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Welcome to 新富族 Joanne 's blog. *座右銘~「人的幸福不在自由之中,而在責任的承擔之中。」-安德烈‧紀德 *興趣~投資、理財、樂活 *研究~CSR、ESG、 財務與企管、電信與節能 2013/10/26從奇摩http://tw.myblog.yahoo.com/jw!rsX.CIGRCRa_XdFicsD_HV2W搬到痞客,請大家多來逛逛走走!





荒漠甘泉  4 月 29 日
原作  Mrs. Charles E. Cowman




 
「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聖經撒迦利亞書四章 6 節)

  按人看來,神作工有時似乎遲慢,有時似乎繞行。真的,人若不去細察神的作為,就不知道神的作為何等可珍。

  在教會與世界所有的歷史中,我們看見神在許多事上似乎曾經失敗,神所有的目的似乎錯了方向;但是,當我們舉目遠望,默察神在人間所有作為的時候,就看見神從來沒有失敗過,神是一直得勝的。

  神常藉著人所看不見、想不到的事來征服人。藉著一些安靜、溫柔的講道或禱告,神能征服一些大而粗魯的罪人。神用的方法和常人所想的相反,人總是想必須用一些特別的方法纔能使大罪人得救。撒但的動作、肉體的動作,都是帶著極大的誇示、聲音,顯露的,他們似乎要把整個宇宙都顛倒了一般,屬肉體的教會作事是和世人一路的,當他們打算要有一個復興時,他們就聯絡大群人眾,打鼓吹號地組織特別唱詩班,聘請大隊雄辯的傳道人,矜誇虛張。然而當這些喧嚷、高言,都過去後,幾乎找不有甚麼人是因此而真實悔改、信主的。

  若有某個謙卑的聖徒,靠著聖靈,為著要某人得救而在暗中流淚禱告,以致後來某人悔改、信主,成為主所大用的人,這價值比所佈置的大復興遠勝萬倍。

  在地上最強的力量就是個人,神征服了一個人,而後神藉著這一個人湧流祂的意思。

  我們與神越親密,就越重視個人,但是當人離神漂流時,人就輕視個人,而傾向大眾去了。

  神最安靜、最簡單地,在人想不到的時候,和緩地、隱密地,感動一個人,出人意料之外,成就神的旨意。

  神用種種方法保守祂的聖徒在無能的情形中,為的好叫他們因信活著,單單倚靠神;這樣,神才能藉著他們達到目的,得著勝利。

  屬神的人若得著世人所謂的順利、富裕、亨通,在神看來,卻是失敗。人所看為失敗的,在神看來,卻是成功。我們查考聖經,觀察人生,看見神好像曾經失敗。但是,在我們看來,好像是失敗,在神看來,卻是成功。全能的神作工,不是按著人的計劃,也不是按著人的眼光。那些被世人稱為有所成功的人,也許在神看,是完全失敗的人。那些被世人看為無價值、無能為、無所成功的人,也許在神的道路上,卻是有所成功的人。

  大有信心的人,他們的信心都是經過試驗的。在各種工作上,為神作得最多的人,常是那些力量、金錢、才能、機會,都不多的人。神保守他們因信活著,日日仰望神供給他們身靈的需用。這是神在他們身上,得著成功和勝利的方法。

  我們真正的得勝,就是與神密切聯合,站在神一邊,拒絕我們自己。我們成功,是因著我們肯做別人所稱為失敗的人。我們得著財寶,是因著我們肯把我們的財寶放在神手裡。我們勝過仇敵,是因著我們愛他們,也因著我們肯安靜的讓神去對付他們,肯受他們的待遇,當作神在我們身上的一份旨意。

  神始終都是得勝的。雖然有時神似乎把一切的利益都給了撒但、世人和肉體,而神自己似乎在不利的地位上像雅各那樣跛行,而全世界卻像以掃那樣騎在馬上大大誇示。但是,至終,像瘸腿的雅各一樣,神安安靜靜的得了勝,達到了目的。神安靜得似乎不作甚麼,其實神一直在隱密中行奇事。

  信徒阿,讓我們學習倚靠神的靈來安靜罷!--選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確的讀書方法及考試密技


 


成功大學航太系教授


菩薩戒弟子鄭育能(果甲)謹述


 



再版序


一、書要讀得好的三大要素


二、讀書的基本概念(開啟無限智慧之門)


三、正確的念書方法


四、結語


附記一:(台南縣興國高中演講摘要)


附記二:(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演講摘要)


附記三:考前衝刺


 


您想提升競爭力嗎?本文提供三種成為天才的有效方法。


您想從天才變成超級天才嗎?請試試最神奇的第一種方法。


您想考得好嗎?本文提供有效的考試密技及考前衝刺方法。


 



 


筆者於從事教學研究之餘,喜歡禪坐和閱讀佛教的經典,數年前在禪坐教學以及成大的通識教育課程中,也開始涉獵了佛教唯識學派的理論在禪坐上之應用。經過幾年的教學研究、唯識理論與禪坐的互相印證,發覺得佛陀的四念住(註: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及觀法無我)修行法和唯識學所談的五位百法理論,可以將之另行詮釋,以推展到一般知識之吸收及應用方面。為了讓學子能更深入瞭解,文中加入許多常識性科學實驗的例子。除了少數部份可能是個人的經驗外,其餘的基本上是四念住和唯識學的演繹,而且絕大多數的內容是經得起一再考驗的。以現代化的語言來說,本文是推廣應用『人人如何從連話都聽不懂的嬰兒變成知道許多事事物物』這一事實,這種神奇的學習過程是人類基因中的本能,善用這種能力可以無止境地增強我們的智力和腦力。文中所提的內容,適用於六歲以上開始接觸到符號邏輯的人。但因每人的先天和後天條件都不同,因此各人應用時,應該不斷的測試這一些方法,以調整到最適合自己使用,不要一成不變,直接套用文中所提到的方法。


 


國內最近數年的教育改革,一直都在實驗的階段,使得全國的學子和家長疲於奔命。經濟能力勉強可以的家庭,深恐孩子在起步階段就落於人後,所以不斷的對孩子作種種付出,平時送他們到處補習,考試時要他們參加各種考試以增加成功的機會。曾經有人提到在晚上七點到九點之間,台南市街道上的汽機車,最少有三分之一是為了接送小孩補習。每次想到這種幾乎全國總動員的衝勁,筆者往往都深受感動。最近台灣的經濟條件不斷的惡化,如何提升我們的競爭力,以度過這一難關,也是筆者近年來在半夜夢醒之際,常常深思的問題。於是數月前,毅然決定動筆寫這篇文章,希望能夠拋磚引玉,讓國內無數賢者及學者能正視它,大家一起致力於提升國人的腦力,來共同研究發展出各種可能的方案。


 


本篇文章原名「正確的讀書方法」,今加上「考試密技」等字,是參照一位同仁杜黎蓉小姐的提議,盼能因此引起學子的注意。文中若有疏漏乖舛之處,還請諸位先進海涵與斧正,謝謝!


 


在筆者退休之前,此文和日後的改版皆將貼在成功大學航太系的網站(http://www.iaa.ncku.edu.tw),若首頁未能找到,請到其中屬於個人的首頁下載。本文是源於古聖先賢的智慧加以作現代化之詮釋,歡迎下載做「非商業行為」的流通,若欲將本文轉載或翻譯者,請與本人洽商。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一月二十六日於台南市 


 


再版序


 


自從微軟公司的視窗系統成功地結合了電動玩具以來,年輕人打電動玩具變成一種無法抵檔的潮流。由於視窗系統設定成只用滑鼠不斷的嘗試,就可以找到解答,深受使用者的喜愛,結果造成許多e世代的年輕人變成沒有耐心也不愛思考。很多學者專家談到這種現象,都表示憂心沖沖。實際上,以前年輕人所接受的資訊不多,所以「讀書時專心的讀並同時瞭解書本內容」的古典念書方法,不太會造成學習上的困擾,但是無法適應資訊爆炸的新時代。因此,筆者建議使用更有效率的方法:“讀書時輕鬆而專心的讀,並不要求立刻瞭解書本內容,但次數要多;思考時,專心對自己提出問題,接著簡單地思考如何解決,然後等待解答自動從腦中浮現,過一段時間若沒有靈感,再重複「提問題—簡易思考—等待」的過程”。讀書時不要求立刻完全瞭解書本內容,以及思考時不努力用意識去想如何解決,是將「瞭解和思考」的工作回歸到真正能夠「瞭解課文及作有效思考」的潛意識去運作。其中增加讀書次數並非只是重複看同一段課文而已,往前讀新的課文、短時間快速回想課文、看例題或作習題時輔以聯想式的回想等等,也有類似作用。這些方法是從不同角度切入,故能更有效的增加對同一段課文的瞭解程度。這種新的讀書和思考方法較不容易疲倦,不但能提升一般人的效率,也適合沒有耐性的e世代之新新人類使用。筆者呼籲學者專家一同來探討及推廣這一種新的嘗試,以便在可預見的未來,使國家競爭力維持在水準以上。


 


本文初版試印兩千本流通之後,短時間內就被索取一空,許多家長打電話給筆者,表示支持和鼓勵。能夠得到讀者的認同和熱烈迴響,真的令人萬分感激。同時也有家長很客氣的指出文中的錯字和文句不順暢之處。由於筆者才疏學淺,造成讀者閱讀之不便,實在是極為抱歉。有鑑於初版的諸多繆誤急需訂正,以及內容仍有遺漏不足之處,因此在短時間內即推出了再版。


 


