多資金到現金滿溢的銀行裡,只會增加流動性(liquidity)卻不會增加借貸(lending)。現在, Fed 已經不要求主管機關多放貸,不顧一切的日子顯然已經結束了。「下一步該怎麼做並不清楚,」柏南克說,「這是個巨大的問題,不會有簡單的答案。」

    當被問及是否需要第二輪的經濟刺激方案,柏南克一再拒絕表態,只說不管國會做什麼,都需要有一套降低長期赤字的可靠計畫。基本上,他希望我們用已經拿到的錢來做事,不會再借更多,也不會再印更多。他希望國會能重整金融體系,讓大公司能倒閉,又不致引起大災難

    柏南克沒看到什麼物價上漲的證據,他已經被擔心通膨的專家惹惱了,這些人就像他牆上照片中那些助長大蕭條的央行行長一樣。但他也知道,不能讓別人認為他對通膨的立場軟弱,就像五角大廈不能被別人認為它對恐怖主義抱持軟弱的態度。金融體系從來沒有過這麼多現金。

    他似乎也擔心赤字會影響債券市場、推升長期利率、甚至可能引發 W 型衰退(double-dip recession)。他也擔心中國和其他美國國債持有人可能失去信心,導致美元崩盤、震撼全世界。(lose confidence and start a run on the dollar that could shake up the world)

    同時,金融體系仍舊禁不起另一次動盪。美國眾議院 2009/12/11 通過了金融改革法案,但共和黨議員沒有任何一個人投贊成票,分裂的議會不會立即採取行動。因此,還是沒有人負責監控系統風險,而這些大到不能倒的公司,仍然毫無限制地用借來的錢在下大賭注,因為他們相信政府會出手相救。現在他們正瘋狂地遊說,想要阻擋更多資本要求(capital requirements)、槓桿限制(leverage restrictions),和任何限制他們行動的作法。

    令人吃驚的是,兩黨在國會共同支持的改革是限制 Fed 的監理權力。眾議院通過了一項議案(measure),讓國會得以對貨幣政策進行審查(audit),柏南克認為這會損害 Fed 的獨立性,並讓利率決策充滿政治意味。他也反對必須公開那些向 Fed 借錢的人的身份,他指出,大蕭條期間,借款人拒絕金融重建公司(Reconstruction Finance Corporation)的援助,就是想避免羞辱。

    許多人支持剝奪 Fed 保護消費者的功能,議會的法案也將消滅它監管的功能。柏南克在最近一次的聽證會上,忍受了數小時的吹毛求疵和辱罵。「顯然,我沒有辦法消除大家對 Fed 的政治顧慮,」他面帶憔悴的笑容說著。

    我們無法安慰全美 1/6 未充分就業的人、 1/7 房貸過期卻沒繳的屋主、 1/8 依靠食物券(food stamps)生活的家庭,但若不是柏南克,失業、房屋止贖(foreclosure)和飢餓的情況都會更嚴重。他研究經濟不是為了變有錢,他家裡的福特汽車貸款還沒付清,相反的,他是真心相信凱因斯的理念,經濟學家應該要和牙醫一樣有用

    在市場如自由落體般墜落的恐怖回憶中,柏南克在非政治領域上的成功,讓他成為政治受害者。他在危機中的勇敢表現,感覺就像昨天的新聞。此時,我們失能的政治體系該讓柏南克做他的工作,同時也該修復金融體系,讓柏南克不必再次拯救世界。


    reference:


    http://thinkerckd.blogspot.com/2010/01/time-person-of-year-ben-bernanke.html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鉅亨網鉅亨網新聞


    〈今周刊〉房價高漲、荷包變薄 揭開外匯存底 的真相


    鉅亨網新聞中心(來源:今周刊)
    20100929 17:25:31



    小心 百年泡沫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全球第四名,而且還連連創新高,今年經濟成長率預計破八%、明年破四%,好消息越來越多,大家口袋裡都將麥克麥克。


    真是這樣嗎?


    都對,也都不對!


    如果一切這麼好,怎會有許多人高喊買不起房子?但如果沒有錢,房價又怎會一直漲、漲不停?


    這之間,一定有重要的事情弄錯了!


    今年九月三日,中央銀行又宣布,台灣的外匯存底來到三七二○億美元,這已經是連續第二十二個月創下歷史新高。


    對於外匯存底不斷創新高的現象,過去,央行總裁彭淮南在國際上演講時曾說道:「本人借此機會簡述我國經濟表現。我國經濟持續上升,國際收支情況良好,外匯存底也持續累增。」言下之意,彭總裁也把「外匯存底的增加」,當作是「經濟持續上升」的表現之一。


    但如果台灣經濟真如彭總裁所言,長期持續上升,大家的所得不應買不起房子。


    而如果多數人都陷在「外匯存底增加代表經濟上升」的迷思中,還在繼續賣力拚「外匯存底」,讓人對台灣未來的經濟,不禁感到憂心。


    頂著「外匯存底名列前茅」這道光環,在一九八○年代,對剛剛才從貧困的泥淖中走出來的台灣人,曾是多麼引以為傲的事實!但三十年後的現在,物換星移,卻很可能成了引爆台灣資產泡沫化的元兇!


    今年年初,國內經濟學界大老、金融研訓院董事長許嘉棟直言,在外匯存底快速累積下,他眼中看到的事實是,「台灣資產泡沫疑慮嚴峻!」他恐怕是近期第一位對外匯存底引發台灣資產泡沫化問題,提出嚴重提醒的學者。


    今年九月,名列金石堂財經類圖書預購排行榜第一名的《民國一百年大泡沫》書中,作者王伯達指出,在所有經濟體邁向泡沫時,都會遭到「外匯存底的詛咒」,屢創新高的外匯存底,最後將招致破泡的降臨。


    上一次,是在一九八九年,台股飆上一二六八二點的歷史高點前,台灣的外匯存底也曾經歷過快速累積,在短短十年之內,增加九倍,金額增加六六○億美元。



    ■一天蒸發了二十億美元?/美元匯率走弱? 台幣財產大失血


    這一次,歷史似乎又將重演。


    從一九九八年至今的十二年內,外匯存底足足增加了二千七百億美元,漲幅二七○%,外匯存底的詛咒似乎又再度悄悄降臨,台灣經濟又逐步走入另一個泡沫之中?


    究竟「外匯存底」是什麼?而龐大的外匯存底,又代表什麼意義?會給台灣社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對你我的口袋又有何重大的影響?


    其實它和台灣目前的高房價息息相關,和股市表現密不可分,和每天開門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都脫不了干係,從總統馬英九、彭淮南,到如你我的一般民眾,都不能不知道!


    長久以來,可能是「存底」兩個字的誤導,許多人深陷在外匯存底越多越好的迷思中,以為「外匯存底」就是代表口袋裡的錢,外匯存底很多,就是口袋裡麥克麥克,台灣人很有錢的意思。


    但,這回答只說對一半。


    真正的外匯存底,主要來自兩種人的貢獻。一種是台灣的生意人,從一只皮箱跑遍全世界的年代,到如今台灣電子業享譽全球;這些超級厲害的台灣生意人賺進大筆大筆的外匯,為了要消費方便,便把外匯換成台幣,造成台幣需求上升,台幣本來應該是會升值的。


    但台灣的中央銀行,卻把新台幣的匯率長期調控在弱勢貨幣的趨勢上,為了阻止升值,因此從市場上不斷買進外匯,釋出台幣,而這些央行買進的外匯,就成了所謂的「外匯存底」。


    而另一部分則是每年在台灣流進、流出的資金,包括有些老外把錢匯進來買台股,也有些台灣人愛把錢匯出去買全球的各種投資,加加減減之後的淨值,也是所謂的外匯存底之一,通常這種錢的最大宗,就是股市裡的外資、和所謂的「熱錢」。


    這兩種不同來源的「外匯」加起來,就是讓台灣人這幾十年來非常驕傲的「外匯存底」。


    此外,除了這兩個來源之外,還有一個關鍵變數影響外匯存底,就是匯率。


    因為外匯存底通常都是以美元計價,例如台灣目前到八月底止的外匯存底達三七二○億美元,因此,台幣兌美元的匯率價格波動,將是影響這筆龐大外匯存底上下波動很重要的因素。


    比如說,九月二十三日當天,台幣在長期的弱勢走勢之後,終於在國際壓力下,升值一.六五角,來到三十一.六元台幣兌換一美元;換算下來,當天央行的外匯存底,一天之內就人間蒸發了二十億美元,相當六百三十億元台幣,比蓋一座一○一大樓的成本還高出許多。



    這也讓人見識到,「台幣匯率」的威力。


    除此之外,還有誰能撼動台灣的外匯存底?


