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2013/10/26從奇摩http://tw.myblog.yahoo.com/jw!rsX.CIGRCRa_XdFicsD_HV2W搬到痞客,請大家多來逛逛走走!

目前分類:財經文章 (9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如果你有五塊美元和兩小時的時間,你要怎樣賺到錢?

 

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史丹佛大學的創新×創意×創業震撼課程

 


若是有人出了這樣一道題目給你,你會怎麼辦?這是《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作者希莉格在史丹佛大學上課時,給班上學生出的一個作業。學生們尋找各種可能的機會,盡可能為這五塊錢創造更高的價值,然後每一組都有三分鐘時間向班上同學報告他們的作法。

有一個小組由成員分頭去熱門餐廳排隊、訂位,利用週末二小時,將「訂位」賣出,一個位子最多可以賣到20美元。還有另一個小組在學生活動中心擺攤,販售檢查自行車胎壓與輪胎充氣的服務,原來小組成員定價一美元的充氣服務,在改為單車騎士自由付費後,賺的錢反而比要求顧客付一定費用時還要多。

這二個小組的作法都為他們帶來可觀的收入,不過真正獲利最高的小組,嚴格來說,根本沒有動用到五美元的本錢,他們對於手上掌握的資源有截然不同的看法。這組學生認為他們最寶貴的資產既非五美元的鈔票,也非用來完成作業的二小時,而是在課堂上發表口頭報告的三分鐘時間。因此,他們將這三分鐘賣給一家想到班上招募人才的公司,他們為該公司製作三分鐘徵才廣告,並利用口頭報告時間播放,這個聰明的作法,讓他們賺到了650美元!

希莉格在《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書中分享了許多在史丹佛大學的創新×創意×創業課程內容與迴響,這些主題來自於希莉格個人回想當年離家讀大學和初出茅蘆時,希望當時自己能夠懂的事,原本是希望私人分享給未來要成年的兒子的主題清單,但在因緣際會下,這串「清單」轉變為一本啟發創意與發掘自我潛能之書。

或許有些人會希望自己能夠重返校園或者是在課堂上接受如希莉格在史丹佛課程中所提出的各種開放式問題的考驗、挑戰自己的創造力,但實際上,我們每天在現實生活中面對挑戰時,都能從創造性思考中獲益或自我訓練,因為創造性思考本來就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若要以課堂比喻,現實人生就是一場可以敞開課本、盡情翻書的考試,周遭有無窮的資源可供運用。當我們能夠用跳脫框架的新角度觀察事情,或者是擁有重新檢討週遭規則的智慧,就能夠讓我們在面對人生每個不確定或曖昧不明的轉折點時更有自信,並將種種的挑戰轉變為更多關鍵的機會。

 

 

 

reference:

 

http://post.books.com.tw/bookpost/blog/12472.htm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債危機 最糟的三種狀況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玲瑤:中美經濟互相依存制約

 

「美國經濟現在雖然不景氣,但美國還是有實力,未來數十年仍居西方世界霸主地位。」北大及清大經濟學教授李玲瑤29日指出,美國的優勢在制度、教育、金融、創新,但缺點在兩黨政治下,為了討好選民,常提出許多牽制政策的議題,削減許多政府應有功能。


李玲瑤將於10月2日在中工會舉辦的論壇中,講述中美兩國經濟發展的過去及未來;當前中國經濟初步轉型成功的特點,尚需努力的方向及當前面臨的問題。

「美國經濟問題有五高,造成高失業率。」李玲瑤指出,五高是高槓桿、高工資、高消費、高房價、高福利;中國則是「三高一低」:高儲蓄、高投資、高出口,低消費。「造成中美兩國經濟互相依存,也互相制約。」

「經濟危機要看市場體制和政府體制如何運作來解決。」李玲瑤指出,當市場體制不能自動調節時,出現的金融問題,就要由政府體制來出手干預。「中國政府可以迅速出手解決那一方面的金融問題,而美國財政則受制於國會,當政客有選票考量時,常會影響政府挽救市場的努力。」

李玲瑤指出,全球經濟失衡是因為美國過去日子太好過了,全世界都要借錢給美國,「幾乎全世界80%的儲蓄都借給了美國,」美國人開始不儲蓄,多消費,造成「五高」。

李玲瑤表示,美國在許多領域都發展到頂點,再往上發展會有些困難,「除非美國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如高科技、綠能源,以創新研發再創新經濟。」李玲瑤指出,美國的競爭力還是在「研發、創新」。

李玲瑤指出,美國優越的地方在「制度是根本、教育是基礎、科技是先導、金融是手段。」在美國待過多年的李玲瑤表示,美國的教育制度優於中國,中國的學生死記硬背,可以培養出理工人才;但完整的智商除了記憶之外,還有創新、理解、觀察、綜合等能力,這些特質美國教育都有,所以美國的教育可以培養出創新及領導人才。

中工會「從硅谷到台北及北京-中美經濟及個人投資前景」講座,10月2日下午1時30分於門羅公園市的Arrillaga Family Recreation Center(Sequoia Rm,701 Laurel St.,Menlo Park)舉行,詳情及報名www.cie-sf.org。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李玲瑤:中美經濟互相依存制約

 reference:

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news/15844190/article-%E6%9D%8E%E7%8E%B2%E7%91%A4%EF%BC%9A%E4%B8%AD%E7%BE%8E%E7%B6%93%E6%BF%9F%E4%BA%92%E7%9B%B8%E4%BE%9D%E5%AD%98%E5%88%B6%E7%B4%84?instance=news_pics


 


李玲瑤 成功而幸福的女人是這樣煉成的



周蘭



    







 




    李玲瑤,美籍華人,國際金融學博士,北京大學國際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

    
祖籍湖北,台灣長大,后留學美國。目前國內投資的企業有:

    
北京愛華婦幼衛生制品有限公司 、深圳光神電器有限公司、北京中寰天際通信技朮公司、天相投資顧問公司北京思齊博雅教育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威思麗女子高級研修學堂。

    
第一次見到李玲瑤,是在今年夏天威思麗女子高級研修學堂的開學典禮上。威思麗是致力于全面提升女性修養的高級學堂──通過對女性的美化、柔化、強化訓練打造成功的天質女人。作為學堂董事長,李玲瑤優雅、嫻淑的氣質,溫婉、明媚的笑容引人注目,而她卓著的成就和多姿多彩的成長歷程,更使男性傾敬,讓女人神往,是天質女人的成功典范。

    “
那時我是美國華人中的年輕僑領

    ──
追憶似水流年

    
學生時代,李玲瑤以好學上進、勇敢干練、聰穎智慧而著稱,加之端正大方的容貌、快樂開朗的性格,受到師長的欣賞和同學的擁戴,被推舉為台大學生會、美國加州台大校友會主席,并常被邀請去電台、電視台主持節目。台灣一家著名雜志稱她為美得耀眼的女生

    
中美尚未建交期間,她在華盛頓擔任全美華人協會華盛頓分會負責人。每年國慶節,我都組織慶祝活動,帶領大家唱中國歌曲,跳當時國內最流行的民族舞蹈,像《荷花舞》、《庫爾班大叔》。1979年,鄧小平訪美時,她和楊振寧一樣,是接待小組成員﹔中美建交儀式上,她是少數被邀到白宮觀禮的華人代表之一﹔在中美建交華人慶祝大會上,李玲瑤擔任大會司儀。她在美國的家一度成為中國留學生和政府考察團最熱情周到的接待場所。那時我是美國華人中的年輕僑領,為中美建交做了很多事情。現在想起來,那段時光多姿多彩,激動人心,這不是誰都可以經歷的。李玲瑤一臉的自豪。

    
48歲開始讀北大

    ──
只要想做什么時候都不晚

    
讓李玲瑤感到自豪的另一件事是,她從48歲開始讀北大經濟學碩士、博士學位。

    
李玲瑤在美國讀完計算機學位后,在硅谷做了8年的資深電腦分析員。同時,她丈夫──台灣清華大學高材生胡公明完成了核物理方面的深造,成為一個頗有造詣的核子工程博士,服務于著名的通用電氣公司。1980年,他們決定開創自己的事業,在硅谷創辦公司,不到兩年,他們實現了自己的第一步目標,成為百萬富翁,同時,公司也從高科技領域擴展到房地產和進出口貿易領域,并在北京、香港等地建立了辦事處。此時的李玲瑤從一個純粹的文化人發展成為一個蓬勃發展的企業家。

    
1984年,李玲瑤被邀回國參加國慶35周年慶典,改革開放后中國欣欣向榮的發展使她非常興奮,中國學子如飢似渴地學習、了解世界的精神使她振奮,她要為中國學子打開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于是她到北大、清華、人大、復旦、華中理工大學、河北師范大學做演講,她充滿激情而求實的演講受到熱烈歡迎,她因此被多所高校聘為客座教授。1988年,記錄了她創業艱辛和成功經驗的著作《走向成功》在北京出版,當即成為北京當年十大暢銷書之一。同時,她決定在內地投資,并說服不少在美華人來祖國投資或為祖國引進新技朮。

    “
從那時起,我就萌發了讀經濟學的念頭。因為在各地做演講時,我感覺到自己經濟理論方面的不足。這個愿望,直到48歲才實現,李玲瑤認為,只要你想做,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每次上課,我都坐在第一排的正中間,從不落一次課,認認真真做每一份習題論文。同時,李玲瑤還自學了經濟學本科方面的所有課程,碩士加博士的5年,她讀完了經濟學9年的課程。今年7月份,她自豪地戴上了北大博士帽。

    “
每個階段做好該做的事

    ──
成功而幸福的女人是這樣煉成的

    “
在威思麗的一次討論課上,大家討論什么樣的女人才是成功的。有的女人事業很成功,但可能婚姻家庭不幸福,或在社會生活中感覺不快樂,這樣的女人大家認為還是有遺憾的。

    “
我每個階段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孩子時,我做個好孩子,不讓父母費心﹔做學生時,做個好學生﹔結婚后,做個好妻子﹔有了孩子,就要盡心做個好母親。

    
在美國創業初期,李玲瑤被丈夫稱為Super Woman(超級女人),上班、照顧年幼的孩子、料理家務、協助丈夫打理公司事務。

    “
年輕的時候,責任很多,我拿80%甚至90%的精力來承擔我的責任﹔現在,責任內的事情少了,我可以拿80%的精力來做自己喜歡的事。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這樣從容地打理成功人生。李玲瑤令人欽佩也令人羨慕。



來源:《精品購物指南》 20021203



參考(責任編輯:劉宜燁)


http://www.people.com.cn/BIG5/shenghuo/78/115/20021203/880156.html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拉嘉德:全球經濟正面臨三大挑戰




她被稱為「金融界的可可.香奈兒」,俐落的銀色短髮,一八○公分的修長身材,出場時永遠穿著優雅的名牌套裝,帶著迷人笑容。五十五歲的拉嘉德(Christine Lagarde)不僅是國際雜誌選入「全球最佳穿著榜」的名人,今年七月起,她更成了全世界最有權力的女人之一。




精采重點:




全球最重要的金融機構「國際貨幣基金」(IMF),成立六十六年以來的首位女總裁,在萬眾矚目下風光就任,卻也接下了艱鉅的內外挑戰:對外要因應歐美債務危機、全球經濟失衡問題,對內要改革IMF的治理。


《經濟學人》形容,律師出身的拉嘉德有許多優點,不僅是厲害的溝通者、優秀的談判家,也是能幹的管理人。拉嘉德自己也說,要把她「做過律師、部長、經理人,以及身為女性的所有特長」,帶到新職位。


這位崛起中的政治明星,是否能在危機中,挑起IMF的大樑?全球拭目以待。以下是她在紐約「外交關係協會」發表的演說內容摘要。


今天是我就任IMF總裁第二十二天,目前為止,我還在學習與傾聽,有點像一塊大海綿,不斷吸收中。


但我已經看出,IMF如果要更有效能,就必須提高掌握全球經濟變動的能力,特別要多了解各國間不斷增加的連動性(interconnectedness)。也就是說,將來,它給成員國的政策建議,應該有更多邊性的考量。


今天,我要談一談當前全球經濟正面臨的三大挑戰:主權債務、經濟成長,以及社會不穩定。這三個挑戰相互交纏——減少主權債務,必須靠經濟成長;而經濟成長要持續,有賴社會的穩定——只有全部解決,才能確保強健、均衡、可持續的全球成長。



第一個挑戰:主權債務。在歐洲,幾個周邊國家面臨的財政問題,暴露了歐洲整合不足所產生的風險,以致讓整個歐元區都受到波及。七月二十一日,歐元區十七國領袖高峰會達成了一項重要協議。


這項協議,證明了歐洲領袖們對歐元區依舊抱持信心,不計代價要確保它的延續。現在,就要看各國政府能不能拿出執行力,說到做到。


美國要儘快拿出政治勇氣


另方面,我希望,歐洲領導人這次展現的政治勇氣,很快也能在美國看到。提高舉債上限的最後期限就快到了,我不想評論目前檯面上的各種方案,這不該由我發表意見。但美國必須趕快拿出充分的解決計劃,因為一旦發生違約,或者美國的信用評等遭到降級,衝擊的不只是美國,更會波及全球經濟,帶來非常、非常嚴重的後果。


財政的整頓,對經濟成長會有什麼影響?至少在短期內,會帶來負面的衝擊。我們的研究發現,財政赤字每降低一個百分點,隨後兩年的經濟成長率就會減少○.五個百分點。所以我們一直主張,各國政府儘快立法整頓財政,但是等經濟復甦轉強以後,再開始減赤。


這正是我要談的第二個挑戰:成長。總的來說,IMF預測全球經濟在二○一二年將有四~四.五%的成長率,看起來好像不差,但卻非常不均衡,而且下調的風險很高。


新興經濟體快速成長,很大原因是總經政策奏效。就連低所得國家也有不錯的成長,但要注意的是,原物料價格大漲,對許多低所得國家造成了威脅。





世界銀行今年初的報告就估計,糧價節節上漲,已使發展中國家的極度貧窮人口又新增四千四百萬人。包括索馬利亞在內,被稱為「非洲之角」的東非,正面臨幾十年來最嚴重的大飢荒,IMF已經有所準備,要協助這些會員國因應糧食危機。


剛才提到,我們要確保「強健、均衡、可持續」的全球成長,但這還不夠,經濟成長必須能創造就業,否則,失業率過高、教育不夠普及,就會帶來社會問題。


這就是我們必須認真面對的第三個挑戰:社會不穩定。中東、北非發生的動盪,讓我們看到了社會不均衡的成長,如何引發政治變局。而在許多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原物料上漲正使社會問題不斷惡化。這些國家需要健全的社會安全網來保障弱勢,還要提供更好的教育來增加人民的工作機會。


社會問題也正發生在工業國家,最明顯的就是年輕人找不到工作,而老一輩的人則極力要保障他們的醫療、退休福利。把這兩個問題加起來,就可能導致專家警告的「世代衝突」。


能創造就業  才是對的成長


事實上,不論富國、窮國,失業和社會不穩定的風險,是所有國家的共同挑戰。所以,我一再強調要追求「對的成長」,也就是能夠創造就業、幫助社會穩定的成長。


面對這些挑戰,IMF能扮演什麼角色、做些什麼呢?



三年前的IMF,是個有點過氣、愈來愈無關緊要的國際組織,然而,一場金融海嘯,讓IMF的角色大翻身。它扮演了危機對策的領導者,及時呼籲各國採取共同的景氣刺激計劃。它也成為可靠的財務伙伴,為陷入金融危機的會員國提供了三千三百億美元的紓困貸款。


今天的IMF,擁有資源、人才和專業,擁有建立基準、進行比較的能力,還能提供高品質的調查與分析。因此,我決定爭取這個職位前,就先問自己一個問題:怎樣才能讓它做得更好?