佛教徒都深深瞭解「慈悲與智慧」如同鳥的雙翼,這也是各種正統宗教之聖賢度化眾生事蹟的主要內涵。任何事情的處理方式,單靠慈悲而不運用智慧,或者只仗恃智慧不依慈悲,都是不會有圓滿的結果。筆者深信聖經所提到的「神愛世人」,是因為神(智慧的代表)若不愛世人,那祂就無需跟眾生結善緣。同理,一個媽媽(慈悲的代表)若不依智慧來扶養子女,那將可能養出忤逆的兒女,成為社會的災難。每個人的資訊在腦中處理時,一定要經過維生本能、德性、內涵、情操、與堅持(與唯識學的第七識有密切關係)等判別系統的檢測與過濾,以作為取捨的依據(類似國民的生活行為必須受法律、道德、和風俗習慣的約束與規範)。若這種判別系統像明鏡一般的晶瑩剔透而且不是變化無常,那麼由於路徑穩定清晰、規則明確,資料通過時就不會被扭曲,其處理也不會雜亂無章。因此,隨後的資訊處理之快速與正確性,將反映出具有驚人智慧的特質。而一個人的判別系統要想變成清澈無瑕,通常要在身心安詳的狀態下才有可能實現。換句話說,除了需要身心放輕鬆之外,必須要道德和慈悲心都維持在高標準以上,才能隨時有聰明睿智的表現。筆者在本文初版之中強調如何提升智商,但卻漏掉了慈悲對開發智慧的決定性影響。因此,本文再版時將之適切的加在各章節之中。針對考試方法而言,初版遺漏的「考前放鬆」和「考場答題策略」等重要課題,藉此也一併加入再版之中。


 


筆者要衷心的感謝本系鄭泗滄教授,台南市後甲國中李玉瓊老師和莊瑞珠老師,高碧麗小姐,以及和裕出版社的同仁等,百忙之中抽空詳細的為本文校正諸多繆誤之處。同時也誠懇希望讀者讀過本文之後,若有心得或指正之處,請不吝來信或賜下電子郵件(Email:ynjeng@mail.iaa.ncku.edu.tw)。若有公立機構或慈善團體願意免費在所屬網站上張貼本文,供大眾自由下載,也請賜知。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四月二十日於台南市 


 


一、書要讀得好的三大要素


 


1.命好


2.勤勞


3.方法正確



 


●命好書就讀得好


 


有人天生就是王永慶的兒女,有人生下來就被拋棄夭折或是進孤兒院。有人天生絕頂聰明,也有人一出生卻是白癡。因此先天的出發點,每人都明顯不同。若發現自己的條件不佳,不應順其自然,應該努力去改善。如何改善,不同的宗教提供不同的方法,讀者可自行抉擇。筆者是佛教徒,深信要多作善事、布施、廣結善緣,以消去過去的惡業,增進福報。有人作了很多好事卻仍未轉為好命,是因為做過的壞事太多了,一時難以消除乾淨,因此應該更努力去作好事。若您使用本文,能得到一絲絲的好處,請將之介紹給您的親朋好友,因為把自己喜歡的與人共享是一種法布施。根據佛教的說法,您會因此而更好命。


 


「好命」的定義是因人而異的,我個人的看法是能「時常身心平衡,大事能逢凶化吉,每天都有成長的希望的人」,是真正好命的人。每天都是大魚大肉的人,只要幾天下來就會極度懷念清粥小菜。事事心想事成的人,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覺得日子無聊,想要找些驚險的刺激來享受。所以古人以安貧樂道為人間的極則,是很有哲理的。


 


根據個人的觀察,命好的人會碰到好老師,命愈好的人用的方法會更接近正確的讀書方法。命不好的人,不易碰到貴人相助不說,遇到對他有益的方法,根本不會相信,更不會去學習,即使學會了,也很快就會忘記,或在平時記得但在需要用到的緊急關頭偏偏忘記了。


 


●勤勞書就讀得好


 


筆者高中畢業那一年(民國五十六年)參加軍事學校聯合招生入學考試,記得最後一堂考智力測驗。可能是當時採用自行往前念的讀書方式(請參考本文三、7節)的關係,考題全部寫完再檢查三遍後,考試時間還剩下一、二十分鐘。由於同年也考上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便放棄軍校的名額,在當年暑假上成功嶺接受為期八週的大專生軍事訓練。結訓時也考智力測驗,考題和軍事學校聯招的智力測驗完全相同。讀者可能不相信,當時我竟然寫不到四分之三的考題。這個結果令我震撼不已,只是將近兩個月不動頭腦的度過大專生入伍訓練,我的IQ竟然有天壤之別。這例子顯示,若讓孩子們有幾個月的時間,不用頭腦、安逸的過日子,實在很難期望他們長大後有好的表現。


 


有少部份人主張應該要為年輕人提供輕鬆的讀書環境,不應該有壓力,要多多寓教於樂,不要教太多。他們堅持年輕時沒有壓力的學習過程,比起傳統教法,更能提升成年時期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更能對社會有正面的貢獻。但此種理論造成青少年所學到的知識份量,和傳統教法相比少了很多。這種減少學習份量長大後比較能適應環境的主張,和佛教的因果論——「努力不一定有好的果實,但不努力通常不會有好成果」不同,和古諺——「年少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相牴觸,也和愈來愈多的科學證據不相似。這種理論可能適合極少數的孩子,絕對不是適合大多數孩子的教育理論。若強調大多數小孩應該為幫助這少數的孩子,而作出犧牲,則整個國家在世界村之競爭力就需要付出明顯的代價,如何在這之中作明智的取捨,那就要大眾的智慧了。


 


有人曾分析愛因斯坦的頭腦,發現他的大腦竟然用不到30%。連愛因斯坦的頭腦都只有低度的開發,因此我們不論一輩子如何努力的充實自己,都不可能使腦袋充分開發。由於只要努力充實自己善用頭腦,智商可以無止境的增加,因此小時候愈努力學習,其智商和能力在成年期一定更強。反之,對一個不努力的人來說,其頭腦開發的速度慢,成年後的能力一定是比較差。依個人的淺見,如何引起學子學習的興趣,讓他們自動地以努力而從容的態度去用功,應該是大家努力的目標。


 


我有一個學弟在台大應力所當教授,他到長庚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指導博士班學生作論文,幾乎所有學生都是主治大夫候選人。這些學生每天早上6點多開會,早上8點開刀,一直忙到下午五、六點,晚上還常常加班。開完刀要寫開刀報告,整理醫院要求的資料。若換作是我的話,很可能隨後回家先睡個大覺再說。可是這些人對教授要求他們看的書、論文不但能如期看完,且常常都能交出完整而有創見的報告,要他們作的研究,都是求一交十,遠遠超出教授的要求,到底他們的睡眠有多少呢(註:命好的人的睡眠是非常有效率的,因此每天只要3小時的熟睡就夠了)?可見一個書讀得好的人,一定也像愛迪生所說的,有一分的天份一定會配上九分的努力。像我的學生,有一些程度差的,一定是非常的懶惰,常常以小藉口偷懶,只用簡單的鼓勵方式,很難使他們自動努力用功,必須要想盡辦法才會有一點點效果。


 


現在台灣的各種條件和環境,明顯的逐年惡化,若要鼓吹培養溫室花朵的教育理念,只會讓我們的下一代沒有面對嚴酷環境挑戰的自我調適能力,而無法在世界村中和別人平起平坐。因此,本文建議融合各種教育理論,鼓吹學子追求努力但輕鬆的念書法。


 


●方法正確書就讀得好


 


一個命不好又懶的人,一定很快的忘記今天我們要談的內容——正確的讀書方法。因此站在輔導地位的老師家長,應該先瞭解本文的方法,融合自身和從其他地方學來的智慧,以極緩慢的潛移默化方式,勸誘他們漸漸轉變。


 


二、讀書的基本概念(開啟無限智慧之門)


 


我們在上課時,要想深入瞭解老師講解的課程,考試又要考得好,必須先瞭解我們自己。很多好的方法是從觀察「嬰兒如何從什麼都不會,變成像我們大人會很多東西」而發展出來的。古今的聖賢或偉大的學者,都很會把握和嬰兒相處的時機,然後從他們身上學到許許多多關於我們自己的事。


 


嬰兒剛出生時並不懂語言文字,他們記住所有接觸到的東西。但在很短的時間內,他們會有怕生的反應出現。從分辨熟悉與不熟悉的人之能力這一點來推論,我們的頭腦最初是以圖形邏輯來運作的。在人類成長過程中,學習了符號邏輯概念(即語言文字等)之後,辨識生、熟面孔的能力並未消失。因此可以推論出頭腦是以圖形邏輯運作的。不論是古今的科學證據也都印證了這一點。圖形邏輯就是「差不多先生」的行為模式,由於允許「差不多」,因此可以迅速應用簡化模式,將幾乎無限多的資料統合處理。


 


例如我們聽不很熟稔的英文會話。若我們很用心的想要聽得懂對方的話,結果一定是非常洩氣(和聽我們所熟悉的中文不同)。我們的頭腦運作的方式是:假若對方說一句話,當我們聽進去後,頭腦會攫取其中二、三個字,配合對方的臉部表情及肢體動作,組成圖形資料和記憶庫的資料比對,再倒過來猜對方在講什麼。若我們很專心的聽,想把每個字都聽清楚,且要求自己要瞭解對方的用意,那麼,我們就會大失所望了。因為英文不是我們的母語,我們不熟悉,所以頭腦尚未建立起很好的「自動忽視大部份英文字而正確地攫取數個字」之模式,以致頭腦無法順暢地運作以正確的捕捉對方的真正意思,如此當然就不知所云了。這時我們常會以為自己英文不好而自暴自棄的退縮了。反過來說,若我們以輕鬆的心情來聽對方說英文,不要求將對方的每一個字聽清楚,大致上反而能瞭解對方的意思。看文章也是一樣,我們的頭腦會將看在眼裡的文章,通通先記起來(當然是不論有沒有看清楚),接著分散式的挑幾個字或符號,組成圖形架構後和記憶庫的資料比對,再猜其中的意義。若我們一邊看一邊想要立刻瞭解內容,那將會干擾圖形架構的組成以及資料比對過程,使得看文章的速度變得極為緩慢。


 


有趣的是,很用功的同學可能有過一種很洩氣的經驗,例如:班上某個不太用功的同學在考前緊張的向您求救,說他因為某種因素,要考試的地方大多沒念,請你幫他惡補。也許你很不喜歡這種人,因此隨便的幫他複習一下,心想這傢伙必定會出糗了。可是考試成績出來幾乎讓你昏倒,他的成績竟然比你高。其原因是你雖然讀了所有資料,卻因未充分消化它,腦中無法將之簡化成容易應用的資料,緊張時根本忘了許多重要的部份。而他只知道你幫他複習的少數重要資料,容易記住、應用及發揮,反而能得到基本的分數。