    答案是:中央銀行總裁。


    很多人以為,因為台灣生意人很會賺,所以台灣外匯存底很多。這個說法,其實不能算對,因為外匯存底的多寡,關鍵不在「會不會賺」,而是看央行「要不要買」。


    ■利率打房博掌聲/匯率環境卻成高房價溫室


    比方說九○年代,正逢台灣電子業崛起的黃金十年,台灣出超大幅增加;按一般人的邏輯,這時候的台灣人「很會賺」,外匯存底應該快速成長。但事實上,當時外匯存底並沒有大躍進(見下圖),原因就是當時的央行總裁謝森中、許遠東沒有出手買進太多外匯,也讓台灣市場沒有因為外匯存底增加導致貨幣供給增加,免除台灣經濟體陷入可能的泡沫危機之中。


    這也正是「央行總裁」的威力。


    央行如果大手筆不斷買入外匯,表面上看來,外匯存底就會快速增加;過去舊時代的台灣政府,常常把外匯存底的累積當成重要「政績」之一,因此這個時期的央行總裁,往往也被外界視為「台灣經濟成長的重要推手」,而享有耀眼的光環。


    而實質上,凡事一劍兩刃,因為不斷買進外匯,就會釋出越來越多的新台幣流入市場,也就是一般常說的「不斷印鈔票」,台幣因此不斷貶值。貶值對整體經濟的影響,容後再敘,但眼前立刻有一個莫大的好處,就是滿手的外匯存底馬上出現匯兌利益,這一點,對每年必須面對盈餘繳庫壓力的總裁而言,絕對是絕妙的減壓方法。


    彭淮南任央行總裁十二年,每年央行盈餘都達成目標,甚至超前,連二○○八、○九兩年,全球遭逢百年難遇的金融風暴,所有資產價格暴跌,投資遭逢史上最大虧損,但彭總裁依然輕鬆達成盈餘目標。


    其中奧妙,除了貶值的妙方發酵之外,因為貶值而必須長期維持低利率的環境,對持有龐大外匯的央行而言,可以坐收利差利益,也讓彭總裁不費吹灰之力就能長保不敗紀錄,不僅戰勝全世界的基金經理人,恐怕就連股神巴菲特都要甘拜下風。


    讓央行不斷買進外匯就能解決所有事情嗎?既能讓外匯存底增加,又能讓央行盈餘繳庫毫無問題,天底下真有這樣的好康?


    當然不是!



    ■真相一/口袋一點都麥克不起來


    這十二年來,台灣因為央行外匯存底不斷增加,默默付出了許多慘痛的成本,你我的荷包越來越窘澀,房價越來越貴,越來越多人買不起房子;出國留學成本越來越高,甚至於,內需產業越來越蕭條,薪水永遠跟不上飆漲的房價,這些種種,都和不斷飆高的外匯存底有關。


    只是,這些高外匯存底背後的真相,絕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


    事實上,央行不斷買進外匯,增加外匯存底之後,台幣的印鈔機就開始轟隆隆運作,不斷印出新台幣流到市場上,造成新台幣長期積弱不振。


    彭淮南任期以來,台幣的實質有效匯率貶值超過二○%(從一一○.三四下滑到八十七.九二),是不爭的事實。


    影響所及,我們的口袋一點都麥克不起來,國際購買力越來越弱,出國旅遊血拼,越來越手軟,對進口物資的購買力更是節節下降。以黃金價格為例,今年六月以來新台幣共升值二.五%,而黃金漲更多,漲幅達五%;但如果相對今年以來升值幅度大的日元就不同了,日元至今漲幅七.六%,黃金對日本人來說,不但沒漲還跌價。


    購買力下降,不只是出國血拼變貴而已,連國際人才的購買力,也跟著下降。台灣其實是資源貧乏的島國,在全球競爭的今天,台幣弱勢,台灣老闆就出不起錢聘用最優秀的人才、買最好的資源,連帶就會拖累公司、甚至全體產業的發展。


    ■真相二/高房價的元兇在這裡!


    以上種種,如果再加上機會成本的利息,十二年下來,恐怕我們的荷包都足足少了三成。這樣子,你還以為外匯存底越高,大家越有錢嗎?


    既然新台幣就像打開的水龍頭一樣,嘩啦啦地流到市場上來,這些錢要往哪裡去?答案不是股市、就是房市。


    過多的錢去追逐有限的資產,結局就是讓資產價格不斷飆高。


    過去十幾年,因為台股規模跟著不斷成長,因此股市的漲幅至今控制在相對溫和理性的價格區間,但房市就不一樣了!


    房市的供給極其有限,這幾年,頂多多出一些新興的重劃區,但花花綠綠的新台幣去追逐這些有限的房子,房價自然越疊越高,有心人士看到有利可圖,再進來撈一筆,結果就是,中央銀行為高房價打造出優質的肥美沃土。


    對此,台大經濟系教授謝德宗更直接以「滿地是油」形容央行對高房價的「貢獻」,他說一根小火柴就能引爆房價泡沫,這根火柴就是投資客的推波助瀾,最後的結局,是你我都只能眼巴巴望著永遠追不上的房價,望眼興嘆。



    央行總裁當然明白這個道理,因此他率先跳下來打房,也為自己引來更亮眼的民意支持度。一般不知情的民眾,以為他是行俠仗義的廖添丁,劫富濟貧,為買不起房的小市民伸張正義,殊不知背後的成因在此。


    ■真相三/產業不思轉型? 依然獨厚出口產業


    長期匯率趨貶,不能說完全沒有好處,過去二十年讓台灣經濟維持一定成長的高科技產業,就受惠「低匯率」良多。


    但低匯率就像嗎啡,它讓出口產業壯大,也讓其依賴成性。


    一位高科技大廠的財務長就曾私下說道,「台灣科技業不用避險,因為匯率不會漲。長期下來,避險成本和偶一為之的升值匯兌損失比起來,差太多了, 避險反而劃不來。」一語道盡許多出口商的心態,而這種「驕縱」,是央行養出來的。


    但一場金融海嘯打下來,總算讓比較多的人願意換腦袋了——台灣應該逐步培植、發展內需產業、進口產業,才是經濟發展的長期之道。而第一步,就是讓匯率回到真正由市場供需決定的合理升值幅度上。


    過去高科技雖然為台灣帶來經濟上的榮景,但在政策保護下,企業和高所得的員工,對台灣實質的稅收貢獻度極低。另外,這些高科技公司實際的生產工廠普遍設於國外,對國內就業也沒有太大貢獻。


    ■真相四/我們的薪水永遠漲不起來


    但反觀內需產業,除了營收的貢獻之外,還能帶動其他周邊效應,包括增加就業人口、振興國內的不動產,還有更重要的是增加稅收以改善財政赤字。


    而這些,出口導向的高科技業可能都力有未逮。


    如果繼續推演下去,除了少數的科技大廠外,絕大多數台灣的高科技產業,長期很難登上品牌的殿堂,只能在毛利三%、五%的代工產業中浮沉;而這也是長期以來,台灣薪資水準普遍低落的主要原因。


    但反觀內需型產業,毛利普遍都有兩位數以上。以近年來最夯的咖啡連鎖業為例,毛利甚至在四○%以上,這些產業有足夠的利潤作後盾,為員工加薪,國人的所得就可以提升,才能帶動消費成長,留住優秀人才,進而促進整體經濟的全面性成長。


    如果我們用「房價」去除以「薪水」,來當作一個經濟社會生存的痛苦指數,應該是尚稱恰如其份的定義。這個數字,不只代表民眾的購屋痛苦指數,對長期以來,深信「住者有其屋」的台灣人來說,也是生活的痛苦指數。



    但只要台幣繼續站在長期趨貶的軌道上不變,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台幣釋出,扮演分子的房價因此也會越漲越高。