四C讓IMF效能更好


我歸納出了四個加強IMF效能的原則,剛好是四個C。


首先,IMF必須成為客戶導向(client-focused),聚焦在客戶需求上。誰是我們的客戶?依照規定,IMF最重要的客戶是全球貨幣體系,但每個會員國也都是我們的客戶。我知道,在國際組織使用「客戶」一詞,可能有點奇怪,但我決心推動這個觀念,一方面,我們必須公平地為所有會員國服務,另方面,則要協助會員國,解決個別需求。


第二,如同我開頭所說,IMF必須更加了解國家之間的連動性(connections)。最近我們正在進行一項研究,想要知道全球五大經濟體——中國、歐元區、日本、英國和美國——的政策,如何對其他國家造成影響。例如我們發現,中國經濟的失衡,如果能順利調整,對全球經濟將有正面的溢出效果。  


第三,IMF思考必須更全面性(comprehensive)。在評估個別國家的經濟時,不能只看一般的經濟、金融指標,必須確保其他可能威脅到總經穩定的因素,例如當地的社會與政經議題,也都納入評估。


第四,IMF必須提高公信力(credibility)。我說過,金融海嘯以來,IMF再度成為國際間舉足輕重的機構,但要維持這種影響力,就必須確保高度的公信力。


長久以來,IMF的治理和主導權,始終掌握在工業國家手裡。有很多文章都說,我不該坐上這個位子,因為歐洲早該退到第二線。

我必須說,我現在的角色,不是法國人,也不是歐洲的代表,我就是帶領一八七個會員國的IMF總裁。未來,我的優先任務之一,就是儘快落實配額、投票權的改革,讓所有會員國獲得對等而公平的待遇。


Reference: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1150&page.currentPage=1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克魯曼專欄/美國不可靠 標普也未必可信



 

【聯合報╱克魯曼】

標普降評 肆無忌憚

在瞭解信評機構標準普爾日前首次將美國債信評等降級造成轟動,並引起美國政府強烈反彈的背後原因時,你必須謹記兩個看似矛盾的觀念。首先是,美國的確已失去穩定而可靠的分量。其次是,標普本身的可信度更低。在評估美國的未來發展時,任何人都應避免參考它的見解。

首先談談標普缺少可信度的問題。如果要以一個詞貼切形容它調降美國信評的決定,那非肆無忌憚莫屬。一般所舉的例子是,一名年輕男子殺害父母後,請求法官從輕發落,因為他是孤兒。

畢竟美國主要是因為2008年金融海嘯來襲後,經濟陷入嚴重衰退而出現龐大預算赤字。標普及其姊妹評級機構是這場危機的部分元凶,因為它們對此後淪為有毒垃圾的抵押資產評級是AAA。

不良的判斷不只如此。雷曼兄弟倒閉曾引發全球恐慌,標普卻在此前一個月,給予雷曼A的評級。這家A級的公司破產後,標普如何反應?否認它曾經鑄下嚴重錯誤。

如今,同樣的這批人在評定美國的債信?

估美債 兩兆誤差

等等。在將美國信評降級之前,標普將它的初步新聞稿送交美國財政部。財政部官員立刻發現標普的估計數字中有2兆美元的嚴重誤差。任何預算專家應該都能夠糾正這種錯誤。經過討論後,標普承認它犯下失誤,卻還是在剔除報告中的部分經濟分析後,降低美國信評。

無論如何,我們不應過度在意諸如此類的預算估計。然而這件事很難使我們對標普的判斷產生信心。

更廣泛的說,信評機構從未使我們有理由認為,它們有關國家償債能力的判斷值得相信及參考。的確,任何國家如果債務違約,通常在違約之前就會被降級。然而信評機構只是緊盯已經向這些問題負債國反撲的市場。

信評機構常會犯錯,調降一些投資者對其仍有信心的國家信評。以標普2002年調降日本信評為例。9年後的今天,日本仍能夠以低廉的成本自由舉債。事實上,至5日為止,日本10年期公債的利率只有1%。

美國問題 在於政治

換言之,我們不必在意標普調降美國信評。我們不應相信這些人的判斷。

然而美國的確問題重重。

這些問題與中短期的預算數字沒什麼太大的關係。美國政府絕對有能力舉債應付當前的赤字。沒錯,我們的債務不斷累積,最終並必須付息。然而仔細研究數字後,你會發現,即使未來幾年的龐大赤字也不至於嚴重衝擊美國財政。

導致美國看似不可靠的關鍵不是預算數字,而是政治。不要只是一味將矛頭指向兩黨。我們的問題幾乎完全偏於一方。它們因為極右派隨時準備製造層出不窮的危機,且不肯稍有退讓而出現。

真相是,純以經濟層面而言,美國長久以來的財政問題不應如此難解決。的確,在現行政策下,人口老化與醫療成本有增無減的趨勢,足以導致開支增加的速度大於稅收。然而美國醫療成本遠高於其他先進國家,稅收卻又低於國際標準。如果我們這兩方面能夠跟上國際水準,預算問題一定可以解決。

然而為什麼做不到?因為在主政者試圖提高聯邦醫療保險的效率時,美國一個強有力的政治運動動輒大叫「死亡小組」,而且甘冒財政出現大災難的風險,抵死也不接受國庫歲入增加分毫。

即使以財政而言,美國真正面臨的問題不是能否將赤字降低1、2兆美元,而是我們能否擊潰處處阻撓負責任政策的激進人士,並使他們邊緣化。

(作者為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由各投資機構或媒體提供,純屬研究性質,僅作參考,使用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聯合理財網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reference:
全文網址: udn基金 - 基金趨勢 - 綜合分析 - 克魯曼專欄/美國不可靠 標普也未必可信 http://money.udn.com/fund/storypage.jsp?f_MAIN_ID=339&f_SUB_ID=3100&f_ART_ID=243556#ixzz1UYARnNo3

 


Power By udn.com

 








羅比尼專欄/美避免衰退…不可能的任務



                                                                                  2011/08/09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

 

 

大部分先進經濟體今年上半年成長減速,樂觀主義者說這是暫時性疲軟,這個妄想已經破滅。即使在上周的恐慌之前,美國及其他先進經濟體就有再次陷入嚴重衰退的可能。



美國近來經濟數據疲軟:幾乎沒有創造就業、成長疲軟、消費及製造業生產停滯不前、房市仍低迷、企業及消費者信心每況愈下,而且現在看來必定會進一步下滑。

大西洋彼端的歐元區周邊國家目前經濟不是萎縮就是幾近零成長。目前看來義大利或西班牙被拒於債市門外的風險非常高。不同於希臘之處在於,葡萄牙和愛爾蘭這兩國是大到救不了。

與此同時,英國受撙節措施影響,經濟幾乎是零成長;陷入結構性停滯的日本經濟未來幾季可望復甦,不過一旦刺激經濟措施退場,只會再陷停滯。更糟的是,全球製造業領先指標顯示擴張速度正大幅減緩,無論是中國、印度和巴西等新興經濟體,還是德國和澳洲這些出口導向或天然資源豐富的國家。

決策官員直到去年都還總是能從帽子裡變出兔子,讓資產再膨脹並刺激經濟復甦。零利率政策、第一輪量化寬鬆(QE1)、第二輪量化寬鬆、信貸寬鬆、財政刺激、提供數兆美元的流動性,以及紓困銀行及金融機構等方法全都試過,但現在帽子裡已經沒有兔子可抓了。

標準普爾公司(S&P)誤導人的調降美國債信決定,只是在市場劇烈動盪和經濟疲軟之際,提高二次衰退的可能性,甚至會提高財政赤字擴增的風險。

然而矛盾的是,美國公債可能仍會是世上最安全的資產:規避風險、股市下挫和經濟衰退逼近甚至可能壓低而非推升美國公債殖利率。

歐元區和英國目前都採取緊縮的財政政策,美國也是,唯一差別只在緊縮程度。美國州、地方及聯邦政府都在削減支出和轉移支付,很快也會增稅。新一輪銀行紓困行動在政治上不被接受。大多數國家,尤其是歐洲國家是如此的低迷,其主權風險實際上會引發銀行風險,原因是銀行持有大量的政府債券。

大多數西方國家的通膨遠高於目標水準將降低人們對量化寬鬆的期待。聯準會(Fed)可能啟動第三輪量化寬鬆,但可能很晚才推出且規模很小。去年規模達6,000億美元的第二輪量化寬鬆(連同1兆美元減稅與轉移)勉強創造了單季3%的成長。QE3的規模將遠比QE2小,效果也會小很多。

出口也沒幫助。所有先進國家都需要貨幣貶值,但各國貨幣不可能同時貶值,當一種貨幣貶值就會有另一種貨幣升值,這種零和遊戲可能再次挑起貨幣戰爭。我們可從日本和瑞士試圖貶抑自家貨幣的過程中看到爭端再起的跡象,其他國家很快就會跟進。

我們有辦法避開另一場嚴重衰退嗎?這或許是不可能的任務。最佳情況是美、英、日、德等尚未被市場拒於門外的國家推出新的短期財政刺激措施,並承諾推行中期財政撙節計畫。

美國被調降債信評級將導致緊縮財政的要求變得更急迫,但該國尤其應該致力於中期的大規模削減計畫,而非立即緊縮財政,否則將傷害經濟成長並導致赤字擴大。

大多數西方央行都該進一步推出量化寬鬆,即使效果有限。歐洲央行(ECB)不該只是暫停升息:應把利率降至零,並大規模收購政府債券以防止義大利和西班牙被市場拒於門外。西義兩國若無法到市場融資會是真正的重大危機,將需要兩到三倍的紓困資源,甚至可能導致歐元區解體。

我們或許無法避免另一場衰退,但良好的政策能阻止二次蕭條。

(作者Nouriel Roubini是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有「末日博士」之稱)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由各投資機構或媒體提供,純屬研究性質,僅作參考,使用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聯合理財網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萬寶週刊


太陽能趨勢之爭 薄膜V.S矽晶圓


萬寶 /  2011/05/13



*文/史蒂芬

自1954年俄羅斯第一座核能電廠商轉以來,人類運用核電來取得乾淨的能源已近一甲子,因燃油成本節節高升,替代能源已是當下全球的趨勢,舉凡「光能」、「水能」、「風能」,皆是全球各國在此範圍找出創造能源方案的熱門資源。

工業區供電的問題,這也可供台灣借鏡,人民反核反污染電費凍漲,還真能避免核能停止商轉後竹科出走一大半的危機。在日本311後,台灣反核聲浪高漲,唯台灣一旦核能停止商轉後,依油價現況,電費將高漲15~18倍,更何況台灣才剛因環保問題將「國光石化」逐出台灣本島,增加燃油燃煤發電看來又要引發另一波抗爭。台灣這種「小國民」心態,政府更應有魄力的推廣替代能源政策,特別是太陽能光電系統,在德國高度發展之際,政府機構不能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各級「肥貓」也別光想著自己的口袋。



太陽能光伏效應是指光照於半導體或半導體和金屬組合的部位間產生電位差的現象,一般光電系統的壽命約為25~30年,而用於製造光電系統的能量會在系統運轉後2~3年收回,符合經濟和環保原則。已大規模投入使用的太陽能光電技術有「晶體矽技術」和「薄膜技術」。



按EPIA統計(European Photovoltaic Industry Association)自2009年到2014年,晶體矽在全球光電應用將從82%降至76%,薄膜技術將從18%升至24%。晶體矽技術其電池是由晶體的晶片所組成,從種類可分為「單晶矽」和「多晶矽」,單晶矽的發電效率往往較多晶矽為高,電池效率在14~21%之間,而模組效率較低在12~18%之間;多晶矽則在14~18%和11~15%。薄膜則是較平價的技術,就是在玻璃或塑膠上塗上光敏材料,並可彎曲,但其發電效率也較低。

至2009年全球太陽能光電裝機容量達23000兆瓦,且以13.8%的速度成長,在311後各國政府政策大力支持,更以年33%的速度增長。這次有機會到中國綠保公司(0397HK)參訪,其旗下的北京君陽投資即和河南鄭州合作,在鄭州高新技術園區以薄膜技術提供20兆瓦的供電,大大化解工業區供電的問題,這也可供台灣借鏡,人民反核反污染電費凍漲,還真能避免核能停止商轉後竹科出走一大半的危機。

台灣在太陽能領域的技術密集,造福了全球人類,除台灣外,掛牌公司散布在半導體業、光電業、電腦周邊業……於德國、澳洲、日本逐漸成熟後,美國、中國、印度也急起直追。身為台灣人,真不希望自己國家還陷在FIT(feed-in Tariff)電價回饋方案思考中,台灣太陽能產業鏈這麼整齊,國家應從政策面來推動。

【完整內容請見《萬寶週刊》915期】http://weekly.marbo.com.tw


reference:


http://times.hinet.net/times/magazine.do?magid=10742&newsid=5233081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財訊


大老闆紛搶進 太陽能發光又發熱


財訊 /  2011/03/16
















大老闆紛搶進 太陽能發光又發熱

*文/王毓雯

最遲三年,太陽能發電成本將壓低接近歐美電費;未來四十年裡,這個產業更有機會壯大為目前的三十倍,更被張忠謀、李焜耀、王雪紅、葉國一、鄭崇華等大老闆視為下一個大成長機會,更少不了投資人賺錢的好機會。

日本九級大地震震碎了數千人的家園,也震出了一九八六年車諾比事件後、最嚴重的核災,福島核電廠周遭已有數十人遭輻射感染。後續爆炸傳聞不時傳出,引爆德、法、義、澳洲等地反核人士示威,要求各國政府檢討核能政策。然而,核能是目前單位成本最低的發電來源,一旦全球興建中的上百座核電廠停擺,未來的能源動力又該從哪裡來?而台灣,能在這當中找到怎樣的商機?

對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來說,這個答案可能就是太陽能!

截稿前夕,榮化轉投資的福聚太陽能、大同集團的綠能、及台積電轉投資的茂迪共同簽署「協議書」,將在臺灣合資十億元、成立多晶矽晶圓公司,達到多晶矽材料、太陽能晶圓與太陽能電池垂直整合之綜效。加上日前中美晶與昇陽科的交叉持股計畫,太陽能產業動能十足、話題不斷,整個產業前景宛如旭日東昇。

三個質變 產業大哥大紛紛搶進
三十倍的市場成長 兩位數的毛利率
如果把台灣太陽能現況比喻為一場戲,如今站在舞台上的,全是重量級要角:全球前兩大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與聯電、全球電源供應器龍頭台達電、全球前四大面板廠之一的友達、老牌石化公司台聚與家電公司大同等等,這與十餘年前台灣太陽能由中小企業發端的景況,已全然不同。

十年來,太陽能產業出現了三大質變,吸引大集團搶進:未來三年市場將爆發成長、供應鏈群聚效益顯現、資本市場報酬豐厚。更重要的是,當資訊產品進入保三%、保五%的微利時代後,太陽能電池一五%、矽晶圓二○%的毛利率看來更為誘人。

此外,太陽能仍是倍速成長的新興產業。二○○七年台灣太陽能產值五三五億元,去年已衝高到一千九百億元,而太陽能占全球總發電量還不到一%,以二○五○年主要國家目標一五%來算,暗示著至少三十倍的市場成長。投資一元的設備,一年就能創造四倍產值;塑化業投資一元,卻只產出二元不到,這讓台塑出身的昇陽科董事長劉康信直呼:「太好賺了!」

而太陽能最為人詬病的特性:重度依賴政府補助政策,也可望在一四年前消失。技術的推進,將使太陽能發電成本降到與市電價格一般,屆時裝設太陽能電池的誘因,不再是政府補助,而是更便宜的電價。

這個稱為「市電平價」的趨勢,將從現行電價較高的歐美地區開始,逐步擴散到亞洲。新日光副總沈維鈞認為,尤其當太陽能發電成本比市電便宜二至三成時,「需求將是爆炸性的!」

這個黃金交叉何時來?新日光董事長林坤禧押注明年,中美晶董事長盧明光精算成本結構後,認為最快後年,昇陽科沒言明時間點,但對明年需求期望甚深。台灣四大電池廠也全力擴產,新日光將達一.八GW(十億瓦)、昱晶與茂迪都是一.五GW、昇陽科也有一GW;不過才三年前,當時日本夏普四○○MW(百萬瓦)已是全球之冠。

大家卯足勁擴產的背後,預期的是太陽能發電成本下滑、直到低於現有電價二至三成,不過屆時毛利率可不會有如今的高水準,電池廠可能降至一成、矽晶圓廠可能也只略高於一五%。

以前只要買設備、就附贈良率九成以上的整廠設備輸出(turnkey),工廠潔淨度要求不高,不論是員工餐廳、倉庫都能改造成太陽能廠,半導體、營建、資源回收業者全都能做太陽能。但現在拚的是良率九九%以上、轉換率一八%以上,靠技術底子一較高下,競爭態勢轉變,未來生產效率與成本結構將決定絕對獲利能否成長。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368期《財訊雙週刊》)


reference:


http://times.hinet.net/times/magazine.do?magid=10122&newsid=4808155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誰打敗了宏碁?


今周刊 /  2011/04/06



*文/賴筱凡、林宏文 研究員/楊卓翰

0.99美元的超威力
0.99美元,少到連一杯咖啡都買不起,卻足以撼動全球NB產業;0.99美元,雖然微不足道,卻讓兩位年輕人一夕致富,還能在全球創造4530億元營收,更讓全球第二大NB大廠執行長蘭奇落莫下台。

要價僅0.99美元的App,讓這場由iPad挑起的平板電腦戰爭輸贏立判,其他NB廠黯然失色。

這不是一場攸關硬體配備與成本的競爭,蘋果一手建置的35萬App大軍,讓全球消費者瘋狂下載超過一百億次,才是蘋果能夠甩開平板大軍、一路領先的最大祕密。

當你在公車上、醫院、髮廊、餐廳、學校,都遇見平板電腦,這場由蘋果掀起的App熱潮,已悄悄席捲我們的生活、職場和每個角落。

三月三十一日,位於新北市汐止的宏碁總部傳出執行長蔣凡可.蘭奇(Gianfranco Lanci)離職的消息,一時震撼了業界。有人說,他是第一位因為蘋果iPad上市而下台的執行長,也有人說,他是第一位因為蘋果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下台的執行長。但壓倒蘭奇的,不是賈伯斯個人,也不是硬體iPad,而是由三十五萬個App(Application,應用程式)集合而成的蘋果App Store軟體商店,而大多數的App,僅要價○.九九美元,甚至免費。

熙來攘往的3C賣場,最近展示NB(筆記型電腦)的區域卻顯得冷冷清清,倒是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的展示區人滿為患,這是一位賣場業務員的第一線觀察,消費者已經用行動在這場平板電腦大戰中,投出手上的關鍵一票。當在公車上、醫院、髮廊、餐廳、學校以及家中,四處都見得到iPad的蹤跡,你就會知道平板電腦已悄悄地改變我們的生活,而在背後支撐這股iPad浪潮的,正是每分鐘都不斷在全世界被人下載的App。

○.九九美元的力量有多大?不到一杯咖啡的錢,卻足以讓兩位撰寫遊戲程式的年輕人,一夕間成為坐擁一家市值約八十五億元台幣公司的富豪;甚至讓擁有App Store的iPad,威脅整個台灣NB產業的生存。

蘭奇下台,不過是這場戰爭的序幕,以App作為主戰場的平板電腦之戰,接下來的殺戮將更為殘酷。

這場戰爭,從iPad面世開闢第一個戰線以來,似乎就注定台廠沒有太多機會。光是去年被下載的App次數,其中每十個就有九個是從蘋果的App Store下載;今年一月,蘋果還風光宣布App Store下載次數已突破一百億次,有高達十八億美元(約台幣五四○億元)的營收來自App Store。然而,在應用軟體研發實力上遠遠落後的台灣電腦廠商,卻還蒙著頭追求規格的升級或加值,想破頭要在硬體上追上iPad,但實際上,問題卻不在硬體!