 


上面這幾個例子告訴了我們一個極為重要的訊息:若能事事配合頭腦的運作方式,則可輕鬆的達到目的,身心可以保持在愉快的高效率狀態。反之,雖然努力再努力,若違反頭腦運作方式,將會事事弄不懂全貌,很快就身心疲憊而放棄了。下面來談一談我們頭腦的運作解析。


 


日常生活之中,我們對任何訊息的反應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1.接收訊息:靠眼、耳、鼻、舌、身體等接收訊號。在接收訊號時,若受到干擾,則收訊不良。對於外在的干擾因素我們不易克服或改善它們,但我們自身的干擾以及如何減少外界干擾的影響,卻是可以通過訓練加以改進的。最常見又有效的方法是「速讀訓練」,其它的有效方法是讓身心舒服(註:不是快樂)以減少身體和意識的干擾,以及提升腦部機能的訓練。後兩者回頭再談。此外,若能平時多作好事,例如常常有形無形的幫同學的忙而不求回報,則在相信好心會有好報的穩定心情下,許多干擾會消失其作用於無形中。


 


2.簡化訊息、比對記憶庫資料:這一點是本文的主題,馬上就切入主題來談它。


 


3.作出反應。作出反應也和接收訊息相似,若能不受干擾則我們的反應是相當有效的。


 


●簡化訊息、比對及更動記憶庫資料


 


早在一千多年前,佛教唯識學派對腦部訊號就有了精闢的見解,他們在禪定狀態下去解析微細的心識交流,雖然目的在佛教徒所強調的「開悟、解脫」,和本文所提的第六識如何運作之解析似乎無直接的交集,但仍有許多寶貴的資料可以和最近的科學證據直接比對。本文介紹的方法,基本上是此一學派方法的應用。


 


在數年前的discovery頻道有一個infinitevoyage專輯,其中幾集的資料在此簡單的重述一番。影集敘述將幾個受過腦幹手術的羊癲瘋病人集中起來,要他們觀看一卷影片,影片上有左右兩個影像,左邊是橘子右邊是小鳥,由上而下的在電視螢幕上飄過。隨後要求他們用左手將所看到的畫出來,過後再要他們用右手畫出所見的東西。今天我們從中風的病人的反應知道,左腦主管身體右邊的訊號接收,右腦則主管左邊的訊號接收。由於腦幹手術的關係,左右腦手術後不易直接交換訊息,因此左手所畫的東西應該是螢幕左邊的影像,右手則畫出右邊的影像。有趣的是問他們為何左右手所畫的圖不一樣,每次問他們原因,每次的答案都不同。影集說明研究顯示,對一般人來說,假設看到一隻偏右邊的小鳥,經過和記憶中的資料快速比較後,左腦先下結論說我看到一隻小鳥。右腦則不斷的問左腦為什麼是小鳥,左腦必須根據記憶庫的資料,重複的向右腦解釋為何是小鳥。最後右腦根據記憶庫資料,而同意左腦的意見,那是一隻小鳥。可是事情還沒完,接下來反而是左腦向右腦問「為何那是一隻小鳥」,右腦則一再根據記憶庫資料重複向左腦解釋「為何那是一隻小鳥」。左腦同意右腦的說法之後,右腦又再反問左腦為什麼,就這樣不斷來回互相比對驗證,直到在極短時間內左右腦可以同意對方的意見為止。若所見的東西是我們很熟悉的,則只需來回數次就可以達到左右腦的意見一致,反之,若是不常見的則要反覆數千乃至數萬次的左右腦互相解釋。當腦中的資料不齊全或類似這一些病人的左右腦溝通不良時,因為要處理的事情很多,頭腦會瞎掰一些理由作一番解釋,以暫時停止對此份資料的處理。影集最後推測,人類的創造力,有部份可能來自這種資料不齊全時的「牽強附會」。


 


一兩年前的一個影集則敘述一個有趣的實驗,在一個有兩間房間的辦公室,找來幾個接受面試的人。應試者進到第一個房間時,櫃台後有一個人要求他填一些資料,就在應試者低頭填資料時,在櫃台後的人迅速蹲下來,由另一個趴在地上的人站起來取代,兩人衣服並不相同。應試者填完資料後被要求進入另一房間,裏面的人問他,在他填資料前後,站在櫃台後面的人是不是同一人。幾乎每個應試者都回答是同一人。這時讓他看看,從他剛進入第一個房間到進入第二個房間之前,櫃台上方一台監視器所錄到的影像。類似的影片則讓應試者看幾個東西,要求他記住之後走出房間。經偷偷地換調一兩樣東西後,再要求他以很短的時間,進入房間瞄一瞄所見的東西後走出來。接著要求他說出房間有什麼東西?幾乎所有應試者都堅持所見的東西不變。


 


上面的影集有三個重點:我們的左右腦要互相溝通並和腦中資料比對,才能確認一個東西或思想;對所見的東西的資訊不足或左右腦溝通不良時,我們會瞎掰一個理由來自圓其說,以暫時放棄對該筆資訊的處理(此點也是我們自我保護系統的特色,否則會變成需要同時處理過多的資訊);我們會將看到的東西,看成自己認定的東西,而兩者並不一定相同。


 


佛教的唯識學提到四分:見分、相分、自證分、及證自證分。「見分」是我們眼耳鼻舌觸覺及腦中的硬體,「相分」是軟體,「自證分」是左右腦認為東西或思想是什麼,「證自證分」則是左右腦反覆互相說服的過程,這印證了第一重點是古人早已知道這種腦部行為。另有一佛經提到:「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意思是說當我們見到一樣東西時,我們將之看成我們所認為的東西,實際上不一定是那東西的本身,這是第三個重點的印證。第二個重點其實和此一經文所敘述的是同一事實(註:第二、三兩重點相當於佛法所談「習氣」的作用,是心法和心所有法運作時的奇妙關鍵,也可稱它為「腦中的判別系統」的一種作用)。換句話說,古人的智慧其實是蘊藏了現代科學的真理,我們要瞭解正確的讀書方法,不但要有科學的依據,也要參考古人的智慧。本文將依據佛教的理論,來詮釋正確的讀書方法,這些方法都是一聽就懂,也可以一再的自行作實驗加以印證。由於每個人的條件都略有不同,故需將本文的原則不斷修正,以成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和讀書方法有關的行為模式


 


在談到主題之前先述說與本文主題有關的五種行為模式,以及腦神經動力學的一些發現——阿爾法、貝他、加瑪波。


 


第一種行為模式是熟悉與不熟悉的影響。對絕大多數正常的成人來說,若要求他閉上眼睛,想一想他的媽媽的樣子,他一定想不清他媽媽的精確模樣。為什麼?因為媽媽已經被頭腦簡化成簡單的特殊訊號,只要一聲咳嗽,一個腳步聲,就可以讓他認定是不是媽媽。平常都用簡單的訊息代表媽媽,一旦要求他作精確的描述,就變得不知如何是好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述說有人問張大千居士,到底他睡覺時那把長鬍子是放在棉被之內,還是放在棉被之外,結果搞得他當晚睡不著。另一個事實是在學習配合呼氣,依次序數「1,2,3,4,5,6,7,8,9,10」的禪坐法,大多數人在學到這方法之前,已經不曾注意呼吸地活了很久,一旦開始要注意,反而不知如何呼吸了。這種行為模式指出人們的腦部會將熟悉的事物簡化成簡單的特殊訊息,愈熟悉則簡化的程度愈深。將之比對到念書或其它的行為上,若我們熟悉某種能力,好比一般學習非建構性數學的人(熟悉九九乘法的人),可以不假思索的進行乘除演算。因為九九乘法已經很熟悉,故可以迅速反應,基本上跳過建構性數學一步一步的演算過程。然而對不熟悉的能力,則類似只會應用建構性數學法,如同對九九乘法並不熟悉的人一樣,沒有辦法一次跳過幾個步驟,因此每一次作乘除運算都很辛苦。從前面的左右腦交替說服的必要步驟來說,熟悉的事物(因為極度簡化的關係)的交替只要花很短的時間就可以交替一次,但不熟悉的事物則要花許多時間去完成它,而且需要交替的次數也多了很多倍。因此重複地學習,使學到的資料在腦中大幅度簡化,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種行為模式是意識及潛意識的關係,這是本文的主要重點之一(註:也是五位百法在有為法中運作的方式)。不論是意識或潛意識,在佛教唯識學通稱為第六識,但將潛意識分成不同層次的天人世界來闡釋之(註:大致上說,依能達到了了分明的最深一層潛意識之層次來分類(在第六、七層以上必須是不起分別心地明了),則分成五十二階的菩薩位)。頭腦中的意識及潛意識的運作關係,可用成功大學校長和航太系鄭××教授的辦公室是否整潔為例子來說明。比如說有人打電話問成大校長,鄭××教授的辦公室是否整潔(註:相當於眼耳鼻舌觸覺接收到一訊號)?校長不一定認得鄭××教授,於是他交代秘書查鄭××教授是那一系的,查到之後打電話問那一系的主任,要求主任查一查。航太系主任接到電話後,找一個人去看他的辦公室,假若乾淨整潔則回報系主任。若不乾淨,則要另外找工友或學生打掃,打掃乾淨後,工友或學生回報主任,主任回報校長室秘書,秘書回報校長。若那人再打電話來問則可以回覆他。在這裏,鄭××教授辦公室的狀態相當於腦中記憶庫的資料,某人打電話好比外來的信息透過五官輸入頭腦,校長接收到信息相當於意識發生作用,成大校長職掌全校好比意識主管頭腦及身體,校長秘書好比第一層的潛意識,某一系系主任為第二層潛意識,工友或學生為第三層潛意識。它們的行為關係成一種樹枝狀的結構,每一層的下方接到極多分支的下一層潛意識,一層一層往下分叉下去(大致說來硬體上並非如此構建,大多是動態地作軟體上分類,因此無法直接從解剖學得到這一類的資訊)。腦中的資料通常由潛意識去查詢比對或更新。本例是一件簡單的工作,因此只要幾層的潛意識就足夠應付,愈複雜的工作需要動用到愈深層的潛意識來處理。