    另一方面,還因為貶值帶動出口,讓台灣的薪資怎麼也漲不起來,分子擴大、分母越來越小,這個生活痛苦指數,就會持續擴大下去。


    這樣的貨幣政策,在過去刺激高科技帶動台灣經濟成長的年代,也許可行,但如今ECFA(兩岸經濟協議)時代來臨,台灣的產業政策站在結構轉型的關鍵點上,要用不同的腦袋思考事情了。


    ■內需產業政策只聞樓梯響?/先從台幣匯率鬆手做起


    經建會主委劉憶如上任之後,幾次公開發言不斷強調:「找回經濟發展目標,優先發展內需。」總算有了令人期待的新思惟,馬英九政府口口聲聲要發展「黃金十年」,似乎出現了契機。


    「升值不是萬靈丹,一定要有配套,政府必須跳出來做產業結構的大調整,」一位內需產業的財務長說。「過去,政府的角色都扮演錯誤,」中華經濟研究員吳惠林表示,台灣的匯率應該跳脫以往的「美元時代」,改以「釘住一籃子貨幣」做基準,才能讓新台幣回到應有的合理價值。


    而產業結構的徹底大改變,更是釜底抽薪之道。過去和台灣一樣,長期仰賴出口的亞洲國家,包括日本、中國在金融海嘯後,都痛定思痛,開始著手調整出口占整體經濟結構比重時(見前頁圖),只有台灣仰角繼續向上,還在以貶值「扶植」出口業,至今出口占全國生產毛額比重還高達八%、一○%,而過去的出超大國,很多都已經控制到五%以下的「常溫狀態」,甚至更低。


    當然結構的調整不是一定只能壓抑出口,而是應該以更開放的態度,發展內需產業,逐步縮小出超缺口,台灣的經濟,就能從過去的過度扭曲,一步步回到所謂進口、出口「雙引擎」發展的正軌上。


    當然,這個問題已經不是單純的央行匯率政策的問題,而是整個國家產業政策方向調整的大事。


    但總算,我們已「小聲地聽見」有政府相關部門看到這個重要問題,台灣的經濟結構調整大計,總算出現第一道曙光,只是截至目前為止,還沒「看見」具體的作為。


    如果說,頂著「外匯存底名列前茅」的光環,是二十年前台灣舊時代的迷思,那麼「仰賴科技業為主的出口產業」,恐怕就是下一個該覺醒的警訊。往前看,台灣就要跨入一個全新的經濟世代,需要不同的產業結構和貨幣政策去支撐,也許,就從新台幣匯率的改變開始!


    撰文/劉俞青 研究員/楊卓翰


    reference:


    http://news.cnyes.com/printme.aspx?ao=/comment,20100929160308172632012.htm&page=sub&con=all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神 巴菲特的建言~


    There was a one-hour interview on CNBC with Warren Buffet, the second richest man who has donated $31 billion to charity. Here are some very interesting aspects of his life:
    (以下摘錄自CNBC電視台對世界排名第二的富豪華倫巴菲特所做的一小時專訪,巴菲特目前已經捐310億美元給慈善機構,他對於人生的一些見解非常有趣)

    1.He bought his first share at age 11 and he now regrets that he started too late!
    (他11歲開始買了第一張股票,但現在還是很後悔說他太晚買了!)

    2.He bought a small farm at age 14 with savings from delivering newspapers.
    (他14歲時,就用他從小時候送報紙所賺的錢,買了一個小農場.)

    3.He still lives in the same small 3-bedroom house in mid-town Omaha, that he bought after he got married 50 years ago. He says that he has everything he needs in that house. His house does not have a wall or a fence.
    (他雖然富甲一方,卻仍然住在奧瑪哈小鎮的一棟三房小屋內,那是他結婚50週年後所買的房子.他說他們家什麼都有了啊! 他家甚至連圍牆或籬笆都沒有!)

    4.He drives his own car everywhere and does not have a driver or security people around him.
    (他都自己開車出門,也沒有請司機或保全人員跟著他.)

    5.He never travels by private jet, although he owns the world's largest private jet company.
    (他雖然是世界最大的私人噴射客機公司的老闆,但卻從來沒有搭私人飛機旅行過.)

    6.His company, Berkshire Hathaway, owns 63 companies. He writes only one letter each year to the CEOs of these companies, giving them goals for the year. He never holds meetings or calls them on a regular basis. He has given his CEO's only two rules.
    (他公司 Berkshire Hathaway,旗下擁有63家企業.他每年只寫一封信給這些企業的總裁,把今
    年的營運目標告訴他們.他從來不曾定期主持或召開會議,他給這些總裁們的守則只有以下兩條
    Rule number 1: do not lose any of your share holder's money.
    (守則一:不要讓公司的投資人虧錢)
    Rule number 2: Do not forget rule number 1.
    (守則二: 不要忘記守則一)

    7.He does not socialize with the high society crowd. His past time after he gets home is to make himself some pop corn and watch Television.
    (他不太跟群眾交際應酬.下班後主要活動就是弄一點爆米花來吃吃,跟看看電視.)

    8.Bill Gates, the world's richest man met him for the first time only 5 years ago. Bill Gates did not think he had anything in common with Warren Buffet. So he had scheduled his meeting only for half hour. But when Gates met him, the
    meeting lasted for ten hours and Bill Gates became a devotee of Warren Buffet.
    (五年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茲第一次跟巴菲特見面,他覺得他跟巴菲特根本沒有什麼共同點,所以他只排了半個小時跟巴菲特會談.但當他們見面後,一共談了10個小時,從此之後,比爾蓋茲開始變成巴菲特的忠實信徒,獻身慈善事業.)

    9.Warren Buffet does not carry a cell phone,nor has a computer on his desk.
    (巴菲特不帶手機,桌上有沒電腦.)

    His advice to young people:"Stay away from credit cards and invest in yourself and Remember:
    他給時下年輕人的建議是「遠離信用卡的物慾, 多投資自己並且牢記」

    A.Money doesn't create man but it is the man who created money.
    (錢是人創造出來的,但是錢不會創造人.)

    B.Live your life as simple as you are.
    (過你自己想過的簡單生活吧!)

    C.Don't do what others say, just listen them, but do what you feel good
    (別人說的話聽聽可以,但不一定要照做,做你自己覺得很棒的事)

    D.Don't go on brand name; just wear those things in which u feel comfortable.
    (別走入名牌的迷思,穿你覺得舒服的服飾即可.)

    E.Don't waste your money on unnecessary things; just spend on them who really in need rather.
    (與其把錢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倒不如把錢花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F.After all it's your life then why give chance to others to rule our life.
    (總而言之,這是你的人生,幹嘛讓其他人來指揮你的人生呢?)
    好有哲理抵佢發達

     

    以上引用來源:


     

    *「若你不打算持有某隻股票達十年,則十分鐘也不要持有。」《股神巴菲特》
    *投資的秘訣,不是評估某一行業對社會的影響有多大,或它的發展前景有多好,而是一間公司有多強的競爭優勢,這優勢可以維持多久。產品和服務的優越性持久而深厚,才能給投資者帶來優厚的回報。《美國股神Warren Buffett》
    * 股神巴菲特:「財務顧問就是那些比你更需要你的錢的人。」
    * 美國股神巴菲特:當那些好的企業突然受困於市場逆轉,股價不合理的下跌,這就是大好的投資機會來臨了。
    * 美國股神巴菲特:我最喜歡的持股時間是……永遠!
    *股神巴菲特:「要投資成功,就要拚命閱讀,不但讀有興趣購入的公司資料,也要閱讀其它競爭者的資料。」
    * 股神巴菲特:「金錢並不是很重要的東西,至少它買不到健康與友情。」
    * 股神巴菲特:「如果你認為你可以經常進出股市而致富的話,我不願意和你合夥做生意,但我希望成為你的股票經紀。」
    * 在股票市場中,唯一能讓您被三振出局的是 - 不斷的搶高殺低、耗損資金。
    * 世界上最笨的事情就是 - 看到股價上揚就決定要投資一檔股票。
    * 不要以價格決定是否購買股票,而是要取決於這個企業的價值。
    * 投資股票的第一原則:不要賠錢。
    * 把每支投資的股票都當作一樁生意來做。
    * 自認對市場震盪起伏敏感而殺進殺出的投資人,反而不如以不變應萬變的投資人容易賺錢。
    * 假如觀念會過時,那就不足以成為觀念。
    * 花四毛錢買價值一塊錢的東西。
    * 如果股市可以用理論去有效分析,我早就變成路邊的流浪漢了。
    * 如果股市投資人只需相信理論上的投資效益,就好比較一個打橋牌,卻告訴他看各家的牌對於橋局沒有任何幫助一樣。
    * 買股票時,應該假設明天開始股市要休市3-5年。
    * 短期而言,股市是一個投票機器,長期而言,股市是一個體重計。
    * 如果你不斷的跟著風向轉,那你就不可能會發財。
    * 判斷一家企業的價值,一半是靠科學研究,一半是靠藝術上的靈感。
    * 不需要等到股價跌到谷底才進場買股票,反正你買到的股價一定比它真正的價值還低。
    * 買股票的時機應該與大多數的投資人想法相反。
    * 真正適合投資股票的時機是趁大多數人還未注意股市動態時。
    * 理智是投資股票最基本的要求。
    * 假如這家公司表現得很好,它的股價絕對不會寂寞的。
    * 風險來自於你不知道你在做什麼。
    * 績優企業受制於市場逆轉,股價不合理而下跌時,大好的投資機會及將來臨。
    * 如果我們必須藉助穆迪(Moody)或史坦普的信用評分來決定投資與否,不如將錢交給這兩家公司操作算了。
    * 假如我在一個五兆的市場中還不能賺錢,要我相信跑到幾千里外的另一個市場能賺到錢,這種想法未免太天真了。
    * 一個過熱的股市就像是一名企業的扒手。
    * 耐得住時間考驗才最真實,能讓你賺到大錢的  不是你的判斷,而是耐心等待的功夫我們所做的事,不超出任何人的能力範圍,多做額外的工作,不盡然就能得到與別人不同的結果。