「台廠要複製一個完全相同的iPad硬體,實在不難,真正難的是蘋果所創造的使用者經驗,龐大的App生態系統,是台廠怎麼追也追不上的。」這是一位半導體供應商大老在看到蘭奇黯然下台後,發出的最深沉內省。

「憤怒鳥」創造奇蹟
堂兄弟連手打造遊戲,下載超過一億次
時空拉到距離台灣七千多公里外的芬蘭,這裡是聖誕老人的故鄉,入春的時節,依舊飄著雪,在距離首都赫爾辛基約二十分鐘車程的小城鎮艾斯博(Espoow),就是全世界最火紅的手機遊戲App——「憤怒鳥」(Angry Birds)的誕生地。

零下的氣溫,戶外三三兩兩的人們在冰上垂釣,一棟灰色的建築物矗立在海岸邊,這裡是「憤怒鳥」開發商Rovio的根據地,在短短的幾個月裡,隨著「憤怒鳥」在全球一炮而紅,Rovio的員工人數也從二十七人變成四十多人,原本感覺空曠的辦公室,如今已經坐滿。



令人難以想像的是,辦公室裡,兩位身穿紅色連帽T恤,上面印著大大「憤怒鳥」圖案的年輕人,就是坐擁這家八十五億元市值公司的創辦人,他們是米卡爾.赫德(Mikael Hed)與尼可拉斯.赫德(Niklas Hed)兩位堂兄弟。

沒人會想到,一款在軟體商店售價僅○.九九美元的小遊戲,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就讓一家公司從破產邊緣到一夕致富。目前,「憤怒鳥」的全球下載次數超過一億次,更在六十九個國家的App Store下載排名第一,甚至還計畫推出動畫電影。

成功之於他們,其實不是偶然。很多人認為「憤怒鳥」會風行全球,隱含了很高的運氣成分,但多數人不知道的是,Rovio這家公司也曾瀕臨破產,員工一度只剩下十二人;但成功也距離他們很近,因為「憤怒鳥」遊戲的製作成本僅花了七萬英鎊(約台幣三十五萬元)不到,只靠著四個人在八個月裡就開發完成。

拿著「憤怒鳥」玩偶打鬧,兩個大男孩還稚氣未脫,八年前,尼可拉斯還只是赫爾辛基理工大學的學生,他與同學參加惠普與諾基亞共同舉辦的手機遊戲設計比賽,贏得了冠軍和創業金,還認識了現在Rovio的行銷副總裁Peter Besterbacka。「去做個遊戲吧!」正是因為當時Besterbacka的一句話,開啟尼可拉斯的創業路,成立了Relude(Rovio的前身)。

Relude的第一款遊戲,尼可拉斯以比賽中設計的遊戲為根本,那是一款可以多人同時對抗的手機遊戲,但消費者下載遊戲前必須付費,這在八年前行動網路尚未普及的時代,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會用行動網路的人寥寥可數,更何況消費者根本不願意花錢下載遊戲。」Relude的老員工回憶,比賽獎金燒了一年半,縱使尼可拉斯再省吃儉用,都難以扭轉Relude的營運問題。

Relude與一般創業剛起步的公司沒兩樣,當創業金用罄,創業團隊也各自分飛,「是米卡爾加入,才為Relude帶來新生命。」米卡爾是尼可拉斯的堂兄弟,商業背景出身的他,縱使對於遊戲開發沒有深厚底子,卻對如何經營一家公司有概念,他為Relude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引進天使投資人,也就是米卡爾的父親Kaj Hed,注入一百萬歐元(約台幣四二○○萬元)資金,Relude也改名為Rovio。

二○○五年,Rovio捧著米卡爾父親給的資金,從頭再出發。

比起尼可拉斯創業的滿腔熱血,米卡爾顯然務實得多,「我們得先求生存。」米卡爾很清楚,若要讓公司順利運轉,他們得開拓更多收入來源,手機遊戲軟體代工因此成了Rovio最主要的生計來源,「極品飛車」、「蹦蹦球大冒險」就是當時Rovio替美商藝電、Namco、Digital Chocolate等遊戲公司開發的產品。

不過,好景不常,縱使Rovio的資金從自家人手上來,但Kaj沒有因此就特別厚待自己的兒子與姪子。「站在米卡爾的觀點,他覺得公司研發方向應該往玩家較多的休閒遊戲前進,可是Kaj一派的人卻認為,應從遊戲重度玩家偏愛的核心遊戲(hardcore game)下手。」這已經是基本路線的歧見,Rovio老員工說,為了該走哪個方向,兩派人馬經常吵得很凶,最後氣走了米卡爾。

在這個過程中,Rovio紛爭不斷,員工還用「執行長是更動最頻繁的職位」,來形容過渡期的Rovio。只是,○八年金融海嘯一來,小資本起家的Rovio開始成為海嘯中第一批受難者,「那應該是公司最困難的時候了,幾乎沒有新的訂單進門。」尼可拉斯不諱言,當時的Rovio員工數從五十人裁到○九年僅剩十二人,從業務、行銷人員到研發工程師,整家公司唯一沒撤換的只剩尼可拉斯,再不想辦法,公司將會就此倒閉。

《今周刊》746期更多精采文章
《立即加入今周刊粉絲團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facebook/》

BOX
App
App是應用程式Application的簡稱,近年來App更專指手機、平板電腦上的小型軟體。App擁有觸控螢幕、隨身攜帶的優勢,操作手感和應用範圍都比傳統軟體要強,開發難度也較高,種類更有如百花齊放的多。

目前蘋果App Store裡共有35萬個App,下載次數超過百億次,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應用程式軟體商店;後起之秀的Google,也在Android平台推出Market,數量達15萬個,是最被看好有機會超越蘋果的平台;另外黑莓機與諾基亞也紛紛建置自家平台的App商店。


小App也能創造大商機!憤怒鳥暴紅四部曲
●第一階段 2009年,以不到台幣35萬元的成本製作出Angry Birds遊戲 Rovio開發Angry Birds

●第二階段 在各大平台上架後,已被下載超過1億次蘋果App Store Google Android Market Nokia Ovi Store

●第三階段 除了手機、平板電腦,PC和遊戲機也玩得到Angry Birds!擠進遊戲機平台,任天堂NDS、索尼PS3、PSP都玩得到推出桌上型電腦版獨家上架亞馬遜的Android Market

●第四階段 2011年品牌效應擴大,市值估計超過台幣85億元獲私募基金入股,計畫在紐約掛牌上市在電視及網路推出動畫Angry Birds Animation與電影「里約大冒險」搭配推出遊戲推出周邊商品玩偶、鑰匙圈、T恤、積木





短短5年,App營收將成長41倍
從無到有,App下載次數快速累積,據Gartner預估,今年全球App下載次數將高達177億次,創造營收達151億美元。

2009年 初期由iPhone帶起的App下載風潮,尚未席捲全球
2010年 App爆發成長起飛年,「憤怒鳥」暴紅是最佳典範
2011年 全球品牌廠重新正視App力量,著手開發App
2012年 平板電腦各家爭鳴,Android平板的App市集急起直追
2014年 根據預估,五年內全球App營收成長將達41倍
資料來源:Gartner



reference: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析稱美對利比亞問題表現低調欲轉嫁戰爭風險


http://news.sina.com   2011年03月29日 23:40   國際在綫




3月25日,一些反戰人士在白宮門前舉行示威活動,抗議政府對利比亞開戰。



3月25日,一些反戰人士在白宮門前舉行示威活動,抗議政府對利比亞開戰。


  高層內部有分歧,擔心戰爭風險大,讓位“片警”賺人緣


  本報記者/楊歡


  “我們不會派遣地面部隊”,“利比亞的未來應由利比亞人民來決定”……當歐洲多國聯軍急火火地出動戰機奔赴利比亞時,以往總是在對外戰爭中充當旗手的美國,這一次卻表現得出奇的“謙遜”,甚至有點心不在焉。美國《洛杉磯時報》描述道:“照理說,總統應該莊嚴地坐在橢圓形辦公室裡解釋開戰的理由,指明目標,而且措辭強硬。然而,在利比亞戰爭打響的時候,奧巴馬卻在巴西和一幫孩子們踢足球。”


  “軍機大臣”反成“主和派”


  從討論是否要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開始,美國的態度就十分謹慎。總統奧巴馬曾表示,出兵的決定必須“好好地想清楚”,“要平衡成本與收益”。國務卿希拉莉也強調,必要時美國的軍事資産可用於支持向利比亞地區的物資運輸,但設立禁飛區不是當務之急。


  戰爭打響後,奧巴馬顯得非常低調。《紐約時報》報道稱,干預利比亞是奧巴馬上任後“最危險的賭博之一”,而他正盡全力使這場賭博看似不像一次重大危機。在3月19日至20日對巴西進行的訪問中,奧巴馬一邊推進美國對巴西的投資擴大化,一邊聽取助手關於對利空襲的最新戰報。訪問結束後,奧巴馬與閣僚就利比亞問題召開了很多次會議,但卻一直沒有對公衆做出說明。相反,他將解釋權留給了國務卿希拉莉和國防部長蓋茲。


  耐人尋味的是,身為“軍機大臣”的蓋茲,從始至終都是低調的“主和派”。即便是在利比亞戰事進展順利的情況下,蓋茲還是在3月21日前往俄羅斯訪問的專機上率先對記者表示,美國將在未來幾天移交指揮權。而在是否應對卡扎菲實施“斬首”的問題上,蓋茲明確表示不贊成。至於外界紛紛猜測的是否派地面部隊參戰的問題,蓋茲23日在埃及訪問時表示,美國已經承諾不會向利比亞派遣地面部隊,利比亞的未來應當由利比亞人民來決定。


  內部兩派分歧很大


  外界普遍認為,這次攻打利比亞,美國之所以甘於退居二綫,讓歐洲國家充當先鋒,背後有說不出的“難言之隱”。


  “9·11”事件後,美國發動的兩場海外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均以美國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戰爭不僅造成財政赤字高攀,同時也引發了強烈的反戰情緒。在當前經濟低迷的情況下,如果再陷入“第三場戰爭”,不僅財力、人力無法承受,還會引發民意強烈反彈;國會這一關也很難通過。明年是總統大選年,在經濟議題上得分是奧巴馬爭取連任的關鍵,出於現實的多重考量,奧巴馬只能在攻打利比亞的問題上當一隻“縮頭烏龜”。


  “在是否對卡扎菲動武的問題上,美國政府內部意見不一,文官主戰,武官主和,這也是美國政府表現不積極的一個原因。”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所研究員倪峰對《世界新聞報》記者說。


  倪峰指出,民主黨內現在分兩派:一派是以副總統拜登、國務卿希拉莉等為代表的“主戰派”,認為如果不進行軍事干預,卡扎菲將完全擊垮反對派,從而終結“中東民主革命的浪潮”;另一派是以國防部長蓋茲、國家安全顧問多尼倫為代表的“求穩派”,即主張穩定現有的利比亞局勢更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


  倪峰認為,美國的大中東戰略棋局中,最關鍵的3個棋子分別是埃及、巴林和沙特,利比亞目前還沒有進入美國的關注重心。埃及是美國最重要的盟友之一,也是中東的“穩定器”,美國現在需要確保埃及的民主進程依照美國的意願來進行。巴林是美國在中東軍事部署的重鎮,沙特則關係到美國的能源利益。“讓美國尤其不安的是,這兩個國家發生的反政府示威,表現出很多教派矛盾的特徵,而教派矛盾一旦激化是很難控制的。”


  世界警察讓位給“片警”


  還有一些分析認為,在使利比亞“改朝換代”的問題上,美國和歐洲的利益其實是一致的,美國之所以“以弱示人”,根本目的是想減輕美國的責任和壓力,把戰爭風險轉嫁他國。


  就利比亞出現的危機,奧巴馬政府從一開始就明確美國對軍事打擊“沒有熱情”,除非阿拉伯國家聯盟和利比亞反對派要求美國提供協助。鑒於美國不情願的態度,擔心中東混亂加劇的阿盟主動要求聯合國設立禁飛區,而法英等歐洲國家也急於要進行軍事干預,紛紛主張建立禁飛區。這就給美國製造了一個出兵的正當理由。


  分析人士認為,隨着戰爭的繼續,北非和阿拉伯國家的反美歐情緒必會高漲,美國故作低調,是為了轉嫁風險,一旦戰事久拖不決,這把稀泥就交給歐洲來和了。“奧巴馬上台後一直在改善與穆斯林國家的關係,為了不引起穆斯林世界的反彈情緒,美國起碼面子上也得裝作不想打。”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研究員錢立偉對《世界新聞報》記者說。他同時指出,鑒於很多西方人仍然記恨卡扎菲實施的恐怖行徑,美國不想給外界造成一種“報私仇”的感覺,而是一再強調軍事干預是出於“人道目的”,以塑造美國的正面國際形象。


  還有專家指出,對利比亞的軍事打擊可能標志著美國領導世界方式的轉變。此前,美國作為“世界警察”,總是帶着“兄弟們”沖殺在第一綫,承擔著主要負擔,也常常成為衆矢之的。現在,美國下放部分權力,讓各地“片警”領導行動,自己則提供協調和軍事支持。這樣做,不僅可以改善形象,還能節省“管理世界的成本”。


  相關連結:


  總統猶豫不決 選民很不滿意


  “奧巴馬是最高司令官?還是最高觀衆?”《紐約時報》3月24日的一篇文章諷刺說。美國媒體認為,奧巴馬乾預利比亞的模式帶有一定的政治風險,把握不好就很容易讓共和黨抓住機會,批評其外交決策能力。


  對於主戰派來說,奧巴馬猶豫不決的態度給人一種缺乏領袖風范的印象。


  路透社3月24日發布的一份民意調查報告顯示,36%的美國人認為奧巴馬在處理軍事事務時不夠果斷。而在主和派看來,以強調其反對伊拉克戰爭而贏得選民信任的奧巴馬,如今卻改弦更張,支持發動針對利比亞的空襲,讓選民對其承諾心生質疑,將削弱奧巴馬明年的競選優勢。


  還有分析認為,如果聯軍在利比亞遭遇持久戰,利比亞的局勢持續惡化,奧巴馬在政治上必將面臨嚴峻的挑戰,可能陷入又一個伊拉克夢魘。(楊歡 來源:國際在綫-《世界新聞報》)


reference:


http://dailynews.sina.com/bg/chn/chnmilitary/sinacn/20110329/23402334351.html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俱樂部】2010版最會幫股東賺錢的台灣69強



 《遠見》雜誌與台灣經濟新報(TEJ)合作,根據去年所設定的5項指標,進行篩選。再藉此,評比出經營績效良好、長期獲利穩定、財務健全的上市櫃企業,並深入剖析其原因,做為企業界的借鏡、與投資人的參考。

 最基本篩選門檻:負債比≦50%

 最基本的篩選門檻是負債比。為確保企業有健康的財務體質,《遠見》將負債比設定為≦50%(等於或低於50%)。因為太高的負債比,會讓企業無法因應突如其來的經濟危機。

 設定這個負債比時,其實已考慮過所有產業的特性。目前全體上市櫃公司平均10年、5年、與2009年截至第三季為止的負債比,分別為44.78%、44.9%與42.87%,即便加計金融業,各別三個年度也不會超過49%,所以設定負債比≦50%為最基本的門檻。

 負債比超過50%的企業,即便ROE(股東權益報酬率)分數再高,都無法進入評選名單,再從符合資格的企業中,排出平均10年、5年、與2009年截至第三季的平均ROE,各前100大的三項名單,每通過一項檢驗就給一顆星。