 


現在假設打電話那人講不清楚,使校長把鄭××教授聽成曾××教授,校長秘書當然找不到,因此無法繼續下面的資料處理行為。另一種情形是那個人一直不斷的打電話,問校長同一件事「鄭××教授的辦公室是否整潔」,校長的事情那麼多,結果不但使他無法交代秘書作應該作的動作,其它的事也無法作好。第三種情形是,成大校園的電話系統正在維修,使得整個工作之中打電話聯繫的行為無法執行,因此處理的過程不順暢。


 


第一種假設相當於考試時很緊張,題目看錯了,不是不知道怎麼做,就是做得文不對題,這一題當然拿不到分數。我們待人處世讀書等等,若頭腦接到訊號不正確,當然事事不順心,常常有危險狀況出現。


 


另外假設我們在考試之中,發現有一題不會寫,一般人的反應是在有時間時,不斷的想該如何寫。結果怎麼想都想不出來,但一交考卷後幾乎立刻想出來該怎麼作,可惜已經來不及了。在考試時不斷的想這一題怎麼做,相當於「意識不斷干擾潛意識」,也就是那一個校外人士不斷打電話問校長「鄭××教授的辦公室是否整潔」,使得整件事情無法處理。一般成績差的同學大都患了這毛病,上課、念書、做作業、考試、和別人交談等等大部份的日常生活也都如此,事事都違背「意識不應經常干擾潛意識」的原則。所以表面看來時時努力用功,但表現平平,使得自己和家人朋友都不甚滿意。


 


若考試時精神及體力都不好,則相當於第三種假設,腦部訊號交換變得遲緩。因為考試時通常會緊張,以致於頭腦亂糟糟的,即使會寫的題目也可能答錯,或因答題太慢而寫不完。因此如何在緊張狀態之下,仍能氣定神閒,並保持頭腦的靈敏,對待人接物和讀書都是相當重要的要素。


 


前面提到我們會將看到的東西看成自己主觀認定的東西,除了所謂的習氣之影響外,其中一部份的因素是由於意識的作用,另一部份是身體自我保護系統的設定(註:例如拒絕接受對自己不利的事實)。若我們能達到意識不干擾潛意識的狀態,在頭腦攫取點狀資料以作下一步的比對整理時,比較不會故意忽視與事實有關的資訊,而能減低這種主觀的成份對認清事實真相的干擾。


 


一般人常說笑口常開,身心就健康。可是我小時候就常常體驗到,每當我大笑一陣之後,身體就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舒服。同樣的在discovery頻道有一集就專門討論高興對人體的影響,一連串的證據顯示,只要稍為過度的高興,對身體就會造成類似稍為生氣程度的傷害。愈高興的話,傷害的程度也愈高。因此,對身心最恰當的狀態是有輕微舒服的感覺,類似在佛教的禪悅或禪定狀態(或基督徒、天主教徒在極度專心祈禱時與聖父、聖子、聖靈之一相應的狀態),這是本文要強調的第三種行為模式。一般人當然不容易達到似有若無的舒服狀態,但讓身心留在愉快舒服,但未達到明顯高興的狀態是可以做得到的。


 


關於第三種行為模式,我們再來觀看許許多多的群眾抗爭活動。不論現場是否失控,不知您是否發現,只要某一個人或某幾個人(註:不一定是抗爭總指揮)發出訊號,則抗爭的群眾很快的停止抗爭。也就是說,群眾中有些人是眾望所歸的人,他的行為強力的影響到周遭許多人。在佛教徒的早晚課之課誦文有三皈依誦詞,第三條是「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其意思是「我學習佛法以後,希望以後因為努力的向一些有成就的人學習如何修行,能使身心安定,再希望因為我身心安定,能在有形無形之中,影響周遭眾生的身心,使之穩定安詳。並願因為他們的穩定安詳,能進一步穩定調和其周遭的人、事、地、物,使其相互之間的運轉關係,一切一切都能和諧順暢」。假若我們能夠常常處在身心平衡的禪悅狀態,則不但自己的運氣會好轉,書可以念得好,周遭的親戚朋友也會受到影響而有好運道。這一種行為模式是屬於形而上學的,但不難從日常生活中得到印證。講確切一點,若我們能常常身心安定舒服且又努力用功,那麼考試時的一切反應,都會自然而然的合乎正確的原則,日常生活也容易心想事成。這就是心靈安詳能發揮不可思議的力量的意思。你可能會反駁說自己命不好,常常處在不安狀態,可能下一餐在哪裏都不知道,如何能使身心安詳?在這種情形下,宗教就能提供您所需要的處方了。除了與各宗教有關的教義或儀式的學習與應用之好處以外,絕大多數的宗教都再三的強調,若我們常常樂善好施,終究會時時身心安詳的。


 


在確認某一資訊的過程中,我們的左右腦在和記憶庫資料作比對以自行認定、說服對方、及同意對方意見的時候,都要通過一組判別系統的檢驗。這個系統包括一套規則,由下面的項目組成:唯識學所說的第七識(執著識:執著某些東西是我的、我所有的等),維護生命的系統(基因設定的本能),和以往所累積的德性、內涵、情操、恐懼、禁忌、與堅持等等。判別系統的作用,相當於一個國家用法律、道德標準、及風俗習慣等,來規範國民生活行為。假若我們身心安詳,這個判別系統將敏銳地隨著週遭環境作機動調整(相當於自動地找出適用某件事的法律條文等),但不會隨意變動規則的內容,所以確認過程將類似透過許多片固定不動而且明亮清晰的玻璃看景物一樣,迅速而且有效。反過來說,假若我們身心不安穩,維生系統不能確定要用什麼規則才不會影響自身的安全,執著本能不易決定那些規則不會影響個人的利益,德性、情操等等也無法提出一定的標準,結果導致判別系統所引用的規則不斷變動。那麼確認過程就會像透過許多不斷晃動的污穢玻璃看景物一樣,很難下定論。此外,因為找到的資料是否正確也需要判別系統的監督,到記憶庫中搜尋資料的速度也會被身心是否安詳所影響。因此,維持身心安詳,不但對提升讀書效率是最具關鍵性的一環,在日常生活和待人處事方面也是極為重要的。


 


第四種行為模式指的是頭腦的動態資料儲存過程。因為頭腦有無限大的記憶單元,所有經五官進入腦中的資料,都會被記住,但它們是記在最底層的部份,平常不易將之呼喚出來。當頭腦第二次接收到類似的資料時,該資料在左右腦比對認定的過程中會被簡化而重新儲存(註:以前的各版資料並不損毀,而是轉存到底層之中)。經常重複的資料,會不斷的被簡化後放在容易被淺層潛意識攫取到的位置。例如我們每天的上學路徑中的每一景,都被簡化為一些圖形符號的組合,即使在月黑風高無街燈的晚上,我們也不會走錯路。因為資訊太多了,所以就依資料被搜尋比對的次數作動態調整,由於每次比對認定都能進一步簡化資料,因此愈常被引用的資料之數據的匯流通道會愈順暢,路徑也愈短。相反的說,某一段時間常用的資料一旦被束之高閣不再使用後,其儲存位置會逐漸被往不常引用的區域挪移。我們要將書念得好,就要在心情穩定的情形下,多看相同資料、多多聯想不同資料的異同,以增加書本資料被正確比對的次數,不斷在腦中簡化它們,把它們放在動態搜尋時容易找到的位置。


 


第五種行為模式是對某種知識有沒有親切安全的感覺。有一篇報導提到兩批人,他們志願被丟到茫茫大海中,第一批的人救生圈圍在其腰部,另一批人的救生圈圍在頸部。每個人都看不到其他人,再從極遠的距離外用望遠鏡觀察他們,在將近抓狂的臨界狀況下去救他們。因為救生圈圍在腰部的人不容易在海面上躺下來,而救生圈圍在頸部的人可以躺下來,結果後一批人陷入崩潰的時間比前一批人的平均時間延緩了一倍以上。事後問第二批人,大多表示在體力不繼的迷糊狀態下,感覺到救生圈好像變成睡覺時的枕頭,因此安心的在海上漂浮著睡覺,睡醒後又有體力可以支撐下去。筆者有一位和藹可親的表嬸,生性樂善好施,平時好像有無窮的精力,協助她的先生從窮苦的家境變成人人稱羨的富人。有一天陪先生到醫院看病,經醫生慫恿之下作了全身檢查。在身體檢查之前,她在外觀上看來像一匹有高貴血統的駿馬,任何人包括她自己都不相信她會有病。但當醫生親口告訴她五臟中的心、肝和腎的功能幾乎消失的當時,立刻變成病厭厭的樣子,大約幾十天後就過世了。很多人有的一種奇妙經驗是在做了一件或許多好事之後,發現事事順心,即使去學一件很難的事也比較容易學會。這證明在心安的情況下,頭腦比較容易機動地調整,以面對各種狀況。因此對某件事是否安心,是人類行為的一種奇妙支撐點。我們在念某一段課文時,若有親切感、安心感,則容易學會它、瞭解它。親切安心的感覺,除了多做好事有幫助之外,一定是來自於曾看過或者看過很多次等,其親切安心的程度則和接觸的次數成某種比例關係。所以加快看書速度,以便重複多次是和念書的好壞有極密切之關連的。


 


腦神經動力學目前已經知道,頭腦有阿爾法、貝他、加瑪等三種波。在身心沉穩的狀態是阿爾法波主導腦部的訊號,平常是在貝他波狀態,焦慮狀態屬於加瑪波。一系列的研究發現讓頭腦常處於阿爾法波主導腦部狀態,會開發不可思議的能力。這阿爾法波的頻率大約是每秒十七萬多個週期(Hz)的訊號,這相當於身心平衡狀態(也是意識不干擾潛意識時)的腦部運作速度(註:若您換算佛經中的「生滅」的時間,會奇妙的發現它正好是阿爾法波一個週期的時間)。研究也發現許多能進入禪定狀態的人(註:意識幾乎完全不干擾潛意識的狀態),其腦波呈美麗而規則的阿爾法波。由於幾乎沒有被干擾,因此在腦中搜尋資料、比對資料、做歸納分析推理的速度極快,因此可以發揮潛能。在此狀態下,當腦的功能不足時,很容易啟動腦中尚未用到的部位之功能,所以常在此種阿爾法波狀態的人,每天的腦力都在迅速進化。