     

    以上引用來源: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住展雜誌


    分不清「泡沫」與「保值」 千萬別購屋


    住展雜誌 /  2010/08/09



    面對全世界資產價格的不斷上昇,
    許多人仍抱著過去幾十年的舊思維,
    認為是一種「泡沫」,這是一種對環境變化的無知,
    投資人如果無法分辨「泡沫」與「保值」的不同,
    將在未來幾年遭到極大的傷害,
    成為環境變化下的犧牲者。


    以往,由於各國對貨幣數量控制良好,導致世界上只有「一套」資金,流向那裡,那裡資產價格就被炒高,抽離之後,價格就崩跌,這就是許多人常說的「泡沫化」。

    但在二○一○年,世界已經改變,金融海嘯後,世界上的鈔票愈來愈多,已非昔日一套資金的情況,當資金多到無法抽離時,資產價格的增高,已是一種必然,它不再是「泡沫」,而是一種因應貨幣貶值的「保值」現象,其價格不會崩跌!

    因此,如果還認為目前的房價是「泡沫」,會回到二、三十年的房價水準,不是無知,就是愚蠢!因為現在的高房價不再是「泡沫」,而是一種反映貨幣貶值的「保值」現象。

    這種「保值」現象,不但不會「泡沫」,未來幾年,在世界各國政府全力避免經濟蕭條與失業問題嚴重的壓力下,還會愈來愈強烈。因為,唯有資產增值,才能真正解決金融海嘯問題,也才能讓全世界的經濟運作回復常軌,投資人如果要真正瞭解其中奧妙,以下五點的環境變化不可不知。


    環境變化(1) 鈔票的「資產」假象消失

    「貨幣」(鈔票)本來只是交易的工具,本身不具有任何「價值」!但在過去百年,由於世界各國對於貨幣數量控制極為謹慎,使得相對稀少的「貨幣」,慢慢具有了「資產」價值的假象,許多人認為擁有貨幣(鈔票)就是擁有「資產」,於是乎,他們將貨幣(鈔票)存於銀行、存於金庫、藏在地下、藏在密室,誤以為擁有貨幣,就是富人。

    不但如此,如將貨幣存於銀行,往往還可以獲得高的利息(台灣在八○年代存款利率還曾高達百分之十以上),這種既能保值又具有高收益的標的,自然會使貨幣產生資產的假象,使擁有貨幣的人當然會覺得自己擁有了資產!

    這種想法在貨幣仍然稀少時,並沒有錯。但是,在金融海嘯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大量印製鈔票,使得貨幣「資產」假象正快速幻滅。最好的例子,是將錢存在銀行已不再有高報酬(多已接近零利率),「儲存」貨幣可以獲利的機會已經快速消失。

    除此之外,大量印出的鈔票,必然會造成貨幣的貶值(通貨膨脹),當貨幣貶值,購買力會下降,長期「持有」貨幣就會變成一種愚蠢的行為,因為目前所持有的貨幣,三、五年後也許只能購買到一半價值的東西,這種會「縮水」的標的,自然無法成為投資標的,也就失去了成為「資產」的機會,因為持有它會有極大的風險。

    也因為這種現象,全世界的有錢人,都開始面臨一個新的課題──想要快速將鈔票去換「資產」?因為資產必須具備不會貶值的「保值」特性,否則辛苦賺來的錢,不但無法獲利,還會貶值,是多麼可怕的事?這種想法也是造成目前世界上所有具有資產特性的標的,價格不斷攀高的主要原因!

    擁有貨幣的人,如果無法瞭解這種環境變化,當有一天鈔票突然少二個零──一萬元變一百元時(北韓在二○○九年已經發生),必然會後悔不已。










    <<  1   2   3   4  >>

     

    引用來源: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固鍾榮昌:大台北H2房市平均銷售率若達5成 房價不會跌
    2010/07/07 21:10 鉅亨網 鉅亨網記者施冠羽 台北






    華固建設 (2548) 董事長鍾榮昌於今(7)日下午出席,「華人主要城市不動產市場之發展趨勢與願景」論壇時指出,台北地區下半年的房價應以平均銷售率為指標,若平均銷售率能達到5成以上,則房價勢必沒有下跌的可能。


    2010年世界華人不動產年會,將於7月6~8日將在晶華酒店舉行,今(7)日登場的「華人主要城市不動產市場之發展趨勢與願景」論壇,邀請到營建署署長葉世文主持,並且由信義房屋 (9940) 董事長周俊吉作為引言人,此外還有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謝金河、華固建設董事長鍾榮昌、北京當代節能置產董事長張雷、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北京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等產學專家為與談人,共同討論後 ECFA時期台灣房市的發展契機。


    葉世文指出,台灣目前的房價所得比是7.9,而大台北地區更高達14.1,遠高世界先進國家首都的水準,台北地區的確在房價過高問題。


    有台灣房市空頭總司令之稱的張金鶚,仍然維持一貫的態度,直指大台北地區高房價的不合理,並指出只要資金周轉不靈、投資客過多、供過於求,市場的力量終究會讓房價下跌,這是必然的趨勢。


    謝金河則指出,雖然大陸在經濟表現優於各國,但是自開始打房之後,深圳股市就跌了31.68點,而上證也跌了26點,相當危險的徵兆,因此政府若要採取打房的措施,勢必要戒慎恐懼。


    而鍾榮昌則表示,台北地區下半年的房價應以平均銷售率為指標,若平均銷售率能達到5成以上,則房價勢必沒有下跌的可能,若只有3或4成的能量,則一定會下跌。


    而對於味全公司 (1201) 在今(7)日上午以101.69億元標下位於台北縣三重的1.58萬坪新燕土地,鍾榮昌表示,目前大台北地區土地釋出案太少,但是新燕地仍須透過變更地目以及整合地上物,等繁雜手續才能開始開發,長期來看或許能透符合經濟效益,但是華固本身偏好投資5年內能夠推案的建地,因此當初並沒有考慮投標。


    2010/07/07 21:10 鉅亨網 鉅亨網記者施冠羽 台北






    華固建設 (2548) 董事長鍾榮昌於今(7)日下午出席,「華人主要城市不動產市場之發展趨勢與願景」論壇時指出,台北地區下半年的房價應以平均銷售率為指標,若平均銷售率能達到5成以上,則房價勢必沒有下跌的可能。


    2010年世界華人不動產年會,將於7月6~8日將在晶華酒店舉行,今(7)日登場的「華人主要城市不動產市場之發展趨勢與願景」論壇,邀請到營建署署長葉世文主持,並且由信義房屋 (9940) 董事長周俊吉作為引言人,此外還有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謝金河、華固建設董事長鍾榮昌、北京當代節能置產董事長張雷、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北京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等產學專家為與談人,共同討論後 ECFA時期台灣房市的發展契機。