 經交叉比對後,必須獲得兩顆星以上的公司才有資格進入A+俱樂部。今年共計有69家企業出線,比去年少了四家。

 因應海嘯,微調稅後淨利評比的標準

 去年為觀察企業是否持續處於獲利成長趨勢,規定必須連續三年稅後淨利正成長才能擁有一顆星,意即每年都要比前一年賺更多錢。

 但鑑於海嘯衝擊,經營環境險惡,2008年業績普遍表現不佳,今年調查微調為近兩年稅後淨利正成長,2008年、2009年累計前三季有盈餘。第五項指標則維持不變,仍為淨現金∕股本>10%。69家企業,每通過一項評比,就再給一顆星,最高為五顆星。

 今年與去年的名單中,共計有17家新進榜企業,也有21家出局。特別提醒讀者的是,出局的企業未必不好,因為門檻是ROE前100大名單,許多企業都只差零點幾個百分比而飲恨。

 還有些擁有兩顆星的企業因為創設時間、或財報數據不足10年,少了一項評比機會,想要同時擁有兩顆星而進榜者,都必須打敗92.2%的競爭對手,才有機會勝出。

 元富證券投顧總經理劉坤錫指出,入榜的69強在近10年國內外重大事件不斷的惡劣環境下,還能創造平均10年、5年ROE20%以上的成績,實非易事。這是相當嚴苛的篩選標準,幾乎都是表現優異的企業了。

 五星從5家增至14家,資訊電子業入榜53家

 根據五項指標層層把關篩選後,共有14家獲得最高的五顆星。包括中碳、五鼎、川湖、創見、聯發科、宏達電、茂訊、鈊象、奇偶、新日興、松翰、飛捷、立錡與致新(依據股市代碼排序)。其中川湖、聯發科、宏達電、松翰連續兩年蟬聯五顆星,實屬難得。

 四顆星的有13家、三顆星的25家、二顆星有17家。聯詠、振樺電、陞泰則是兩年都得到四顆星的評比。再深入分析69強企業的所屬產業別,有近77%、共53家企業都是資訊電子相關企業。而非電子業的只有16家。

 其中,又以電腦周邊及設備廠商最多,如川湖、普安、港建、德律、可成等。再來是工業電腦類(含POS、監控系統業者)的振華電、欣技、奇偶、飛捷等。IC設計家數也不少,有聯發科、松翰、聯詠、立錡、致新等。

 主流產業之一的通訊網路、資訊服務業,則有宏達電、普萊德、台灣大、104、鈊象、智冠進榜。其餘家數較少的產業類別。資訊電子業進榜家數遠超過傳產業並不意外。資訊電子早已是台灣的強項領域,業界整合硬體與應用程式的能力,運用在工業電腦與IC設計上,經常有突出的表現,讓相關企業得以持續保有高獲利。

 近10年來,蓬勃發展的生技業,也有五鼎、精華、百略三家入榜。而長久以來,被電子業光芒所遮掩的傳統產業,在大陸市場的加溫下,今年仍有聚陽、亞崴、明安、伸興等13家擠進榜單,甚至比去年多了5家。這說明了,即便所處的不是新興、熱門的產業,只要願意創新、提升競爭優勢,夕陽產業也能迎來旭日朝陽。「這些傳產企業都是一方之霸,深具國際競爭力,由於毛利無法像電子業動輒30%、40%的水平,要進榜相對困難,」元大投顧投資研究部副總經理鄭宗祺說明傳產業經營的處境。


reference:








港建再度入選 - 最會幫台灣股東賺錢的台灣69強企業(遠見2010年1月)

01/20/2010


http://www.tkk.com.tw/tkk/website/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消失的首富




  • 文 編輯部 劉俞青 研究員‧楊卓翰
國泰集團大王子25年興落告白





《今周刊》撰寫過許多台灣首富的故事,但這一次,我們要談的不僅僅是首富的故事,而是曾為首富,卻遭逢人生巨變,從雲端跌落谷底,最後從大敗局中重生的過程。你、我都不會是首富,但人生難免面臨困境,如何從困境中爬起?國泰集團大王子蔡辰男,闊別25年後,還清債務,走出十信風暴,首度內心的告白。

如果,人生是一張損益表,到頭來,該如何結算盈虧?

得與失之間,其實很難用具體的財富數字來衡量。是擁有千億元的首富比較快樂?還是平凡如市井小民,可以自在地到市場買菜的人生比較恬適踏實?

從台灣首富到回歸平凡,其中的況味,全台灣只有一人可以回答。

曾是第一家族接班人

學習大隱隱於市的智慧

「今天螃蟹看起來不錯喔!」一大清早的濱江市場,人聲鼎沸,一個熟悉的身影站在海鮮攤前,和老闆討論著魚貨的品質。

二十五年前,他根本不可能有時間親自上市場買菜。

鎮日奔波在眾多事業體之間,從銀行、壽險、建設、塑膠、百貨到飯店,事業體幾乎橫跨食衣住行各個產業,當時他一日之內調度的資金,可以高達百億元。

在台灣的富豪們,還未開啟收藏藝術品風氣時,他的藝術品收藏已經多到必須設立一家美術館,才足以收藏。

他,曾是台灣第一家族接班人。


但一個踉蹌,讓他從雲端重重摔下;從走到哪裡都是眾人簇擁的大公子,一夕之間,家垮了、弟弟死了,個人負債一百多億元,還成為許多人眼中的爭議人物。

但就在一年多前,從債權銀行手上買下最後一筆七十餘億元的不良債權,所有的負債全數結清,算一算,整整花了二十五年時間還債。

二十五年,是一個人的人生最精華時光,他連本帶利,總共還給銀行一九二億元,清償本金大約一百餘億元的負債。從那一刻起,過往的漫天風浪歸零,人生重回原點。這一年,他七十歲,但人生卻有了新的起點。

他,是大名鼎鼎國泰集團創辦人蔡萬春的長子,昔日的首富之子,也是如今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的大堂哥。

他是蔡辰男。

失落的國泰集團嫡長子


「好久不見,蔡辰男!」

不高的身形、略微胖碩的體態依舊,皮膚光亮,歲月似乎沒有在他臉上留下太多痕跡;笑口常開的開朗性格,走在市場裡與菜販打招呼的身影,就像是尋常的鄰家伯伯,難以想像,在四分之一世紀之前,他是台灣首富的長公子,幾乎執掌台灣金融鎖鑰的國泰集團。

早已沒有當年首富的身段,但更令人意外的是,這位當年國泰大王子,似乎已放下所有世俗的眼光與牽絆。他一口答應我們的請求,坦然地帶著《今周刊》一行人,走進他每周必到訪的台北市濱江市場。

在人聲鼎沸的市集中,蔡辰男親手提菜,彎身挑魚,對各種食材的熟稔與掌握,完全不在專業廚師之下。只有當他從口袋中掏出一疊厚厚的鈔票付錢時,小心地解開用錦帶以「十」字的方式牢牢繫住的鈔票,才讓人又想起他當年的樣子。

對許多「七○後」的新世代而言,多半已對「蔡辰男」感到陌生。但在二十五年前,當媒體的報導提到「國泰蔡家」,指的不是如今的國泰金控蔡宏圖,也不是富邦金控蔡明忠,而是手上握有資產高達八四二億元的「蔡辰男」。


首富人生金碧輝煌


董事長頭銜之多名片印不完

當時「蔡辰男」三個字,就如同今日媒體形容郭台銘一樣,甚至,猶有甚之。嚴格說來,他不僅是首富之子,也是台灣首富,他的父親蔡萬春,與如今國泰金控已故的掌門人蔡萬霖,還有富邦集團創辦人蔡萬才,兄弟一同建立了富可敵國的國泰王朝。而當時這個幾乎可以撼動台灣經濟半邊天的超級大集團,又以身為兄長的蔡萬春為首。

當年台灣的經濟體系有兩大集團,一是台塑集團,另一就是國泰集團。但相對台塑的專注本業發展,國泰集團則分枝散葉,事業體橫跨了國泰信託、十信、國信租賃、國信食品、大西洋飲料、太平洋實業、國泰建設、新來建設、國泰人壽、國泰醫院、來來飯店等各行各業。

彼時,蔡萬春名片一拿出來,各家集團公司董事長頭銜,多到一張名片擠不下,很多公司甚至印不進名片裡;而且每一家公司幾乎都是那個行業的翹楚。國泰集團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力,恐怕猶在台塑之上,稱之為台灣第一大財團,絕不為過。

但可惜的是,六十三歲的一場中風,提早結束了蔡萬春的商場生涯,也讓身為長子的蔡辰男提早接班。那一年,蔡辰男才三十九歲。

蔡辰男自嘲「我才是貨真價實的富二代」;因為從一出生,蔡萬春的生意已經頗具規模,蔡辰男不諱言自己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家公子,當時,台灣第一輛黃包車是他們家的,就停放在總統府前,家裡滿滿的一屋子的「龍銀」(大清帝國銀幣),富可敵國。

從小,他過著富裕的生活,出國留學,一路順遂,一直到從生病的父親手上接下重擔,幾乎不知「挫折」為何物。四十歲不到的年紀,已經在商場上見多識廣,呼風喚雨,與許多父執輩的競爭對手平起平坐,執掌的企業體實力又如此驚人,當年媒體曾以「智慧過人,口齒伶俐,深得父親傳承的經營三昧,卻又不披任何政治色彩」來形容當時蔡辰男的八面玲瓏。

但好日子很難持續永恆,一九八五年二月八日——一個國泰蔡姓家族永難忘懷的一天,一場堪稱台灣金融史上最重大的金融風暴,完全震垮了這個全台第一家族。

二十五年之後,蔡辰男首度開口談起這場重創台灣金融體系,也讓他的家族生命就此急轉彎的颶風——「十信風暴」。但,話未說出口,卻見他眼眶一紅,一陣哽咽,說不出話來;他摘下眼鏡,拿出手帕拭淚,約莫停頓了幾分鐘,才淡然地說:「過度槓桿舉債,是崩盤的關鍵。」


十信風暴,許多人也許還記憶猶新。當時,蔡辰男的弟弟蔡辰洲主導的台北市第十信用合作社,大舉起用人頭進行關係人貸款,並將違法貸出的資金,全都壓在房地產;卻因為地產景氣遲遲不見好轉,最後終於撐不住了,像核彈一樣爆發開來。當時的總統蔣經國直接下令接管,第一家族就此風雲變色。

當時蔡辰男雖然已經和弟弟分家,出事的是蔡辰洲主導的十信,而非蔡辰男,但彼此資金往來,還是不免被牽累。

蔡辰洲最終鬱死獄中,蔡辰男則一手背負一百多億元的債務,另一手交出許多公司的經營權。從此,曾經在市場上喊水會結凍的蔡萬春一脈,繁華落盡,從雲端掉入地獄,並且慢慢退出眾人的記憶;現在,提起國泰,沒有人會再聯想到他們。

而蔡辰男這位大公子,從此收起雪茄、辭退所有的傭人、司機,金碧輝煌的上半段人生就此結束,一個和高額負債長相左右的下半回合,從此展開。

負債人生天崩地裂

法院、銀行封條塵封名利頭銜

「出事前,我們家在台北市仁愛路圓環、現在潤泰(潤泰敦峰現址)那裡,六百坪大,有私人的游泳池、手球、籃球場;一夜之間,全家十一口人被迫搬到岳母家九十坪大的房子,比起很多人也許還是不錯,但我永遠記得有一次,半夜起床上廁所,空間侷促到不小心踢到睡在隔壁的家人。那種心酸,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蔡辰男首次在媒體前提起這段不堪回首的前塵往事,傷痛彷彿還是昨天的事。

一夕之間,家毀了,什麼都沒有了,連出門都有調查局四組共三十六人跟監,以防他落跑,那種天堂到地獄的經歷,沒有幾人有過;即使天生血液裡有樂觀的因子,但還是整整吃了三個月的安眠藥,日子才勉強過得下去。「所以我常說啦,只有我懂阿扁的感受。」事過境遷,蔡辰男竟然能夠自嘲。(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732期,各大便利商店及連鎖書店均有銷售)

■《今周刊》732期更多精采文章《立即加入今周刊粉絲團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facebook/》

 

Reference: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超跌好股,1張賺3次


撰文者:黃嫈琪


郭際勝認為,一般投資人,投資方法就是愈簡單愈好,不要搞得太複雜,反而不容易賺到錢。他奉行價值投資法,透過免費的公開資訊,篩選出股價被低估的超跌好股。



郭大俠奉行價值投資法,透過免費的公開資訊,篩選出股價被低估的超跌好股。(攝影者.張智傑)




金融海嘯跌得讓套牢的散戶心碎,3月以來的急速反彈又讓沒跟上的散戶氣得跳腳,不管漲或跌,散戶心裡總是七上八下,跌也怕,怕賠了血汗錢,但上漲更怕,怕親朋好友都撈到錢,只有自己乾瞪眼!

有一位「郭大俠」,卻始終氣定神閒,因為他選中的股票,在海嘯時照樣領8%的股息,真是應了「人在家中坐,鈔票天上來」,原來人世間,真有這種好事。

這一位被網友暱稱為「郭大俠」的理財作家郭際勝,40歲前,是個平凡的電子公司資深業務;40歲後,辭去正職工作,回家當起家庭煮夫,過著沒有老闆管的自在生活。這種日子至今已12年,唯一的「薪水」,是股票發給他的現金股息,比退休前的薪水還高。

為了讓眾多困在辦公室牢籠裡的散戶,也能像他一樣,趁著生命正美好就掙脫「牢籠」,郭大俠特別將他的操作心法,化繁為簡,歸納成3大招,他說,一般投資人,投資方法就是愈簡單愈好,不要搞得太複雜,反而不容易賺到錢,以下就是他的賺錢心法。

第1招》用Google找出超值資產股

「我只買好股票,低價就便宜買,最後一次大賺一票。」郭際勝說,這輩子買過的股票不超過20支,一本股票集保存摺用了快20年還沒用完,同時持有的股票不會超過3支,他說,這條規定是逼自己一定要看準了才出手,出手後,才能好好照顧股票,畢竟,買股票做功課很重要,但是退休的生活品質也很重要,如果投資股票要搞得跟上班一樣累,那乾脆回去上班算了。

郭際勝自認他不是股神,沒有短時間買低賣高賺差價,因此,他奉行價值投資法,透過免費的公開資訊,篩選出股價被低估的超跌好股。

但是,股價跌到多少,才算是超跌?郭際勝的研究重心放在公司的土地資產,只要上公開資訊觀測站或公司網站,在公司的財報與公開說明書上,會列出公司土地資產的位置、大小、取得成本、帳面價值,最好是這塊土地已經很久沒有辦理重估,這表示,帳面價值遠低於公司的真實價值。






小檔案_郭際勝 [ 隱藏 ]

經歷: 貿易公司職員、電子公司資深國外業務 






一旦發現有大塊土地,很久沒有辦理資產重估,接下來,要檢查這塊土地的「含金量」有多高。說到看土地,過去郭際勝曾騎著摩托車探查現場,但碰到土地位於中、南部,親自到現場就顯得麻煩,不過現在不同了,多虧了Google Earth的衛星地圖,不必出門也能看到土地所在的區位、周邊建設,以及相鄰的重大交通工程。

如果土地夠大,區位夠好,附近又有好的開發題材,譬如重大公共建設計畫,如大型公園、博物館、市政中心或捷運,那這塊地就很有價值了。不過,要注意最後一道檢驗標準,這塊土地的價值,必須占公司資本額一半以上,才算是一個好的題材;否則,以國泰金控來說,雖然是全台第一大地主,但國泰金控資本額太大,所持有的土地,未來就算有增值空間,對國泰金控的貢獻也很有限。

郭際勝就是根據這些檢驗標準,找出大洋塑膠(1321)這支好股票。當時,他注意到這家公司的土地,位於台北縣中和,他透過Google,發現這塊土地就在中和的中央,形狀方正,面積高達1萬6,000多坪,而且沒有被重估過,旁邊只有一個小小的加油站,根據經驗,他知道這塊地絕對值錢。他還竊笑說,這個加油站的老闆,也是個一流高手,因為在這裡設加油站,誰會來加油呢?顯然老闆也是另有所圖。

經過他評估後,這塊地竟值60億元,大洋塑膠本業穩定,還有這塊寶地,而公司股本才20億元,足足是公司股本的3倍,很明顯具有投資價值。

結果,大洋塑膠真的為他賺進兩波財富。當初上市價格是26.1元,第一波買進後,股價一路下跌,最低曾跌到5元;但他仍持續投入資金,共買了40次,平均成本10元。等了3年,公司因為轉投資且出售土地,股價回升,他分批賣出持股,平均售價約23元,獲利1倍。後來因為手中持股沒有賣完,股價又跌到10元,郭際勝趁機全部買回,以20元賣出,再賺1倍。這兩波操作,是郭際勝自認為最成功的獲利經驗。





TIPS_衡量土地的標準 [ 隱藏 ]

郭際勝衡量土地價值,共有以下標準:


1.購買年代久遠、取得成本低、未重估。


2.土地價值占公司資本額一半以上。


3.地大、位於精華地段。



第2招》股價沒漲1倍不賣,寧可賺股息

蠅頭小利,對郭際勝來說看不上眼,他說,能吸引他賣掉股票賺價差的獲利目標,至少是漲1倍,如果沒漲到1倍,他寧可抱著賺股息。

別人買股票,總希望一買就賺錢,郭際勝買股票的方法,卻經常是一買就套牢,為什麼呢?原因是他想買好股票,又要買得便宜,若股市處於多頭行情,連阿貓阿狗的爛股票都能漲翻天,更何況是好股票?因此,那些好股票出現他想買進的價格的時候,多半都是在空頭市場,只要一買進就套牢,幾乎已經成為他的投資慣例。