 


從模擬的觀點來說,我們的腦部是幾百萬部電腦依樹枝狀的架構同時平行運作(註:實際上可有幾千萬、幾億部電腦,絕大多數未被啟動),每一部電腦在無干擾或干擾極少的狀態下運作可充分發揮其效率。一般人使用的腦中電腦只用到幾百萬台,常在阿爾法波狀態的人,他每天都會永久性地啟動幾百、幾千、幾萬部甚至一、二十萬台的腦中備份電腦,所以其潛能不斷快速增進。我們使用電腦的人都知道,啟動一台電腦時不能隨便的更改供電系統的低頻電壓電流,因此其它兩種波狀態不容易毫無後遺症的啟動腦中之備份電腦。但人類的生存是和外界互動的,因此需要維生系統和緊急逃生系統。當維生系統有異常狀態出現時,就要緊急的徵調許多電腦來應變,因此需要較高頻的貝他波來作強制切入動作以搶得電腦使用權,同時該電腦運轉速度也要加快成為貝他波系統。日常生活中時時都可能有危害生存的可能,因此平常狀態是處於貝他波系統。因為是屬於維生系統,對本身能力的提升可說是幫助不大,而且屬於隨時應變狀態因而會讓身心容易疲憊。在緊急逃生時,絕大多數電腦都需要被徵調來應變,同時大量啟動備份電腦,因此使用極高頻率的加瑪波來切入,其運作亦同。通常緊急狀態消失後,被開啟的電腦會再度回到備份狀態,同時致力修補緊急時過度付出所造成的身心的損傷。但有些人的身體系統可能常常出現異常狀態,因此系統誤判為極度緊急狀態,以致身體變成經常性的處於焦慮狀態。由於不斷過度使用身體的資源,因此它是有害的狀態。


 


上面這一段包含著一種強烈的暗示——我們應該盡量在做任何事時,維持在身心沉穩的阿爾法波狀態,以使頭腦自然且不費力氣的維持在「意識不干擾潛意識」的境界。由於我們常常對身體的任何不適感作出反應,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一直都在很容易變成「意識干擾潛意識」的不良狀態。因此需要從今開始練習將這種不良狀況改過來,以全力開發我們未開發的潛能,讓我們能夠輕鬆的讀好書。


 


最近兩年內有一篇針對美國大學生的問卷調查報導,發現平常喜歡聽巴洛克時期的古典音樂(類似巴哈的音樂,節奏單調,聲調的抑揚頓挫幅度小)的學生平均表現最佳,喜歡聽一般古典音樂的學生表現次之,喜歡喧鬧吵雜的滾石、搖滾等音樂的學生表現較差。平均表現最差的是亞洲東方國家的後裔,因為他們在小時候養成被逼著念書的習慣,上大學後沒有人逼而不會主動念書。這個報告顯示讀書不主動是最糟糕的,同時也指出平常的喜好會影響身心的反應。有些人會去聽巴洛克時期的古典音樂,是因為有一派的提升能力學說者,早已推出「多聽這一類音樂能迅速引導聽者的腦波進入阿爾法波狀態,以開發潛能」的訓練課程(學費還蠻貴的)。平時讀者不妨自己找這一類的音樂來試試看。有時我也建議一些朋友,在他們的小朋友入睡時,通宵用念佛機小聲的放出極為單調的佛號,以強化他們的心智。


 


要引導自己很容易的進入阿爾法波狀態,除了聽巴洛克時期之古典音樂、佛教的佛菩薩聖號、天主教及基督教的聖樂等等,以及下文會提到如何學習佛陀的四念住修行法的放鬆(也類似默照禪的基本方法)之外,一個人人做得到的方法是「常存好心、常做好事」。多多行善或每日固定做短暫的宗教功課,會使我們身心安詳,很自然、不費吹灰之力的在安靜的環境中進入阿爾法波狀態。


 


時下許多年輕人,喜歡一邊念書一邊聽音樂,其可能的理由是:可以輕鬆的念書提高效率,或者不聽音樂根本提不起勁來念書。一邊工作一邊聽音樂,能夠消除緊張的氣氛是沒有錯的。在很多場合也有用音樂來治療各種疾病,也都有驚人的療效。但在念書時,雖然要愈輕鬆愈好,但更重要的是要專心,以便眼睛、耳朵等器官能毫不受干擾的輸入正在念的資料給腦筋。腦筋在左右腦交換資料、比對、簡化、整理的下一階段,也必須不會抓到不相干的點狀信息,才能迅速的消化理解。一邊聽音樂一邊念書,其輸入訊號到腦中時是兩種不相干的信號,會增加腦部接收信息時的工作量,需要去將之分解開來,因此容易疲倦,精神體力略差時又一定會互相干擾。嚴重的是,常常有某段音樂很好聽,深受聽者喜愛,當時念的資料會完全被干擾而當作不重要資訊。這種同時聽音樂和念書的行為,在腦筋攫取書本的點狀資料以作左右腦溝通時,常常會造成抓到不具代表性的資料,造成左右腦溝通不順利,理解力大幅度衰退。總之,一邊念書一邊聽音樂絕對是有百害而無一利,事實上這種念法在精神極佳時,其效率不到其應有的最佳狀況的百分之五十,更何況精神差的時間比較多。建議讀者念書時專心念,休息時才聽音樂。有些人由於習慣已經養成,很難一下子改過來,因此請從今天起試著慢慢地修正這種念書習慣。合理的修改方式有三種:第一種是先試著每隔一段時間將音樂關一下再開,以後慢慢將沒有音樂的時間拉長;第二種是逐步將音量關小一點點,逐漸將音量以極緩慢的幅度變小,在心情不好時才變大聲一些些;第三種是反過來,在休息時間暫時關掉音樂一段時間,等到情形好轉時,嘗試在一小段時間不聽音樂地念書,再慢慢拉長此一小段時間。


 


●練習放輕鬆(鍛造開啟許多「無限智慧」之門的一把金鑰匙)


 


除非出現我們很喜歡的境界,例如看有趣的故事書、電影、打電動、吃愛吃的東西、和好朋友閒聊等等,通常我們會對身體和五官的覺受很在意。一旦感覺到這些覺受,身體一定會產生一連串的反應,這些都和意識的反應息息相關。由於這一些反應多多少少和維生系統有關,長年下來,一般成人意識的啟動和貝他波幾乎產生緊密結合的關係。例如我們常有的反應是,想要專心對待某種事物時,一定是先將身體動一動、抖一抖,身體往前傾。如此一來,意識將被啟動,使我們不能完全毫無保留的接收該要的外界訊息。幸運的是,幾乎每個成年人的這一類的意識行為行之已久,頭腦已經能夠充分的適應它,並建構一套專門的監控系統,將這一類與身體覺受有關的意識切割成不連續訊號,使它成為點狀的分散,因此不致於對接收訊息造成太大的干擾(註:我們常說小孩子很幼稚,其實是此種分割系統尚未建立好的關係)。我們初步要練習提高讀書效率或學習放輕鬆就可以利用這個特點,例如在吵雜的環境中,開口念書比安靜的念書更可以使我們容易專心,效率也比較好。換句話說,察覺身體五官覺受的意識行為,除非要求達到極度專心的情況,尚不算是一種具有危害性的意識干擾潛意識之行為。


 


我們初期練習不使意識干擾潛意識的放輕鬆,可以從轉移意識的思考行為成注意身體覺受的行為下手。一旦察覺自己在想懂或不懂,就提醒自己放輕鬆,將身體動一動,享受一下放鬆的舒適。例如讀書時最好前後點頭的動,注意力會被接近的書本筆記本所吸引(註:接近自己的物體可能會有危害生命的可能,因此注意它是被我們的基因排在最優先處理的順位),而使其它的思考性意識行為暫停作用。當感到頭腦亂糟糟的,可以捏腋下或大腿內側部位的嫩皮膚,使自己因強烈的刺痛後的解放感,回到清醒狀態,再一邊作細長的呼吸,一邊開口念幾句正在念的東西。當覺得累的時候,可以用力握拳頭、用力將臉部五官擠在一起或其它部位用力,心中默念「用力、用力、用力、用力、放—輕—鬆—」,前面幾聲「用力」要愈來愈用力念,念「放輕鬆」則是一邊慢慢念一邊將用力的部位慢慢放鬆,然後享受放鬆的舒暢感。就這樣常常作提醒自己轉移注意力的放輕鬆,配合用力放鬆的方法,可以慢慢地得心應手,也會發現讀書其實不容易累,考試成績也會慢慢的進步。注意到這一類的轉移式放輕鬆,只能算入門的程度,不要以此為滿足,更要學更上一層樓的放輕鬆,才有機會讓自己變得像我們記憶中那一類讀書像神一般的同學之水準。


 


在進入極度專心的放輕鬆練習之前,有幾種過渡方法。第一種方法是培養讀書的興趣,想辦法將枯燥乏味的課文和某種有趣的事物連在一起(註:例如某某老師的說話神情很像青蛙,他在講某一段課文時更像),提高自己的興趣之後,會自然而然的變成專心而輕鬆的念一段時間。第二種方法是常常看一些偉大科學家(像愛因斯坦)努力的軼事以鼓勵自己刺激自己——想像自己能夠像他們一樣努力,而獲得眾親友的喝采,也可以提起精神,專心一段時間。多練習這兩種自我暗示法,可以逐漸體會身心如何處在專心而放輕鬆的覺受中,而不致弄不清目標。


 


第三種方法是早晚做一番白日夢(註:這種方法現在被用來當作末期癌症患者的治療法),在早上盥洗一番、做完簡單運動後,找一張舒服的椅子坐下來(註:不要在床上以免變成賴床),以連續劇的方式自我陶醉一番。例如想像自己從房間裡,像一個巫師一樣,唸一聲咒語,當場穿牆而出,凌空飛到私有的祕密「桃花源」外。在一聲咒語「芝麻開門」之下,一道神奇的門打開了,裏面有自己已經構建一段時間的遊樂設施。進入這個神秘的地方後,自己變成神通最廣大的巫師,為所欲為的作許多快樂的事。經過五到十分鐘的時間後,再飛回現實世界,晚上睡前或明天再來這個只有自己能進入的神秘仙境。每天早晚作這種白日夢,可以將心理底層的鬱積逐漸消除,使精神和心理上的負擔減少,而容易練習下面的極度專心放鬆的方法。