    葉世文指出,台灣目前的房價所得比是7.9,而大台北地區更高達14.1,遠高世界先進國家首都的水準,台北地區的確在房價過高問題。


    有台灣房市空頭總司令之稱的張金鶚,仍然維持一貫的態度,直指大台北地區高房價的不合理,並指出只要資金周轉不靈、投資客過多、供過於求,市場的力量終究會讓房價下跌,這是必然的趨勢。


    謝金河則指出,雖然大陸在經濟表現優於各國,但是自開始打房之後,深圳股市就跌了31.68點,而上證也跌了26點,相當危險的徵兆,因此政府若要採取打房的措施,勢必要戒慎恐懼。


    而鍾榮昌則表示,台北地區下半年的房價應以平均銷售率為指標,若平均銷售率能達到5成以上,則房價勢必沒有下跌的可能,若只有3或4成的能量,則一定會下跌。


    而對於味全公司 (1201) 在今(7)日上午以101.69億元標下位於台北縣三重的1.58萬坪新燕土地,鍾榮昌表示,目前大台北地區土地釋出案太少,但是新燕地仍須透過變更地目以及整合地上物,等繁雜手續才能開始開發,長期來看或許能透符合經濟效益,但是華固本身偏好投資5年內能夠推案的建地,因此當初並沒有考慮投標。


    source:


    http://tw.stock.yahoo.com/news_content/url/d/a/100707/2/23xag.html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股市》32檔參與除權息,有賺頭
    2010/05/07 10:51 時報資訊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台股在五月來的急跌後,使得目前參加上市櫃公司除權息的報酬愈顯「價廉物美」。股價直直落讓不少股息殖利率達5%以上的個股,也都出現本益比在10倍以下。景氣復甦力道支撐上市櫃公司今年業績五不窮六不絕,而在台股大跌逾千點後,參加今年台股除權息,比在百貨公司周年慶檢便宜更有賺頭。


    台股重挫,依股息殖利率高於5%,扣抵率高於20%而本益比在10倍以下的三項條件下選出共32檔個股,在基本面無虞下可抵接抱股參加除權息。不過,由於歐洲債信風暴和美股錯帳疑慮仍有隱憂,投資人宜分批布局並避免擴張信用。



    符合條件的個股包括:文曄 (3036) 、元富證 (2856) 、漢唐 (2404) 、優群科 (3217) 、根基 (2546) 、四維航 (5608) 、中再保 (2851) 、飛宏科 (2457) 、映泰 (2399) 、技嘉 (2376) 、光明 (4420) 、茂訊 (3213) 、欣高 (9931) 、裕融 (9941) 、新保 (9925) 、東隆興 (4401) 、卜蜂 (1215) 、增你強 (3028) 、智邦 (2345) 、達工 (2535) 、廣達 (2382) 、永純 (4711) 、山隆 (2616) 、興農 (1712) 、益登 (3048) 、瑞軒 (2489) 、豪勉 (6218) 、日勝化 (1735) 、凡甲 (3526) 、創見 (2451) 、順達科 (3211) 、時報 (8923) 。


    引用來源:


    http://tw.stock.yahoo.com/news_content/url/d/a/100507/3/20hll.html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房市大戶養套殺 炒作房價快狠準


    Taiwan News /  2010/05/11




    *文/張緁玲

    高行情背後的真相與假相
    你知道為什麼台北縣市老舊公寓,一坪成交價格竟要高達新台幣40~50萬元?你知道為什麼我們購屋總是想盡辦法殺價撿便宜,但有不少投資客卻是故意買貴甘願當肥羊?房價一直高漲不休,財團、投機客哄抬房價的秘招又有哪些?若能進一步了解這些炒房秘辛,就不難理解為何房價會被步步推高了!

    手法1
    囤地插旗 先搶先贏
    近幾年,台北都會區經常有「新地王」出現,像今年1月底國產局標售仁愛路面積116坪土地,卻以每坪672萬元的天價標脫;位於羅斯福路87坪的商用土地,也以一坪719萬元驚人價格得標;另外,位在大安區建國南路上,面積僅121坪的土地,也被人以每坪602萬元的天價標走,這接連幾起的國有土地標售案,價格屢創新高,不禁令人納悶,大財團積極獵地不手軟,骨子裡到底懷著什麼目的?

    財經專家賴憲政表示,國有土地其標售資訊是採公開透明,因此,一旦出現了新天價,其周邊土地就會產生所謂「比價效應」,而以近期標售的國有土地來看,大多屬於小面積的畸零地和臨路地,相信投標者早已在周遭積極「插旗」,取得鄰近較低廉的土地,而國有地成交的天價,進而帶動周圍行情上漲,此時,建商再透過土地整併,獲取驚人利益。

    例如,2006年初,宏祺建設以每坪174萬元,搶下位在朱崙街的一塊國有地(247坪),目前也已推出豪宅案「至真」,而兩年前預售屋每坪成交價約62~65萬左右,現在傳出連每坪80萬元的價格都買不到,利益可觀。

    另外,2007年國有財產局標售位在龍江路的軍方老舊眷村地,其中有一筆坪數大、方正的土地,被某家建設公司以底價三倍以上的價格,約台幣10億3千多萬元的高價標走,算一算每坪土地的平均單價將近252萬元。

    據說,這家建設公司大手筆投標搶地,為的就是要在這個精華地段推出一坪近百萬的頂級豪宅。消息一出,不僅帶動該區的房地產市場價格齊揚,建商未來推案時也可開出更高的價格。

    中信房屋復興加盟店經理劉匡?表示,近幾年許多建商看準了台北都會區土地具增值潛力,插旗式的包區購地,但這種「地價推升房價」的漣漪效應,區域房價是一波比一波還高,對於受薪階級來說,也只能「望屋」興嘆。

    另外,囤地套利的案例,也是建商或財團慣用的手法!最近常被媒體或學者點名「圈地獲利」的就是新光人壽,2006年新光人壽以64億天價標下信義聯勤土地,但土地卻一直閒置,並未開發,二年後賣給了元利建設董事長林敏雄以及國泰金控名譽副董事長蔡鎮宇,一轉手賺進32.35億元。據了解,現在這片土地一樣還是囤而不建,根據業界人士推估,這塊土地至少已獲利50億元。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有錢人買地,要放任土地不管是他們的決定,但不可不知道,台北縣市的土地本來就稀有,所謂「物以稀為貴」,若是有心人士藉以故意囤地炒作,刻意哄抬土地價格,最後受害者還是想買房自住的老百姓!










    <<  1   2   3   4  >>

     

    引用來源: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檔節稅股 一魚兩吃

























     

    經濟日報/提供


     


     


     


    產業創新條例上周三讀通過,


    公司繳納的營利事業所得稅降至17%一案也可望通過,明年起企業保留盈餘可能提高,投資人要把握最後一年挑選可扣抵稅額比率高、現金股息殖利率佳的「節稅概念股」,將可享受兼具「投資」與「節稅」的雙重效益。


    法人指出,台股上周五(16日)漲多後壓回,現階段投資人除應擇優布局外,由於報稅季節將至,買股也可考量節稅效益。

    在稅法最新動態上,產創條例已在立院三讀,企業營所稅率可望由20%再降至17%。

    但營所稅率大降,導致企業營所稅與個人綜所稅的差距擴大,也將改變企業股利政策。

    企業人士指出,在兩稅差距過大下,企業分不分配股利的所得稅差最高達到14.7%,因此選擇減少或不分配股利,將成為無可避免的趨勢。

    證券專家認為,在稅法變動下,未來上市櫃企業發放現金股利恐減少,民眾今年投資股票並同時參與除權息,若選擇股利佳、可扣抵稅額比率高的企業,在明年報稅時,將可享受「末代」優惠。

    根據統計,目前可扣抵稅額比率在兩成以上、今年預計現金股息殖利率逾5%的上市櫃個股,共有18檔;分布在資訊通路、連接元件等電子股,以及高爾夫、營建、電機等傳產族群。

    18檔節稅概念股中,以大田的可扣抵稅額比率最高,達37.2%,其次是欣高33.33%、元富證33.33%等;超過三成的還有神腦、潤弘、大豐電、全國電、中宇、霖宏等。

    在現金股息殖利率部分,則以四維航的9.16%最高,潤弘7.96%、欣高7.48%,其他殖利率逾6%個股,還有神腦、大豐電、上福、全國電、裕融、伸興、凡甲、耕興等。