但是郭際勝不緊張,他只要確定自己買的是好股票,而且是低價買進,3年內一定會等到一波上漲行情,若是賣點還沒到,就乖乖抱著領股息,一動不如一靜。現在,他手中有支12元的股票,每年股利最少也有6%∼8%,還可以享受抵稅的好處,買股票賺股息、賺抵稅,還能賺價差,這麼好康的事,股市裡真的有。

曾經有人批評他的賺錢方法太慢,這位平常態度溫和的歐吉桑,面對這種批評,卻是火力十足的反駁,「我這個方法,看起來賺得慢,但長期累積下來,有一天都會賺到大錢。」

第3招》趁董監事改選,把股票倒給股東

台灣上市公司,每3年改選一次董監事,郭大俠唯一願意賺的「快錢」,就是把股票倒給想選董監事的大股東。他說,平常都是這些大股東印股票換散戶的鈔票,只有在董監事改選時,是小散戶復仇賺錢的機會。這時,大股東開始鴨子划水收股票,小散戶就要趁這個機會,把股票倒給大股東。

這個賺錢法,也需要做點功課,不過不難,在公開市場資訊中,都能輕鬆找到這些資料。他也強調,布局董監改選行情,要從前1年的年底開始,因為一般股東會的停止過戶日(為了計算股權的基準日)大多是安排在4到5月間,通常在停止過戶前1個月,大勢已經底定,因此,布局要在前1年底就開始,千萬不要傻傻等到停止過戶前1個月,才妄想賺董監改選行情。





名詞解釋_抵稅 [ 隱藏 ]

股利憑單上的「股利淨額」乘以「可扣抵比例」,即為「可扣抵稅額」,此金額可抵減你的綜所稅。各公司可扣抵比例不同,但高於個人綜所稅適用稅率才划算。


他就以董監事改選題材,在多年前挑出了中鋼構(2013)這支股票;原因是發現這家公司擁有獲利穩定、股本小、自購土地廠房等優點,他判斷是個會吸引市場派的好標的。

當時他在年底買進中鋼構,股價一路從26.1元跌到隔年的19.4元,但是郭際勝仍然信心十足;他前後投入300萬元,繼續逢低買進,一共買了130張,平均成本約23元。果真,中鋼構發生了經營權之爭,股價連飆7天漲停,達45元;他開始分批出場,也賺了將近1倍。

後來,中鋼構股價飆上87元,引來證管會介入查帳,爆發嚴重違約交割,結果又跌回起漲點。當時雖沒賣在最高點,但是郭際勝知道,當股價達到獲利目標,及時停利落袋,是正確的決定。

像這樣掌握董監選舉行情買賣股票,是郭際勝獲利的主要祕訣;他強調,散戶根本無法掌握公司的消息面,唯一優勢只有董監事選舉。因為,董監選舉前,大股東為了搶經營權,會想盡辦法買到最多的股票,只要知道哪一天是他們買股票的期限,就能提早進場布局。「我不是賺其他散戶的錢,我賺的錢都是老闆心甘情願給我的。」郭際勝說的很得意。

不過,郭際勝補充兩點,第一、真正因董監改選大打一場的公司,接下來股權會比較穩定,10年內不會再有好機會;但若只是虛晃一招,並沒有硬碰硬開打,那麼,3年後的董監選舉行情依然可以期待。第二、公司的大股東是政府部門的基金,或是大家族企業利用關係企業的交叉持股,都不容易有改選行情,散戶們不用列入考慮。


*郭大俠祕煉12年的私房選股術



郭大俠祕煉12年的私房選股術


 


 


郭大俠祕煉12年的私房選股術


 


*股票黃曆,教你辨股市吉凶!

當季的蔬果總是最新鮮味美,對郭際勝來說,買股票就像在買菜,選對時機就能提高賺錢機會;擅長掌握董監選舉行情的他,自創一套股票黃曆,教你如何從股市的變化,觀察出適當的買賣時機。





股票黃曆,教你辨股市吉凶!



*三大地雷,閃遠一點





董監事改選時間,上網查得到!


董監事改選時間,上網查得到!





http://www.twevote.com.tw/StockInfo/moneydjA.aspx


reference: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7315&p=1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7315&p=4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挑選投資型保單基金10原則


理財周刊 /  2011/02/16
















挑選投資型保單基金10原則


*文/洪佩玲

投資型保單上所列的各種基金選擇琳琅滿目,常令人眼光撩亂,這麼多檔基金該怎麼選擇?

上班族淑美最近參加同學會,無意間聽同學青蓉講起幾年前購買的投資型保單的績效還不錯,多年下來累積結算等於幫自己多賺得一個月年終獎金。淑美很好奇有什麼保單這麼好康,仔細瞭解之後才知道投資型保單就是連結基金投資的保單,而且可以同時連結好幾檔基金,每年還有免費幾次轉換標的的機會,但當淑美看完保單上面所列出來的各種基金選擇琳琅滿目,她當場傻眼,這麼多檔基金該怎麼選擇?

選擇基金10大要素
在歷經金融海嘯洗禮後,近兩年來投資理財的議題持續發燒,各家壽險業者趁著趨勢好轉、資本市場佳之際,莫不大力推動定期定額投資、附保證、全權委託帳戶等投資連結概念,且依現行規定,投資型保單最高只在前5年內收取150%附加費用,比許多傳統保單費用率相對低很多,因此許多保戶想透過投資型保單來兼顧保險與投資,除了定期壽險的保額規劃能適切地滿足風險缺口外,所選擇的基金組合也能發揮最穩健、強效的績效,讓保單帳戶價值逐年增加,發揮投資獲利的最大效果。

其實這種俗稱「投資型保單」的險種,就是變額萬能壽險,市場接受度也愈來愈高,只不過,投資型保單所連結的上百檔基金,分別隸屬於不同的基金公司,保戶面對少則數十檔、多則上百檔基金的投資型保單,該怎麼選出最佳組合呢?是許多人的疑惑,也是保險業務人員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面對市場上多家保險公司的投資型保單,保戶該怎麼選擇,才能買到有可能創造最佳績效的投資型保單呢?只要掌握以下10大原則,便能荷包滿滿過個優質的退休生活:

1基金公司的國際投資經驗
篩選基金公司除了評估基金公司成立時間之外,相對公司的投資團隊所累積的國際投資經驗也很重要,畢竟基金公司的操作風格將會影響該基金的風險屬性,例如喜愛重壓單一個股的基金,甚至容許融資的基金,其績效波動性將高於每檔持股均不超過5%的基金,喜愛重壓某單一基金在多頭時,其績效往往會優於同類型的基金,但當行情出現反轉時,基金績效下跌的速度也會比同類型基金快。



其投資經驗也可從這家公司某幾檔基金過去報酬率看出端倪,儘管報酬率不是選擇基金的唯一條件,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基金公司的招牌基金
國外知名的基金公司都有自己的招牌基金,或是當時推薦的主打基金,這些基金之所以會被本身的基金公司列為首選推薦,主要原因是該檔基金的績效穩健、長期獲利機會高。因此,如果不懂得如何選基金,不妨選擇基金公司的旗艦基金。

每檔基金的績效波動代表著該基金風險的高低,以這幾年市場趨勢並不是每一檔成熟國家基金的風險一定小於新興市場,不是每一檔大型股基金的風險一定高於小型股,不是每一檔股票型基金的風險一定高於債券型基金。因此,投資人應該留意過去的績效波動,才能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基金。

3基金檔數及類型是否多元化
想要充分分散風險,基金檔數多寡也是考量點之一,建議選擇至少要包含5家基金公司產品、起碼有30檔基金可供選擇的保單;另外,基金類型至少包含3種以上。

所謂基金類型是指基金投資的標的、區域、市場及幣別,也就是屬於基金本身的身家背景,例如投資債券的債券型基金,又依照公債、高收益債等不同而分成政府債基金、高收益債基金、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等類型;或是像投資股市的股票型基金,依照投資市場不同,又區分為北美股票基金、歐洲基金、日本基金、拉丁美洲基金等。

4基金的規模是否龐大
由於基金普遍有單日贖回金額不得超過資產規模10%的限制,同時將基金清算的門檻設定在1千萬美元。因此,當基金規模過小、保戶的投資金額過高時,將容易遇到因贖回金額超過限制而被迫隔天交易;同時基金因規模過小而遭到清算的機率也相對較高,基金規模大雖不是未來績效的保證,卻是投資人對該基金的支持程度。

【本文未完,完整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547期;訂閱理財周刊電子版】









<<  1   2  >>

reference: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女首富的膽與識


今周刊 /  2011/02/09
















台灣女首富的膽與識

*文/賴筱凡、林宏文 研究員/陳兆芬

王雪紅,全台灣最有錢的女性,坐擁490億元身價,她也是一手打造兩個股王的操盤人。這次,她以獵鷹之姿,砸百億元吃下香港TVB股權,年後開工第一天,更出手投資英國無線多媒體傳輸公司與美國線上遊戲公司,宏達電股價重返千元,只差一步。她將是今年最動見觀瞻的女企業家,她用禮賢下士、領導統御的長才,與她生命中最重要的4個男人,交織出王雪紅的一頁傳奇。

一月二十七日,一則來自香港無線電視TVB的公告,震撼了兩岸三地,沒有任何預兆、也沒有一絲風聲走漏,「台灣股王」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與「香港殼王」陳國強、美國私募基金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PEP)出手,用八十六億港元(約新台幣三四四億元),成功吃下TVB二六%股權,農曆年後開工第一天,王雪紅更砸下二十五.五億元,投資英國無線多媒體傳輸公司Saffron Digital與美國線上遊戲公司OnLive。

當所有新聞媒體都對入主TVB這個投資案議論紛紛之際,在地球的另一端,阿爾卑斯山下的靜謐小鎮,下著鵝毛大雪,瑞士的達沃斯(Davos),正舉行著一場全球矚目的世界經濟論壇,原本王雪紅應該要出現在這裡,談的題目還很特別,是「年輕人vs.老模式」,卻臨時打亂了計畫,取消到瑞士的行程。

不過,就在論壇舉行的同一天,台股封關,宏達電盤中衝上九九八元,差臨門一腳,宏達電就能重返千元榮耀,這是暌違四年多來的新高價,更將王雪紅與威盛總經理陳文琦夫婦身價推上另一波高峰,來到四九○億元。

過去,她因身為「經營之神」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的女兒,而聞名中國;現在,她用宏達電董事長的名號,拿著宏達電手機站上世界舞台;未來,她更要用數位內容整合來擦亮TVB的招牌,讓香港人記住她是TVB的新主人。

台灣人對王雪紅,其實不陌生,她既出身在台灣最大的台塑集團家族,又一手栽培出兩個股王威盛與宏達電,頂著「經營之神女兒」封號,王雪紅成了「最牛富二代」,更有俗諺讚譽「天下商人誰敵手,生女當如王雪紅。」

十年前,她將威盛以股價六二九元推上股王寶座;五年前,宏達電創下一二二○元的天價,去年,宏達電被各家外資唱衰時,她大膽買回庫藏股;如今,她又讓宏達電以九九八元的價格,再度叩響千元大關,光是宏達電市值就超過八千億元,僅次於台積電、鴻海、台塑化,名列台灣上市公司市值第四大的公司,更超越她父親王永慶創立的台塑、台化與南亞。

她的投資從IC設計到智慧型手機品牌、太陽能,從電子業跨足酒莊、飯店、房地產,這次王雪紅的心更大了,一隻手直入香港TVB,成為新崛起的媒體大亨。

【精準如鷹】智囊團低調布局 她裁示出手一舉成擒
貼近王雪紅身邊的主管說,「Cher(王雪紅的英文名)眼光之精準,只要她親自看的公司,都能經營得很成功。」她的眼光就像獵鷹,在空中盤旋觀察,總在產業的黎明尚未到來前,就相中了先機,看準了獵物下手。

獵鷹,眼光精準,又充滿智慧與膽識。

獵鷹總是安靜的飛行,一如王雪紅低調、不願曝光的行事風格,縱使頂著「台灣女首富」光環,王雪紅卻鮮少出現在公開場合,她聲音低沉,一身中性打扮,就連與陳文琦的婚姻關係,也是在本刊鍥而不捨地追蹤下,在二○○三年八月才被迫發信通知所有員工,他們結婚了。即使宏達電走上品牌路,每年在全球各地有不少的新機發表會,王雪紅也選擇躲入幕後,由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活躍於台面上。

王雪紅的膽識,展現在投資事業上的洞燭先機,她能在別人埋著頭做筆電時,堅守智慧型手機市場,在其他人砸錢蓋廠進軍綠能產業時,她透過參與昇陽科私募,坐擁近一○%股權。











 

 

reference: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面調查55位法人的私房潛力股 金兔年股市贏 家錦囊


今周刊 更新日期:2011-01-25 記者:/撰文/吳美慧/研究員/葉揚甲






揮別虎年,大盤加權指數以8932.64點、小漲8.8%作收,漲幅不大但至少是以紅盤收場。進入兔年,今年大盤會呈現怎樣的面貌?投資人要如何布局?為了讓投資人掌握明確的投資方向,《今周刊》特別採用不記名問卷調查方式,對國內投信、券商進行調查,作為投資人今年台股布局參考。



若以生肖來比喻大盤走勢,頗為傳神。去年是老虎年,這隻老虎是隻「跳跳虎」,以跳躍的方式帶領大盤前進,全年大盤指數就在前進、後退間震盪走堅,操作指數難度超過六十分。所幸全年大盤指數漲幅八.八%,是否意味著今年大盤會「發發」?投資人滿心期待。而今年進入生肖體型嬌小的兔年,論彈性與靈活度,都勝於老虎,代表今年大盤起伏會更激烈?



法人觀點/六成認為高點落在第四季



為了讓投資人掌握明確的投資方向,《今周刊》特別採用不記名問卷調查方式,對國內投信、券商進行調查,作為投資人今年台股布局參考。從問卷調查顯示的結果來看,法人看法與上述論調不謀而合,預期今年大盤將呈現鋸齒狀般的起伏,低點將落在第二季,而第四季將以全年高點作收,有個「快樂的結局」。



此次問卷,共發給富邦證、日盛證、德盛安聯投信、保德信、柏瑞、華頓投信、匯豐中華、國泰、兆豐國際、統一、景順、凱基、復華、華南永昌、寶來、台壽保、群益、台新、國票金、大展證券、德信投信、台新投信、摩根富林明投信等二十三家投信與券商,共回收五十五份問卷。一開年,大盤充分展現兔子般的靈活身手,跳上跳下的。不到一個月,大盤指數高低點差幅達三五三點,幅度約四%。面對如此活潑的大盤,投資人要如何掌握?