 


若您是某個宗教的信徒的話,那麼第四種方法就是每日固定的做短暫的宗教功課(例如佛教徒的誦經、念佛菩薩聖號、持咒,基督徒的禱告等等),日常生活中也要常常以短暫的念佛、持咒、或禱告等維持身心的安詳。絕大部份人在相信自己奉行行善最樂的原則之餘,在做宗教功課的時候,很容易在短暫時間中體會到極度放輕鬆的經驗,因此練習下面的高級放鬆法容易得心應手。


 


現在來談達到頭腦極度專心及放輕鬆的方法。對一般人來說,要求自己放輕鬆,只能維持大約一、二十秒左右,甚至更短。原因是身心不適的覺受會使我們啟動意識的注意(前面已經說明),意識一被啟動去注意其它的覺受,當然很快忘了原本要放輕鬆的事。一般宗教之禪坐或祈禱、瑜伽、或者氣功的方法,可以訓練我們延長放輕鬆的時間,也可以得到極度放鬆的訣竅。建議讀者最好擇一種來幫助自己,但千萬不要變成狂熱份子。若要自我練習,需要把握住『專心放輕鬆』的要訣其實是「若有若無的注意有沒有放輕鬆,發現身體沒有放輕鬆,不要罵自己也不要叫自己放輕鬆,只需安詳的回到不注意狀態即可」。因為很不容易做到這種放輕鬆,因此一定要有空就常常練習。只要一想到練習好這種高級的放輕鬆法,有機會變成神童的話,相信人人都會提起精神來練習它。


 


由於念書時間愈長愈能提升自己,最好將理想目標時間設定為「一整天都能處在極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該知道的研究所生活3 完成畢業論文 獲得人生最珍貴的資產
 

















遠見雜誌2011年9月號 2012研究所入學指南特刊
作者:王思涵




分享:轉寄facebookplurktwitter





 


關卡5 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畢業?

     阿健(化名)與媽媽大吵一架。起因是媽媽要他準備報考預官,「論文寫不完,沒辦法畢業考預官了,」「那你為什麼不趕快寫?」「哪有這麼好寫!而且畢業也不是我能決定的!」


     阿健今年碩二,指導老師扣留他幫忙做實驗,卻遲遲不讓他口試。他已經很久沒有參加親朋好友聚會,因為他真的不想聽到、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什麼時候畢業」等問題。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念文科的吉娜(化名)身上。吉娜的弟弟就讀理工,花了兩年,已準備碩士畢業。升上碩四的吉娜,卻才完成口試提案而已。雖然論文在進度內,老師對她的表現也很滿意,但距離完成論文,還需一年。對此,吉娜的爸媽忍不住嘀咕抱怨:「念一個碩士要念四年嗎?為什麼弟弟都不用?這樣妳什麼時候才能出去工作呀!」



破關心法5〉
好題目、好教授加正確心態 論文過關並不難

     研究生不只用功就好,許多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即便考試成績優異,在校成績、教甄或公務人員特考都輕而易舉過關,卻卡在寫不出論文,無法畢業,還面臨各種社會壓力。


     網路熱烈流傳的「研究生禮貌運動」,詳列與研究生的相處之道,例如,切勿詢問論文進度、指導老師,也不要露出「怎麼還沒畢業」的神情,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到底為什麼研究所畢業一定要寫畢業論文?論文在做什麼?寫論文又有什麼困難? 中研院副院長王汎森簡單介紹,研究所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前人的基礎與對話中創造新的知識。中古時期的知識分子透過口頭答辯,在西藏則有辯經之制。以論文形式呈現,是希望知識內容可以被客觀呈現、傳遞與檢驗。


     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畢恆達在《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中,更進一步解釋,做研究是針對學術問題,「一個資料蒐集、分析與寫作的循環回饋過程。」


     一般來說,論文可分成六大部分:問題意識、文獻回顧、研究方法、研究分析與發現、結論與參考書目


     一、問題意識:說明研究動機、背景的前言。


     二、文獻回顧:因應研究主題,有脈絡地整理既有理論與經驗研究,說明自己在學術版圖上,將採取何種觀點提出研究問題。


     三、研究方法:解釋要採取什麼樣的方法蒐集與分析資料,回答研究發問。


     四、分析與發現:這部分是整本論文的核心。研究者要說明,透過研究,有哪些不同以往的發現,跟既有的理論與研究之關係為何。


     五:結論:說明研究發現對學術版圖有何影響,還有哪些未竟之處與未來研究建議。



寫論文是非常艱難的過程

     看似結構井然,只是一篇包含起承轉合的長篇文章,有這麼難嗎?恐怕是「非常艱難」,王汎森笑說。投入學術至今超過25年,他仍時感困囿,「如果隨隨便便能寫出來,就不是很重要了。」


     寫論文的過程包括:找指導老師、決定題目、寫提案、找口試委員進行提案口試、開始研究、研究成果口試與最後修改。如何順利完成畢業?坊間有數十本厚厚的論文寫作指導手冊;然而,許多問題,卻是實際踏入學術寫作場域才知一二,而非按圖索驥能解。


















你該知道的研究所生活3 完成畢業論文 獲得人生最珍貴的資產
 

















遠見雜誌2011年9月號 2012研究所入學指南特刊
作者:王思涵




分享:轉寄facebookplurktwitter





 


關卡5 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畢業?

     阿健(化名)與媽媽大吵一架。起因是媽媽要他準備報考預官,「論文寫不完,沒辦法畢業考預官了,」「那你為什麼不趕快寫?」「哪有這麼好寫!而且畢業也不是我能決定的!」


     阿健今年碩二,指導老師扣留他幫忙做實驗,卻遲遲不讓他口試。他已經很久沒有參加親朋好友聚會,因為他真的不想聽到、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什麼時候畢業」等問題。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念文科的吉娜(化名)身上。吉娜的弟弟就讀理工,花了兩年,已準備碩士畢業。升上碩四的吉娜,卻才完成口試提案而已。雖然論文在進度內,老師對她的表現也很滿意,但距離完成論文,還需一年。對此,吉娜的爸媽忍不住嘀咕抱怨:「念一個碩士要念四年嗎?為什麼弟弟都不用?這樣妳什麼時候才能出去工作呀!」



破關心法5〉
好題目、好教授加正確心態 論文過關並不難

     研究生不只用功就好,許多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即便考試成績優異,在校成績、教甄或公務人員特考都輕而易舉過關,卻卡在寫不出論文,無法畢業,還面臨各種社會壓力。


     網路熱烈流傳的「研究生禮貌運動」,詳列與研究生的相處之道,例如,切勿詢問論文進度、指導老師,也不要露出「怎麼還沒畢業」的神情,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到底為什麼研究所畢業一定要寫畢業論文?論文在做什麼?寫論文又有什麼困難? 中研院副院長王汎森簡單介紹,研究所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前人的基礎與對話中創造新的知識。中古時期的知識分子透過口頭答辯,在西藏則有辯經之制。以論文形式呈現,是希望知識內容可以被客觀呈現、傳遞與檢驗。


     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畢恆達在《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中,更進一步解釋,做研究是針對學術問題,「一個資料蒐集、分析與寫作的循環回饋過程。」


     一般來說,論文可分成六大部分:問題意識、文獻回顧、研究方法、研究分析與發現、結論與參考書目


     一、問題意識:說明研究動機、背景的前言。


     二、文獻回顧:因應研究主題,有脈絡地整理既有理論與經驗研究,說明自己在學術版圖上,將採取何種觀點提出研究問題。


     三、研究方法:解釋要採取什麼樣的方法蒐集與分析資料,回答研究發問。


     四、分析與發現:這部分是整本論文的核心。研究者要說明,透過研究,有哪些不同以往的發現,跟既有的理論與研究之關係為何。


     五:結論:說明研究發現對學術版圖有何影響,還有哪些未竟之處與未來研究建議。



寫論文是非常艱難的過程

     看似結構井然,只是一篇包含起承轉合的長篇文章,有這麼難嗎?恐怕是「非常艱難」,王汎森笑說。投入學術至今超過25年,他仍時感困囿,「如果隨隨便便能寫出來,就不是很重要了。」


     寫論文的過程包括:找指導老師、決定題目、寫提案、找口試委員進行提案口試、開始研究、研究成果口試與最後修改。如何順利完成畢業?坊間有數十本厚厚的論文寫作指導手冊;然而,許多問題,卻是實際踏入學術寫作場域才知一二,而非按圖索驥能解。




關卡5 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畢業?