    分析師指出,可抵扣稅額是計算綜所稅應納稅額的直接減項,對投資人而言,充分運用抵稅規定帶來的抵稅效果,直接且實惠。

    面對即將到來的繳稅及除權息旺季,投資人參考的選股因素,除個股獲利、股利發放政策、配息率之外,還可納入可扣抵稅額比率一項。

    法人指出,申報個人綜所稅時,「股東可扣抵稅額」取決於「發放股利」與「稅額扣抵比率」,只要「稅額扣抵比率」高於「個人綜所稅率」,投資人參與除權息,不僅可獲股利報酬,亦可額外獲得抵減稅額,可謂一魚雙吃。




    引用來源:


    http://udn.com/NEWS/STOCK/STO2/5544062.shtml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薪破百萬 全台只有8%

    天下雜誌 更新日期:2010/04/30 11:41 文/賴建宇







    你的收入在全台灣排第幾?你的目標希望可以到多少?年薪破百萬是許多上班族的目標,但依據主計處最新公佈「家庭收支調查」,全台只有八%的人達成。(主計處的調查方式,是結合報稅資料和家庭調查綜合而成)


    台灣有收入的工作人口中,一年總共薪資、獎金、外快、投資等所得相加,中位數大約在台幣四十萬,年薪破百萬已經是前八%。領超過兩百萬的人是前一%的鳳毛麟角,大約有十二萬人。


    【男女薪資差異大,年薪40萬以上,男比女多一倍】


    比較台灣男女差別,年薪在四十萬以前差距不大,可以年領超過四十萬元的男性有四五八萬人,足足比女性兩百萬人多一倍。


    從全台薪資分佈也可瞭解到,無論目前收入、起薪多少,未來可以往上增加的空間還很寬廣,特別是比較收入時,應該看得是一年總收入,而不是只看每個月的死薪水。不同行業間的獎金、分紅、業外收入的差別也很大。


    【數學好的人較可能領高薪】


    到底進入什麼職業最可能拿高薪?又什麼職業最難擺脫低薪?《華爾街日報》最近比較全美兩百種職業,調查平均薪資,發現數學腦在現代的高薪職業要求愈來愈重要。


    過去一年中階人員平均最高薪的前五名是數學家、精算師、軟體工程師、電腦系統分析師、統計學家,他們平均年薪可以在七十三萬美元以上。不過要進這幾行,優異的數學能力將是必備。


    《華爾街日報》特別分析,在金融業紛紛裁員減薪時,數學家、精算師反而不怕。因為此刻企業需要他們的精準的評估損失、計算風險報酬,反而穩坐高薪一族。


    有好的數學頭腦進入金融、軟體、工程等領域,是未來要拿到高薪的保證。


    而傳統高薪的醫師和牙醫師相比,美國目前已經是中階層牙醫師的薪水高過中階醫師,這股趨勢在台灣也逐漸發生。未來牙醫系可能成為最熱門的一科。


    相反地,計程車司機、屠夫、建築工人等勞力藍領階級收入偏低。同為行業中的中階人員,他們收入只有需要數學頭腦行業的五分之一。


    引用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pbz8OkCFGBbC2YycNxVP/article?mid=725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佳營運績效五十強 生活產業大躍進

    作者:賴建宇  出處:天下雜誌 446期 2010/05





    《天下雜誌》去年提出「生活產業在開花」的趨勢,二○○九年,台灣的生活產業果然綻放光芒。食衣住行醫療亮眼,太陽能產業則跌出榜外。




    專輯精采重點:



     








    景氣從急凍到復甦,二○○九堪稱產業洗牌年,也是最百花齊放的一年,特別是生活產業。《天下雜誌》去年的「一千大調查」,提出「生活產業在開花」的趨勢,○九年,台灣的生活產業,的確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食衣住行和醫療,構成○九年營運績效五十強的五大亮點。


    食衣住行醫療  大放異彩


    營運績效五十強」名單是《天下雜誌》根據去年與過去三年的營收成長率、稅後純益與成長率、股東權益報酬率等,綜合評估一家企業長短期的財務表現,選出結合穩定性與成長爆發力,最具有投資價值的公司。


    食品業今年有七家進榜,創下歷年紀錄,分別是佳格、旺旺、新麥、宏全、黑松、統一星巴克、味全。


    佳格連續兩年入榜,過去三年稅後純益成長率達八四%,是食品業中最「香」的一家。佳格以美國「桂格」(Quaker)品牌行銷全台,並在上海成立分公司,用「多力」品牌販售葵花油。在健康意識逐漸高漲下,以及中國市場逐漸有獲利挹注,成長力度絲毫不遜於科技業。


    統一星巴克的入榜也跌破眾人眼鏡。去年遭遇店舖調整,總店數停滯,以及便利超商平價咖啡的競爭,營收幾乎沒有成長。但藉著靈活的促銷策略、降低成本費用,並增加茶系列產品挹注業績,稅後純益大幅提高六成。統一星巴克保住連鎖咖啡龍頭地位,一舉擠入五十強榜單。


    台商回來重振經營的老牌食品股旺旺和味全,也在不景氣中,逆勢展現投資價值。過去三年平均的稅後純益成長都有三成上下的水準。




    服飾業今年三家入榜,分別是:全日美、麗嬰房、嘉裕。


    做紙尿褲的全日美和童裝的麗嬰房,在少子化威脅中,仍繳出漂亮的成績單。一個做「噓噓樂」自有品牌,一個專注經營通路,靠著中國廣大內需市場帶動,去年稅後純益前者逆勢成長七成,後者成長六成。


    房地產營建買賣有四家入榜,分別是:大城建設、厚生、瑞助、名軒開發。


    做橡膠出身的厚生,連續兩年靠著資產活化與營建等收入進榜。去年有建設案「橋峰」入帳二十一億,佔總營收六成,預計今年還會有後續三十五億元的認列收入,並在板橋展開橋峰二期建案都更程序,加上南崁物流中心出租情況良好,今年營運情況仍然強勁。


    行的方面有統一速達(黑貓宅急便),以及全家轉投資虛擬物流業的全網行銷。


    統一速達去年營收成長一五%,獲利更增加二四%,在台灣小包裹的市佔率高達四成,是統一超商最賺錢的轉投資事業。今年在網路無店舖通路興起,以及新推出往來台日兩地國際宅急便等挹注下,營運持續看俏。


    一樣是運輸業,去年入榜七家的海運業,今年反應去年前年的航價低點,全數摔出榜外。不過波羅的海乾散貨運指數四月價格已比去年初反彈四到五倍,隨著航商簽新約,以及國際貿易量明顯回升,明年海運業可望捲土重來。


    醫療業也在這坡不景氣逆勢衝高,破天荒有中化、泰博、精華、友華四家入榜,不再只有本夢比。


    做血糖機、試紙、血壓機等醫療器材代工的泰博,股價漲破百元,過去三年平均營收成長超過五成,成長爆發力十足。未來在自有品牌、照護軟體開發,以及歐美通路品牌上,仍機會十足。


    太陽能全部跌出榜外


    去年四家入榜,名列前茅的太陽能股,無法持續發光發熱。隨著去年全球最大市場西班牙政府大幅縮減補助,導致安裝下跌八成,中上游產能嚴重過剩,價格崩盤。今年產業重心往下游移動,過去幾年成長火熱的太陽能股,前景蒙上陰影。


    今年延續前兩年趨勢,電子製造業不再獨步五十強榜,但表現依舊精彩。特別是掌握核心技術的關鍵零組件廠,如控制面板的洋華、面板驅動IC的瑞鼎,連接器廠嘉澤端子、宏致、禾昌興業等,明星味十足。鋰電池組新普更是榜上唯一連續五年入榜的企業,三年平均營收成長近二二%,愈是不景氣,愈能看出實力。


    引用來源: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page=1&id=40833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精華光學董事長陳明賢、總經理周育然 生技股王經營4堂課

    網友評價: 4 score ( 共有5人評價 )

    報導分類:CEO管理講堂

    報導時間:









      採訪 / 林文玲、陳芳毓    撰文 /  陳芳毓


      這是個突破「創新的兩難」的經典案例。



      1989年,美國大藥廠嬌生(Johnson & Johnson)研發出第一款拋棄式隱形眼鏡,原本一副要價數千元的人工打磨玻璃隱形眼鏡,頓時淪為機器生產的平價耗材。



      這場破壞式創新的風暴,橫掃全球2000多家傳統車削式隱形眼鏡廠,規模最大的精華光學,首當其衝。



      1996年,精華的營業額約3億,獲利8000萬,淨利近40%。公司雖賺錢,但盈餘都是繼續投入研發,股東們一次股利都沒發過。眼看大廠步步進逼,是該再投入1000萬,連同剛賺的8000萬,一併投入蓋新生產線;還是就地分紅,8000萬先落袋為安?