在問及對今年大盤走勢看法,約有六成的法人認為,今年的高點將落在第四季,且約有六○%的人預估,指數會落在九五○○點到一○四九九點間,與去年相比,最高漲幅約一七.五%;至於低點,約有五八%的法人預估將落在第二季,且約有四三.六%的人預測,低點的指數將在八千點到八四九九點間。



/智慧手機/今年將繼續發光發熱



對於大盤是否會越過一二六八二點,則呈現「怕怕」現象。在調查中,只有七.二%的法人認為大盤會「向前衝」,挑戰歷史高點,但卻有更多的法人寧願保守因應,認為指數能夠挑戰萬點就已經勇氣十足了。至於指數低點的預期,大多數法人認為七五○○點是銅牆鐵壁,不容易跌破。



因此,投資人要如何在大盤指數高低差幅約二千五百點間操作,將是一場對持股信心以及投資膽識的考驗,也是苦戰的一年。因此可以跟隨法人腳步,掌握今年指數高低點進行操作,增加贏面。



根據調查,在類股方面,法人挑選的族群倒是「英雄所見略同」,在電子與非電子區塊的看法頗為一致。以電子而言,雖然近來飽受新台幣升值之苦,但法人預估隨著新台幣升值暫告一段落,及新產品崛起,可望帶動新訂單下,不約而同的把目光焦點放在市場上最夯的蘋果概念上,其中又以觸控為最。其次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與節能減碳題材,今年可望繼續發光發熱,也是法人積極布局的區塊。



法人認為,不論是智慧型手機或是平板電腦,已經走向觸控面板時代,誰能掌握技術或是訂單,就會成為贏家。此外,由於iPhone 4熱賣,加上平板電腦推出,不僅讓蘋果電腦的業績扶搖直上,與供應鏈沾上邊的公司,業績也會跟著水漲船高。因此,智慧型手機零組件相關個股,也被法人認為是可以積極布局的對象。



此外,法人也看好半導體產業,認為隨著全球景氣復甦,由於上游的資本支出增加,應用在消費性與工業上產品需求增加,今年半導體產業應會繳出更好的成績單。



而被中國列為「十二五」規畫的重頭戲之一的節能減碳族群,也是法人認為一定要布局的族群,才能夠搭上跟隨中國產業成長列車,享受好處。包括LED(發光二極體)、太陽能以及新能源產品,都是法人認為今年投資組合中,不可忽略的標的。



/金融大勝/業績題材想像空間大



在非電子業方面,法人幾乎一面倒的認為,金融類股是一定要布局的族群。法人認為,在ECFA(兩岸經濟協議)簽署,及中國開放台灣的銀行赴中國設立分行,台灣的銀行業有更多的發揮空間。尤其是中國銀行的利差遠高於台灣,在大陸設一家分行的業績,等同台灣十家分行獲利的加總,因此在中國擁有分行,等於在業績上有無窮的想像空間。



緊扣著中國的題材,中概類股成了法人挑選布局的族群。法人認為,今年中國經濟持續成長,加上兩岸互動與往來會更為頻繁下,加上中國「讓利」前提,對台商來說,是一次絕佳的機會。只要能夠掌握機會,就有機會鯉魚躍龍門,因此中概內需族群可以有較多的著墨。



與過去不同的是,法人對中概類股的定義有擴大的跡象。從傳統的台商在大陸設廠,到因兩岸交流增加帶動出來的航空、運輸、觀光、百貨以及飯店業,都因為與陸客相關,而歸為中概股領域,



另外,隨著全球氣候快速變化,石油價格居高不下,以石油作為原料的塑化與紡織股,法人認為可望跟隨原料價格上漲,讓業績增溫。儘管外界對今年石油價格高點預期差幅頗大,但因氣候變化影響到海上運輸,加上天候寒冷,仰賴石油產生熱能的產品增多,成了推升價格的堅實基礎。天候詭譎多變、澳洲水災,生技、食品也是法人認為可以留意的標的...(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736&737期,各大便利商店及連鎖書店均有銷售)


reference:


http://tw.news.yahoo.com/marticle/url/d/a/110126/9/2lh6s.html?type=new&pg=1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市民購買預售屋的幸福指數…




本刊統計台北市各行政區購屋幸福指數排行(見附表一),前三名依續是文山區、北投區與大同區。前二區位於台北市的近郊,顯示台北市近郊的房價,因為相對市中心為低,成為購屋幸福指數優先的主因,另外老舊市區的大同區,則因大型都市更新不易,房價上揚有限,成為購屋幸福指數的第三名。



本刊這份統計,係根據台北市12個行政區的預售屋平均房價,以該區住戶購買或換購當區40坪三房的房屋總價,除以台北市政府98年度,台北市各行政區平均每戶家庭年總收入,換算出所謂的「購屋幸福指數」。


購屋幸福指數分數愈低,表示該區住戶,在該區購屋或換屋的能力愈強,以購屋幸福指數第一名的文山區為例,文山區預售屋平均房價46.4萬元一坪,購買一戶40坪的預售屋,房屋總價為1,856萬元,除以文山區平均每戶家庭年所得總收入144.9萬元,得到12.8的數字。也就是說,幸福指數第一名的文山區現有住戶,如果要買一間或換一間40坪的房子,只要12.8年不吃不喝就可買到,第二名的北投區要13.3年,第三名的大同區則要14.5年。


北市信義區,因為信義計劃區預售豪宅,動輒開價150~200萬元一坪,使信義區的預售屋平均房價高達95.1萬元一坪,區內購買一戶40坪的預售屋,房屋總價為3,804萬元,除以信義區平均每戶家庭年所得總收入143.8萬元,得到26.4的數字。也就是說,幸福指數最後一名的信義區現有住戶,如果要買一間或換一間40坪的房子,要26.4年不吃不喝才可以買到。



至於平均房價最貴的大安區,平均每戶家庭所得年總收入,在12個行政區中雖最高,達182.5萬元,惟首善之區的大安區預售屋平均房價破百萬元一坪,高達115.2萬元,於是大安區住戶要買40坪三房的預售屋,總價達4,608萬元,需要25.2年不吃不喝才能買到,購屋幸福指數分數高高站,也是購屋或換屋壓力最大的區域之一。


reference:


http://tw.mag.chinayes.com/Content/20110113/68A69F6C73484CA39E4D1C12BC4FD3D2.shtml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萬寶週刊



2011海外產業型基金三大方向


萬寶 /  2010/12/31




*文/朱彥忠


天然資源、金融、科技最具成長潛力

2010年經歷多空爭戰,多方終於勝出,市場目前最關注的,是新曆年開紅盤後,市場究竟要怎麼走?新興市場續強,還是美股要大翻身?其實,除了區域投資或單一國家投資外,海外投資還有另一項選擇,那就是產業型投資,在景氣大多頭時期選對產業,報酬通常更加可觀。我認為2011年最具潛力的產業,首推天然資源,其次是金融及科技,投資人應好好把握此三大方向。


天然資源多頭主升段 最具爆發力
以過往經驗,天然資源類股在景氣主升段,受到供需逐漸吃緊的影響,最能吸引投資及投機性資金介入,因此續航力最為可觀。以2002~2008年景氣循環而言,以能源類股為例,在主升段漲勢最為可觀,表現遠優於大盤(見圖1),因此天然資源現階段係產業型基金布局的最佳標的。

天然資源產業中,我們最看好能源類股,因為油價雖然站上每桶90美元,相對於2007年每桶140美元的高點,還不及7成,對照部分金屬價格如銅已創歷史新高,油價應還有上探百元關卡的實力。預估原油的需求,在2011年每日將再增加200萬桶,主要來自新興市場的需求成長(見圖2);在供給方面,必須倚賴OPEC增產才能補足,而非OPEC的產能已達巔峰,未來將逐漸下滑,未來最有潛力增產的是巴西,不過巴西生產石油係深海探勘,提高產量仍需好幾年的時間,且成本相對較高,因此未來幾年主導油價還是以OPEC為主,在2011年應會適度增產。

而以過去經驗顯示,一旦OPEC增產,代表需求大幅度轉強,因此即使增產,也無法壓抑油價漲勢,會吸引更多投機資金買入原油,原油行情將更加火熱。

至於油價如上漲至百元以上,是否將壓抑全球經濟?其實不然,因為過去十年美元長期走弱,其他國家貨幣大幅升值,每桶100美元的油價並不如想像的貴,對於用油成長快的新興市場國家,貨幣的升值會部分抵銷油價上漲的負面效應。總而言之,預估2011年油價將上看百元且維持在高檔,能源股在油價帶動下,加上法人持有比重相對處於低檔,2011年表現可望日益強勢。






礦業貴金屬將隨能源同步走多
除了能源外,天然資源亦包括礦業及貴金屬。礦業方面,以銅相關類股最為看好,反應景氣復甦力道明顯,銅價近期再創歷史新高,超過每噸9300美元,而銅的庫存亦逐漸降低到低水位,供需持續吃緊。至於其他金屬如鎳、鋅、鉛,價格表現亦相當強勢,不過庫存已見回升,至於表現最弱的是鋁,庫存仍未見消化而在高檔。

另外,在鐵礦砂方面,中國需求持續強勁,2010年第3季也傳出印度禁止出口鐵礦砂,並一度引來搶運風潮。雖然中國連續升息二次及多次調升存準率,但其中產階級繼續增長,加上都市化持續,對鐵礦砂需求仍將強勁。我們認為礦業在2010年表現強勢,進入2011年成長性仍看好,可搭配能源進行布局。

至於貴金屬方面,以美銀美林12月13日預測,2011年北美生產貴金屬礦商的總盈餘可達129億美元,較2010年成長48%。預計黃金及白銀價格,受到中、印新興市場需求持續增加,在聯準會未升息之前,仍持續看好,整個貴金屬行情的結束,預計在聯準會大幅升息,使實質利率轉正後才會發生,也就是2012年中,因此投資人目前仍可續抱金礦類股。

金融及科技類股將鹹魚翻身
2010美國金融股及科技股表現落後,展望2011年,將有機會隨著景氣主升段來臨而表現轉佳。回顧2008年金融風暴發生後,美國大型金融股暴跌,而美國政府大量注資到金融股,挽救了金融股不致於進一步崩潰。而隨著美國景氣觸底反彈,低利率環境及資本市場復甦,讓美國金融股獲利於2009年出現大幅反彈,表現相當亮眼。

然而,2010年受到歐債危機衝擊,加上金融改革方案、房地產止贖案件的調查及資本要求的提高,2010年美國金融股幾乎沒漲到。不過,美國大型金融股已逐漸走出陰霾,隨著景氣復甦,2010年第4季獲利已較第3季進一步改善(見附表),加上金融改革等不確定性逐漸淡化,本益比也處於相對低檔,2011預估平均每股盈餘成長可達24%(見圖3),應有轉強機會。

美國科技股2010年的表現分歧,致使漲幅受限。不過,隨著新商品趨勢的發展,帶來許多新的商機,例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及PayTV等。未來科技股觀察之重點,在於蘋果日益壯大,加上對手Google也走向多元化發展,兩大高手較勁,是否會加速產業競爭,並引進更多新的殺手級應用來提升對科技產品的需求。

而企業過去二年受金融風暴影響而延緩IT支出,預計未來二年的換機及提升頻寬需求將加速,未來網路設備、儲存設備及光纖設備及零組件將有表現機會,也是加速科技產業未來成長性的動力之一。

布局產業型基金 1~2年後獲利出場
投資產業型基金,必須視產業景氣變化調整部位,切記不能與基金長相廝守或陷入戀愛,投資3~5年就算是長期投資,如果投資期間遇到景氣過熱,或是投資人瘋狂買入,則可以考慮提早獲利出場。目前景氣尚處於溫和復甦階段,有利景氣循環股如天然資源、金融及科技股之表現,一旦通膨快速上升,聯準會連續急速升息,景氣開始見高時,就要及時出脫。建議投資人可以於2011年初布局產業型基金,待1~2年景氣持續復甦,如有不錯獲利即可出場。

【完整內容請見《萬寶週刊》896期】http://weekly.marbo.com.tw



reference:


http://times.hinet.net/times/magazine.do?magid=9241&newsid=4477546&next=1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資料摘自「巴菲特選股魔法書」,洪瑞泰著,Smart智富出版。



 




巴菲特的選股原則


 




  1. 大型股:每年稅後淨利至少5000萬美元
  2. 穩定的獲利能力:我們對來未來的計畫或具轉機的公司沒興趣
  3. RoE(>15%)且低負債
  4. 良好的經營團隊:我們不提供管理人員
  5. 簡單的企業:若牽涉到太多科技,將超出我們的理解範圍
  6. 出價:在價格未確定前,請勿浪費雙方太多時間

我們無意進行併購,承諾完全保密,並且將儘快答覆是否有興趣(通常不超過五分鐘。我們大半採用現金交易,但也會考慮發行新股...如果我們所換得的內在價值,和付出的一樣多《2002年報》


 



巴菲特五檔永恆持股:


 




  1. 可口可樂(代碼:KO)
  2. 吉列刮鬍刀(代碼:G)
  3. 華盛頓郵報(代碼:WPO)
  4. 美國運通銀行(代碼:AXP)
  5. 富國銀行(代碼:WFC)

計算內在價值四步驟:


 




  1. 計算過去五年平均ROE
  2. 設定未來最可能的ROE
  3. 換算成EPS=ROE*最近一期每股淨值
  4. 計算買進價(12X),內在價值(15X)

洪瑞泰賣股三原則:


 




  1. 壞了:ROE<15%
  2. 貴了:PER>40%
  3. 換更好的!

關於投資組合:投資組合最好要有五檔股票,單一個股比重不超過1/3



洪瑞泰標準化投資程序:


 




  1. 從四季報中做初步篩選,選出過去四年中,至少三年RoA>10%(因四季報中無RoE,僅以RoA來概估)
  2. 根據配息率或流動資產比率,來概略估計盈餘再投資率的高或低
  3. 檢定三項特值:經久不變/獨佔/多角化
  4. 檢查充分條件:A.上市未滿兩年少碰;B.年盈餘高於五億的才買
  5. 列出入圍名單,上網查財報,做成Excel
  6. 設定最可能的RoE,計算買進價
  7. 區分景氣循環股,瞭解現在是在谷底、半山腰或高峰?
  8. 追蹤舊聞與新聞
  9. 耐心等,股價<買進價
  10. 分批(二分之一)買進

     



基本名詞定義:這裡的定義和一般會計上的定義可能略有不同


 




  1. 淨值:總資產-負債,也就是股東權益
  2. EPS(Earnings Per Share):每股盈餘,稅後淨利/股數
  3. PER(Price Earnings Ratio):股價/EPS
  4. NAV(Net Asset Value):每股淨值,股東權益(淨值)/股數
  5. RoE:股東權益(淨值)報酬率,稅後淨利/期初股東權益(淨值)=本期稅後淨利/上期期末股東權益
  6. RoA:總資產報酬率,本期稅後淨利/上期期末總資產
  7. 流動資產比率=流動資產/總資產
  8. Eq%=自有資本率=股東權益/總資產
  9. 資產=負債+股東權益=負債+(股本+保留盈餘)
  10. 盈餘再投資率:簡稱盈再率,衡量資本支出佔盈餘的比率,盈再率=(固定資本4+長期投資4-固定資本0+長期投資0)/(淨利1+淨利2+淨利3+淨利4),大於80%算高,低於40%較好。

     




好公司的三個必要條件


 



一、 經久不變的產品



二、 獨占/名牌/高市占率



三、 多角化能力強





選股準則:


 



過去五年高RoE > 低盈再率 > 經久不變 / 獨占 / 多角化


 



充分原則:


 



一、上市未滿二年者少碰



二、年盈餘高於新台幣5億元的才買


 



觀察應收帳款與存貨的周轉率


 



台灣的老品牌公司:台積電、台塑、中華車、統一超、中鋼


 計算目標價格的步驟:



 



1.計算過去五年平均ROE



2.設定未來最可能的RoE(參考平均RoE)



3.換算成EPS(= RoE * 最近一期的每股淨值 (NAV) )



4. 定買進價12倍本益比(內在價值是15倍本益比)


 



公式:


 



平均RoE = 最近五年的RoE / 5



EPS = 平均RoE * NAV



買進價 = EPS * 12


 



下載財報資料:


 



http://www.bisc.com.tw/



http://newmops.tse.com.tw/



將資產負債表、損益年表、基本分析:股利政策 這三個表貼到excel整理


 



電鍋煮飯理論



選股(洗米)



必要條件:



a過去五年高RoE > 低盈再率 > 經久不變 / 獨占 / 多角化(順序不可題顛倒)


 



充分條件:



1.上市未滿兩年者少碰


 2.年盈餘高於5億元的才買



 買賣開關:



 買股原則:



 



等股價便宜時(PER < 12x)


 賣股三原則:



 



1.壞了(Roe < 15%)


 2.貴了(PER > 40x)


 3.換更好的



 



GDP與指數同步見頂或觸底


 景氣循環股以上游原物料股居多,如電子業的DRAM、晶片、



 面板、被動元件以及塑化原物料、鋼鐵。



 玩景氣循環股要順著cycle 玩,看得懂才能進去。



 投資組合至少要有五檔股票,以五到十檔最適合,單一個股的比重不要超過三分之一。



 



建立標準化投資程序( 10 steps)


 



1.從四季報中做初步篩選,選出過去四年中、


  至少三年RoA > 10%(因四季報中無RoE,僅以RoA來概估)


 2.根據配息率或流動資產比率,來概略估計盈餘再投資率的高或低



 3.檢定三項特質:經久不變 / 獨占 / 多角化



 4.檢查充分條件:a上市未滿二年者少碰 b年盈高於5億元的才買



 5.列出入圍名單,上網查財報,做成excel



 6.設定最可能的RoE,計算買進價



 7.區分景氣循環股,了解現在是在谷底、半山腰或高峰?