     阿健(化名)與媽媽大吵一架。起因是媽媽要他準備報考預官,「論文寫不完,沒辦法畢業考預官了,」「那你為什麼不趕快寫?」「哪有這麼好寫!而且畢業也不是我能決定的!」


     阿健今年碩二,指導老師扣留他幫忙做實驗,卻遲遲不讓他口試。他已經很久沒有參加親朋好友聚會,因為他真的不想聽到、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什麼時候畢業」等問題。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念文科的吉娜(化名)身上。吉娜的弟弟就讀理工,花了兩年,已準備碩士畢業。升上碩四的吉娜,卻才完成口試提案而已。雖然論文在進度內,老師對她的表現也很滿意,但距離完成論文,還需一年。對此,吉娜的爸媽忍不住嘀咕抱怨:「念一個碩士要念四年嗎?為什麼弟弟都不用?這樣妳什麼時候才能出去工作呀!」



破關心法5〉
好題目、好教授加正確心態 論文過關並不難

     研究生不只用功就好,許多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即便考試成績優異,在校成績、教甄或公務人員特考都輕而易舉過關,卻卡在寫不出論文,無法畢業,還面臨各種社會壓力。


     網路熱烈流傳的「研究生禮貌運動」,詳列與研究生的相處之道,例如,切勿詢問論文進度、指導老師,也不要露出「怎麼還沒畢業」的神情,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到底為什麼研究所畢業一定要寫畢業論文?論文在做什麼?寫論文又有什麼困難? 中研院副院長王汎森簡單介紹,研究所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前人的基礎與對話中創造新的知識。中古時期的知識分子透過口頭答辯,在西藏則有辯經之制。以論文形式呈現,是希望知識內容可以被客觀呈現、傳遞與檢驗。


     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畢恆達在《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中,更進一步解釋,做研究是針對學術問題,「一個資料蒐集、分析與寫作的循環回饋過程。」


     一般來說,論文可分成六大部分:問題意識、文獻回顧、研究方法、研究分析與發現、結論與參考書目


     一、問題意識:說明研究動機、背景的前言。


     二、文獻回顧:因應研究主題,有脈絡地整理既有理論與經驗研究,說明自己在學術版圖上,將採取何種觀點提出研究問題。


     三、研究方法:解釋要採取什麼樣的方法蒐集與分析資料,回答研究發問。


     四、分析與發現:這部分是整本論文的核心。研究者要說明,透過研究,有哪些不同以往的發現,跟既有的理論與研究之關係為何。


     五:結論:說明研究發現對學術版圖有何影響,還有哪些未竟之處與未來研究建議。



寫論文是非常艱難的過程

     看似結構井然,只是一篇包含起承轉合的長篇文章,有這麼難嗎?恐怕是「非常艱難」,王汎森笑說。投入學術至今超過25年,他仍時感困囿,「如果隨隨便便能寫出來,就不是很重要了。」


     寫論文的過程包括:找指導老師、決定題目、寫提案、找口試委員進行提案口試、開始研究、研究成果口試與最後修改。如何順利完成畢業?坊間有數十本厚厚的論文寫作指導手冊;然而,許多問題,卻是實際踏入學術寫作場域才知一二,而非按圖索驥能解。


參考:


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18846.html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友友苦戀巴哈四十年

遠見雜誌1999年4月號 第154期

人類永恆的感動
馬友友來台灣演出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造成一股風潮。
到底馬友友在個人魅力之外,透過他的演出,帶給台灣聽眾什麼樣的思考?
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又為什麼被公認是大提琴家最大的挑戰?如果你對
古典音樂一竅不通,該用什麼樣的角度和心情,來聽這首偉大的作品?

 

 

     十九世紀末,一個十二歲的男孩在巴塞隆納港口邊的樂譜店,偶然發現一本樂譜。他如獲至寶,悄悄帶回家,悶著頭苦練十三年,才敢公開在音樂廳中演出。沈寂了幾百年,巴哈大提琴獨奏組曲,終於完整重現世人眼前;而這個當年慧眼獨具的男孩,就是西班牙著名大提琴家卡薩爾斯。

 

     今天,巴哈這部作品,已被行家公認為所有弓弦樂器曲目中的「聖經」;所有大提琴家也把它視為個人音樂生涯的最大挑戰。



體會樂句問答、呼吸的空間

     按照原文,一般人俗稱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原標題應為「給大提琴獨奏的六首組曲」(本文譯為巴哈大提琴獨奏組曲)。在巴哈所處的巴洛克時期,大提琴一直扮演低音聲部(數字低音)的伴奏角色;在巴哈以前,從來沒有人寫出單獨給大提琴演奏的曲子,更何況是這首結構如此複雜的組曲。

 

     西方古典音樂的基本架構,是模仿人聲的四聲部,就像我們從小參加合唱團,分為男、女高音、男、女低音四聲部;它有主旋律、和聲、低音伴奏等。在器樂演奏中,原本可能透過各種樂器搭配來表現這四個聲部,但巴哈大提琴獨奏組曲,卻是要用一種樂器同時呈現四個聲部的交錯複雜,難度自然就高了。所以演奏巴哈大提琴獨奏組曲,除了技巧夠之外,更要瞭解音樂整體結構。

 

     例如,當演奏者從低聲部換到高聲部時,要表現出什麼樣的音色轉變,跟他選擇用哪根絃有關,所以音樂家本身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巴哈這首組曲會引起人們自然而然的感動,更是在於它的邏輯性;就像語言有抑揚頓挫,一個好的演奏家在演奏這首曲子時,也會讓你感受到一問一答的韻律,好像聽到一個人在吟詩。

 

     這種韻律感,不光是技巧純熟就能掌握,還在於音樂家的內涵。巴洛克時期對音樂的認知,是一種對時間和空間的認知。譬如,每個人生活中都希望有足夠空間;放到音樂來看,許多音樂家為了讓龐大音樂廳中所有觀眾都聽到,往往企圖拉得很大聲,但這樣卻破壞了樂句問答、呼吸的空間。所以要能表現出抑揚頓挫的樂句,並不一定要把每個音都拉滿。

 

     如何體會音樂中空間和時間的關係呢?我認為必須有跨領域的思考。馬友友現在演出巴哈大提琴獨奏組曲,和一九八三年第一次錄音時有很大差別。



以四十年人生歷練和跨領域思考演奏

     現在他詮釋的樂句語法,抑揚頓挫更明顯、更清楚。事實上,他這幾年一直從其他領域獲得啟示。在馬友友灌錄的「巴哈的音樂靈感」錄影帶,他自己說從欣賞舞蹈中,體會到地心引力的影響;他看到人體落下、起伏,才知道如何掌握音樂起落的時間點。看雙人花式溜冰時,冰刀滑出去的線條感,也激發他對二聲部對位音形的詮釋。

 

引用:

 

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5905.html

 

巴哈《第五號c小調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http://tw.videos.search.yahoo.com/search/video;_ylt=A8tUwXAg6o5PjEwACE2W1gt.;_ylu=X3oDMTBncGdyMzQ0BHNlYwNzZWFyY2gEdnRpZAM-?p=%E5%B7%B4%E5%93%88&fr=yfp&ei=utf-8&fr2=sg-gac&n=21&tnr=18

 

註記:這是我寫論文時,幫助思考的音樂,與有緣的您分享~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文研究論文發表


http://blog.udn.com/JONGWANBOOKS/3772847


 





學術口語報告的架構和語言使用─前言 (下)


【作者╱廖柏森,本文選自眾文圖書之《英文研究論文發表─口語報告指引》】


注意:如果您無法聽內文的聲音檔、看不到播放框,請改用firefox瀏覽器,或將IE瀏覽器升級為7.0以上版本。




前言可分為開場白和議程兩個部份,上回已經介紹過開場白,今天要談的是議程。



議程


這個階段主要是陳述報告的主題(topic)、目的(purpose)和綱要(outline),讓觀眾對這場報告的內容有大致的了解,類似研究論文緒論中的研究目的。另外也可以說明報告所需時間和提問的時機,通常研討會每一場的時間是20 分鐘的報告加上10 分鐘的問答,而且提問要等到報告結束後才進行,很少人會在報告過程中提出問題。這個階段常用的句型如下:



報告的主題或目的


聽聽看》


■ This morning we’re going to be talking to you about our hydrogen-fuel-cell project.


     今天上午要向各位報告的是我們的氫燃料電池計畫。


■ Today, I’m going to give a talk on the application of reading strategies.


     今天我要報告的是閱讀策略的應用。




報告的綱要


聽聽看》


■ I’ll start off by filling you in on the background of this research.


     首先我要提供各位這個研究的背景。


■ And then I’ll go on to discuss in more depth the implications of my research findings.


     然後我會詳盡討論我研究發現的義涵。


■ I’d like to conduct my presentation in the sequence shown on this slide.


     我報告進行的順序就顯示在這張投影片上。




報告所需時間


聽聽看》


■ The whole presentation will take about 30 minutes.


     這場報告大約需要30 分鐘。


■ My talk will last at most half an hour, including the Q&A.


     我的報告最多半小時,包括回答問題。


■ I plan to spend about 5 minutes on the rationale of my study, another 10 minutes on the research method used in this project, and about 5 minutes for my research results.


     我計畫花約五分鐘來講我的研究原理,另外十分鐘講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及約五分鐘來講研究結果。




提問時機


聽聽看》


■ I’d be glad to answer your questions at the end of my presentation.


     我很樂意於報告結束後回答各位的問題。


■ Please allow me to go through my entire presentation before asking any questions.


     請容我報告完後再提出問題。


■ I’d appreciate your holding any questions until the end of my talk.


     如果各位能把問題留到報告結束後再發問,我會非常感激。




句型練習



以下請讀者自行填入空格練習:


1.The subject of my presentation today is_____________.


   今天我要報告的主題是……。


2.I’d like to start by briefly reviewing the history of_____________.


   首先我要簡短地回顧……的歷史。


3.I’ll be presenting for_____________minutes or so.


   我會報告……分鐘左右。


4.If you have any_____________, please hold them until I have finished.


   如果各位有任何……,請等到我報告結束。


議程範例


聽聽看》


This afternoon I am going to talk to you about my recent research entitled “The Role of Translation in Foreign Students’ Learning Strategy Use”. But due to the time constraint, I can just briefly summarize my whole study. So, this presentation will be divided into three major parts. I’ll start off by giving you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my study. Then I’ll go on to outline the 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this study. At last, I’d like to highlight some of the significant results I have found from this study. This presentation will take about 20 minutes. Perhaps we can leave any question you may have until the end of the presentation.