      如果你是精華的經營者,下一步會怎麼走?



      已故的精華光學創辦人周春祿決定增資。他這麼問股東:「你是想今年賺8000萬、明年賺5000萬、後年賺3000萬最後一毛錢都賺不到;還是立刻增資,拚這一次轉型?」



      這場破壞式的創新,造成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2000多家傳統車削式鏡片廠,絕大多數廠家決定守成,結果現在一家不剩;另外十六、七家試圖轉型,比例不到1%,但影響力也大不如前。精華是唯一的例外。



      創新的兩難,難在企業不敢將獲利賭在不確定的未來,難在新產品推出後可能會降低既有產品的銷量。儘管兩難,精華的股東們還是做出決定,花1億元打造第一條拋棄式鏡片生產線。



      15年後,精華成為生技股王,股價171元(10月20日),毛利率超過55%。隱形眼鏡是個寡占事業,在美國四大品牌占據98%市場的情況下,精華年產2億480萬片隱形眼鏡,成為關鍵的第五大;自有品牌帝康(Ticon)在台灣本土市場的銷售成績,也僅次於嬌生。



      突破創新的兩難,需要「自殺以求生存」的勇氣;周春祿不只是台灣第一代隱形眼鏡技師,更是位勇敢的創業家。但只有勇敢還不夠,技術、組織和客戶,更是撐起精華的創新三大支柱。



      技術上,身為全球最大車削式鏡片製造商,精華擁有完整的各國人種眼球光學資料庫;



      組織上,公平的分享原則,凝聚股東和員工的向心力。創業24年,原始股東仍合作愉快;



      客戶上,誠信的經營態度,讓歐洲競爭對手願意轉當生意夥伴,合作對抗美國大品牌。



      經過3年調校良率,2000年起,精華陸續獲准在台日歐美等國銷售拋棄式隱形眼鏡,業績翩然起飛。



      然而,周春祿已在多年前積勞成疾,因病過世。他的創業夥伴精華光學董事長陳明賢,與長子、精華光學總經理周育然,特別共同接受專訪,分享這位工匠創業家及精華光學的故事。


       


      Q:你父親(周春祿)是位怎麼樣的經營者?
      A:(周育然,以下簡稱「周」)世界上沒有這種人!他是把事業當成藝術,根本不在乎所得,賺的錢都給員工,一次員工日本旅遊就花了800萬,連只來3個月的作業員都可以參加!



      他跟廠商買機器,不但不會殺價,還問人家:「你這設備做得這麼好,才賣這個價錢,合算嗎?」
      很多供應商都來問我:「你們台灣人都這樣嗎?」我說,「大概只有他吧。」



      轉型成功的關鍵:
      不怕死!有關技術的事,全都要懂



      Q:1996年,精華從傳統車削片轉型成拋棄式鏡片,經過什麼樣的辯證?
      A:(陳明賢,以下簡稱「陳」)進入到未知的領域,大家心裡都毛毛的,可能十年來賺的錢全部都會虧掉,風險滿大的!



      轉型不是機器買來,就能做出七、八成,接下來改善良率就好。而是根本不知道怎麼做,得要自己摸索研發!需要多少錢?不知道!競爭對手有人投入了十多億,還是垮掉了!如果你是當時的股東,一定惶恐!



      我們想,如果不繼續投資,今年賺8000萬、明年賺5000萬、後年分3000萬,接下來大家各自解甲歸田;另外一種選擇是,奮力一搏。



      周執行長(周春祿)就一個、一個說服股東。他當時年紀也大了,記得他跟我說,「轉型不是為了我,是為了你們。你們還年輕,要是分了一些錢就離開了,也沒什麼成就感!」後來大家才同意做這麼大的改變。



      Q:轉型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A:(周)我父親是台灣的第一個隱形眼鏡技師。精華1986年成立,前10年只做傳統車削片(將鏡片放在機床主軸上,用車刀切出產品外型),就是在這段時間累積了很多鏡片製程設計認證需要的法規、國際人脈和獲利,才有辦法投入拋棄式隱形眼鏡的生產。



      1996年,我們釋出自行研發拋棄式鏡片的訊息,幾乎所有同業都勸我們說,「最好不要!人家嬌生(隱形眼鏡第一大品牌)1989年就開始賣了,現在全世界都是它的市場!」



      當時,日本廠商無法接受原本一副好幾千元的車削片,卻得改做只有十幾元的拋棄式鏡片,因而誤判局勢。加上自行生產成本高,於是乾脆解散研發團隊,讓我們代工。所以,我們就跟世界各地、還想留在這個行業的人合作,客戶大部分都是原本那2000家車削廠,因為他們有各地的通路關係。



      Q:為何2000多家傳統車削廠,只有精華能順利轉型?
      A:(周)就是不怕死!投入新事業遇到困難,就是要用很不尋常的方法去解決。



      做傳統車削片,不需要懂到化學原料;但做拋棄式,卻要分析六、七種化學原料的安全性,加上化工原料、模具、射出與塑化技術,通通都不一樣。我父親就利用他在全球的人脈關係,想辦法去弄懂這些事。



      競爭優勢的關鍵:
      專業!相同機器給對手,他們也做不到



      Q:精華的毛利為何能達到50%以上?隱形眼鏡業的進入障礙是什麼?
      A:(周)其實,每個行業剛開始利潤都很高,是因為競爭者加入後才降低。



      這個產業很小,但全球前三大藥廠,卻有兩大投入經營(嬌生與諾華藥廠(Novartis)旗下的視康(CIBA Vision)),是個「西方人的行業」。加上生產設備的公司少,廠商買不到現成的生產設備,得自己開發;而且就算買了硬體,軟體還是要自行修改,算是「有錢也買不到技術」。我們因此訓練出很強的資訊部門,甚至一度還獨立成公司,承攬國防工程。



      精華的工廠原本不開放給客戶參觀,但我父親說「沒關係,他們看不到機器裡面!」結果,日本人參觀完回去後買了一模一樣的機器,卻還是無法生產,最後只好跟我們買用過的二手機器!(笑)



      隱形眼鏡既是醫療器材,又是日用品,所以管制很嚴格。使用周期(如周拋、日拋)、含水量、功能(如近視、散光)等,任何一種交叉組合,都要申請證照和測試文件,新產品大約要經過3年測試、申請才能上市。加上研發,至少要5年,很多公司都熬不過這個過程。不光是設備、產品,包裝材料也要從頭研發。就拿隱形眼鏡的包裝鋁箔來說,你看(拿起產品掀起鋁箔),哪有食品需要這麼厚的鋁箔?



      Q:精華如何取得德國與日本大廠的訂單?
      A:(周)因為客戶都是做車削片出身。面對行家,我們必須展現專業,客戶才會尊敬我們,尊敬後就會產生信賴。在日本有100多家眼鏡連鎖店的HOYA、德國蔡司(Zeiss),都是我們代工。



      (陳)電子業是先有惠普(HP)、戴爾(Dell)等國際大廠,再來找代工廠;隱形眼鏡卻是先有代工廠,通路客戶才能賣拋棄式鏡片。所以,我們賣的不只是產品,而是賣設計和申請證照、文件。



      比如日本眼鏡連鎖店HOYA,原本就有賣大廠的隱形眼鏡,但是利潤比較低;所以他們會想開發自有品牌,說服消費者轉換,但自有品牌的品質必須不輸給大廠,這就要靠代工廠的技術了。



      然而,品牌商要銷售隱形眼鏡,必須用代工廠的技術和生產文件、證照產品來申請執照,一旦完成便無法變更,否則流程得重來一遍,所以品牌商選擇代工的過程很審慎,甚至長達一、兩年。代工廠若是斷貨或出問題,品牌商也無法拿他廠產品來代替,因此代工廠有較多談判籌碼。



      Q:這樣的保障,對技術的追求是不是可輕鬆一點?
      A:(周)也不行喔!(表情嚴肅)我們雖然不是直接跟前四大廠(嬌生、視康、酷柏(Cooper Vision)、博士倫(Bausch & Lomb))競爭,但是我們的客戶是!這一行,要做對5000件事情,每天才會有80萬片隱形眼鏡產出;要是搞錯幾件,今天可能就只剩兩片!