 8.追蹤舊聞與新聞



 9.耐心等,股價 < 買進價



 10.分批(二分之一)買進




巴菲特選股魔法書》活用ROE的六大應用步驟 作者洪瑞泰



 ROE是巴菲特最重視的指標,能維持高ROE特性的股票,才是巴菲特最終選擇標的。高ROE就像學生每次考試都考高分一樣,例如當A學生每次考試成績都維持在90分以上,就代表A學生具有持續考高分實力;而B學生這次考20分,下次考50分,雖然成績比以往大幅增加了1.5倍,但實際成績還是不及格,而且下次還是可能再考個20分。如果你投資期待的是長期穩定的好報酬,當然要選擇A而放棄B了。



 一家企業能維持高ROE,代表從生產、銷售、經營、技術、服務、市場占有率等各層面匯聚的綜效優異,股東因此才能獲得高額的報償,這也是巴菲特會以高ROE為篩選股票核心的邏輯,以下我活用ROE選股的六大應用步驟。



 步驟1:過去5ROE15%,否則不予考慮




 依據巴菲特在1987波克夏年報中的提示:高獲利公司的營業型態,不管是五年前或是十年前,通常沒有太大差別。也就是長年高ROE的公司,不會是十年前經營紡織業,五年前大轉彎做印刷電路板,一定是營業型態穩定,才能穩定創造高獲利。因此巴菲特第一關會先篩選出ROE大於15%以上的公司。



 回到台股上,我曾經根據財務報表統計過所有上市櫃公司,過去五年ROE大於15%的公司,下一年度ROE仍大於15%的機率是70%,證明巴菲特的好學生繼續維持好學生的邏輯是真理。



 在高ROE的判斷上,建議以過去五年的ROE數字,來判斷一家公司是否有維持高ROE的實力,判斷依據為:



 選擇過去五年ROE至少大於15%,若能穩定向上更佳



 但若過去五年中有兩年<15%,或者過去五年中有一年,而且是最近一年低於15%,則選擇觀望




●TIPS:如何利用網路搜尋ROE
以查詢中碳(1723ROE為例
.查詢蕃薯藤(www.yam.com)點選「股市」
.查詢於台股代碼或名稱欄位輸入「1723
.查詢點選財務報表項下「資產負債表」可以查詢長期投資、固定投資、股東權益;點選「損益表」可以查詢稅後淨利
.查詢點選財務分析項下「財務比率分析」可以查詢股東權益報酬率(淨值報酬率)



 步驟2:盈餘再投資率低於40%佳,最高不超過80 




 當一家公司營運產生盈餘後,公司可以有三種運用盈餘的方法,一是配發股息(即現金股利)給股東;二是買回庫藏股;三是拿去再投資。巴菲特眼中的好學生是指配發股息愈高愈好、再投資愈少愈好。代表公司以現有營運型態就可以不斷賺錢,而不是要靠不斷投資才能維持獲利,這裡所指的再投資的比率就是「盈餘再投資率」。




●Tips︰盈餘再投資率怎麼算出來?
盈餘再投資率是指公司把賺到的錢再投資機器設備、廠房、土地的比例。盈餘再投資率如果是8%,表示公司每賺100元,拿去再投資的金額只有8元,也就是有92元的盈餘留下來,這代表可以拿來配現金的錢較多,通常盈餘再投資率低於40%是我們所喜愛的,大於80%就算偏高了。



換句話說,盈餘再投資率也是資本支出占盈餘比率,以賣苯與瀝青的中碳(1723)為例,計算其盈餘再投資率為-3%,意指不用增加資本支出,每年稅後淨利卻能穩定上揚,表示中碳的營運模式不用靠股東年年花大錢買機器設備,就能年年幫股東大賺錢。這種不用股東心煩的好學生,當然值得關注,因此看完ROE後,第二步驟就應接著看盈餘再投資率。


 步驟3:高盈餘再投資率,須搭配高獲利成長



 前面提到要找盈餘再投資率愈低愈好,但並非盈餘再投資率高就沒有投資價值。如果是高盈餘再投資率就必須搭配高獲利成長,才能繼續支持高ROE,目前我看到符合這項特質的公司有鴻海(2317)與波克夏,但要注意的是,這種雙率都高的公司其實是罕見的特例。



因為我認為沒有永遠成長的公司,投資此類公司每年都必須確認其高成長性是否持續,如果無法持續,當它往低ROE方向發展時,投資人就應該捨棄它,而如果是往高ROE與低盈餘再投資率的方向靠攏,就可以長期繼續投資。



 再以台塑三寶為例,他們的盈餘再投資率都大於100%,但還是每年配現金給股東,我詳細了解後,發現他們配給股東的現金是跟銀行借來的,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就會比較持保留與觀望的態度。



 步驟4:經久不變、獨占、多角化至少具備一項



巴菲特說,如果不打算持有一支股票10年以上,那最好連10分鐘都不要擁有,在買之前想想好股票特質,先看看過去10年這個特質有沒有改變過,如果沒變,未來改變的機率就較低,維持穩定獲利與高ROE的機率就高。巴菲特認為好公司的特質包括經久不變的產品、獨占/


reference:


http://blog.udn.com/samuelxin/3587696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貨幣的價格─匯率、利率與物價剖

     

報導分類:名師一堂課

報導時間:

 





     
    處在一個開放的經濟環境中,無論企業或個人都會感受到匯率、利率、或物價波動所帶來的風險。什麼因素會左右匯率、利率或物價的變化?它們所代表的意義又是什麼?如何估測它們的走向?種種問題經理人不可不知。撰文=殷乃平


    認識殷乃平老師與這堂課
    殷乃平老師為華盛頓大學經濟學碩士,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金融師資研訓班結業,曾任立法委員、政治大學金融學系主任、政治大學銀行研究中心主任,現任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著有《消費稅的經濟分析》《財務管理》《投資學》等書,對我國金融體制改革有深入的研究。專長領域在金融法規、銀行財務管理、投資銀行等。  


    1.物價、利率與匯率 
    案例1
    趙老三經營麵粉工廠,自行進口小麥加工。一年前,突然發現麵粉價格上漲,趙老三好好的賺了一票。等到小麥存貨快用完了,向國外訂貨,才知道小麥價格已經大漲,趕快將麵粉價再拉得更高反映成本。
    不過他樓下的鄰居王家一家四口,靠老王一個人開計程車賺錢養家。國際油價居高不下,中油不斷調升汽油價格,加上台灣經濟不好、捷運又搶走一部分客源,老王原來一天只跑10個小時,所賺的收入不敷支出,每天工作時間加長,不知不覺每天在外跑的時間已到15個小時。
    跟著又發現生活費用因為物價普遍的調整而提高,與其他的運將在一起時,有人主張計程車里程費率要上跳,有人反對,認為坐車的人已經少了,再漲價,坐的人更少,莫衷一是。
     ▓分析
    趙老三與老王都是面臨成本上升,前者可以提高價格,轉嫁給消費者;後者則只能自行吸收成本,其效應兩異。如趙老三能注意國際大宗物資的價格動態,提前加量進貨,可以取得一時的利益。若是會操作期貨,則獲利或避險均有其功效。老王的勞動力不能儲存,油價變動更是被動的知悉,所以只能以增加工時來因應成本上升,算是弱勢的勞力供應者。
    物價上升若成為普及連續性,就是通貨膨脹。原油價格上升導致的是進口成本推動的物價上升。在這種環境裡,常會形成「物價→工資→物價」的連鎖反應。但是在經濟不景氣的情形下,廠商生產成本增加,市場消費能力不足,物價不能充分反應,經營不善者紛紛倒閉。失業增加,工資漲不起來,人們的實質消費減低,經濟衰退的更嚴重。這種現象在台灣已經漸漸出現,學術界稱之為停滯性通貨膨脹,在1974年第一次能源危機時,許多國家就發生這種現象。解決方式需要政府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經濟政策多方面配合。


    案例2
    張老闆近來笑容滿面,喜從心中來。原因是4年前,他在歐洲美元市場中,借了1億5000萬美元,由C銀行替它的公司發行4年期的歐洲美元債券。資金以歐元型態留在荷蘭周轉運用,當時一美元可以換1.1650歐元,總數是1億7475萬歐元。今年還錢的時候,發現美元對歐元貶值幅度竟然達到32.6%,一美元換0.7851;也就是說,如果他甚麼都不做,4年後,只要用1億1776萬5000歐元,就把債券還清了。換句話說,賺了5698萬5000歐元,足足有2億3000萬的台幣,怎麼會不高興?
    ▓分析
    從財務管理的角度來看,一個公司的資產如果以會升值的貨幣持有,卻是以會貶值的貨幣取得資金(負債),當匯率變動後,它的負債因為貶值減少,而相對的資產卻因貨幣升值而增加,一般稱為幣別資金缺口(Currency Gap)。
    至2006年,美元對歐元的匯率貶值32.61%,張老闆公司將美元債券償還後,資產負債表的變動為:
    張老闆的公司沒有做規避匯率風險的措施,所以若是美元對歐元升值,他的公司就會出現虧損。
    台灣高鐵在規畫時匯率原以1美元兌新台幣29元計算的,及至執行時,台幣匯率跌至1美元兌新台幣34元左右,僅匯兌損失就約142億新台幣,若是在用歐洲的機具,加上歐洲貨幣對美元的升值,更為可觀,這也許就是為何高鐵寧願打官司,賠償歐洲廠商,也要用日本的機具的原因。


    案例3
    A壽險公司因為國內金融市場利率低,獲利不易。在政府開放保險公司可以投資國外金融產品之後,從風險分散與報酬較高的角度,將資產中的25%改行投資到國外的投資工具。依據保險業長期投資的保守習慣,A壽險公司選擇了美國政府的公債、Fannie Mae(美國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的證券化債券、和一些美元工具。可惜的是第一年就碰上了Fannie Mae弊案,Fannie Mae的債券因債信下降而大跌,A壽險公司認賠殺出,初次嘗到虧損。接著美國利率不斷上調,債券價格下跌,同時美元貶值,雖然以台幣對美元的匯價來說,貶值的幅度還相對不大,但是匯率與利率雙重衝擊下,帳面上如要依國際慣例以市價列具,這兩年的損益還是不太好看。再看到同業買歐元工具者,隨著歐元升值而獲利心理更不是滋味。
     ▓分析
    債券價格與其所附利率受到市場利率的影響頗大,如票面利率2.25%、面值100萬美元的債券,投資人每年只能得到2萬2500美元的利息。當金融市場上的利率提高到5%,新發行的債券,如果面值相同,到期日相同,卻可以得到5萬美元的利息。這時,票面2.25%利率的債券市場價格就下跌,跌到它的實質利率等於5%為止。換句話說,它的市價可能要跌到45萬美元,在這個價格下,每年2萬2500美元的債券利息報酬率才等於市場的利率。所以利率上升,固定票面利率的債券價格會下跌;利率下跌,固定票面利率的債券價格則升。
    美國聯邦基準利率(Fed Fund Rate)從2004年的1%提高到現在的5.25%,台灣的市場利率也正在緩緩向上調整,A壽險公司剛好陷入利率上升的困局之中。
    海外投資除了匯率風險、利率風險外,還要對投資對象、投資工具做必要的風險分析。國際市場上,相關資訊都可以用付費方式取得,避險規畫亦同,A壽險公司預計中央銀行在經濟低迷的情形下,會持續維持低匯率的環境,以激勵出口,提高對外貿易順差。所以未花錢對美元資產做任何的避險動作。因為如果台幣匯率維持在低處,持有任何非台幣資產,不花錢購買避險工具避險,都划得來。可惜的是美元對其他貨幣都在貶,同時美元利率升,所以如果從全球化的加權價值來看,A壽險公司還是虧大了。


    案例4
    1994年,台灣某銀行號稱操作衍生性金融商品頗為熟稔,投資歐洲美元公債約兩億多美元,美國利率多次調升,債券大跌,該銀行又加碼買進一億,企圖攤平,不料美國利率再漲,出現六千多萬美元虧損。除此之外,預期美元會升值,賣出多量美元選擇權,收取權利金,以減少損失,不料美元大跌,反產生損失。且又操作換利交易(interest rate swap),以浮動利率換固定利率,收取權利金。在利率上升情形下,虧損極大,估計包括未實現損失在內,高達台幣20億元,總計虧損愈台幣36億,被迫增資。
    ▓分析
    換利交易是對方以固定利率付給某銀行,該銀行承諾付出浮動利率來做交換的契約。一般多在銀行本身曝露在利率資金缺口下時,用做避險之用。因為銀行固定利率的金融資產的利息報酬是不變的,而浮動利率資產則隨市場利率不斷的變動。
    因此,如果銀行中的浮動利率資產是400億,固定利率資產是600億;浮動利率負債是600億,固定利率負債是200億,其資產負債表如下:
    假設浮動利率資產利率是2.5%,固定利率資產利率是3.5%;浮動利率負債利率是1.5%,固定利率負債利率是2.5%,那麼,2004年A銀行的毛利是17億。
    (400×2.5%+600×3.5%)-(600×1.5%+200×2.5%)=17(億)
    如果市場利率上升2%,固定利率的資產與負債不受影響,浮動利率的資產與負債利率都提高2%。這時,由於浮動利率的負債600億比浮動利率資產400億多出200億,因此利息成本淨增加$4億,A銀行的毛利減少為13億。
     (400-600)×2%=-4(億)
    浮動利率負債比浮動利率資產多出的部分,就是利率資金缺口(interest rate fund gap),A銀行例子中,浮動利率負債大於浮動利率資產,稱為負缺口;反之為正缺口。
    當銀行出現浮動利率負債較多的負缺口,並且估計利率將上升,帶來損失時,便會設法減少浮動利率負債,增加固定利率負債;或增加浮動利率資產,減少固定利率資產。在市場上就可以直接用換利交易,支付一定的權利金,把固定利率資產的固定利率換成浮動利率,就可以規避利率風險。
    可惜的是,這家銀行貪圖的是權利金的收取,擔任賣方角色,卻未顧及風險的存在,未做反向交易,風險無法鎖定。同時又對當時的美國利率走向判斷錯誤,且持有的淨部位過高,最後,落得一個慘敗收場。


    這4個案例,都與貨幣相關,第一個案例,是物價上升,錢變得薄了,或者是貨幣的價值降低了。後三個,涉及的是財務上的資產負債管理,如何熟稔資產負債個別項目間的關係,如能預測未來匯率、利率的走向,可以主動的調整資產負債對應的項目來獲利,若是無法預知其動向,適度的避險是有其必要的。但是無論是利率或是匯率,都與貨幣脫不了關係。利率常受到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操作的影響而變動,匯率更是本國貨幣在國外的價值,其變化除受國內與國際間物價與利率的影響外,更涉及國內與國外經濟因素的互動,將留在後文中討論分析。


    2.貨幣的價格


    物價、利率、匯率都是一國貨幣的價格。物價是以物品來表示的貨幣價格;利率是貨幣的時間價格;而匯率是以它國貨幣表示的本國貨幣價格。   


    一、物價
    一般來說,物價是以貨幣單位表示的商品價格,反過來說,物價也是以貨物表示的貨幣價格。譬如,同一件商品,原來是1000元一件,現在是2000元一件,商品的價格漲了一倍,或者是以這件商品表示的貨幣價格下跌了一半。但是商品的種類極多,衡量物價時,就必須要挑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物品加權計算,選擇某一年加權計算出來的價格指數為基礎,然後與其他年分比較它是增高還是減小,物價指數升高,代表貨幣的價格下降。
    如只以進口物價計算的是進口物價指數,當這個指數提高,則代表進口成本上升;以商品批發價格計算的稱之為「躉售物價指數」,當它升高,表示廠商出廠價格上升,未來會適度的反映在消費者物價上;至於「消費者物價指數」則除了主要的消費商品外,還包括一般家庭必要的消費支出項目,如交通運輸價格、勞務支出等,因此它的變動最受人們的關切。近日,又有「核心物價指數」,即將所有商品除了食品和能源價格之外,求出的物價指數。它是各國中央銀行觀察通貨膨脹變化,以及是否應採取對應的貨幣政策的主要指標。
    物價指數與貨幣供給的關係極高。商品的需求超過供給時,它的價格就會上漲,就整個國家來看,當貨幣的數量增加時,社會的總需求增加,物價指數也會上升。
    1923年德國、1948年的中國,過度發行貨幣,物價飛漲,造成惡性的通貨膨脹,在歷史上都是知名的案例。就因為如此,各國的中央銀行都非常注意通貨膨脹率的變動,一旦出現警訊,立即緊縮信用,抽緊貨幣供給額以資調節。
    另一個會引起通貨膨脹的因素是對物價的預期心理。當人們預期未來物價會上漲時,消費行為會提前,甚至有人會購買窖藏,使得需求增加;供應商如預期物價會上漲,將會惜售,使得供給減少,市場供減需增,物價會因之漲的更快。
    1990年以後,因為全球傳統產業生產過剩,物價相對穩定,通貨膨脹問題消失,但是2006年,國際上大宗物資需求增加,金屬類價格上漲,原油價格居高不下,美元貶值,國際金融市場變化詭譎,種種不確定因素均使人們擔心21世紀的通貨膨脹是否會來得更凶!