今天下午我要報告我最近的一項研究,題目叫作「翻譯在外籍學生學習策略使用上的角色」。但由於時間有限,我只能簡要地概述整個研究。這次的報告區分為三大部分,首先我會說明此研究的理論基礎,接著會簡述研究方法,最後再強調幾項重要的研究結果。這次報告大約需要 20 分鐘。如果各位有任何問題,也許可以留到報告完後我們再討論。



參加贈書活動


更多關於本書


前一篇轉載



Reference:
�X�B: 英文研究論文發表╱轉載4 - 眾文圖書 - 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JONGWANBOOKS/3772847#ixzz1sJ7q2z9t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荒漠甘泉  4 月 16 日
原作  Mrs. Charles E. Cowman




 
「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聖經希伯來書十一章 8 節)

  他往那裡去,他不知道;他只知道神和他同去,這就夠他放心了。他對於所得的應許,雖然不很清楚;但是他對於賜應許的應許者,已夠清楚了。他不看前面的難處,只看那全能、全智、公義、信實、永遠活著的神。這樣的一位神既安排了他的路程,當然不會和他兒戲的。

  哦,這是榮耀的信心!你也可以做得到的。當祂打發你出去的時候,雖然路線還未顯明,但是你儘可信任那打發者 ── 天地之主、宇宙之神。起來吧!放下自己的一切,跟從主,因為地上最好的還不堪與天上最壞的一比。── 梅爾(F. B. Meyer)

  光是歡歡喜喜地和主一同出發冒信心的險,還不足夠;還當把你自己所計劃的路程表撕得粉碎。

  沒有一件事會照你所意料的實現。

  你的嚮導知道怎樣引領你前進。祂將領你走一條你所夢想不到的路徑。祂不知道懼怕,祂也希望你因著祂的同在不知懼怕。 ── 選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荒漠甘泉  4 月 13 日
原作  Mrs. Charles E. Cowman




 
「耶和華的手在那裡降在我身上,祂對我說,你起來往平原去,我要在那裡和你說話。」(聖經以西結書三章 22 節)

  凡被神大用的人都先有一個特別等待的時期。摩西的四十年,保羅的三年,主的三十年,都是很好的例子。

  可是多少時候,神給我們安排一個等待的時期,一個安息的地方,我們不能忍耐,我們以為太無聊了。我們常不能了解神的美意,以為自己被神厭棄了。

  要知道,神有時給我們工場,有時也給我們憩所。祂給我們出發的日子,也給我們等待的時期。無論在工作中,在休息中,祂的愛毫不改變;雖然我們看不見、覺不到,祂的愛仍然照舊。

  所以安息吧,存著感謝的心接受神所安排的時間和地點吧!── 選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荒漠甘泉  4 月 5 日
原作  Mrs. Charles E. Cowman




 
「關上門,你和你兒子在裡面。」(聖經列王記下四章 4 節)

  他們必須關上門,與世隔別,專一親近神;因為他們不是靠自然的定律,不是靠世人的方法,不是靠教會的幫助,不是靠先知的神蹟;他們必須從可借助的人們、從可靠的環境、從可信的理由中出來,專一到密室中去親近神。

  這裡就是神課程中的一段,每一個信徒在隔離的密室中操練禱告和信心是非常有效果的。

  許多時侯、許多地方,神特地在我們四周圍一層神祕的牆來環繞我們,不讓我們和人的計謀和辦法接觸;在那裡神要我們依靠一個新而出乎常情的辦法;在那裡神替我們裁一件新式的服裝,叫我們穿了像祂自己。

  多數的信徒都過著刻板文章一般的生活,他們知道什麼事情要在什麼時侯發生,該用什麼方法對付;但是對神抱有特別盼望的信徒,常被神圈在一個隔離的處境中,和一切常情向例斷絕,專受神的反常的訓練。

  讓我們像這寡婦一樣:外面與世隔離,裡面與神親近;這樣,我們就會看見神的神蹟了。── 譯自靈糧(Soul Food)

  在最痛的試煉中,神常給你祂的最甜。── 選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5歲前,賀元總是當老闆,也總是媒體焦點。35歲後,就任驊訊電子副總經理的他,低調重開機,走上專業經理人打工路。




     十年前,曾經是網路科技金童,卻黯然收場,五年內燒掉7億元學費,名噪一時的賀元,現在在做什麼?


     當年那個20多歲的年輕小夥子,堪稱是台灣第一代網路新貴的他,今年已經38歲了。


     1995年1月,賀元還在念台大商研所二年級時,就創辦了「資訊人」,一路招來英特爾、花旗銀行、高盛證券投資,資本額達7億,許多白頭髮的人捧錢投資他。


     賀元不到25歲,就成為眾人追捧的網路創業家。一步登天的速度,好比是今天的YouTube陳士駿、無名小站簡志宇,唯一不同的是:他失敗了。


     追溯全球網路史,資訊人比雅虎、Amazon、新浪,都還要資深,市值也一度衝上200億,但在現金流用罄、無人願意全盤購併的情形下,不得已在2001年3月關門大吉,成了網路泡沫犧牲品。



無獲利,戰線拉太長種下敗因

     當時媒體版面上,賀元是灰頭土臉的。一下子從金童墜入深淵。宣布倒閉那一天,滿場記者把九樓辦公室擠爆,他只能從八樓窗戶狼狽爬進九樓,還有一大串債權人,天天來鬧。


     「如果多撐一年就好了!」賀元現在感歎說,如果這些明星股東們,當初願意再多給一點機會,資訊人絕對能夠成為台灣首大的電子商務網站。當然,這是後話了。


     資訊人當時一股腦地投入即時通訊(IM)、搜尋引擎、社群網站、電子商務四大領域,如今證明,這四個都是對的方向。但在市場還沒起飛、更無完整獲利模式前提下,資訊人把戰線拉得太長,就像火燒連


     環船一般,全都沈了。


     「每一個都看對,但加起來就錯了!」賀元懊悔地說,加法策略說得容易,但做起來難。


     「他總是有大目標,是個很衝的人!」一起創辦資訊人的老同學、現在擔任網勁科技總經理游士逸回憶說。


     年輕不是原罪,但確實有盲點。賀元自剖,當時的電子商務網站「酷必得」,已達到損益平衡,如果重來一次的話,他會先把酷必得切割出來,成為獨立營運的公司,但這樣的財務技巧,他當年不會也不懂。



心很大的賀元,不放棄創業夢。資訊人失敗後,他把眼光投向大陸,在2003年再度創辦數位營運(E2 Technology)公司,為線上遊戲提供收費機制、社群經營、安全防護、伺服器管理等服務。

     東山沒有再起。賀元在北京打滾,但是並沒有把數位營運滾大,直到2007年,他做了人生重開機的決定。



遇伯樂,重開機崇尚減法哲學

     怎麼說重開機?因為當慣了老闆,賀元無預期的在35歲這一年,寫了


     一輩子第一份履歷,當了打工仔,擔任驊訊電子副總經理。


     驊訊電子董事長鄭期成,在音效晶片成功起家後,也投資經營線上音樂的iPeer,還推出MP4「酷樂K歌機」,希望開創一條龍綜效。


     「他有網路專長,又有大陸經驗!」鄭期成語氣加重了幾分說,這是他要借重賀元的兩個關鍵。


     過去當慣了先發投手,一人主宰戰局,但賀元到了iPeer,卻是個面對滿壘危機的救援投手。


     iPeer在台灣承接前身「Kuro」的龐大會員規模,與KKBOX是市場上「唯二」選擇,但在大陸卻是個爛攤子,甚至一毛錢營收都沒有。


     「我把內臟全掏掉!」賀元分析,iPeer在台灣靠電腦下載稱王,但在大陸不管用,他決定走手機下載新路,還把員工全換血。


     賀元說,他現在崇尚減法哲學。因為資訊人給了他教訓,所以他減人、減支出、減產品線,結果從他上任第三個月起,iPeer不僅營業額開始從零到有,透過與中國移動順利結盟資源共用,更省下了原定超過7000萬的大把預算。


     賀元說,他一直在為鄭期成踩煞車,兩人意見總是相左,「或許是我自己當過老闆,所以不是唯唯諾諾的那種專業經理人!」


     「以前在上面,看什麼事都覺得相對容易!」賀元自認,解決問題還是要靠人,現在他角色互換,「學著把老闆的想法,執行出來。」



成功為iPeer止血後,鄭期成去年再把賀元換了個位置,擔任驊訊走向全球化的操盤手之一。鄭期成效法宏碁模式,找來曾經在英特爾任職的馬丁尼斯(Ernesto Martinez),擔任驊訊營運長,賀元則是他的副手。

     馬丁尼斯認為,對於驊訊這樣的台灣IC設計公司來說,現在更緊要地是為客戶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turnkey solution)。例如聯發科不僅做手機晶片,更完成整套山寨機解決方案,一顆晶片本來可能只賣2美元,但方案卻能賣15美元。


     「也就是說,除了開發晶片外的事,我都要包!」現在的賀元,為此成了空中飛人,要到美國、歐洲開發新客戶,要在台灣談產品與策略聯盟,更要常跑大陸固樁。


     過去的網路經驗,也沒有白廢。賀元微笑說,現在他連網站都要做,但已經不再追逐當下什麼最夯,就是單純介紹驊訊產品,再基本不過。


     浪盡千帆。十年前,賀元教會很多人企劃網站,現在自己卻成了網站企劃。


     「我的生涯規劃,真是徹底失敗的案例!」賀元半開玩笑地說,他念碩士時,一心想要進微軟、IBM等外商,但履歷表寫都沒寫,就誤打誤撞走上創業路,「現在我再也不多想了,就是把眼前的事盡力完成!」


引用: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15797_1.html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荒漠甘泉 3 月 27 日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聖經提摩太後書四章 7 節)


  世界原是一個極大的戰場,其中充滿了各種不同的戰爭。人們都是戰士:有的為功名爭戰,有的為金錢爭戰,有的為生計爭戰,有的為美色爭戰,有的為主義爭戰,有的為幸福爭戰……保羅也是戰士之一,他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

  為什麼他說他的戰爭是美好的呢?

  第一,保羅的戰爭不是為自己。人們的戰爭無非為個人或團體的私利,但是他的戰爭是為著天地之主的榮耀,為著人們的靈魂。他爭戰的動機和目的,何其「美好」!

  第二,保羅的戰爭是絕對勝利的戰爭。人們交戰,勝負殊難逆料,可是他有絕對勝利的把握。因為他爭戰,不是憑自己的力量,乃是憑基督的得勝。憑自己必失敗,憑基督穩得勝。他爭戰的成績,何其「美好」!

  第三,戰爭過後,神要賜他應得的獎賞 ── 公義的冠冕、榮耀的寶座、掌權的鐵杖。人們在戰爭過後所得的戰利品或酬勞,都是暫時的,不久便歸無有,而且也不能滿足人們的心;唯有神的賞賜是永存的,也能滿足人們的心。保羅爭戰的結果是何其「美好」! ── 醒



cyalee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