      (陳)我們必須提供足夠的品質和利潤,讓通路商有夠精良的武器跟四大廠打仗。四大廠是自產自銷,沒有中間通路的成本;這也意味我們的出貨成本,必須比對方出貨給地區子公司的價格還低才行。



      Q:如何把隱形眼鏡的品質,做到比競爭對手更高?
      A:(周)過去做車削片時,鏡片範圍非常寬廣,可以從散光360度做到2000度,有上百萬個規格。鏡片看起來雖然都是圓弧形的,但其實內、外是由許多不同的曲率、厚度所構成;像歐洲人的眼球比較陡,亞洲人比較平。



      許多公司都認為,「反正產品便宜,做到差不多就好了!」所以品質一直沒有調校起來。但消費者的眼睛是每天8小時在驗證產品。但在日本,我們被抱怨的機率低於大廠,靠的就是10年來累積的經驗。



      (陳)大廠為了為全球行銷,把成本降到最低、量拉到最大,所以會把規格簡單化。同一個規格,賣亞洲也賣歐洲。但我們不會這麼做,不能讓消費者將就。



      我們有很多附加功能,比如添加玻尿酸讓眼睛更舒服,或加了變焦讓眼睛睫狀肌(位於眼睛內部呈圓環狀的平滑肌,作用是改變水晶體的形狀,以進行對焦)調節更輕鬆。隱形眼鏡就是要戴上去立即舒適,忘了它的存在。這點大概只有嬌生跟我們差不多!(笑)



      生產品質的關鍵:
      精確!5000種規格,不容出錯



      Q:精華有幾種規格?
      A:(周)太多了,組合下來大概有5000種規格。我們的代工生產是很複雜、很有彈性的,大訂單可以做3星期,小訂單4小時就結束。(笑)



      Q:為什麼生產線可以這麼有彈性?
      A:(周)就是手腳要快!(笑)我們在日本代工的品牌超過10個,但我們會設法讓商品的塑膠、紙盒設計都不一樣。批發商或眼鏡店知道,這些產品都來自精華;但是我們不希望當消費者看到外觀時,一眼就認出那是同一家公司的產品。



      (陳)國際大廠的思維跟我們不一樣。他們做注模起家的,會想簡化生產線,這是大量生產的邏輯;我們做車削的,一開始就有上萬種規格,知道這一片一定跟下一片不一樣,所以會思考該怎麼讓生產線靈活。



      Q:這樣如何維持不出錯?
      A:(周)隱形眼鏡有個特點,就是即便有5000種度數,但是在半成品階段,每一片都長得一模一樣。



      在日本市場,如果包裝上寫300度,但是裡面的鏡片放錯了,消費者會去眼鏡店抱怨,眼鏡店就會通知政府衛生機構,政府衛生機構就會要求廠商下架回收。日本的政府網站,經常可以看到大廠回收錯誤商品的訊息。但我們不是大品牌,一次這樣的錯誤都經不起。我們一年生產兩億片,比的就是包裝錯誤比例有沒有遠低於大廠和同業。



      不出錯的關鍵是人,還有生產線設計的管控點。醫療器材必須有很強的追溯性,萬一出了問題,才能減少傷害範圍。為了防止出錯,讓每個鏡片的生產流程都有條碼管理,我們資訊化起步很早。



      我們最被日本客戶和政府稱道的,就是批號管制的追溯性。這批鏡片是在哪個滅菌鍋滅菌的、哪個員工做化學原料調料、幾點幾分生產,都可以透過包裝盒上的條碼追溯出來。萬一真的出錯,若能確定批號,原本可能要回收5萬片,變成只需回收300片。在這方面,我們比日本公司還日本。



      Q:會這麼小心,是因為曾經發生過任何教訓嗎?
      A:(陳)沒有。只是我們會做風險評估,萬一真的出錯,我們要怎麼從市場上流通的幾百萬片鏡片中,找出有問題的這幾百片。有些大品牌根本沒辦法追蹤,只好全部回收,損失就大了。



      (周)最主要的差別是,四大廠是直接賣給消費者,中間沒有把關;但我們是先賣給通路商,他們會先做一個嚴格的檢驗,我們的品質也算是被要求出來的。



      經營成長的關鍵:
      當槓桿的支點,站最有利的位置



      Q:精華的財務操作比較保守,跟前四大國際品牌的生意模式又很不一樣。你們要進入市場前四大,會採取什麼策略?
      A:(周)我們不會購併。韓國、新加坡很多工廠都想賣給我們,但我們不要。我們的強項是生產,現在該做的是開發客戶、拓展市場。我們也不會購併通路,如果我們自己有眼鏡行,客戶會抵制我們。



      (陳)我們現在的位置很有趣,就像槓桿的支點,占了最有利的位置。只要有風吹草動,小公司就會問:「我們賣給你好不好?」但我們又是四大品牌的眼中釘,在全球培養地方角頭和他們對抗,所以他們很想把我們吃掉。(笑)



      把公司做好,自然就會成長。別人進步7%,我卻進步10%,慢慢就會追上來了。我們花了十幾年才成為台灣第一大,就是這個道理。不要去吃「生長激素」(購併),那會有後遺症的。



      Q:精華未來的成長主要來自中國嗎?全球只有中國市場在大成長。
      A:(陳)我們產品銷售到八大工業國。中低收入地區以長周期產品為主,已開發國家則是短周期,這部分消費者付出的價格最高,但我們的利潤最高。



      對3C產品來講,中國是個大市場,但卻是光學產品的末端。近視的人會先配眼鏡,接著才會配隱型眼鏡,因為費用比較高。大陸在隱形眼鏡市場才剛起步,日拋產品的比例非常小,仍以長周期產品為主。



      再者,大陸市場「山寨」隱形眼鏡眾多,甚至把日拋型當長戴型賣,正規廠商怎麼打得過?隱形眼鏡不像手機,山寨產品會立即影響消費者健康。我們若是出貨給山寨廠商,或許可以很快成長,但也立刻賠了信譽!這種狀況下,隱形眼鏡藥水反而比鏡片好賣,因為非日拋型產品全都需要藥水,而且沒有山寨問題。



      Q:自有品牌將來會如何成長?你希望「帝康」能呈現什麼樣的品牌形象?
      A:(陳)合理的價位,高品質的產品。消費者如果能用8成的價格,買到大廠的品質,有什麼不好呢?前四大品牌,每一家投入的廣告費都比我們多,但為什麼市占率還是輸給我們?因為廣告只能引起購買欲,但是戴起來勝負立即揭曉。不舒服,消費者就不會買第二次。



      (周)多數時候,我們不是創新者,而是追隨者。我們會等大廠把消費者和眼鏡店都教育好了之後,再跟進。因為即使像他們擁有這麼多的行銷資源,推新產品也不一定百發百中。



      (陳)我們其實也試過創新。隱形眼鏡界最高階的商品「50個變焦的漸進多焦點」(將看遠、看中、看近所需要的不同屈光度集中到同一個鏡片上,形成多個焦點的鏡片)鏡片,就是我們推的。可是教育市場成本非常高,後來乾脆就把技術準備著,我們有快速生產的優勢,只要確定有市場,就會立刻跟進去!


       


      精華光學董事長 陳明賢
      出生:1959年
      學歷:高雄工專電子工程科(現改制為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經歷:康德美光學業務經理


      精華光學總經理 周育然
      出生:1957年
      學歷:大華工專電子工程科(現改制為大華技術學院)
      經歷:康德美光學廠長


      精華光學
      成立於1986年,曾是全球最大的車削式隱形眼鏡廠。在拋棄式鏡片問世後力圖轉型,目前是全球第五大隱形眼鏡製造商,市占率1.24%。營收7成來自代工,3成來自「帝康」(Ticon)自有品牌。
      單位:億元
      2004 7.2
      2005 9.5
      2006 15.1
      2007 17.4
      2008 21


      文章引用來源:


      http://www.managertoday.com.tw/?mod=locality&func=view&id=2175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