    二、利率 
    利率是貨幣借于他人運用的價格,在正常情形下,借的期間愈長,利率愈高。而運用的風險愈大時,要求的利率報酬相對也愈高。如此,金融市場中的金融工具的利率價格就出現許多的變化。
    市場利率受到資金水位高低的影響,當資金緊俏時,資金供給減少,需要取得資金者便要用比較高的利率,才能借得到錢;反之,當資金供過於求時,利率價格便會下滑。中央銀行便常常利用貨幣政策工具,緊縮或放鬆市場資金,以便達到央行政策的目的。最常使用的是在市場中買進(賣出)債券,以放寬(收縮)金融市場的資金,利率因而下跌(上升)。
    早期,央行也常直接提高(降低)銀行向央行貸借周轉資金的利率,提高銀行資金成本,迫使銀行提高對客戶的放款利率,而帶動市場利率的變動。但是,近年來各國央行對資金短缺到必須向央行借錢周轉的銀行,多配合懲罰措施,銀行非到緊要關頭不會來借,所以這個轉融通利率的調整,常常只具有宣示性意義。當央行宣布調高轉融通利率或貼現率,表示中央銀行要緊縮金融,市場中立即會針對資金緊縮來做因應,資金供給減少,利率水準自然上升。另一個手段就是提高銀行存款繳存到央行的準備率,以增加銀行吸收存款的成本。不過,這個方法無法對存款以外的金融工具採用,對以存款方式取得資金的銀行會造成歧視,不太公平,所以先進國家中多以放棄它做為貨幣政策的手段。
    市場利率也受到物價的影響,假設年利率是2%,通貨膨脹率是3%,借給別人100萬,一年只收到2萬的利息,物價漲上去之後,100萬的本錢只值97萬;換句話說,錢借給別人,反而賠本了1萬元,誰還會願意再把錢借給別人?所以,如果預測通貨膨脹率是3%,利率就要調整到5%,也就是減掉通貨膨脹率之後,借錢的利率報酬不變,才有人願意借出。因此,市場利率與物價之間有一定的互動關係。
    市場利率 = 實質利率 + 通貨膨脹率
    對一個國家來說,利率也代表投資的成本,利率愈低,投資的成本低,經濟發展的推動力相對也愈大。但是對於存款人或是依賴利息收入的退休者而言,就是收入的減少。除此之外,在開放經濟之下,國內的利率較國際金融市場要低,資金將外流海外,尋找更高的報酬,這時,國內的投資未必會增加。1990年代的日本、2000年以後的台灣都有類似的經驗。


    三、匯率
    匯率是兩國之間,貨幣兌換的比率,因此,兩國貨幣的另兩種價格--物價與利率,自然也會帶來匯率的變動。經濟理論上,把決定一國貨幣對外價格--即匯率的主要因素,就是兩國之間物價與利率的差距。錢往報酬高處跑,水往地勢低處流,當兩地間的物價與利率的差距出現時,商品與資金的流動,就會帶動匯率的變化。
    (A)物價
    一般來說,同樣物品,若不考慮運費等因素,兩個國家中的價格應該相同。如果出現差距,那麼,就會有貿易商不斷地從價低處買貨到價高處賣,以賺取利潤,國際貿易就因此而出現。這時可能會有兩個結果,第一個結果是價低處國家中,這個商品的數量因為出口而減少,供給減而需求不變,商品的價格就會上升;價高處國家因為這種商品進口量增加,供給增而需求不變,那麼,它的價格就會下跌,到了兩國的價格相同時,無利可圖,貿易就自然會停止。 因為物價的另一面就是貨幣的價格,所以如果從兩國的貨幣面來看,貿易商要從價低國(台灣)買貨到價高國(美國)去賣,就要用台幣買貨,運到美國賣出,拿到美元,兌換回台幣,再買貨運到美國去。這時,外匯市場中出現的是賣美元,買台幣。如果買賣的數量夠大的話,台幣會因此而對美元升值。升值之後,兩國之間商品的價差自然也會縮小,若是升值的幅度抵銷掉價差,那麼,利潤消失,貿易也就停止了。
    ▓案例
    假設台幣對美元的匯率是NT$32:US$1;某A商品在台灣賣320元台幣,在美國賣20美元。如果匯率不變,貿易商會用320台幣在台灣買A商品,到美國賣20美元,再把20美元換成640元台幣,買兩件A商品,再到美國去賣得40美元,再換成台幣128元,如此不斷地重復,直到A商品在台灣的價格上升至480元台幣,在美國的價格跌至15美元,A商品利潤消失為止。
    但是匯率是會變動的。當貿易商不斷的將A商品在美國賣得的美元在外匯市場賣出,換成台幣,台幣將逐漸升值。若台幣升值到NT$25:US$1,貿易商賺到的20美元只能換到500元台幣,再買到的A商品數量為1.56件,不再有2件之多。如此,兩國的商品價格與匯率交相互動,最後會在某一個水準下,達到均衡。
     當然,決定兩國匯率變動的價格不會是只有一項商品,而是要看雙方的物價指數,通貨膨脹率較高的國家,貨幣貶值的壓力比較大。如由商品貿易面來看,貿易順差高的國家,它的貨幣升值的壓力較大。在經濟學中,將之稱為「購買力平價」(Purchase Power Parity),以兩國的貨幣購買力來決定其匯率價格。一般認為,長期的匯率是由購買力平價決定的,短期的匯率變化因素則極多。


    (B)利率
    兩國間的利率水準不同時,會引起資金從利率報酬低處流向利率報酬高處,國際間的資本流動多半是來自這個因素。同樣的,它有兩個可能的結果,第一個是當資金從利率報酬低的國家(台灣)流向利率報酬高的國家(美國)時,如果匯率不變,則台灣的資金因外流而減少,利率價格因而提高;美國則因為資金流入,利率價格降低。最後,當兩國的利率水準相同時,資金流動也就停止。
    如果從貨幣面來看,利率報酬低的國家(台灣)資金流向利率報酬高的國家(美國),必須要賣台幣,買美元。台幣的賣壓與美元的買壓,會使得台幣對美元匯率的貶值壓力增加。
    ▓案例
    假設台幣對美元的匯率是NT$32:US$1;台灣的一年期存款的利率是2%,美國一年期存款的利率是5%。老趙向台灣銀行借了新台幣320萬元,換成10萬美元到美國存一年。如果匯率不變,一年到期,老趙拿到5000美元利息,提出10萬美元本金,換成台幣336萬元,還掉台灣銀行的320萬台幣借款與6萬4000元的利息,他穩賺9萬6000元。如果大家都這樣做,台灣的銀行資金外流,將造成利率的上揚,美國資金流入多時,利率會下跌,最後,當兩國的利率水準相同時,才能穩定下來。
    如果匯率可以自由波動,當台灣資金外流到美國時,台幣的匯率貶值將使得匯出資金換成的美元減少。不過對老趙來說,那他不但得到了雙方的利率差,還因為匯率貶值,換回的台幣變多了而賺的更多。如一年後,台幣對美元的匯率從 NT$32:US$1貶至NT$35:US$1,匯率、利率兩頭賺,總共是41萬1000元台幣。當然,如果一年後,大家都將資金匯回,台幣面臨的反是升值壓力了。
    利率造成資金流動,決定匯率的理論,經濟學中稱為「利率平價」(Interest Rate Parity)。由於短期套利的資金受到利率影響較大,所以利率平價被視為決定匯率的主要短期因素。 各國央行中,常以利率政策來引導匯率。如日本1990年代,為維持貿易順差下的低匯率環境,採取零利率政策,以避免資金流入,帶來升值的壓力。

    (C)其他因素
    影響匯率的因素頗多,其中,一國經濟的強弱,也會反映在其匯率上,從總體的層次來看,他代表的是一個國家經濟對外表現,就像一家公司,經營的蒸蒸日上,獲利能力強者,股價自然較高,同樣的,經濟表現佳的國家匯率也會較為強勁。
    另一個主要因素是對匯率走向的預期心理,當人們普遍預期匯率會貶值時,資金外流的賣壓極大,常常就會促使匯率下跌。亞洲金融危機時,泰國的央行開始時,堅守泰銖匯率,痛擊國際投機客,但是引起國內舉借外債的企業恐慌,預期泰銖終會貶值,於是將資金大量換成美元,最後終於迫使泰銖崩潰,觸發亞洲金融危機。
    台灣民間多從台幣與美元匯率的變動,來分析它的影響。但是對匯率真正的分析要看台幣對各國匯率間的加權平均指數,稱之為「有效匯率指數」。一般多是以一國對各國貿易量做為權數來計算的,基期是100,大於100表示匯率偏高,小於100則是匯率偏低。有的國家有意地將匯率壓低,以促使出口增加,減少進口,提高貿易順差。
    如果觀察當前的國際金融市場,中國大陸的貿易順差極大,且持續多年,經濟成長率也頗為驚人,外匯存底到今年6月已達9411億美元,而人民幣釘住美元,波動有限,預期升值心理非常高,熱錢大量湧入,累積的升值壓力極為巨大。而美元則長期居於貿易逆差情形下,依賴資金流入平衡其國際收支赤字,最近,資金流入減少,美元開始持續的貶值,未來的發展可以做為一個有趣的分析對象。


    3.結語
    匯率、利率、或物價都是貨幣的價格,而3種價格之間的相互牽引,又會使得它們對經濟的影響變得更為複雜。譬如說,中央銀行以低利率政策,來促使匯率維持在較低的水準,以便降低出口價格,增加台灣產品的競爭力,同時,提高進口成本,減少進口,使貿易順差增加。但是進口價格上升,國內的物價多少會受到影響而提高,當國內的物價上漲時,生產出口的成本會提高,台幣貶值帶來的優勢又抵銷了。
    同樣的,當國內利率過低時,資金擁有者的報酬減低,國際利率高,國內資金外流,會使得國內的利率有上升的壓力。如果央行持續採寬鬆貨幣政策,結果可能是央行提供資金給投資者到國外去運用。若是央行不採取任何動作,則利率回升,資金回流,台幣的匯率也回升。
    換言之,經濟對內、對外有一個自然的均衡狀況存在。人為的用政策去扭曲、改變3個貨幣價格之間的均衡,都會使得經濟在失衡狀態下從事各種調整,最後還是要付出代價的。可是世界各國仍然不斷的嘗試以各種手段,改變貨幣的價格,來影響經濟,可是成功者並不多。


    reference:


    http://www.managertoday.com.tw/?mod=locality&func=view&id=75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多靜六 – 生命的活法: 日本巨富學人本多靜六的財產告白










    精采書摘搶先讀


    生命的活法: 日本巨富學人本多靜六 的財產告白
    私の財産告白


    作者  /  本多靜六
    譯者  /  江裕真


    出版社 / 大牌出版
    出版日期 / 2010/12/30
    商品語言 / 中文/繁體
    裝訂 / 平裝



    「本多式四分之一儲蓄法」,絕非我個人的創舉。早在遠古時,釋迦牟尼就在佛經中也曾提倡過。在江戶時代也是,這與松平樂翁與二宮尊德老先生,以及其他多位前輩一向推薦的儲蓄法相一致。不過,我是偶然想到它,才付諸實行的。總而言之,儲蓄的問題並不在於方法如何,而在於執行得如何。


    我的做法如果再講詳細些,就是:各種經常性收入進來時,就預扣四分之一儲蓄起來。臨時收入就全部存下來,匯集到經常性收入增加的部分中。若列為方程式,會變成這樣:存款=經常性收入×1/4+臨時收入×10/10。


    也就是說,把月薪與每個月其他固定收入的四分之一,以及著作收入、獎金、旅費餘額等臨時收入的全額,都投入存款中。如此一來,隔年新入帳的存款利息,就會變成經常性收入,一樣的,再把它的四分之一預存下來。


    這是我從二十五歲時展開的儲蓄法。由於是在艱苦之中追求更加的艱苦,一開始的生活實在苦到不像話。不過,由於我也是發起人,家計全部交由妻子處理,因此相對而言我自己比較不在意。


    現在回想起來,可以想像,當時內人恐怕比我還要辛苦多了。由於便宜的東西無法以賒帳方式購買,因此買東西全都用現金。一到月底,現金就會見底,有時甚至還每天都吃芝麻鹽。大人們還沒什麼,不懂事的孩子們就老實了。他們會哭喪著臉說:「媽媽,今晚又吃芝麻鹽嗎?」雖然內人會安慰他們:「再睡三個晚上,就買魚魚給你們唷。」但嘴上說不在意的我,對此還是會覺得很難過。不過,我的這套計畫,始終是構築在確切的理性之上。因此悽慘或可憐,只不過是一時的而已,而且還是不值一提的情感問題。我咬緊牙關,不讓自己在這時候敗給了這樣的情感。只要能像這樣持續四分之一的儲蓄,第三年就會有這麼多這麼多,第五年會有這麼多這麼多,第十年會有這麼多這麼多。我告訴家裡的人,眼前的艱苦,是以脫離艱苦為目標的艱苦,請大家多忍耐。


    我的做法看起來行不通,但事實上一點也不會。如果薪水是四十圓,就當成自己只領到三十圓,十圓預扣起來就好了。得到四草袋的白米時,就當成只得到三袋就好,第四袋另計。今年的米到了明年固然不會變多,但是薪水在正常狀況下,一定會變多。只要忍耐一下,預扣餘額會漸漸變多。而且以當時的狀況而言,還是有很多和我一樣要養這麼多的家人,同樣也只靠著三十圓收入過活的人,所以只要把我的生活想成是從降低一個階層的地方開始的,也就行了。


    大家或許會說,在敗戰後的今天,無論是誰都身處於最谷底的狀況,根本無法再把生活水準往下降低一個或半個階層。不過,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我很確信,即便是現在,我當時的這套想法,還是可以拿來應用,做為突破經濟生活瓶頸的策略。


    我在財產方面的成功,來自於股票與土地山林。


    首先,從股票開始講起,我貫徹的是:「兩成就套利,翻倍就賣掉一半」這種方法。


    那時候的存款利率只有四%,股票只要是極穩健的,獲利率可達八%。因此,同樣是一萬圓的本金,如果把存款提領出來投資股票,就能發揮兩倍本金兩萬圓的功用,所以我一直留意著把資金逐漸轉往股票方面去。說到股票,當時,保證金買賣的投機很興盛,很多人在超出自己實力的投機心理下賺到大錢,但也都很快就失敗,陷入悲慘的境地。這種投機,我是絕對不碰的。


    因此,在打算購買某支股票時,我總是會先準備好全額的款項。由於購買手續簡單,我經常會選有潛力但目前價格偏低的績優股。不管價格跌得再多,我都會準備好全額款項,因此我總能處之泰然。然後,如果在交割期限前股價出現意外的上漲,只要漲幅到達買價的兩成,我就斷然轉賣套利,絕不貪求更多。接著,把兩成的利潤金加到本金裡,重新存為銀行的定存。也就是說,只要多出兩成的利潤,都遠比銀行存款或股票的獲利要高得多,因此我總是這樣就滿足了。這就是所謂的「兩成就套利」的方法。


    接著,以前買下來的股票,有時候在經過漫長時間後,會漲到兩倍以上。相對的也有可能跌價,但由於保有這檔股票也沒什麼不好,我會一直持有下去。


    因此,絕不會虧損,這種時候,我一定會先把手邊的一半持股賣掉。也就是說,只先回收投資的本金,確保為存款。因此,剩下來的股票,就完全是免費的了。免費的股票,再怎麼暴跌也不會有損失。這就是所謂「翻倍就賣掉一半」的方法。


    我最早挑選的是日本鐵道的股票,但後來大家越來越不看好私鐵股票的未來性,因此我就留意著要分散風險,針對瓦斯、電力、製紙、麥酒、紡織、水泥、礦業、銀行等三十種以上的產業,分別挑選績優股。這些股票也全都獲得某種程度的成功,使我的股票財產總額後來達到幾百萬圓。


    如果要問我,至今自己覺得操作得最好的股票投資,那是在關東大震災發生後不久的事。那時,所有股票都暴跌,其中東京電燈等股票尤其如此,甚至跌了近十圓。我仔細一想,這樣也太過悲觀了,如果此時先買進的話,一定能回復原本的水準。結果我在十二圓五十錢時開始買進,在我資金能力的範圍內買到四十五圓為止。最後,結果如我所料,股價一超過五十圓,我就趕快把手邊持股的三分之二換現,把剩下那三分之一賺到的當成免費一樣留下來。像這樣,免費的股票是無論如何都不會虧損的。也就是說,我藉此賺到了出乎意料的一大筆錢。


    我原本就不是以成為富豪為目的,雖然自己這麼做得到的財產只有一些,但如果真的去計算我至今在各學校、政府機關的實驗林、水源涵養林,以及擔任各企業家的顧問所獲得的實際成果,收入至少也有幾億圓之譜。因此,我在這裡講的絕非自吹自擂。


    山林是我的專門領域,相當於其經營核心的「造林學」,也是我長久以來任教的科目。因此,以我的立場來說,當然對於山林會有更深入的興趣與研究;再者,如果我投入私人財產使公私利害相一致的話,將有助於結合學問與實際。


    從德國回來任教後不久,我就創立故鄉埼玉縣的學生輔導會,開始募集基金。那時候,我去拜託的前輩們,不是責罵我「別做無謂的事,」就是挖苦我「你自己到底出了多少錢啊,」要不就是嘲笑我「等你變有錢人再來著手吧。」因此,我深深的感受到,這不是件容易的工作。一定得自己先籌出一百萬圓以上,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於是我下定決心,既然以人為對象無法馬上完成這件工作,那我就另外訂定計畫,以靜候時間與自然力量的山林為對象,來籌措一筆可觀的人才培養資金。


    自那時起,我一找到相對便宜的山林,就會那裡買一山,這裡買一林;價格一好就賣掉,再改買便宜的大山林。而且,我訂出逐步把分散於各地的山林集中到一個地方的計畫,也一步步付諸實行,最後變成了秩父大瀧村內八千町步的大山林。


    我原本的打算是把這片山林賣掉,將所得拿來充當人才培育的資金。不過,如果把本金用掉了,就無法長久。因此,我改變了想法,覺得山林應該維持山林的樣子,予以管理與經營,再從每年的收益中先存個一百萬圓才行。然而,我自己又沒有空閒直接管理它們,後來我發現,把這些山林都捐贈給埼玉縣,交由縣方為它訂定百年大計會更好,因此在昭和五年十一月,透過「本多靜六、本多博、鈴木清次(我的秘書)共同捐贈」的形式,付諸實行。(本文摘錄自第一、二章)


    reference:


    http://blog.eslite.com/ntu/archives/6055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